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石河子大学095102园艺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农业生态学
一、考查目标
农业生态学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农业实际问题。培养考生综合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考生的生态意识,以适应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 20分,共60分
三、考查内容
(一)绪论
1、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3、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原因
4、农业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1)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
(2)研究手段、方法不断更新(数学模型、GIS、RS等)
(3)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联系,交叉渗透
(二)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1、环境的组成及分类:由生态因子组成;环境的分类标准;
2、生态作用(主导作用与辅助作用;不可替代性与可调节性;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阶段性与整体效应)
3、限制因子定律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4、谢尔福德耐受定理
5、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6、种群的增长规律、数量变动与调节
7、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
8、种群的调节及生态对策
9、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组成
10、群落的结构
11、群落的演替
12、群落演替的一般特征与顶极群落学说
(三)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区域宏观结构、农、林、牧、副、渔综合结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种群水平上的生产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特点
3、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4、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5、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
(四)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
(1)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2)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2、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定律
(1)热力学定律和耗散结构理论
(2)生态金字塔与生态效率
3、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与能流分析
(1)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
(2)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物质流动的特征
3、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
4、几种主要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磷循环)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与平衡
(1)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
(2)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及特征
(3)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六)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自然调控和人工调控
2、农业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和步骤
3、农业资源概念、分类与特点
4、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5、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七)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1、持续农业的背景与原理
2、国内外持续农业的实践与应用
3、现代农业的负效应
4、国外“替代农业”
5、中国生态农业
6、生态农业基本原理
7、生态农业技术及典型模式分析
主要参考书
骆世明,主编. 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植物生理学
一、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是在个体、组织与器官、细胞与亚细胞以及分子层次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要求考生掌握包括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与同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次生物质代谢、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植物的运动、光周期现象与光形态建成、生殖成熟和衰老以及抗逆性等内容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 14分,共14分
三、考查范围
一、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 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 水势的基本概念
2. 植物细胞的水势
3. 植物细胞的吸水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 土壤的水分状态
2. 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3. 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 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 气孔蒸腾
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 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4.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 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
2. 水分运输的机制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 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 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 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 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 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 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 光能吸收与传递
2. 光合电子传递链
3. 光合磷酸化
(四)光合碳同化
1. 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
2. 光呼吸
3.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1.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类型
2.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
(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1. 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
2. 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
3. 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 呼吸速率与呼吸商
2. 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
(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1. 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
2. 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3. 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
五、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一)同化物运输
1. 运输途径、方向、速度
2. 运输物质的形式
3. 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
(二)韧皮部运输机制
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细胞质泵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
(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
(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六、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
(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1. 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
2. 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
3. 赤霉素代谢途径
4. 脱落酸代谢途径
5. 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
