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01教育管理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01教育管理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01教育管理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53]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管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

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教育管理学

考试目标:

1、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管理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观念。

2、掌握管教育理理论发展史和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职能和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理念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管理、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

(一)管理概述

管理的涵义;管理特点;管理要素;管理的二重性。

(二)教育管理概述

教育管理的特点;教育管理的因素;教育管理模式;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历史沿革。

(三)教育管理学概述

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管理理论演进

(一)中国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

(二)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决策职能

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方法。

(二)计划职能

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特点;制定计划的依据;制定计划的程序。

(三)组织职能

组织的含义;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组织职权;组织授权。

(四)控制职能

控制的类型;控制的程序;运用控制的要求。

(五)领导职能

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领导类型;领导艺术。

四、教育管理原理

(一)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的含义;运用效益原理的基本要求。

(二)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的管理学意义;运用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三)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的含义;动态原理的运用。

(四)系统原理

系统概念;系统的特点;系统原理的含义及其运用要求。

五、教育管理原则

(一)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的含义;整分合原则的理论依据;整分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二)开放封闭原则

开放封闭原则的含义;开放封闭原则的理论依据;开放封闭原则的贯彻要求。

(三)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的含义;能级原则的理论依据;能级原则的贯彻要求。

(四)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的含义;动力形态;动力原则的理论依据;动力原则的贯彻要求。

(五)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的含义;弹性原则的理论依据;弹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六、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行政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二)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管理方法的含义;经济管理方法的特点;经济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三)法律管理方法

法律管理方法的含义;法律管理的特点;法律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四)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的含义;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思想教育方法的运用要求。

(五)目标管理与质量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含义、特点、基本程序。

质量管理方法的含义、特点、基本程序。

七、校长与学校领导艺术

(一)校长的地位、作用及职责

校长的职位特点;校长的地位和作用;中小学校长的职责。

(二)校长的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

(三)校长的威信

威信的涵义、威信的基础;校长威信的意义和校长威信的形成。

八、学校教师管理

(一)教师管理的目的

(二)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标准

(三)教师聘任

(四)、工教师培训

(五)教师考核

九、学校学生管理

(一)学生管理的意义与要求

(二)学生常规管理

(三)学生班级管理

(四)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十、课程与教学管理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二)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

(三)教学常规管理

(四)教学流程管理

十一、学校特色及其创建

(一)学校特色的涵义与创建学校特色的意义

(二)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

(三)创建学校特色的基本条件

三、主要参考书目

常思亮著:《教育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褚宏启、张新平主编:《教育管理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管理学原理

考试目标:

1、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观念。

2、初步掌握管理理论发展史,掌握基本的管理流派;理解管理活动的过程、基本原理和原则、管理职能和方法。

3、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理念分析和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管理引论

(一)管理概述

管理的涵义;管理特点;管理要素;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学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如何学习和研究管理学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途径;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管理史略

(一)早期管理思想

古代西方管理思想;古代中国管理思想;产业革命时期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

(三)行为科学学派

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人性理论。

(四)管理科学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数量管理学派

(五)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影响未来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管理学科建设层面看发展趋势;从管理思想发展层面看发展趋势。

三、管理职能

(一)决策职能

决策概念;决策特点;决策程序;决策方法。

(二)计划职能

计划概念;计划特点;制定计划的依据;制定计划程序;计划管理方法。

(三)组织职能

组织的含义;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组织职权;组织授权。

(四)指挥职能

指挥概念;指挥的内容;指挥的运用要求。

(五)协调职能

协调概念;协调的内容与过程;协调的基本要求。

(六)控制职能

控制概念;控制的类型;控制的程序;运用控制的要求。

(七)领导职能

领导与领导职能概念;领导理论;领导体制及其比较。

四、管理原理

(一)系统原理

系统概念;系统的特点;系统原理的含义及其运用要求。

(二)人本原理

人性观的发展;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的管理学意义;运用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三)动态原理

现代管理的动态特性;动态原理的含义;动态原理的运用。

(四)效益原理

现代管理的目的;;效益原理的含义;运用效益原理的基本要求。

五、管理原则

(一)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的含义;整分合原则的理论依据;整分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二)开放封闭原则

开放封闭原则的含义;开放封闭原则的理论依据;开放封闭原则的贯彻要求。

(三)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的含义;能级原则的理论依据;能级原则的贯彻要求。

(四)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的含义;动力形态;动力原则的理论依据;动力原则的贯彻要求。

(五)行为原则

行为原则的含义;行为原则的理论依据;行为原则的贯彻要求。

(六)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的含义;反馈原则的理论依据;反馈原则的贯彻要求。

(七)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的含义;弹性原则的理论依据;弹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八)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的含义;价值原则的理论依据;价值原则的贯彻要求。

六、管理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行政管理方法的评价;行政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二)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管理方法的含义;经济管理方法的特点;经济管理方法的评价;经济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三)法律管理方法

法律管理方法的含义;法律管理的特点;法律管理方法的评价;法律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四)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的含义;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思想教育方法的评价;思想教育方法的运用要求。

(五)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含义;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目标管理方法的评价;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

七、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概述

管理制度的涵义;管理制度的特征;管理制度的功能。

(二)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具体实施

管理制度的内容结构;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

八、管理教育

(一)管理教育概述

管理教育的涵义;管理教育的意义;管理教育的特点;管理教育的原则。

(二)管理教育的主要类型与培养目标

管理教育的主要类型;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九、管理文化

(一)管理文化概述

管理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管理文化的理论基础与突破点。

(二)管理文化的内容结构与功能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的功能。

(三)管理文化的塑造

管理文化塑造内容;管理文化塑造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

韩延明主编:《管理学新论》,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四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基本理论约60分

课程与教学约20分

德育约2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考试内容: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及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形态的划分。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及其关系。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理论建设,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动因。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表现;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四)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循序渐进;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教育应做到从实际出发。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

(二)教育与政治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四)教育与文化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化及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六、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素质。

(二)学生

1、不同的学生发展观

2、学生的本质属性

3、学生的地位

(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

1、师生关系的理论发展概述

2、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

3、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

七、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分类;制约课程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要求;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三)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概念及结构;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四)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八、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及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的双边共同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基本形态;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辩证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地位的辩证统一。

九、教学方法和技术

(一)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分类。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二)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运用教学技术的原则。

十、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十一、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目标与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品德评价、自我教育、实际锻炼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五)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势。

三、主要参考书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加试科目名称:中外教育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古代部分40%

(二)近代部分30%

(三)现代部分30%

4)题型结构

a: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b: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

1、基本掌握中外教育史的教育事件、教育史实、教育人物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基本理解中外教育史上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3、学会运用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古代部分

(一)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

孔孟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时期教育。

(二)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教育

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及其影响。

二、近代部分

(一)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20世纪世界教育思潮早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二)20世纪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洪堡与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现代部分

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教育变革(以美、苏、中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教育变革与教育思潮。

三、主要参考书

1.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