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06]考试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静态部分约40%
(二)动态部分约60%
4)题型结构
(一)名称解释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填空题,30空,每空1分,共30分
(四)简答与计算题等,8-10题,共8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1、氨基酸的种类、性质与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性质,氨
基酸的分解代谢,遗传密码,蛋白质的合成、翻译后修饰及转运,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2、核酸的结构、性质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DNA的合成,RNA的合成与加工。
3、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特点,物质的跨膜转运。
4、酶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作用的专一性,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与维生素的关系。
5、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特点,高能磷酸化合物,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作用
的概念与机理。
6、糖的结构、性质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糖酵解作用,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
异生作用,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7、脂类物质的结构、性质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脂肪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与利用,脂
肪酸的生物合成。
8、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
(二)考试要求
1、氨基酸与蛋白质
(1)掌握20种标准氨基酸的名称、符号、结构及主要性质。
(2)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相关概念、特点。
(3)了解亚细胞分级分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掌握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
项。
(4)熟练掌握蛋白质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5)了解蛋白质序列测定的一般方法。
(6)熟练掌握氨基酸降解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7)掌握尿素循环的相关知识。
(8)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相关概念、基本
过程和特点。
(9)了解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转运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2、核酸
(1)掌握DNA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NA复制的相关概念、基本过程和
特点。
(2)熟练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3)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特点和差别。
(4)掌握RNA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RNA转录合成的相关概念、基
本过程和特点。
(5)了解RNA转录后加工的主要内容、方式和特点。
3、生物膜
(1)了解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特点。
(2)掌握主动转运,被动转送,胞吞,胞吐,胞饮,吞噬,受体介导的胞吞,整合膜蛋
白,外周膜蛋白,细胞信号,第二信使等与物质跨膜转运和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基本概念。
4、酶
(1)掌握酶,辅因子,活性位点,底物特异性,同工酶,别构酶,米氏方程,未氏常数
,诱导契合学说等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酶促反应速度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酶的抑制作用的概念
、可逆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以及可逆抑制作用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酶的分类与命名。
5、生物氧化
(1)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掌握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化学渗透假说的概念及主要相关知识点。
6、糖
(1)了解糖的种类、结构和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糖异生的有关知识。
(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糖原代谢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7、脂类
(1)了解脂肪酸的结构和作用。
(2)熟练掌握脂肪酸β-氧化降解,脂肪酸从头合成的相关知识。
(3)了解不饱和指肪酸合成与降解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8、代谢调节
(1)熟练掌握几大类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2)了解细胞代谢的基本方式和特点。
三、参考书目
1.B.D.Hames&N.M.Hooper.《Biochemistry》(ThirdEdition),SciencePress.2009.
2、罗纪盛等合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60】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动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无脊椎动物70分
脊椎动物80分
4)题型结构
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简答和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填图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无脊椎动物部分
一)考试内容
绪论
了解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动物学的发展历史、动物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掌握
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掌握细胞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以及有
关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相应功能。掌握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各纲的主要特征及相应的代表动物。理解原生动物、类器官(细胞器)、伪足等概念。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以及有关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掌握多细胞
动物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以及胚胎发育、生物发生律等基本概念。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
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原始性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掌握水沟系、胚
层逆转等基本概念。
第五章腔肠动物
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掌握腔肠动物的分类、各纲的主要
特征及代表动物;掌握辐射对称、两胚层、消化循环腔、浮浪式幼虫等概念。了解腔肠动物
在动物进化上的地位。
第六章扁形动物
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掌握扁形动物的分类、各纲的主要
特征及代表动物;掌握两侧对称、皮肌囊、原肾管型排泄系统、梯刑神经系统等基本概念。
理解两侧对称体制及中胚层出现的生物学意义。了解寄生动物的生活史及寄生动物对寄生生
活的适应性表现等。
第七章原腔动物(又名假体腔动物)
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了解线虫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
类、代表动物。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掌握环节动物的分类、各纲的主要
特征及代表动物;掌握同律分节、真体腔、闭管式血液循环、后肾管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
