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10学科教学(地理)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10学科教学(地理)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10学科教学(地理)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60]考试科目名称:地理教学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地理教学及设计的理论基础(15%),

地理教学目标、内容及设计(20%),

地理教学方法及过程设计(20%),

地理课堂教学与方案设计(15%),

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20%),

地理学习理论与地理教学科研(1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

1.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流程;

2.地理教学目标及设计,包括:地理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编制与表述;

3.地理教学内容及设计,包括: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及案例

4.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地理教学媒体的应用;

5.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任务、教案、学案的编写

6.地理教学过程,包括: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问题、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地理教学板书的设计;

7.地理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及其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

地理学习质量评价

教师地理教学水平评价

8、地理学习的心理过程;

9.地理教学科研(研究程序、一般方法)

三、参考书目

《新编地理教学论》,杨新,科学出版社,2010年;

《地理教学论》,王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参考书目部分80%科普阅读部分20%

注:科普阅读部分主要是上中国知网、科学网了解地貌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知识。

4)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b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c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左右,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自然地理学概述

考试内容

自然地理学概念自然地理学分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学方法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

考试要求

(1)理解自然地理学概念

(2)掌握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3)理解自然地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4)了解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

2、地球

考试内容

宇宙的成因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起源及其运动地球的层圈结果及其特征地球表层系统及其特征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宇宙成因相关学说

(2)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

(3)理解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地球形状、大小的地理意义

(4)掌握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5)掌握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6)掌握地球的层圈结构及其特征

(7)掌握地球表层系统及其特征

(8)掌握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3、地壳

考试内容

地壳中的元素、矿物组成特征地壳中的岩石及沉积岩特征岩浆岩、变质岩及其特征地壳运动概念地壳运动形式地质构造概念地质构造表现褶皱概念褶曲要素褶皱构造认识节理和断层概念断层几何要素断层分类火山与地震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地壳中的元素和矿物组成特征

(2)理解地壳中的岩石及沉积岩特征

(3)理解岩浆岩、变质岩及其特征

(4)理解地壳运动概念及形式

(5)理解地质构造概念及表现

(6)理解褶皱概念和褶曲要素

(7)理解节理和断层概念、断层几何要素、断层分类

(8)理解火山与地震概念

4、大气和气候

考试内容

大气的物质组成大气层结构及特征大气辐射平衡气温的形成大气湿度、蒸发、凝结大气降水大气环流概念热力环流概念三圈环流概念季风概念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天气和气候概念常见天气系统常见气候系统一些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带型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变暖原因及其危害

考试要求

(1)掌握大气的物质组成及一些组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溶胶、水汽、二氧化、臭氧等对气温的影响

(2)理解大气层结构及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大气辐射平衡概念及其意义

(4)理解降水概念、降水形成的条件

(5)掌握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等概念

(6)分析并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7)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

(8)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一些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

(9)结合谚语,分析一些天气现象

(10)结合实例分析地形条件以及不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11)分析一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12)掌握气候带分布规律

(13)分析气候变化原因

(14)分析全球变暖原因及其危害

5、海洋和陆地水

考试内容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概念洋流概念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平面变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及其保护水系、流域概念水系分类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承压水和潜水概念地下水的保护冰川的地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理解水循环、水量平衡概念以及意义

(2)理解洋流概念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理解海平面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理解海洋资源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

(5)理解水系与流域概念

(6)理解河流分类

(7)掌握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8)理解承压水和潜水概念

(9)理解地下水保护意义以及重要性

(10)理解冰川的地理意义

6、地貌

考试内容

地貌的成因机制地貌的类型风化作用概念风化作用分类风化作用及其地理意义流水作用与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及其形成机制冰川地貌概念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山岳冰川地貌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黄土地貌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概念风化壳概念风蚀地貌概念黄土概念黄土地貌概念雅丹地貌概念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黄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考试要求

(1)理解地貌形成机制

(2)掌握风化作用概念及分类、意义

(3)理解流水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4)掌握喀斯特地貌概念以及形成机制

(5)掌握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山岳冰川地貌的组合规律

(6)掌握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

(7)掌握风化壳概念以及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8)理解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发生的条件

(9)掌握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10)掌握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11)掌握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2)掌握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13)掌握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

(14)分析黄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

(15)分析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7、土壤圈

考试内容

土壤的肥力、形态、物质组成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形成作用土壤形成的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土壤分类及类型常见土壤形成过程土壤诊断特性土壤胶体分散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土壤资源的概念土壤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理解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概念以及土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

