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130200音乐与舞蹈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130200音乐与舞蹈学考研大纲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130200音乐与舞蹈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1-2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信息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130200音乐与舞蹈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音乐学基础理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8)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音乐学的基本理论,如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艺术学概论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音乐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音乐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音乐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

该大纲适用于艺术硕士(MFA)《音乐学基础》科目的考试。

三、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西方音乐史

第二部分:中国音乐史

第三部分:艺术学概论

四、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西方音乐史】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期和音乐的成就

第一节、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第二节、常用乐器

第三节、音乐理论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的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第五节、古罗马音乐的特点

第六节、古罗马后期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

概述:中世纪的时期划分,中世纪的音乐文化,对中世纪的认识。

第一节、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特征,分类,运用,调式;弥撒

第二节、复调音乐的兴起

从9世纪的奥尔加农到13世纪的经文歌,圣母院乐派

第三节、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德国恋诗歌手

第四节、十四世纪"新艺术"

1、法国新艺术,马肖

2、意大利十四世纪音乐,兰迪尼

第五节、中世纪音乐理论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文艺复兴的时期划分和定义,人文主义,对音乐的影响。

第一节、文艺复兴早期

1、英国复调音乐的影响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法-佛兰德作曲家的风格特点

第二节、世俗音乐的发展

法国的尚松,意大利牧歌,德国的利德

第三节、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定义,众赞歌(定义、来源、发展形态)

2、罗马乐派,帕莱斯特里那的风格和历史贡献

第四节、威尼斯乐派

定义,代表人物,创作体裁,音乐风格

第五节、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理论方面的成就

第六节、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和器乐

第四章、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概述:时期的划分和定义,总体特征。

第一节、巴罗克音乐的特点

通奏低音,单声歌曲,风格特征

第二节、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定义,从第一部歌剧的诞生到那不勒斯学派

2、英国、法国、德国的歌剧

3、大型声乐体裁:康塔塔,清唱剧,受难乐

第三节、器乐的发展

1、弦乐器为主的器乐曲,科雷利、托雷利、维瓦尔第

2、键盘乐器为主的器乐曲,布克斯特胡德、F.库普兰

3、各种重要的器乐体裁

第四节、巴罗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拉莫,D.斯卡拉蒂,亨德尔,巴赫

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时期的划分,音乐风格特征。

第一节、前古典时期的歌剧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第二节、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奏鸣曲和奏鸣曲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2、曼海姆乐派

3、柏林乐派

第三节、维也纳古典乐派

1、海顿

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历史地位及影响

2、莫扎特

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历史地位及影响

3、贝多芬

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交响曲,历史地位及影响

第六章、浪漫主义音乐

概述:时期划分,与古典主义的关系,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第一节、几位最典型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柏辽兹,勃拉姆斯(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第二节、音乐体裁:艺术歌曲、声乐套曲、钢琴曲、标题音乐、标题交响曲、交响诗、标题性序曲、无标题交响曲

第三节、浪漫主义歌剧

1、德国:韦伯、瓦格纳(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2、法国:大歌剧、抒情歌剧、奥芬巴赫、古诺、比才(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3、意大利: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威尔第、马斯卡尼、莱昂卡瓦罗、普契尼(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第四节、民族乐派

1、民族乐派产生的原因,基本特点,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2、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俄罗斯:格林卡、五人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其他俄罗斯音乐家。

捷克:斯美塔纳、德沃夏克

挪威:格里格

芬兰:西贝柳斯

第五节、世纪之交的两个流派

1、法国印象主义:德彪西,拉威尔

2、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马勒,R.施特劳斯

第七章、20世纪音乐

概述:与19世纪的联系,时代特点,两次高潮,三个阶段。

第一节、第一阶段

1、表现主义,定义,特征

勋伯格,三个时期,代表作品

贝尔格与韦伯恩:各自特点,代表作品

2、新古典主义,特征

斯特拉文斯基:三个时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兴德米特,六人团

3、民族主义:定义与特征

巴托克,席曼诺夫斯基,亚那切克,沃安·威廉斯,科普兰和格什温

4、其他

苏联音乐,英国音乐,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第二节、第二阶段

1、序列音乐:定义,梅西昂

2、偶然音乐:定义,凯奇

3、电子音乐:定义,施托克豪森

第三节、第三阶段

1、总的特点

2、四个流派:简约派、第三潮流、新浪漫主义、拼贴

第二部分【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第一章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歌曲与乐舞