系统、担轮幼虫等概念。理解真体腔及分节现象出现的生物学意义。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重点掌握瓣鳃纲、腹足纲、
头足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理解动物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一致性。掌握外套膜、贝壳
、初生体腔、次生体腔、血窦、开管式血液循环、头足、钩介幼虫等概念。了解人工育珠原
理及珍珠形成过程。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掌握异律分节、外骨骼、混
合体腔、马氏管等概念。了解甲壳纲、昆虫纲、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理解节肢
动物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
第十一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箒虫动物门
了解三门动物的共同特征及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的区别。掌握总担、原口动物、后口动
物等概念。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
掌握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理解五辐射对称、内骨骼、水
管系统、围血系统、呼吸树等概念。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掌握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及其
依据。
二)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动物学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和动物分类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变进化过程,并对各个过程中不同典型动物类群的适应、主要特征和代
表性的种类、代表性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了解。理解动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并能
针对某一具体动物,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更高层次来说,要求考生通过普通动物学的学习
,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答题的具体要求如下:
1.选择题:要求选择正确,不可多选或漏选。
2.名词解释:要求尽量依据参考书中的解释,回答全面准确,并尽可能做到举例说明
3.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必要时对要点稍作说明。
4.论述题:要求考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通过自己的综合,给出主要论点及其解释。
脊椎动物部分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头索动物亚
门特征;尾索动物亚门特征和类群;脊椎动物亚门特征。
第二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七鳃鳗的外形、结构特征;原口纲分
类和圆口纲的生态。
第三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的体形和皮肤系统;鱼类的骨骼系
统;鱼类的肌肉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鱼类的神经系
统和感觉器官;鱼类的排泄系统;鱼类的生殖系统;鱼纲分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鱼类
的洄游以及鱼类的经济意义(鱼类资源利用、海洋渔业、淡水渔业)。
第四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动物从水生到陆上的转变;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类的
体型;两栖类的皮肤;两栖类的骨骼系统;两栖类的肌肉系统;两栖类的消化系统;两栖类
的呼吸系统;两栖类的循环系统;两栖类的排泄系统;两栖类的神经系统;两栖类的感觉器
官;两栖类的生殖系统;两栖类的两栖纲分类(蚓螈目、蝾螈目、蛙形目)以及两栖类的经
济意义。
第五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爬行纲的躯体结构(爬行动物的体型、爬行动物的皮肤系统、爬行动物的骨骼系统、爬行动
物的肌肉系统、爬行动物的消化系统、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爬行动物的循环系统、爬行动
物的排泄系统、爬行动物的神经系统、爬行动物的感觉器官、爬行动物的生殖系统);爬行
纲分类(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目);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
益处、毒蛇的危害及蛇伤防治)。
第六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鸟纲的主要特征;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鸟纲
的躯体结构(鸟类的体型、鸟类的皮肤系统、鸟类的骨骼系统、鸟类的肌肉系统、鸟类的消
化系统、鸟类的呼吸系统、鸟类的循环系统、鸟类的排泄系统、鸟类的神经系统、鸟类的感
觉器官以及鸟类的生殖系统);鸟纲分类(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鸟类的繁殖
生态及迁徙(鸟类的繁殖、鸟类的迁徙);鸟类与人类关系(鸟类的捕食作用、狩猎鸟类、鸟害)
。
第七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
义;哺乳类躯体结构(哺乳动物的体型、哺乳动物的皮肤系统、哺乳动物的骨骼系统、哺乳
动物的肌肉系统、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哺乳
动物的排泄系统、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的感觉器官、哺乳动物的生殖系统);哺
乳纲分类(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害兽防治的生物
学基础(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与保护、害兽与其斗争的原则)。
第八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原索动物的起源进化;圆口纲的
起源和演化;鱼纲的起源和演化;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爬行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鸟类的
起源和适应辐射;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人类的起源发展(类人猿的起源和进化、人类
的起源和进化、劳动创造了人类)。
第九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命起源的问题;动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胚胎学的例证;古生物学的例证;动物地理学的例证;生理生化的例证;遗传学的例证;进
化原因的探讨--进化理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达尔文以后的进化论发展);动物进
化型式与种系发生(进化型式、绝灭、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物种、物种形成)。
第十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物圈(水圈、气圈、土壤岩石圈);动物的分布(动物
的栖息地、分布区、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地带型分布、水域的动物分布);世界及我国
动物地理区划(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述、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概述)。
第十一章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态因子(气候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种群;(
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及调节);群落(群落特征、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生态系统(生态
系统的结构、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环境保护。
二)考试要求
脊椎动物学课程的考试,注重考察考生对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较高级的分类阶元和基
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熟练的运用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结构的功能和动物体对环境的适应,
解决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问题。考试分为"了解""掌握""熟练"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学生能懂
