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大纲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1-2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信息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数学(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01

一、考核要求

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适用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环学院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数学》的内容和应用非常广泛,是理工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高等数学》考核微积分学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一元及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等。

要求考生对课程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运用高等数学解决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等。

二、考核评价目标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理解和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6.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8.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2.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3.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4.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

第四章不定积分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定积分的性质,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运用定积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六章微分方程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七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3.理解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

5.会求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

6.会求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法及其应用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4.掌握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5.了解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程。

6.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7.掌握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

第九章重积分及曲线积分

1.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以及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2.理解并掌握二重积分的应用。

3.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法以及对孤长的曲线积分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4.了解格林公式。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第一节函数

集合,函数概念,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

简单数列的极限

第三节函数的极限

自变量趋向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自变量趋向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第四节无穷小与无穷大

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与性质。

第五节极限运算法则

极限运算法则的应用。

第六节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极限存在准则的应用和两个重要极限:

第七节无穷小的比较

等价无穷小。

第八节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间断点。

第九节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及商的连续性,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十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导数概念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问的关系。

第二节函数的和、积、商的求导法则

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反函数的导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反函数的导数的计算,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四节高阶导数

高阶导数的求法。

第五节隐函数的导数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隐函数的导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第六节函数的微分

微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第一节中值定理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第二节洛必达法则

应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第三节泰勒中值定理

泰勒中值定理的概念。

第四节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曲线的凹凸与拐点。

第五节函数的极值和最大、最小值

函数的极值,最大、最小值。

第六节函数图形的描绘

用函数的性质描绘函数的图形。

第四章不定积分

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表,不定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换元积分法

第一类换元法,第二类换元法。

第三节分部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的应用

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第一节定积分概念与性质

定积分问题举例,定积分的定义。

第二节微积分基本公式

用微积分基本公式求定积分。

第三节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换元法的应用,定积分的换元法的应用。

第四节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用元素法求面积。

第六章微分方程

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的定义与例子。

第二节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三节一阶线性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

第四节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向量概念,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

第二节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

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模、两点间的距离,向量的方向角与方向余弦,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第三节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两向量的数量积,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节平面及其方程

点的轨迹方程的概念,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平面的一般方程,两平面的夹角。

第五节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与参数方程,两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第六节旋转曲面和二次曲面

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的定义及求法。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多元函数概念区域,多元函数的极限,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第二节偏导数

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高阶偏导数。

第三节全微分

全微分的概念及求法。

第四节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的应用。

第五节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的应用。

第六节多元函数微分法的几何应用举例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第七节多元函数的板值及其求法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条件极值。

第九章重积分及曲线积分

第一节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曲顶柱体的体积与二重积分,二重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第三节二重积分的应用

曲面的面积。

第四节三重积分

三重积分的概念,三重积分的计算法。

第五节对孤长的曲线积分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概念,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第六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第七节格林公式及其应用

格林公式,平面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参考书目:

1.《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2.《高等数学基础》,赵树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区域经济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3

一、考核要求

考生应能:1.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学方面有关概念;2.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3.运用区域经济学方面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并有利于本校人文地理等相关专业择优选拔。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基本知识、概念

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区域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一节经济区位的概念及区位单位、区位因素、区位决策

第二节个体单位的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

第一节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企业组织的变化过程--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解;企业之间联系的变化与区位重新选择;新的劳动分工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化

第三节城乡联系与区域的形成

城乡联系的有关理论;城乡联系模式;城乡联系网络结构

第四章区域经济增长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新剑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新增长模式

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工业化的一般模式;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农业发展模式

第四节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一般区域的增长阶段;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节产业结构分类及理论体系

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原因

配第-克拉克定理;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主导产业的选择;关联产业配套;基础产业配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区域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产业结构调节手段及其效应

第六章区际分工与联系

第一节区际劳动分工

国际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区际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际劳动分工程度的测试

第二节区际贸易

相互需求法则;交通运输条件;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

第三节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要素流动的方式;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信息、技术的区际转移与扩散