(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2. 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
(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植物生长生理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二)种子萌发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五)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六)光形态建成
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
(七)植物的运动
八、植物生殖生理
(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二)成花诱导生理
1. 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2. 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 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4. 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5. 光周期理论的实践作用
(三)春化作用
1. 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2. 春化作用的机制
(四)花器官的形成
1. 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2. 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3. 植物的性别分化
4. 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五)受精生理
1. 花粉和柱头的活力
2. 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
3. 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九、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1. 种子发育及其基因表达
2. 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的变化
3. 种子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 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
(二)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1. 果实的生长特点
2. 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三)植物的休眠
1. 种子休眠的成因与调节
2. 营养器官休眠成因与调节
(四)植物的衰老生理
1. 植物衰老的类型与意义
2. 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3. 衰老的机制
4. 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五)器官脱落生理
1. 器官脱落的概念和类型
2. 器官脱落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十、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逆境和抗逆性
1. 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 逆境对植物的危害
3.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形态结构适应、生理适应(生物膜的应变、逆境蛋白的表达、抗氧化防御系统、渗透调节、植物激素
4. 植物抗逆性的获得及整体抗逆性
(二)寒害生理与植物抗寒性
1. 冷害和抗冷性
2. 冻害和抗冻性
3. 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三)旱害生理与植物抗旱性
1. 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
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3. 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措施
(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1. 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
2.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3. 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主要参考书:
1、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潘瑞帜主编:《植物生理学》,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植 物 学
一、考查目标
植物学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学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 14分,共14分
三、考查范围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主要参考书:
1、马炜梁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强胜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835园艺植物栽培学
一、考试科目
园艺植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的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园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考生应该掌握园艺植物(蔬菜、果树和观赏植物)分类、生长发育特性、种植园的规划和设计、园艺植物苗木繁殖、种植园的土肥水管理、园艺植物的整形和修剪技术、园艺植物的产品器官管理及园艺植物的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共10个,每小题3分,共30分。
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简答题:5-6小题,每小题分值8-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三、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参考教材:
范双喜主编, 园艺植物栽培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五、考试内容
1、园艺植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园艺植物的植物学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等分类方法;
(2)主要园艺植物的起源与分布;
(3)代表性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原产地的关系,分布的特点等。
2、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根的功能、根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不定根的形成与作用;根的变态;根瘤和菌根;根的生命周期、年生长周期和昼夜周期及三个周期中根系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根的再生力与园艺植物生产的关系。
(2)茎的功能、芽的类型、茎的种类;茎的变态及其各自的特点;茎的生长发育;叶芽的发育特点、叶芽的分化、芽的异质性、萌芽力与成枝力、芽的早熟性和晚熟性、茎(枝)的生长特性。
(3)叶面积指数和叶幕的形成
(4)花芽分化和花芽分化的机制、花芽分化的类型、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与花芽分化、影响花芽分化的环境因素、控制花芽分化的农业措施。
(5)园艺植物的结果习性;开花的物候期;开花坐果的几种情况;开花坐果的过程;提高坐果率的保证措施。
(6)果实的类型、果实的分类;果实的生长动态、果实的生长图型;影响果实增大的因素;种子的成熟过程、成熟需要的时间、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3、园艺植物园地规划与建设
(1)园地选择、规划;
(2)种植制度。
4、园艺植物繁殖与育苗
(1)苗圃的选择,育苗方式。
(2)实生育苗的特点;种子的采集和处理;种子生活力鉴定;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子;播前处理、播种时期、播种技术、播种量的确定、播后管理。
(3)扦插育苗的种类及方法、影响插条生根的内在因素、不同植物种与品种对生根的影响;影响扦插生根的外界因素;促进生根的方法;插条的贮藏、扦插时期、扦插方式、插床基质、插条的剪截、扦插深度与角度、插后管理。
(4)压条育苗;直立压条、曲枝压条和空中压条及种压条方法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5)嫁接育苗;砧木的应用、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及接穗的贮藏;嫁接时期、嫁接的方法、嫁接苗的管理。
(6)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和无病毒苗木培育;茎尖和茎段培养的过程、方法和程序、无病毒苗的培育。
5、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技术基础
(1)土壤性状与园艺作物的关系;砂荒、盐碱地土壤改良、粘重土壤的改良;土壤管理制度,清耕法、免耕法、覆盖法、生草法和休闲轮作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和土壤管理制度的基本方法。
(2)施肥;园艺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施肥技术,施肥时期、施肥种类和数量、施肥方法。
(3)园艺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蒸腾系数、园艺作物最重要的需水期、种植园灌溉的用途;灌溉方式,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地下灌溉;灌溉量的计算;种植园排水。
(4)蔬菜植株调整的目的;蔬菜植株调整的方法和技术 摘心、整枝、打杈、摘叶、束叶、疏花、疏果、压蔓、支架等。
(5)果树整形修剪目的和意义;果树整形修剪原则;果树整形修剪基本概念和常用修剪术语;果树的主要树形及其特点;果树修剪的生物学基础;修剪方法及作用;修剪时期;结果枝组的培养和修剪。
(6)果实负载量的确定;提高坐果率的主要途径;疏花疏果;果实品质的概念;改善果实外观品质的条件和技术措施
6、 园艺产品的采收及采后处理
(1)园艺产品的采收;
(2)园艺产品的分级包装;
(3)贮藏原理及贮藏方法;
(4)其它采后处理措施(含运输、切花等)