乐舞的名称、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

第三节教育机构和音乐教育

第四节乐器的发展

骨笛、陶钟、陶埙、石磬、鼓、铙等乐器

第五节乐律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礼乐教育

礼乐制度、礼乐机构和礼乐教育

第三节采风和《诗经》

了解采风制度和《诗经》中的一些作品

第四节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起

第五节《楚辞》与音乐

第六节乐器

考古发现的乐器和八音分类法

第七节音乐作品

熟悉主要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和艺术特点

第八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的音乐思想

第九节音乐理论的发展

乐律学成就(十二律、三分损益法)

音乐论著(《乐论》《吕氏春秋》《礼记o乐记》)

第十节著名音乐家

熟悉音乐家(师旷、孔子、伯牙)的生平和主要创作

第三章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汉乐府

熟悉乐府的设立、发展、代表人物和主要贡献

第三节鼓吹乐、相和歌及清商乐

了解其形成、发展和音乐特点

第四节汉百戏

第五节与西域的音乐文化交流

第六节佛教和佛教音乐

第七节乐器

第八节音乐作品

熟悉主要作品和作品内容(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酒狂、碣石调幽兰)

第九节记谱法

第十节乐律理论和音乐论著

乐律学成就(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律、荀勖的律学)

音乐论著(《乐记》与《声无哀乐论》)

第十一节著名音乐家

熟悉音乐家及其主要著作、作品和贡献(嵇康、蔡邕、李延年)

第四章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曲子和诗歌

了解曲子、诗歌的概念,了解两者的关系

第三节宫廷燕乐

燕乐的内容和变化

唐代大曲和法曲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唐代的音乐机构和乐工

第五节与亚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的音乐对日本、朝鲜产生的影响

第六节乐器

熟悉乐器的名字和特点(轧筝、奚琴等)

第七节音乐作品

熟悉音乐作品的内容

第八节记谱法

第九节宫调和理论著述

第十节著名音乐家

万宝常、白明达、董庭兰

第五章宋金与元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市民音乐的发展

艺术品种、表演场所、艺人组织、演出活动的方式等

第三节词调、唱赚、散曲

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发展概况

第四节说唱音乐

了解说唱音乐的种类、艺术特点和发展概况

第五节歌舞大曲的演变

第六节戏曲音乐的兴起

了解杂剧、南戏的兴起和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第七节乐器

第八节音乐作品

第九节记谱法

第十节音乐理论著作

《乐书》《琴史》《碧鸡漫志》《唱论》《中原音韵》

第十一节著名音乐家

蔡元定、姜夔、郭沔

第六章明与清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民歌小曲

第三节说唱音乐的发展

鼓词、弹词、牌子曲

第四节四大声腔的演变及昆曲、秦腔和京剧

四大声腔的内容和演变

昆山腔、秦腔、京剧的崛起、传播和音乐特色

第五节乐器

器乐独奏艺术发展情况

第六节合奏乐器

吹打乐、丝竹乐

第七节记谱法、公尺谱

曲线谱、公尺谱

第八节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九节音乐理论著作

《闲情偶寄》《乐府传声》《剧说》《燕乐考源》《溪山琴况》

第十节著名音乐家

朱载堉

中国近代音乐史部分

第一章概述

一、新音乐发展的主要历史脉络

了解新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

重点概念:学堂乐歌、抗日歌咏活动

二、沈心工、李叔同的在新音乐启蒙方面的主要贡献

三、民国时期社会音乐结构的新特色

四、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

第二章传统音乐

一、戏曲音乐的发展创新及主要戏曲社团和代表人物

二、说唱音乐的发展、主要种类及其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民歌和民间歌舞的发展

四、传统乐器的种类、发展及其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和有较大贡献的民间艺人

第三章声乐(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和创作特点)

一、群众歌曲的发展

1、填词歌曲

2、改编的群众歌曲

3、创作的群众歌曲

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2)抗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

4)儿童歌曲创作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五、作曲家和作曲家群

1、二十年代的著名作曲家

2、救亡歌咏作曲家群

3、延安作曲家群

第四章器乐(器乐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一、中国乐器音乐

1、二胡音乐

2、琵琶音乐

3、合奏音乐

二、西洋乐器音乐

1、钢琴独奏音乐

2、小提琴音乐

3、合奏音乐

第五章歌剧音乐(中国歌剧发展脉络)

一、儿童歌舞剧(黎锦晖)

