2015年石河子大学120203旅游管理考研大纲(官方)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石河子大学120203旅游管理考研大纲(官方)

2015年石河子大学120203旅游管理考研大纲(官方)

考研时间: 2014-11-2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石河子大学120203旅游管理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02旅游管理综合

一、 考察目标:考生应全面掌握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等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并能用这些理论分析旅游开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二、试卷内容结构:《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各总分值的三分之一。

三、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150分)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20%,30分,其中旅游学10分,旅游地理学10分,旅游文化学10分

(二) 简述题: 占总分 30%,45分,其中旅游学15分,旅游地理学15分,旅游文化学15分

(三) 综合论述: 占总分 40%,60分,其中旅游学20分,旅游地理学20分,旅游文化学20分

(四) 发挥题:占总分 10%,1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教材:

1.《旅游学》,李天元,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编:高教出版社,1999

3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4 《中国名山风景区》周维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旅游学概论

一、考察目标

《旅游学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及与旅游相关的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旅游学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以旅游活动(或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共生关系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运行的规律。它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旅游活动主体的主体性

---旅游活动的客体范畴(旅游资源与旅游目的地)

---形成和推动旅游活动的各种条件(旅游业、旅游管理与组织、旅游市场等)

---旅游活动的共生影响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考察内容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旅行需要的需要。

2. 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封建社会中国及西欧的旅游发展概况。

3. 近代旅游的开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产业革命对旅游的重大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发展和普及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 旅游者

1.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2. 影响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

3.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第三章 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第四章 旅游业

1.旅游业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行社: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西方国家旅行社的基本类型,我国旅行社的基本类型。

3.饭店:饭店发展简史,饭店业著名人物,饭店类型。

4.旅游交通:各种交通工具,相应的设施。

5.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概念及特点。

第五章 旅游市场

1.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内容

2.旅游市场的划分

3.旅游流动规律

4.中国旅游市场分析

第六章 旅游组织和旅游业国际惯例

1.旅游组织

2.旅游业国际惯例

第七章 旅游的作用与影响

1.旅游的经济影响

2.旅游的社会影响

3.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4.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理学

一、考察目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目前,旅游地理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结合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参与旅游区(点)布局和开发规划。

二、考察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2.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旅游者、旅游市场和旅游流

1. 旅游者及其旅游动机

2. 旅游行为及旅游市场分析

3. 旅游流的概念、形成条件、特征及预测模型

第三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及空间竞争

1. 旅游地的概念及分类

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应用

3.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依据

4. 不同类型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第四章 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1. 城市旅游的概念、分类及研究内容

2.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概念、类型、功能及建设的意义

3. 主题公园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4. 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主客观因素

第五章 旅游环境容量

1. 旅游环境容量的发展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及量测

3. 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及其防止措施

第六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1.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4.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5.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估

旅游文化

一、考察目标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作为旅游者了解异国情调、游览他乡风物、体认异地文化的一种活动,必然要求我们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开发和研究旅游,在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建设中注重甚至依恃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都贯穿这一主线。这样,我们的旅游事业才会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在我国目前国力尚不足够强大、国际市场又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把有限的财力集中于最有竞争性、进攻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上,以唯我独有的“拳头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这应该是建设中国旅游业的坚定不移的方向。

二、考察内容

第一章 城市、宫殿

1.中国古代都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主要都城的选址、规划、主要宫殿等。

第二章 陵寝

1.各朝代帝王陵寝的特点

2.各朝代主要帝王陵寝的布局特色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1.隋、唐的都城与宫殿

第四章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1. 城市与宫殿

第五章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1. 元大都和大都宫殿

2. 明、清的都城及宫苑

3. 明清的坛庙建筑和陵墓建筑

第六章 宗教与名山风景区

1. 绪论

2. 名山风景区的形成及其前期的发展情况

3. 名山风景区的后期发展情况

4. 名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

5. 人文资源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一、考察目标

1.了解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2.熟悉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一般范式;

3.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技术进行旅游专项规划分析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100分)

1、名词解释与填空题(约占30%,30分,每题5分,共计6题)

2、问答与论述题(约占40%,40分,每题10-15分,共计3-4道题)

3、案例分析题(约占30%,30分,每题30分,共计1道题)

三、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2小时。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区域旅游规划概述

1.了解区域旅游规划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2.了解旅游人类学、旅游地理学、区域科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基础理论;

3.熟悉区域旅游规划编制基本模式和技术程序;

第二章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1.了解旅游市场分析预测理论与技术;

2.能够分析旅游市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了解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2.能够对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容量进行评价;

第四章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了解旅游产品概念与产品生命周期;

2.了解旅游产品谱系及其产品特征;

3.掌握旅游产品规划开发模式;

4.能够进行旅游产品设计;