果树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果树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内容包括果树栽培学、果树育种学两门果树学科基础课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产鲜食水果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果树生产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果树栽培学 约50分
果树育种学 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论述题: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共28分。
三、考查范围
果树栽培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果树栽培学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2、能够并用这些知识和原理解释栽培中的问题,同时也要能够用这些知识和原理制定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果树生产概况
主要内容:
(1)果树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果树和果树栽培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果树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
(2)果树生产概况;果树生产历史:我国及世界果树生产简史。
(二)果树的主要种类及地理分布
主要内容:我国现有的主要果树种类;我国果树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分布;果树分类划分依据及其特点;果树带及其概念,划分果树带的主要指标;我国的果树带划分,主要果树的产区分布。
(三)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
主要内容:果树生命周期的定义;果树的生命周期及其调控;果树年生长周期的定义,落叶果树及常绿果树的年生长周期及其调控。
(四)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
主要内容:
(1)果树根系的类型、结构和生长发育,根系的吸收功能,果树的矿质营养,根系的其他功能和作用,根系和地上部的关系;(2)果树的芽类型、结构与形成及其特性和功能;果树枝干、叶的类型,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枝干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叶的生长和叶幕,叶的功能;(3)果树花芽的形态与解剖结构,花芽分化和发育,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开花授粉,营养生长与生殖的关系及及调控;(4)果实的分类与结构,果实生长发育,果树的品质,果实的成熟和完熟;(5)根系和地上部的关系;果树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重 点:根系类型、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芽的特性与功能、枝干、叶的功能和特性;果树花芽分化与开花授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果实生长发育规律、果实的品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五)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内容:果树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果树需要的环境条件(温度、光照、降水与空气湿度、土壤、地势与地形)、果树同其他生物的关系。
(六)果树育苗
主要内容:
(1)苗圃地的选择与规划;(2)种子繁殖:种子的采集与处理;播种及管理;(3)自根苗繁殖:自根苗繁殖的原理,影响成活的因素,各种扦插、压条与分株的繁殖方法及应用;(4)嫁接苗繁殖:嫁接繁殖的原理,影响成活的因素,各种嫁接方法及应用;(5)无病毒苗木培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重点难点:种子层积的原理及方法;嫁接苗和自根苗繁殖的原理及方法。
(七) 建立果园
主要内容:环境条件对园地选择的影响;树种和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果园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果树栽植的密度与方式;栽植及栽后的管理
重 点:果园规划;果园栽植与栽后的管理。
(八) 果园土、肥、水管理
主要内容:果园土壤的特征及其改良;不同果园管理制度及其优缺点及方法;果园施肥的时期与方法;果树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果树需水的敏感时期,各物候期的水分管理,灌溉方法。
重 点:不同果园管理制度及其优缺点及方法;果树需水的敏感期及各物候期的水分管理。
(九) 果树整形修剪
主要内容:果树主要树形结构及优缺点;整形修剪的基本方法及作用;与整形修剪有关的枝芽类别和生长特性;整形修剪的时期、方法及其反应。
重点难点:基本树形;修剪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十) 花果管理
主要内容:负载量的调节;提高坐果率;疏花疏果;提高果实品质的途径。
重 点:花果数量调节的依据和方法;提高果实品质的方法。
(十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重 点: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和应用技术。
(十二) 果园的灾害及预防
主要内容:冻害、霜冻害、冷害、旱灾、冻旱、风害、雹害、热害、日灼的特点及预防;环境污染特点与防治。
重 点:冻害、霜冻害、冷害、冻旱的区别及预防。
(十三)新疆主要栽培果树树种的栽培技术
1.苹果
重点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建园技术以及幼树早期丰产和大树优质、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
主要内容:苹果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2.梨
了解梨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幼树早期丰产及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梨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梨树设施栽培技术。
3.葡萄
了解葡萄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及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葡萄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优质酿酒葡萄栽培专题;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4.桃
了解其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幼树早期丰产及大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桃树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桃树设施栽培技术。
5.杏
了解杏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建园特点及大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杏的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6.李
了解李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李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7.核桃
了解核桃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核桃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8.枣
了解枣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建园特点及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枣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建园特点;大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9. 樱桃
了解樱桃生产概况及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掌握其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樱桃的生产概况;生长发育规律;育苗与建园特点;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樱桃设施栽培技术。
四、主要参考书
殷华林 林果生产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第一版
郗荣庭 果树栽培学(总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年第三版
华南农业大学主编 果树栽培学(各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年 8 月
郁松林等, 果树工初级(中级、高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年2月 第一版
果树育种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果树育种学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明确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果树育种学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2、能够并用这些知识和原理根据社会和生产对果树品种的要求,利用果树遗传变异的规律,并采用系统选择、有性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等方法,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对果树品种的需要。
二、考查内容
(一)果树育种学概述
主要内容:品种的概念及作用、果树育种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及性质、果树育种的基本途径、果树育种的主要目标以及发展历史与趋势,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重点是品种的概念及作用及果树育种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及性质。
思考题:
何为品种?品种在现代果树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2、 果树育种的基本途径包括哪些?
