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77600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77600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大纲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77600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2-0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信息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077600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数学(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01

一、考核要求

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适用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环学院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数学》的内容和应用非常广泛,是理工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高等数学》考核微积分学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一元及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等。

要求考生对课程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运用高等数学解决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等。

二、考核评价目标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理解和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6.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8.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2.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3.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4.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

第四章不定积分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定积分的性质,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运用定积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六章微分方程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七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3.理解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

5.会求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

6.会求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法及其应用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4.掌握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5.了解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程。

6.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7.掌握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

第九章重积分及曲线积分

1.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以及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2.理解并掌握二重积分的应用。

3.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法以及对孤长的曲线积分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4.了解格林公式。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第一节函数

集合,函数概念,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

简单数列的极限

第三节函数的极限

自变量趋向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自变量趋向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第四节无穷小与无穷大

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与性质。

第五节极限运算法则

极限运算法则的应用。

第六节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极限存在准则的应用和两个重要极限:

第七节无穷小的比较

等价无穷小。

第八节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间断点。

第九节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及商的连续性,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十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导数概念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问的关系。

第二节函数的和、积、商的求导法则

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反函数的导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反函数的导数的计算,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四节高阶导数

高阶导数的求法。

第五节隐函数的导数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隐函数的导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第六节函数的微分

微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第一节中值定理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第二节洛必达法则

应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第三节泰勒中值定理

泰勒中值定理的概念。

第四节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曲线的凹凸与拐点。

第五节函数的极值和最大、最小值

函数的极值,最大、最小值。

第六节函数图形的描绘

用函数的性质描绘函数的图形。

第四章不定积分

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表,不定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换元积分法

第一类换元法,第二类换元法。

第三节分部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的应用

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第一节定积分概念与性质

定积分问题举例,定积分的定义。

第二节微积分基本公式

用微积分基本公式求定积分。

第三节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换元法的应用,定积分的换元法的应用。

第四节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用元素法求面积。

第六章微分方程

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的定义与例子。

第二节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三节一阶线性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

第四节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向量概念,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

第二节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

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模、两点间的距离,向量的方向角与方向余弦,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第三节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两向量的数量积,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节平面及其方程

点的轨迹方程的概念,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平面的一般方程,两平面的夹角。

第五节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与参数方程,两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第六节旋转曲面和二次曲面

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的定义及求法。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多元函数概念区域,多元函数的极限,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第二节偏导数

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高阶偏导数。

第三节全微分

全微分的概念及求法。

第四节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的应用。

第五节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的应用。

第六节多元函数微分法的几何应用举例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第七节多元函数的板值及其求法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条件极值。

第九章重积分及曲线积分

第一节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曲顶柱体的体积与二重积分,二重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第三节二重积分的应用

曲面的面积。

第四节三重积分

三重积分的概念,三重积分的计算法。

第五节对孤长的曲线积分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概念,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第六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第七节格林公式及其应用

格林公式,平面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参考书目:

1.《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2.《高等数学基础》,赵树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环境学概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18

一、考核要求

了解环境及其分类、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人口变迁的历史,掌握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掌握大气污染的发生与类型,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及其综合防治;了解水体概念、水循环、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掌握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水体中耗氧有机物降解类型,水体污染的防治和管理,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等;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污染物、污染源及发生类型,了解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掌握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背景值及其迁移转化,化学农药的主要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与残留,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措施以及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了解环境噪声的特征、来源、分类与影响,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声学环境综合整治对策;了解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和热污染及其防治方法与技术;掌握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污染物的分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污染对生物、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食品污染的来源及转基因技术的潜在危害等;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发展历程及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掌握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以及城市人居环境的组成;了解景观环境的概念、分类,掌握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及人文景观的概念、构成等;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与原则等。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环境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环境

人类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第二节环境多样性

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第三节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和谐

第四节环境规律

环境规律、规则与规律、环境调控

第五节环境科学

环境学、环境科学

第二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变迁

渔猎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绿色文明阶段

第二节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爆炸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口爆炸对生物资源的压力、人口爆炸对水资源的压力、人口爆炸对气候资源的影响、人口爆炸对矿产资源的压力

第三节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第三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概述

大气的成分、大气的分层、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

第二节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第三节大气污染控制

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末端治理,环境自净

第四节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第四章水环境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水的形成、水的分布、水的自然与社会循环、人与水的关系