二、新歌剧的探索与发展

三、《白毛女》歌剧的创作特点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第六章音乐教育

一、普通音乐教育

理清普通音乐教育在中国近代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乐歌兴起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掌握主要几位音乐教育家们的生平及其音乐教育活动。

1、学堂乐歌阶段

掌握乐歌的含意、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熟记乐歌运动中各主要音乐家的音乐实践活动。

2、"五四"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阶段

二、社会音乐教育

理清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的文化概念,了解几位主要社会音乐教育家们的生平及其音乐教育活动。

三、音乐师范教育

理清师范音乐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其音乐文化生成的基础和背景。熟悉主要音乐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以及相关的文化事项。

四、专业音乐教育

理清专业音乐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专业音乐教育建立的基础与必要性,熟知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思想、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成果。

第七章音乐思潮、音乐美学和音乐史学

一、中国音乐新思潮(演变概貌)

二、音乐美学(黄自、青主、王光祈)

三、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音乐家及其成就)

第八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总特点)

一、中国留学生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二、来华外籍音乐家对音乐文化的贡献

1、音乐教育

2、重要外籍音乐家(阿隆o阿甫夏洛穆夫齐尔品)

3、交响乐的传播

4、外国音乐家的访华演出活动

三、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传播

四、外国音乐论著的译介

了解几位音乐家及其翻译等方面的贡献

第三部分【艺术学概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定论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接受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艺术教育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

第三节艺术与宗教

第四节艺术与道德

第五节艺术与科学

第五章实用艺术

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第六章造型艺术

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

第七章表情艺术

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中外表情艺术精品赏析

第八章综合艺术

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

第九章语言艺术

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中外语言艺术的精品赏析

第十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

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论)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二节典型和意境

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参考书目:

1.《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2.《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楠、周柱铨3.《中国音乐史》祁文源4.《艺术学概论》彭吉象5.《艺术概论》王宏建

(均为最新出版版本)

注意:复试时加试钢琴,曲目自定。

《音乐基础理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27)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理论,如基本乐理、和声学、作品分析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音乐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音乐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

该大纲适用于艺术硕士(MFA)《音乐基础》科目的考试。

三、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乐理

第二部分:和声学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

第一部分:基本乐理

第一章:音及音高

第一节:音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第三节:音的分组

第四节:音域及音区

第二章:音律

第一节:十二平均律

第二节:五度相生律

第三节:纯律

第四节: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第五节:等音

第三章:记谱法

第一节:音符与休止符

第二节:五线谱

第三节: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第四节:谱号

第五节: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

第六节:变音记号

第七节:省略记号

第八节:调式总论

第四章:调式总论

第一节:调式音阶调调性

第二节:调式音级及其关系

第四节: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第五章: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第一节:五音调式

第二节:同主音调五种五声调式的比较

第三节:五声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四节:六声调式

第五节:七声调式

第六节: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级的名称和标记

第七节:同宫系统各调

第八节:包含升号的调包含降号的调调的五度循环

第九节: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六章:大调式和小调式作品中调的明确法

第一节:大调式

第二节:小调式

第三节: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四节: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五节: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

第六节:同主音大小调大小调的比较

第七节: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八节:特种自然大小调

第九节:作品中调的明确法

第七章:音程

第一节: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第二节: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第三节: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第四节:单音程与复音程

第五节:音程的转位

第六节: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

第七节:等音程

第八节: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第九节: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第十节:调式中的音程

第十一节: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十二节: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八章:和弦

第一节:和弦

第二节:三和弦

第三节:七和弦

第四节: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第五节: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第六节:等和弦

第九章:节奏节拍

第一节:节奏节奏型

第二节: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

第三节:重音节拍拍子小节

第四节:切分音

第五节:单节拍和单拍子单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六节:复节拍和复拍子强拍与次强拍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七节:混合复节拍及混合复拍子混合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八节:变换节拍和变换拍子

第九节:交错节拍自由节拍1/4拍子板眼及板眼符号

第十节: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及组合法中的例外情况

第十一节: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中的意义

第十章: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第一节:速度的标记

第二节: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力度标记

第四节: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十一章:转调及交替调式

第一节:转调的总概念

第二节:转调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转调的类别

第四节:调的关系

第五节:交替调式

第十二章:调式变音与半音阶第一节调式变音

第二节:半音阶

第十三章:移调

第一节:移调的应用

第二节:移调的方法

第十四章:装饰音

第一节:倚音

第二节:波音

第三节:回音

第四节:颤音

第十五章:关于旋律的知识

第一节:旋律

第二节:旋律发展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旋律进行的方向旋律的高潮

第四节:旋律的分段

第五节:乐曲的基本形式

第十六章:简谱及工尺谱常识

第十七章:音乐术语

第十八章:古代十二律常识

第十九章:锣鼓字谱和符号

第二部分:和声学

1.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四部和声

2.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3.原位三和弦的连接

4.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5.和弦的转换

6.为低音配和声

7.三音跳进

8.终止、乐段、乐句

9.终止四六和弦

10.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11.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