(2)掌握土壤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理解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4)了解土壤分类系统

(5)掌握常见土壤形成过程

(6)理解土壤诊断特性

(7)理解土壤胶体分散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

(8)掌握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掌握土壤分布规律以及地理意义

(9)掌握土壤资源概念

8、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考试内容

生态因子概念生境概念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概念生物链林德曼定律生态系统组成及其作用生态系统类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生态效率、净生产力概念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生态因子、生境、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链概念

(2)理解林德曼定律

(3)掌握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4)掌握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5)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

(7)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

(8)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掌握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

(10)理解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

(11)净生产力、生态效率概念

9、综合部分

考试内容

前面1-8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各圈层之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冰冻圈)的相互作用、物质循环(水分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大循环等)

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对前面1-8部分所学内容能够综合运用,能够掌握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

(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和分析物质循环

10、科普阅读部分

考试内容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和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两个网站有关自然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消化吸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并能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进一步探究

(2)能对有关实例(如具体事例、数据、图表等素材)进行适度分要并能正确地运用

(3)运用有关基本原理,对野外实际地貌现象能正确分析和识别

(4)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一些研究进展

三、参考书目与网址

教材: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杨达源等: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潘树荣等: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地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约40%

知识应用与问题分析,约60%

4.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地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及中国人文地理等各中国区域地理课程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本学科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

第二节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评价

第三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第四节中国地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气候条件及其评价

第二节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第三节水资源结构及开发评价

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第三章中国的海域与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域与海域环境

第二节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第三节海岸

第四节海岛

第四章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人口及其问题

第二节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第三节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第四节矿产开发与能源工业

第五节工业建设与布局

第六节交通建设运输、邮电业

第七节旅游业

第八节城乡建设

第五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第二节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区域文化

第四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六章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第二节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国土整治

第二节区域发展战略

第八章景观与区划

第一节研究简史

第二节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

第九章华北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首都经济圈

第三节水资源问题

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第十章长江中下游区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第四节长三角经济圈

三、参考书目

1.赵济主编.中国地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第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世界地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客观题部分40%

(二)主观题部分60%

4)题型结构

a: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b:读图绘图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c:问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d: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考试内容:

(1)全球地表形态

(2)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考试要求:

(1)掌握全球海陆分布大势,理解地表形态演化

(2)掌握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以及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考试内容:

(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考试要求:

(1)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及特征,理解自然带的演化过程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考试内容:

(1)经济全球化,当代世界经济的地理格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考试要求:

(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理解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当前世界经济格局

(3)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其含义、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类型

第四章亚洲

考试内容:

(1)亚洲自然地理概述,亚洲的居民与国家

(2)日本

(3)西亚北非

考试要求:

(1)掌握亚洲位置、面积和大陆轮廓

(2)熟练掌握亚洲地形和亚洲气候的特征、分区等

(3)理解亚洲的人口、民族、语言及宗教,并能理解分析亚洲地缘关系问题

(4)熟练掌握日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及其意义,掌握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5)熟练掌握西亚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理解西亚北非人文发展和社会结构特征,掌握西亚北非的石油经济。

第五章欧洲

考试内容:

(1)欧洲自然地理

(2)欧洲人文地理

(3)欧盟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欧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自然特征

(2)理解欧洲的国家、人口、民族、种族和语言,以及欧洲发展的社会渊源

(3)了解欧洲一体化的历程,掌握欧盟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和布局,掌握欧盟农业发展及其专门化。

第六章非洲

考试内容:

(1)非洲自然地理

(2)非洲人文地理

(3)非洲地理分区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大陆轮廓、自然地理特征极其地理意义,理解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

(2)了解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演变,以及非洲人口、种族、民族和宗教;掌握非洲农业和工矿业的特征

(3)掌握东非、中非、西非、南非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北美洲

考试内容:

(1)北美洲自然地理

(2)美国

考试要求:

(1)掌握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2)理解美国位置与领土组成,掌握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构成,掌握美国经济特征;

第八章南美洲

考试内容:

(1)南美洲自然地理

(2)南美洲人文地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与分布、水系及主要矿产;

(2)理解南美洲历史渊源和人文背景;

(3)掌握南美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

第九章大洋洲

考试内容:

(1)大洋洲概述

(2)澳大利亚

考试要求:

(1)掌握大洋洲的地理范围以及大洋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2)了解大洋洲的居民和国家

(3)熟练掌握澳大利亚位置、面积、大陆轮廓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掌握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征

三、参考书目

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陈才主编,《世界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刘德生主编,《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韩中安主编,《世界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