第五章 旅游目的地营销规划

1.了解目的地营销概念及目标市场的分析界定

2. 熟悉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内容与塑造方法;

3.了解目的地促销战略、促销原则与方促销式;

4.掌握营销活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六章 旅游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规划

1.了解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及基本理论;

2.能够进行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3.了解游憩用地的一般原则;

4.了解游憩用地的空间格局和分类;

5.了解出游旅游空间模型;

6.掌握旅游区内游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第七章 旅游支持系统规划

1.了解旅游支持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与意义;

2.了解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3.了解旅游支持系统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4.能够因地制宜进行旅游目的地支持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八章 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

1.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内容;

2.了解旅游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

3.了解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4.了解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旅游环境控制与管理;

五、参考教材

1.《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基础旅游学

一、考察目标

1.理解旅游学科的性质;

2.了解旅游学科发展历程;

3.了解旅游学科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100分)

1、名词解释与填空题(约占30%,30分,每题5分,共计6道题)

2、问答与叙述题(约占40%,40分,每题10-15分,共计3-4道题)

3、论述题(约占30%,30分,每题30分,共计1道题)

三、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四、参考教材:

1.《旅游学》,李天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基础旅游学》,谢彦君,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五、考试内容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了解人类旅行活动产生的条件;

2.了解中国古代旅行活动概况及其类型;

3.掌握近代旅游业诞生的社会背景、标志性事件、近代旅游业的特征;

4.掌握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背景,现代旅游的特点、类型;

5.了解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6.理解人类旅游活动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间的关系。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1.了解旅游定义类型,不同角度旅游定义的目的及其优缺点,熟悉旅游的艾斯特(AIEST)定义、WTO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AIGTO(官方旅行机构国际联合会)定义;

2.理解旅游和与旅游相近的术语间的异同点;

3.理解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

4.了解划分旅游活动的依据及其类型;

5.理解并掌握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三章 旅游者

1.了解有关旅游者的各类定义,理解不同定义的目的及其优缺点;

2.掌握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概念;

3.掌握旅游动机及相关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旅游动机的类型、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4.理解形成旅游者的客观、主观条件;

5.熟悉旅游者的类型及其划分标准,了解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征。

第四章 旅游资源

1.掌握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征;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各类资源的特征;

3.掌握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4.熟悉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主要内容;

5.熟悉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和基本措施;

6.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间的关系。

第五章 旅游业

1.掌握旅游业的定义及其与传统产业定义间的区别,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2.了解旅游业的构成;

3.了解旅行社的定义和国内外的分类;

4.掌握旅行社、饭店与住宿业、旅游交通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

5.了解国内外饭店与住宿业的分类、发展演进历程、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6.了解旅游交通的类型及其特点;

7.掌握旅游产品的定义及其特点。

第六章 旅游组织

1.了解旅游组织的涵义、类型;

2.掌握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干预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机和手段;

3.了解国内外国家旅游组织设立的形式、职能,理解其存在差异的原因;

4.了解中国旅游行政组织体系,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及其变革趋势;

5.了解国内外旅游行业组织的功能及其差异的原因;

6.了解国际旅游组织现状及其作用;

7.理解不同类型旅游组织在旅游产业运行中的分工与联系。

第七章 旅游市场

1.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旅游市场细分原因及常用旅游市场细分方法;

3.了解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客源及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流动规律及其成因;

4.了解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5.掌握选择和确立旅游细分市场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第八章 旅游影响

1.了解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表现;

2.理解旅游乘数效应、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3.了解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表现;

4.理解旅游示范效应的概念;

5.理解控制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措施及其原理;

5.了解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表现;

6.掌握旅游承载力的概念;

7.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内容。

旅游地理学

一、 考察目标:考生应全面掌握旅游地理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并能用这些理论分析旅游开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100分)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20%,20分,每题4分,共计5道题

(二) 简述题: 占总分 30%,30分,每题10分,共计3道题

(三) 综合论述: 占总分 40%,40分,每题20分,共计2道题

(四) 发 挥 题: 占总分 10%,10分,每题10分,共计1道题

三、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四、 参考教材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编:高教出版社,2001

五、考试内容

1.旅游者行为

(1)旅游者

(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3)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4)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5)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2.旅游需求预测

(1)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2)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3)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4) 趋势外推模型

(5) 引力模型

(6) 特尔菲法

3.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1)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4)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5)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估

4.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3) 旅游地空间竞争

5.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1) 城市旅游概述

(2)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3) 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4) 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6.旅游环境容量

(1) 研究进展概述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3)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4)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7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2) 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3) 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4) 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8.旅游规划

(1) 旅游规划概述

(2)旅游发展规划

(3)旅游地规划

(4)旅游线路设计

(5)旅游宾馆(酒店)选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