第七章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

第二节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

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空间结构

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与农村聚落

城镇体系的特点与层次;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

第八章城市经济

第一节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机制及政策

第二节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

第三节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类别、供求、性质、经济效果及其测度

第四节城市竞争力测度及实证分析

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计量模型;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九章城乡边缘区

第一节城乡边缘区概念的界定和范围

第二节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城乡边缘区的特征

第四节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前景

城市区域;城乡一体化

第十章乡村经济

第一节乡村经济的特征

第二节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可持续农业及其目标;乡村经济中不可持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范畴、性质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及其职能

国家区域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及其职能;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及其职能

第四节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其重点支持、不支持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限制作用分析;地方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参考书目:

1、《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吴殿廷主编,2003。

2、《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孙久文主编,2006。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试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04

一、考核要求

本《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及相关分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资源学原理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经济界定,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及其评价方法,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原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自然资源开发决策和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价值重建,资源配置、管理、政策及安全等。

二、考核评价目标

要求考生对自然资源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研究内容,对自然地理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自然资源问题与自然资源学

1.全球视野

2.中国态势

3.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

4.资源问题的关联域

5.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6.自然资源学的发展

第二章人类发展与资源演进

1.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

2.社会发展阶段与资源开发利用

3.指数增长与资源演进

第三章自然资源和资源稀缺的性质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2.自然资源的性质

3.资源稀缺的本质

第四章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掌握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2.掌握流动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五章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过程

1.从自然资源看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

3.生物的资源意义

4.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中的熵

第六章人类在资源过程中的作用

1.人类的优势地位与能动作用

2.人类在资源过程中的联系与影响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4.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教训

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晌

1.采矿活动的环境影响

2.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

3.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4.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作用

5.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干扰

第八章自然资源伦理与感知

1.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2.生态伦理

3.人地和谐论与人类发展

第九章资源经济基本问题

1.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2.经济增长与外部成本

3.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第十章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1.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概念

2.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3.自然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实例

第十一章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1.自然资源的价值

2.地租论

3.自然资源价格

4.自然资源产业

第十二章自然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

1.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比例性

2.比例性原理的应

3.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

第十三章自然资源评价

1.矿产资源评价

2.可更新资源评价

第十四章自然资源开发决策

1.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再开发

2.自然资源开发的成本分析

3.自然资源开发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十五章自然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2.自然资源的长期明智利用

3.自然资源保护的几个有关问题

4.自然资源产业

第十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可持续"的含义

2.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自然资源问题

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2.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3.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基本属性

第二章人类发展与资源演进

1.掌握资源开发的演进过程

2.理解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解释

第三章自然资源和资源稀缺的性质

1.掌握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性质

2.了解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以及自然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掌握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过程

2.掌握流动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过程

3.掌握最终开采资源、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等基本概念及其异同

第五章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过程

1.掌握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的结构

2.了解生物的资源意义,能够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第六章人类在资源过程中的作用

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2.理解精耕农业社会的特征及精耕农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新适应机制的表现

3.了解人类在生态圈中的优势地位与能动作用

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晌

1.掌握自然资源开发对我国水、土等资源造成的影响

2.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对地形、水文、土壤、生物与人类的影响

第八章自然资源伦理与感知

1.掌握人地和谐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九章资源经济基本问题

1.掌握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途径

2.了解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

3.了解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增长中的作用

第十章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1.掌握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理论

2.掌握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

3.了解自然资源供需平衡实例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1.掌握地租论的相关原理

2.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的辩证关系

第十二章自然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

1.掌握规模经济、规模收益变动的内涵

2.掌握自然报酬递减率、经济报酬递减率的内涵

3.掌握自然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

第十三章自然资源评价

1.掌握自然资源评价的原理、过程

2.掌握矿产、土地、水资源资源评价

第十四章自然资源开发决策

1.掌握自然资源开发的成本-收益分析

2.掌握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十五章自然资源保护

1.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与类型

第十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掌握"可持续"的含义

2.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参考书目:

1.《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编著,科学出版社;第2版(2007年8月)

2.《自然资源学》,陈永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2年7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