12.两个六和弦的连接

13.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14.原位属七和弦(D7)

15.原七和弦的转位

16.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跳进

17.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

18.II级六和弦与三和弦

19.和声大调

20.VI级三和弦(TSVI)、阻碍终止、护展乐段的方法

21.下属七弦

22.导七和弦

23.属九和弦

24.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

25.弗里吉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

26.自然(调内)模进和副七和弦(模进和弦)

27.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

28.第二十八章终止中的重属和弦

29.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30.重属和弦中的变音

31.调性关系的类型

32.离调、半音体系

33.半音模进、离调

34.转调

35.到一级关系调的转调

36.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

第一章绪论

1.概述--音乐作品的形式和音乐作品的曲式的不同含义

2.内容和曲式的关系

3.音乐作品内容的含义

第二章音乐的表现手段

1.概述

2.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3.有关整体性表现手段的几个要点

第三章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分

1.概述

2.动机、副动机和乐节的划分

3.乐句的划分--乐段实例分析

4.有关乐句、乐段结构的基本问题-乐段的分类及其特征

第四章单二部曲式

1.概述

2.单二部曲式中的乐段特点--单二部曲式实例分析

3.单二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古二部曲式

第五章单三部曲式

1.概述

2.有再现的单三式实例分析

3.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六章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

1.概述

2.复三部曲式实例分析

3.复三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复三部曲式的变形及介于单三部曲式与复三部曲式之间的中间型曲式

5.复二部曲式

第七章回旋曲式

1.概述

2.回旋曲式实例分析

3.回旋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与回旋曲式相类似的曲式

第八章变奏曲式

第九章奏鸣曲式

第十章回旋奏鸣曲式

第十一章套曲曲式

1.奏鸣--交响套曲及其它套曲

2.声乐套曲

第十二章组曲

第十三章单乐章的混合-自由曲式

第十四章边缘曲式

1.绪论

2.边缘曲式的形成

3.中介性边缘曲式

4.两原则结合的边缘曲式

5.原则的三重结合与附生性结合

第十五章创意曲

第十六章卡农曲

第十七章赋格曲

参考书目:

1.《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2.《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3.《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均为最近出版版本)

967《艺音乐与舞蹈学》复试科目大纲如下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6)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与支脉、中国传统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基本形态分析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并具备一般的作品分析、演唱、演奏和鉴别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属性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相关学科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

第四节: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时期

第五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构成

第六节: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色

第七节: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第八节: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征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与支脉

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体系和支脉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中国音乐体系各支脉概况、代表性乐种、音调结构及音乐特点

第四节:欧洲音乐体系各支脉的基本概况、代表性乐种和音调特征

第五节: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各支脉的基本概况、代表性乐种和音调特点

第三章:民间音乐

第一节: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间音乐的一般类型

第四章:文人音乐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特征和类型

第五章:宫廷音乐

第一节: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概况

第二节: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特征和类型

第六章:宗教祭祀音乐

第一节:中国宗教音乐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宗教音乐的构成、流派、功能及艺术特征

第三节:中国祭祀音乐的基本定义与发展概况

第四节:中国祭祀音乐的基本类型与一般特征

第七章:中国民歌

第一节:中国民歌概况及其历史沿革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艺术特征

第三节:中国民歌的风格区划及其音乐特点

第四节: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性种类

第八章:民族器乐

第一节:中国民族乐器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类型划分及其特点

第三节:中国民族器乐曲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中国民族器乐曲的类型划分及其艺术特征

第九章:舞蹈音乐

第一节:中国传统舞蹈音乐的界定及其历史沿革

第二节:中国传统舞蹈音乐的类型划分及其音乐特征

第十章:说唱音乐(曲艺音乐)

第一节:中国说唱音乐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中国说唱音乐的基本类型及代表性曲种

第十一章:戏曲音乐

第一节:中国戏曲音乐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戏曲音乐的类型划分、代表性剧种及其艺术特征