3、果树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二)种质资源与引种
主要内容:种质及种质资源的概念、种植资源的意义、作物起源中心、中国的果树资源、种质资源的搜集与保存、种质资源的评价、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以及简单引种及驯化引种的概念、引种的遗传学基础、引种与生态学的关系、引种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引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重点是中国的果树资源及引种的概念及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思考题:
1、 何为种质及种质资源?
2、 何为起源中心?如何研究作物起源中心?
3、 应从哪几个方面对果树资源进行评价?
4、 种质创新的途径及目标是什么?
5、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有何区别?
6、试述引种的基本原理。
7、引种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选择育种
主要内容: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的实质以及芽变与实生选种的概念、意义、特点、程序及方法,重点是无性繁殖植物的芽变与实生选种。
思考题:
1、 无性繁殖植物的芽变有何特点?怎样进行芽变选种?
2、 简述实生选种的特点及程序。
(四)杂交育种
主要内容:营养系杂交育种的特点、营养系品种性状遗传变异特点及其研究方法、亲本选择与选配、有性杂交技术、杂种实生苗的童期、童程及童性、缩短童期提早结果、杂种选择的特点以及远缘杂交的意义与特点、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克服方法、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等,重点是营养系品种性状遗传变异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思考题:
1、 营养系杂交育种与小麦、玉米等植物的杂交育种有何不同?
2、 营养系品种杂种性状的遗传有何特点?
3、如何计算营养系品种的育种值?
4、何为童期、童程及童性?怎样缩短童期提早结果?
5、远缘杂交的意义和特点是什么?
6、远缘杂交有那些常见障碍?怎么克服?
(五)诱变及倍性育种
主要内容: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类别、辐射诱变机理和方法、化学诱变的机理和方法、诱变材料的培育和选择、多倍体的来源及意义、多倍体的诱变、多倍体的选择鉴定与利用。重点:多倍体的来源及意义、多倍体的选择及应用。
思考题:
1、辐射诱变的、类别和方法是什么?
2、诱变育种中辐射和化学方法诱变的特点有和不同?
3、 诱变材料的培育和选择应注意什么?
4、多倍体的特征、来源和意义 是什么 ?
5、多倍体的诱变、鉴定方法是怎样的?
(六)生物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组织与器官培养的类别和机制及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思考题:
1、组织与器官培养分哪几类?在育种中解决哪些问题?
2、组织与器官培养全过程一般分为哪四个阶段?
3、花药与花粉培养有何意义?
4、离体培育的基本条件与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七)主要果树的育种
1.苹果
主要内容包括苹果主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杂交育种、芽变选种等实现高产优质、抗寒、矮化等目标的主要育种方法。重点掌握苹果的育种目标、资源及杂交育种方法。
思考题:
1、苹果当前的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 具体应包括那些性状?
2、苹果在植物学分类中处于什么位置?
3、如何进行苹果的抗寒杂交育种?
4、如何进行苹果的矮化砧木育种?
2.梨
主要内容包括梨主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多倍体育种、辐射育种等方法。重点掌握梨的育种目标、资源及主要育种方法。
思考题:
1、梨当前的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具体应包括那些性状?