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联的概念或者一定条件下认识、再现这些知识。"掌握"是指学生清楚
的理解了所学概念、定义、特点和范围,能够在相近内容中加以辨别和改错或者进行完善。"
熟练"是指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所学知识,能够准确灵活的加一应运,对未知世界进行解释及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答题的具体要求如下:
1.填空题:要求填写准确,无需解释。
2.选择题:要求选择正确,不可多选或漏选。
3.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有字母表示或有公式的也就写出
来。
4.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
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5.论述题:要求答出要点,每答出一个要点,就要对这个要点加以比较详细地解释和说
明,如果只答要点不作解释就要扣分。关键错别字也会扣分。
6.填图题:要求概念清楚,填写的位置正确。
三、参考书目
1、刘凌云《普通动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刘恕《动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华中师范学院等《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老克利夫兰《动物学大全》科学出版社,1988
5、陈品健动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
6、杨安峰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丁汉波脊椎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8、尹长民等生物奥林匹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左仰贤动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马克勤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11、郑作新脊椎动物分类学农业出版社1982
12、陈鹏动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1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4、RichardD.JurdInstantNotesinAnimalBiology1997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基因结构与DNA重组技术约40分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约30分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约10分
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约2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是非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试要求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内容和发展趋势,掌握分子生物学、DNA重组技术、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与生
物信息学等相关概念。
考试内容
(一)基因的概念、中心法则
基因概念的发展及其分子生物学定义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
(二)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研究包含的重要方面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状况
(三)分子生物学发展史
分子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我国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对生物学其它学科的推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复制
考试要求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组特点,DNA的复制机制和复制方式,原
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DNA的修复机制。
考试内容
(一)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DNA复制的机制,DNA修复的方式,遗传重组的发生机
制,DNA转座的遗传效应
(二)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特性,DNA的高级结构,DNA复制酶系,复制错误的纠正,转
座子的结构特征
(三)DNA复制的调控,真核生物复制酶系,转座子的分类
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以及调控的不同
层次,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分类的特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转座子的类型。
第三章RNA的转录
考试要求
了解生物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RNA,原核与真核生物转录及其mRNA的区别,理解转录的
全部过程,重点掌握启动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转录后修饰的主要过程和方法,重点理
解加帽、加尾和内含子的剪接的原理与意义。
考试内容
(一)RNA转录过程,RNA聚合酶特性,RNA转录后加工,启动子与增强子,mRNA结构特点
转录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结构及各个亚基的作用,真核生物RNA聚合
酶的分类、特性及其转录产物的差异,启动子和增强子的结构和作用特点,转录终止和抗终
止
RNA转录与DNA复制过程的差异,RNA转录后加工过程及其意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
的特征比较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RNA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
RNA行使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启动子结构改变对RNA转录效率的影响
(二)RNA的拼接
前体mRNA中内含子与外显子交界序列的结构特征,内含子的剪切方式
第四章蛋白质的翻译
考试要求
了解生物信息从RNA传递到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理解与掌握遗传密码的构成和性质、
tRNA的二级结构与反密码子、核糖体的组成与功能。重点理解并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了解信号肽及其在翻译--运转同步机制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
(一)蛋白质翻译过程,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元件
三联体遗传密码的概念,遗传密码的特性,tRNA的结构及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核糖体的结构及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蛋白质翻译的步骤,真核与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区别
(二)蛋白质转运机制
翻译--转运同步机制,信号肽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翻译后的转运机制,核定位蛋
白的转运机制,蛋白质的降解
(三)蛋白质前体的加工,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分子生物学目前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并掌握核酸的凝胶电泳,核酸的分子杂
交、PCR技术、DNA重组技术、DNA指纹技术操作过程。
考试内容
(一)DNA操作技术,重组DNA中常用的工具酶
分子克隆的概念和过程,凝胶电泳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分子杂交的实验流程和分类,限
制性内切酶的类别和应用,DNA连接酶和逆转录酶概念和应用,DNaseI足迹实验,凝胶阻滞实
验
双脱氧法测序的工作流程和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工作流程、原理和应用
DNA重组技术对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意义
(二)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基因克隆的主要载体系统,表达载体应具备的基本特点,基因组文库的概念和构建方法
,cDNA文库的概念和构建方法,目的基因的筛选方法
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差异
发现和分离新基因的流程
(三)分子克隆技术
基因定点诱变,cDNA差示分析法,酵母双杂交系统,DNA芯片技术
第六章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考试要求