第三节:中国戏曲音乐之四大声腔及其艺术特点

第十二章:形态分析

第一节:歌曲类形态分析

第二节:器乐类形态分析

第三节:曲艺类形态分析

第四节:戏曲类形态分析

第五节:其它或综合类形态分析

音乐教育研究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一、考查目标

1、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音乐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应熟悉各阶段学校音乐教学概况,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潜力。

3、要求考生具有相应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考查内容

第一章音乐教育学概述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属性;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与音乐教学法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1907年公立小学正式设置了音乐课程,定名为"乐歌"、"唱歌"课;蔡元培对音乐教育的影响;1922年的"壬戌学制",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对我国音乐教育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二章中国音乐教育史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西周乐教的内容、周代乐教的基本特征及审美意识;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汉乐府的音乐教育活动;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传教与教学理论、明清时期中西音乐交流中的音乐教育行为。

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

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史的分期及发展特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发展及其历史影响;五四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开放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第三章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哲学思考的必要性

对音乐教师来说,探讨他们周围世界的性质,至少有以下四点实践意义:

1、音乐教师的决策和行动是不可避免的。

2、全面系统地了解哲学,有助于指导人的行动。

3、音乐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稳定的教学风格。

4、从广义的音乐教育到具体的音乐课程,音乐教师都需要具备一种明确的理论认识。

四种基本哲学观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主义、唯心主义、实在主义、实用主义四种哲学观的渊源及基本观点。

四种哲学观点的比较

四种哲学观点的主要分歧、它们各自的优点及缺点。

四种哲学与教育

与四种哲学观点相对应的各种教育思想、教育主张及教学策略;各自的优缺点。

第四章音乐教育的美学基础

学校音乐和艺术教育的论证

学校课程为什么应该包括音乐和艺术?理解和掌握有关此问题的各种回答。

为什么聆听艺术音乐

所指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表情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音乐的非音乐价值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审美经验的特征

审美经验的特征:非功利性、情感性、体验性;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文化差异对音乐审美活动的影响。

审美思维方式

审美思维方式的特征;审美思维方式与理性思维方式的关系;审美思维方式的价值。

为审美而教

以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的教学原则、活动策略、教学方法。

音乐作品的品质

一、迈耶的评价理论

迈耶(LeonardMeyer)曾提出一种较现实的评价体系,用以衡量同一风格的音乐质量。其理论的四个基本点。

二、柏莱因的评价理论

心理学家柏莱因(D.E.Berlyne)说:"艺术作品的魅力取决于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种因素驱动和提升唤醒水平,另一种因素则降低唤醒水平或使之维持在一定的界限内。审美价值要求这两种对立而互相补充的因素的有机结合。"

第五章音乐教育的社会学基础

社会科学的一条基本原理认为,人类的行为和知识,基本上是后天习得的。人的行动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以至于情感体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先天论和后天论

先天论的代表人物、经典著作、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后天论的代表人物、经典著作、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影响音乐行为的因素

影响音乐行为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提出的音乐的10种社会功能;社会阶层、年龄阶层的概念及其对音乐行为的影响;音乐大众化拥有的概念、音乐的大众化拥有对音乐听赏方式的影响。

第六章音乐教育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个学术领域。它强调的是社会与个体的相互关系,而社会学则以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重点。比如,社会心理学一般注重个体是如何形成音乐偏好的,而社会学则倾向于研究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与角色。

自我意象

自我意象的概念;自我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自我意象对音乐学习心理、表演心理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的概念;对从众行为的人产生影响的因素;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的从众行为及其对音乐学习的影响

青少年的从众行为、产生原因;青少年从众行为对音乐学习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期待与角色

期待的心理学解释、经典案例;乐器学习与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期待理论对此问题的解释。

竞争与合作

竞争在音乐世界的各种表现;个体竞争与集体竞争的相同特征及其差异;竞争的局限性及其不良后果;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竞争的策略;合作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和体现。

创造性的特点

心理学家加德纳阐述的具备创造性的人的四类特点:头脑开放、独立性、灵活性、在经验中找出次序的能力。

创造力的价值

创造力的三种价值;如何看待儿童的创造性行为。

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创造力的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各自的论据;限制和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自由和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刺激泛化的概念;传递过程的概念。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认知心理学的局限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儿童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相对应的年龄;儿童在各发展阶段的表现行为;儿童发展的其他观点;儿童发展理论对音乐教学的意义;"顺应"和"同化"的概念。

