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15小学教育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15小学教育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15小学教育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55]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知识部分:60分;

能力部分:45分;

应用部分:4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目标:

1、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课程教学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概论

(一)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课程与教学的内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与教学的价值

课程的价值;教学的价值。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普遍性趋向;行为性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取向。

(三)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全面与具体的统一;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显性和隐性的统一。

三、课程与教学主体

(一)课程与教学主体的特征

同时性;社会性;客观性;平等性;差异性。

(二)课程与教学主体的作用

教师主体的作用;学生主体的作用。

(三)课程与教学主体与主体性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主体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及其实现。

四、课程与教学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成要素

知识、技能、科目、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结构与类型

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结构

目标内容结构("五育"内容结构;"三维"内容结构);学科内容结构(文与理、艺术与科学……)

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类型

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活动;分科与综合;显性与隐性;文科与理科;理论与技能;认知与艺体。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主要影响因素

社会发展;知识发展;人的发展。

(四)课程与教学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内涵与类型;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课程与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与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模式;教学模式。

(二)课程与教学实施

课程与教学实施;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取向(忠实、适应、生成)。

六、教学过程及其规律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评价。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与发展相统一;教与学相统一;认知与情意相统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三、主要参考书

张传燧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教育评价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基本原理部分40%

(二)应用部分60%

4)题型结构

a: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b:案例分析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c:应用设计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评价的相关原理,发展历史。

2、掌握教育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结合实际加以应用。

3、能够运用现代教育评价思想和原理,分析评价教育现象。

考试内容

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

1、掌握和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能够辨析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评估、评比等概念,掌握教育评价的特点。

2、理解教育评价的功能,掌握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的教育评价分类,记忆不同分类的概念,特点。

二、教育评价的历史

1、掌握中国古代教育评价的实践,了解西周的取士制度,隋唐科举制及其在明清的发展。

2、了解西方早期教育评价的实践。掌握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分期,相应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能够对西方教育评价主要模式进行评价。

三、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1、掌握教育评价方案的内容。

2、掌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3、掌握教育评价指标的分类,分解评价指标的方法与过程,并能够加以运用。

4、掌握评价标准的概念、构成。了解教育评价标准的分类,并能够选择相应标准形式,为指标写作评价标准。

5、掌握权重的概念及形式,能够运用权重赋予的方法,为指标赋予权重。

四、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处理与评价心理

1、了解教育评价信息搜集的渠道,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2、了解教育评价信息的定性处理和定量处理的方法。

3、掌握教育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诸种心理现象,及其调控措施。

五、学生评价

1、了解学生评价的概念,能够剖析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2、能够运用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观点分析评价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现象。

3、了解学生评价的步骤;掌握学业成就评价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方法

六、新课程评价

1、了解课程评价的概念,分类以及20世纪的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

2、我国课程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及认识根源;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三、参考书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加试科目名称:中外教育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古代部分40%

(二)近代部分30%

(三)现代部分30%

4)题型结构

a: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b: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

1、基本掌握中外教育史的教育事件、教育史实、教育人物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基本理解中外教育史上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3、学会运用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古代部分

(一)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

孔孟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时期教育。

(二)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教育

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及其影响。

二、近代部分

(一)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早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二)20世纪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洪堡与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现代部分

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教育变革(以美、苏、中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教育变革与教育思潮。

三、主要参考书

1.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基本理论约60分

课程与教学约20分

德育约2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考试内容: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及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形态的划分。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及其关系。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理论建设,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动因。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表现;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四)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循序渐进;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教育应做到从实际出发。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

(二)教育与政治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四)教育与文化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化及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六、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素质。

(二)学生

1、不同的学生发展观

2、学生的本质属性

3、学生的地位

(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

1、师生关系的理论发展概述

2、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

3、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

七、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分类;制约课程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要求;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三)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概念及结构;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四)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八、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及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的双边共同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基本形态;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辩证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地位的辩证统一。

九、教学方法和技术

(一)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分类。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二)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运用教学技术的原则。

十、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十一、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目标与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品德评价、自我教育、实际锻炼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五)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势。

三、主要参考书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