2、梨在植物学分类中处于什么位置?中国的主要梨属资源有哪些?
3、如何进行梨的多倍体育种?
3.桃
主要内容包括桃主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桃的育种生物学特性及罐藏桃、设施栽培桃的杂交育种。重点掌握桃的育种目标、育种生物学特性及主要育种方法。
思考题:
1、桃当前的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具体应包括那些性状?
2、桃在果树育种中有哪些优势?
3、桃在植物学分类中处于什么位置?
4、如何进行罐藏桃的杂交育种?
5、如何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油桃品种?
4.杏
主要内容包括杏主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以及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方法。重点掌握杏的育种目标、资源及主要育种方法。
思考题:
1、杏当前的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具体应包括那些性状?
2、桃在植物学分类中处于什么位置?
3、如何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杏的早熟新品种?
4、如何进行高产优质杏品种的培育?
5.葡萄
主要内容包括葡萄主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以及杂交育种、引种、芽变选种。重点掌握葡萄的育种目标、资源及主要育种方法。
思考题:
1、葡萄当前的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具体应包括那些性状?
2、葡萄在植物学分类中处于什么位置?真葡萄亚属下按起源可分为几个种群?欧洲葡萄按起源又如何划分?
3、葡萄无核性状的遗传规律是什么?如何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无核葡萄新品种?能否通过生物技术提高无核葡萄品种育种效率应如何实施?
4、在葡萄引种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6.核桃
主要内容包括核桃主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以及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引种。重点掌握核桃的育种目标、资源及主要育种方法。
思考题:
1、核桃当前的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具体应包括那些性状?
2、核桃在植物学分类中处于什么位置?我国的核桃品种资源主要有哪些?
3、核桃果实品质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
4、如何进行核桃的实生选种?
5、核桃有什么开花结果习性?如何进行核桃的杂交育种选种?
7.杂果类等果树
主要内容包括草莓、枣等果树主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以及主要育种方法。
思考题:
1、草莓、枣当前的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具体应包括那些性状?
2、草莓、枣在植物学分类中处于什么位置?我国的枣品种资源主要有哪些?
3、如何通过生物技术提高草莓品种育种效率?
4、枣有什么开花结果习性?
四、 教与学主要参考书
1、景士西,《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胡延吉,陈学森,高荣岐,杨建平等,《植物育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学森主编,《植物育种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沈德绪,《果树育种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束怀瑞等,《苹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6、[美]J.简尼克主编,《果树育种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蔬菜学
一、考试科目:
蔬菜栽培学、蔬菜保护地栽培学、蔬菜育种学。
二、考试比例:
蔬菜栽培学(占35%)、蔬菜育种学(占35%)、蔬菜保护地栽培学(占30%)。满分100分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四、考试时间:2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张振贤,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张福墁,设施园艺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专
3.周长久,现代蔬菜育种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21-
4.曹家树、申书兴,园艺植物育种学,第1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课
六、考试内容
蔬菜栽培学
1、蔬菜分类及各种栽培方式的特点
2、各种育苗及栽培方式的特点
3、叶菜类、根菜类、豆菜类、瓜菜类和架果菜类蔬菜栽培技术
4、茬口按排与周年供应。
蔬菜育种学
1、种质资源
2、引种与选种
3、常规杂交育种
4、优势杂交育种
5、营养系杂交育种
6、远缘杂交育种
7、倍性育种
8、诱变育种
9、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10、新品种保护与良繁。
蔬菜保护地栽培学
1、蔬菜保护地栽培发展概况
2、现代蔬菜栽培利用的保护地设施
3、保护地内的环境特点及调控技术
4、保护地内主要蔬菜的栽培技术。
园艺植物育种总论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园艺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内容除了果树栽培学、果树育种学外,垮学科考生需要加试果树学主要基础课程:园艺植物育种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果树生产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论述题: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共28分。
三、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明确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2、能够并用这些知识和原理根据社会和生产对果树品种的要求,利用园艺植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并采用系统选择、有性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等方法,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对园艺新品种的需要。
二、考查内容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概论
主要内容:
1.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和任务
2.品种的概念与作用
3.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历史、成就与发展趋势
(二)园艺植物育种目标
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概念
2.主要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
3.育种目标主要特点和制定原则
4.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的关系
(三)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主要内容:
1.园艺植物无性繁殖方式
2.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繁殖习性与遗传变异特点
3.无性繁殖园艺植物主要育种特点
4.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划分
5.有性繁殖园艺植物遗传习性及主要育种特点
6.园艺植物品种类型的概念
7.不同品种类型的育种方式及特点
(四)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
主要内容:
1.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2.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工作概况
3.种质资源的类别
4.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5.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和园艺植物起源
6.中国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7.种质资源的搜集
8.种质资源的保存
9.种质资源的研究
10.种质资源的创新
11.种质资源的利用
(五)园艺植物引种
1.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意义
2.引种驯化的意义
3.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4.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5.引种驯化的原则
6.引种驯化的方法
7.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六)选择育种
主要内容:
1.选择与选择育种
选择实质与作用基础;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选择育种的应用;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2.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方法
基本选择法;常用选择法
3.株选
株选标准的制定;株选时期;株选方法;
4.选种程序
原始材料圃;选种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5.加速选种进程的主要方法
正确运用选择方法和选种程序;加速选种的主要方法
6.芽变选种
芽变选种的概念和意义;芽变的特点、细胞学与遗传学特性;芽变选种的方法和程序
(七) 有性杂交育种
1.有性杂交育种的概念
2.有性杂交育种特点与重要性
3.杂交亲本选择的原则
4.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5.有性杂交的方式
6.有性杂交的一般技术
7.有性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
8.杂种后代的培育
9.回交育种的概念和作用
10.回交的遗传效应
11.回交育种的方法
12.远缘杂交育种的概念与意义
13.远缘杂交的特点
14.远缘杂交后代的选择与利用
(八) 杂交育种优势
1.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及特点
遗传学基础;优势育种的特点(与杂交育种的异同点);杂种优势的度量;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杂种优势利用的影响因素
2.优势育种的程序
自交系的选育;配合力的测定与配组;优良杂种一代的培育
3.一代杂种的制种方式
简易制种;苗期标记性状制种;化学杀雄制种;雌性系制种;雌株系制种;雄性不育制种;自交不亲和系制种
4.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
雄性不育类型及遗传机制;雄性不育系的选育;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5.自交不亲和系选育与利用
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机制;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利用
(九) 诱变与倍性育种
1.诱变育种的概念
2.诱变育种的意义
3.诱变育种的特点
4.辐射诱变源的种类及特性
5.辐射诱变作用的机理
6.辐射诱变的方法
7.辐射育种程序
8.化学诱变的特点
9.化学诱变源的种类、特性及机理
10.化学诱变的方法
11.多倍体育种的特点
12.人工获得多倍体的方法
13.单倍体育种特点及方法
(十) 生物技术育种
主要内容:
1. 组织与器官培养的相关概念
2.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的类型及其应用
3.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4.原生质体培养
5.体细胞杂交
6.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7.植物基因工程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8.分子标记与园艺植物育种
(十一) 园艺植物新品种审定推广及良种繁育
主要内容:
1.品种审定
2.植物新品种保护
3.良种推广
4.品种退化现象
5.品种退化的原因
6.防止品种退化的对策
7.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
四、主要参考书
1.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景土西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曹家树、申书兴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3.<< 果树育种方法>> [美] J.简尼克主编 薄富慎等译
4.<< 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二版) 蔡 旭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5.《植物诱变育种》 徐冠仁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设施园艺学
一、考试科目:
设施园艺学
二、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三、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四、参考教材:
张福曼主编, 设施园艺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五、考试内容
1、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
(1)简易园艺设施;
(2)塑料薄膜拱棚和温室的主要结构和性能及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2、园艺设施的覆盖材料
(1)园艺设施中透明覆盖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园艺设施中不透明覆盖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3、园艺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
(1)大棚中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特点及其调节控制;
(2)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和调节控制。
4、园艺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1)园艺设施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2)拱棚、温室等园艺设施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