动机

动机的概念;动机的层次;音乐教学现象中缺乏动机的各种表现;动机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竞争动机和成就动机

怀特的竞争动机理论;麦克里兰德的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涉入"、"课题涉入"、"抱负水平"、"失败恐惧"的概念。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关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的概念;"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有关音乐能力的不同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智力与音乐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关音乐能力的先天论与后天论。

第八章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征;影响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因素;如何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实施教学。

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

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基本分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情感领域

教育中的许多目标强调情绪、情感或说接受(或排斥)程度。这些情感目标发生在许多学科,对于艺术类学科尤为重要。这类目标包括兴趣、赞赏、态度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分类:接受、反应、价值、组织、价值和价值复合体的特征化;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分类的音乐示例。

心理运动领域

心理运动领域分类;心理运动领域分类的音乐示例。

音乐行为的测量和评价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求教师做到:1、表述教学目标。2、为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材料。3、评价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4、根据评价,修订教学材料。在此过程中,评价是教学体系运转的轴。

信度

信度的概念;确定信度的方式;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评信度的概念;测量的类型;音乐能力倾向测验;音乐成就测验;音乐偏好测验。

效度

效度的概念;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的概念;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第九章课程

课程的定义

对课程的若干定义:操作课程、理想课程、正规课程、经验课程;克雷恩的课程概念框架。

课程指南和教学大纲

课程指南、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的概念;课程指南的编写。

课程内容的选择

无论什么样的音乐课,学生都应学习以下内容:

1、音乐的句法,即音乐的内部格局。

2、理解作品在整体音乐世界中的位置。

3、对音乐的进行及声音组织的理解。

4、表演技巧(如使用人声、课堂乐器、正规的乐器)。

5、听觉技能。

6、对某一音乐作品和音乐整体的态度,即音乐审美力和鉴赏力的发展。

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它们经常是互相重迭的。

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教育性、有效性、基础性、典型性、当代性、关联性、可学性。

第十章音乐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音乐教学设计过程;音乐课教案设计。

音乐教学方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音乐教学媒体

常用音乐教学媒体;使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十一章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思想;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内容与方法;体态律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与方法;"原本性"(元素性)、声势。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内容与方法;节奏时值读法、柯尔文手势。

第十二章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角色

音乐教育的劳动特点;音乐教师的社会角色

音乐教师的素质

音乐教师的素质:高尚的职业理想、现代的教育观念、扎实的知识技能、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音乐教师的威信及其形成条件

音乐教师威信的作用;影响音乐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

第十三章科学研究和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育领域或任何其它领域,科学研究意味着探求新的知识。其本质是探求现实与真理。

音乐教育者对研究的接受

影响音乐教育者接受研究的因素:有时,研究报告写得含糊深奥,或至少使人看起来难以理解;在行为科学的研究中,一项研究结果与另一项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是正常的;有时,教师感到研究报告令人困惑,因为研究报告最终提出的问题往往比其所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等等。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描述研究和哲学研究的概念、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研究报告的阅读

阅读研究报告的方法:

Ⅰ.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它企图回答下列哪个问题?

A.过去怎样?(历史研究)

B.现在怎样?(描述研究)

C.在一定条件下将如何?(实验研究)

Ⅱ.为什么进行该项研究?

A.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B.该研究与以往研究有着怎样的关系?

Ⅲ.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因素或变量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被限定的?

Ⅳ.主要研究问题或假设是什么?是否有分支问题?

Ⅴ.样本的构成和资料来源是什么?

A.如果是实验研究或描述研究,样本包括哪些人?

1.样本是随机产生的的吗?

2.样本具有典型意义吗?

3.研究结果能概括于何种群体?

B.如果是历史研究,所用的资料来源是哪一种类型?

Ⅵ.研究者遵循的是什么程序?

A.研究程序在逻辑上与假设的要求相一致吗?

B.如果是实验研究,实验环境是怎样控制的?

C.如果是历史研究,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及其内容的可信度是怎样证实的?

Ⅶ.对数据是怎样分析的?

Ⅷ.研究结果是什么?

A.哪些图表提供了最多的信息?

B.作者是否简明陈述了发生之事?

C.研究结果能概括于其他情境吗?

Ⅸ.该研究对音乐教学有什么意义?

A.研究回答了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吗?

B.研究结果是否与该领域中以往的研究相符?

C.研究结果能够被应用吗?如何应用?