第二节水资源

水资源的基本含义、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第三节水灾害

洪水灾害、干旱灾害

第四节水污染

天然水的化学性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的特征、水污染控制模式

第五章土壤环境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结构、土壤环境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土壤污染和自净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特点、土壤污染物类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土壤的自净能力、土壤污染的防治、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第六章物理环境

第一节声学环境

噪声概述、噪声来源、噪声危害、噪声控制

第二节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污染的控制

第三节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来源、危害和影响、放射性污染的分类、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第四节光污染

光污染及其来源、光污染的危害、光污染的控制

第五节热污染

热污染的类型、热污染的危害、热污染控制

第七章生物环境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第二节生物安全

食品安全、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

第三节生物污染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循环、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污染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八章人居环境

第一节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理想人居环境的探索、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

第二节城市人居环境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

第三节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

从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从人居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从生态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第九章景观环境

第一节景观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的构成与分类、自然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人文景观和城市景观

人文景观、城市景观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参考书目:

1、《环境学概论》,左玉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生态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52

一、考核要求

《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西北师范大学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也可作为地学、资源环境规划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现代生态学已发展成为多尺度(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和全球)、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可为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理解生态学的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2.了解生态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需要掌握20世纪20~50年代植物生态学的几个重要学派,以及他们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掌握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的概念及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方式。

3.掌握基本概念,如:限制因子、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内稳态(homeostasis)、生境(habitat)、主导因子等。掌握基本定律,如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等。

4.掌握主要生态因子(温度、光、水、土壤)对生物的作用,以及生物对它们的适应方式和类型,并能够用于分析具体问题。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掌握种群(population)的概念及其涵义。

2.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表征,理解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几种类型,并能用于具体问题分析。

3.理解种群空间格局的概念及其分类。

4.了解种群调节的几种假说。

第四章种群生活史

1.了解生活史的概念、繁殖与生殖的区别及繁殖的生态学意义。了解扩散的涵义及其生态学意义。

2.了解繁殖成效的概念,繁殖格局的涵义。

3.掌握繁殖策略的概念、r-选择和k-选择的概念及其生态特征,了解R-,C-,S-选择的生活史样式。

4.了解植物的性选择和动物的性选择的生态学意义。

第五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1.掌握种内种间关系的基本概念,了解他感作用的概念,了解他感作用的类型、他感物质及生态学意义。

2.掌握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和一般特点,重点掌握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现象的生态学意义。

3.掌握生态位(niche)的基本概念,了解生态位提出的过程及其内涵。

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1.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了解群落的性质。

2.掌握群落物种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掌握描述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的相关指标,例如丰富度、密度、盖度、频度、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等。

3.掌握描述群落结构的相关概念,例如生活型、层片、生态位等;了解群落外貌与季相、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等生态意义。

4.掌握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并了解相关的假说和理论。

第七章生物群落的动态

1.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群落演替的类型。

2.掌握群落演替顶极的主要学说。

3.理解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

4.理解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和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第八章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了解群落分类的意义及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系统及单位,了解其他群落分类。

2.了解生物群落的排序的概念及分类。

第九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性模型。

2.掌握食物链与食物网、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概念,会用其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

3.掌握生态效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掌握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原理,并能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

第十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掌握初(次)级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概念,掌握限制初(次)级生产的主要因素,了解初(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2.掌握分解过程的性质及资源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理化环境等对分解作用的影响。

3.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能流分析,了解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理解普适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4.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机理。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特点,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库与库流通的模式图。

2.掌握生态系统中水、碳、氮等物质循环的主要过程,并能分析实际问题。

3.理解沉积型循环,如P循环、S循环的主要过程,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循环过程。

第十二章陆地生态系统

1.掌握陆地分布因素和分布格局。

2.理解陆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特征及分布因素。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1.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其各自特点。

2.了解淡水湿地、海滨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理解红树林植物群落特征及适应性。

第十四章景观生态学系统

1.理解和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学科的关系以及一些突出特点。

2.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例如尺度、幅度、格局、过程、缀块、廊道、基底、异质性、缀块性等,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例如等级理论、边缘效应、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缀块动态种群理论等。

4.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5.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掌握环境问题的实质和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全球变化引发生态效应,了解当前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测度,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掌握生态恢复的概念、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对策、途径。

第十六章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

1.掌握生态风险评估的概念,了解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原则,了解其工作程序和内容。

参考书目:

1、《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2、《生态学》,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第二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