第十四章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

┌───────┬───────┐

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西方音乐史研究》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西方音乐史的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西方音乐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西方音乐史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西方音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并具备一般的作品分析、演唱、演奏和鉴别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期和音乐的成就

第一节、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第二节、常用乐器

第三节、音乐理论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的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第五节、古罗马音乐的特点

第六节、古罗马后期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

概述:中世纪的时期划分,中世纪的音乐文化,对中世纪的认识。

第一节、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特征,分类,运用,调式;弥撒

第二节、复调音乐的兴起

从9世纪的奥尔加农到13世纪的经文歌,圣母院乐派

第三节、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德国恋诗歌手

第四节、十四世纪"新艺术"

1、法国新艺术,马肖

2、意大利十四世纪音乐,兰迪尼

第五节、中世纪音乐理论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概述:文艺复兴的时期划分和定义,人文主义,对音乐的影响。

第一节、文艺复兴早期

1、英国复调音乐的影响

2、勃艮第地区的音乐,法-佛兰德作曲家的风格特点

第二节、世俗音乐的发展

法国的尚松,意大利牧歌,德国的利德

第三节、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定义,众赞歌(定义、来源、发展形态)

2、罗马乐派,帕莱斯特里那的风格和历史贡献

第四节、威尼斯乐派

定义,代表人物,创作体裁,音乐风格

第五节、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理论方面的成就

第六节、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和器乐

第四章、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概述:时期的划分和定义,总体特征。

第一节、巴罗克音乐的特点

通奏低音,单声歌曲,风格特征

第二节、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定义,从第一部歌剧的诞生到那不勒斯学派

2、英国、法国、德国的歌剧

3、大型声乐体裁:康塔塔,清唱剧,受难乐

第三节、器乐的发展

1、弦乐器为主的器乐曲,科雷利、托雷利、维瓦尔第

2、键盘乐器为主的器乐曲,布克斯特胡德、F.库普兰

3、各种重要的器乐体裁

第四节、巴罗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拉莫,D.斯卡拉蒂,亨德尔,巴赫

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概述:时期的划分,音乐风格特征。

第一节、前古典时期的歌剧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第二节、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奏鸣曲和奏鸣曲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2、曼海姆乐派

3、柏林乐派

第三节、维也纳古典乐派

1、海顿

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历史地位及影响

2、莫扎特

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历史地位及影响

3、贝多芬

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交响曲,历史地位及影响

第六章、浪漫主义音乐

概述:时期划分,与古典主义的关系,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第一节、几位最典型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柏辽兹,勃拉姆斯(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第二节、音乐体裁:艺术歌曲、声乐套曲、钢琴曲、标题音乐、标题交响曲、交响诗、标题性序曲、无标题交响曲

第三节、浪漫主义歌剧

1、德国:韦伯、瓦格纳(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2、法国:大歌剧、抒情歌剧、奥芬巴赫、古诺、比才(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3、意大利: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威尔第、马斯卡尼、莱昂卡瓦罗、普契尼(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第四节、民族乐派

1、民族乐派产生的原因,基本特点,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2、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生平,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创作特点,音乐贡献及历史影响)

俄罗斯:格林卡、五人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其他俄罗斯音乐家。

捷克:斯美塔纳、德沃夏克

挪威:格里格

芬兰:西贝柳斯

第五节、世纪之交的两个流派

1、法国印象主义:德彪西,拉威尔

2、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马勒,R.施特劳斯

第七章、20世纪音乐

概述:与19世纪的联系,时代特点,两次高潮,三个阶段。

第一节、第一阶段

1、表现主义,定义,特征

勋伯格,三个时期,代表作品

贝尔格与韦伯恩:各自特点,代表作品

2、新古典主义,特征

斯特拉文斯基:三个时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兴德米特,六人团

3、民族主义:定义与特征

巴托克,席曼诺夫斯基,亚那切克,沃安·威廉斯,科普兰和格什温

4、其他

苏联音乐,英国音乐,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第二节、第二阶段

1、序列音乐:定义,梅西昂

2、偶然音乐:定义,凯奇

3、电子音乐:定义,施托克豪森

第三节、第三阶段

1、总的特点

2、四个流派:简约派、第三潮流、新浪漫主义、拼贴

注意:复试时加试钢琴,曲目自定。

《中国音乐史研究》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音乐史的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中国音乐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中国音乐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中国音乐史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中国音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并具备一般的作品分析、演唱、演奏和鉴别能力。

三、考核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第一章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歌曲与乐舞

乐舞的名称、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

第三节教育机构和音乐教育

第四节乐器的发展

骨笛、陶钟、陶埙、石磬、鼓、铙等乐器

第五节乐律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礼乐教育

礼乐制度、礼乐机构和礼乐教育

第三节采风和《诗经》

了解采风制度和《诗经》中的一些作品

第四节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起

第五节《楚辞》与音乐

第六节乐器

考古发现的乐器和八音分类法

第七节音乐作品

熟悉主要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和艺术特点

第八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的音乐思想

第九节音乐理论的发展

乐律学成就(十二律、三分损益法)

音乐论著(《乐论》《吕氏春秋》《礼记o乐记》)

第十节著名音乐家

熟悉音乐家(师旷、孔子、伯牙)的生平和主要创作

第三章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汉乐府

熟悉乐府的设立、发展、代表人物和主要贡献

第三节鼓吹乐、相和歌及清商乐

了解其形成、发展和音乐特点

第四节汉百戏

第五节与西域的音乐文化交流

第六节佛教和佛教音乐

第七节乐器

第八节音乐作品

熟悉主要作品和作品内容(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酒狂、碣石调幽兰)

第九节记谱法

第十节乐律理论和音乐论著

乐律学成就(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律、荀勖的律学)

音乐论著(《乐记》与《声无哀乐论》)

第十一节著名音乐家

熟悉音乐家及其主要著作、作品和贡献(嵇康、蔡邕、李延年)

第四章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曲子和诗歌

了解曲子、诗歌的概念,了解两者的关系

第三节宫廷燕乐

燕乐的内容和变化

唐代大曲和法曲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唐代的音乐机构和乐工

第五节与亚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的音乐对日本、朝鲜产生的影响

第六节乐器

熟悉乐器的名字和特点(轧筝、奚琴等)

第七节音乐作品

熟悉音乐作品的内容

第八节记谱法

第九节宫调和理论著述

第十节著名音乐家

万宝常、白明达、董庭兰

第五章宋金与元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市民音乐的发展

艺术品种、表演场所、艺人组织、演出活动的方式等

第三节词调、唱赚、散曲

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发展概况

第四节说唱音乐

了解说唱音乐的种类、艺术特点和发展概况

第五节歌舞大曲的演变

第六节戏曲音乐的兴起

了解杂剧、南戏的兴起和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第七节乐器

第八节音乐作品

第九节记谱法

第十节音乐理论著作

《乐书》《琴史》《碧鸡漫志》《唱论》《中原音韵》

第十一节著名音乐家

蔡元定、姜夔、郭沔

第六章明与清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时代概况

第二节民歌小曲

第三节说唱音乐的发展

鼓词、弹词、牌子曲

第四节四大声腔的演变及昆曲、秦腔和京剧

四大声腔的内容和演变

昆山腔、秦腔、京剧的崛起、传播和音乐特色

第五节乐器

器乐独奏艺术发展情况

第六节合奏乐器

吹打乐、丝竹乐

第七节记谱法、公尺谱

曲线谱、公尺谱

第八节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九节音乐理论著作

《闲情偶寄》《乐府传声》《剧说》《燕乐考源》《溪山琴况》

第十节著名音乐家

朱载堉

中国近代音乐史部分

第一章概述

一、新音乐发展的主要历史脉络

了解新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

重点概念:学堂乐歌、抗日歌咏活动

二、沈心工、李叔同的在新音乐启蒙方面的主要贡献

三、民国时期社会音乐结构的新特色

四、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

第二章传统音乐

一、戏曲音乐的发展创新及主要戏曲社团和代表人物

二、说唱音乐的发展、主要种类及其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民歌和民间歌舞的发展

四、传统乐器的种类、发展及其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和有较大贡献的民间艺人

第三章声乐(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和创作特点)

一、群众歌曲的发展

1、填词歌曲

2、改编的群众歌曲

3、创作的群众歌曲

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2)抗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

4)儿童歌曲创作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五、作曲家和作曲家群

1、二十年代的著名作曲家

2、救亡歌咏作曲家群

3、延安作曲家群

第四章器乐(器乐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一、中国乐器音乐

1、二胡音乐

2、琵琶音乐

3、合奏音乐

二、西洋乐器音乐

1、钢琴独奏音乐

2、小提琴音乐

3、合奏音乐

第五章歌剧音乐(中国歌剧发展脉络)

一、儿童歌舞剧(黎锦晖)

二、新歌剧的探索与发展

三、《白毛女》歌剧的创作特点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第六章音乐教育

一、普通音乐教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