掌握与基因表达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基因调控的水平、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与特
点、乳糖操纵子与负控诱导系统、色氨酸操纵子与负控诱导系统、原核生物转录后的调控等
方面的内容。
考试内容
(一)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类型和特点,转录后调控模式
基因表达的概念和意义,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组成性基因表达,诱导
和阻遏表达,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元件,SD序列,转录后调控模式
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乳糖操纵子与负控诱导系统,cAMP-CAP
正调控机制,色氨酸操纵子与弱化调节
运用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其正、负调控机制解释细菌对葡萄糖和乳糖的利用机制
(二)半乳糖操纵子的结构特点和调控模式
(三)细菌应急反应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第七章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考试要求
重点了解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DNA甲基
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作用特点、
反式作用因子DNA结合域的结构模式、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翻译起始的调控等方面
的内容。
考试内容
(一)基因结构和转录调控原则
了解真核生物基因多级表达调控: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
译后水平,在各个水平的重要调控蛋白
基因工程操作中表达真核生物基因的原则
(二)蛋白质磷酸化与基因表达,激素与基因表达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蛋白激酶的种类与功能
蛋白质磷酸化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三)翻译调控和翻译后调控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mRNA帽子结构的识别,mRNA稳定性的控制,蛋白质因子的修饰与翻
译起始调控,翻译后调控:多肽的切割、多肽的有限水解、多肽的化学修饰、多肽的剪切
第八章疾病与人类健康
考试要求
重点掌握一些与癌基因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癌基因激活的几种常见方式和激活机制。
考试内容
(一)癌症的发病机制,基因治疗的概念
癌基因的概念、分类与功能,原癌基因的概念,抑癌基因的概念和重要的抑癌基因的功
能,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的历史沿革,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原癌基因激活的常见模
式:点突变、启动子插入、甲基化程度降低、基因扩增与高表达、基因易位或重排
第九章基因与发育
考试要求
掌握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与B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熟悉B细胞的发育过程。把握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Ig基因重排与DNA的多样性。
考试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概念,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
脊椎动物体内的两条免疫途径,B淋巴细胞及其分化发育,T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分化,免
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和DNA多样性
第十章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
考试要求
在了解基因组计划的目标和科学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基因组DNA大片断文库的构建,掌握
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的基本原理,了解后基因组研究的有关问题,如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方
法和蛋白质组学的相关知识。
考试内容
(一)基因组计划的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谱
基因组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的定义,绘制方法,构建大片段文库的载体系统
(二)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有关概念
后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内容,比较基因组学的定义;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三、参考书目
[1]朱玉贤,等编.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用琏编.基础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普通遗传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孟德尔定律,染色体与连锁群,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数量性状的遗传,突变与
重组机制约65%
其他各章节约35%
4)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c: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绪论
1、遗传学的定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2、遗传学与生命科学中其它学科的关系,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二)孟德尔定律
分离规律
1、分离规律的本质和验证方法,遗传因子、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分离现象、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回交、测交、F1代、F2代等基本概念;
2、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研究方法和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3、分离规律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自由组合规律
1、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和验证方法;
2、自由组合的解释和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1、概率的概念,二项式展开与应用;
2、适合度概念与c2测验及应用;
3、概率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细胞
1、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与分类;
2、细胞的结构功能。
细胞分裂
1、真核类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各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的行为;
2、细菌的有丝分裂。
染色体周史
1、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史以及二者的比较;
2、真菌类的生活史。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要点;
2、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现象。
(四)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1、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表现度、外显率和拟表型等基本概念;
2、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多因一效,一因多效;
3、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现效应的变化规律。
致死基因
1、致死基因的概念,致死基因的遗传分析方法;
2、致死基因的作用发生的不同阶段;
3、致死基因作用的例子。
复等位现象
1、复等位基因的概念,复等位现象的遗传分析方法;
2、人类血型与自交不亲和的遗传原理;
3、复等位现象的实例。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1、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五)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的概念及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性别的主要方式;
2、性染色体的概念及类别。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及伴性遗传现象的解释;
2、高等植物的的伴性遗传。
(六)染色体与连锁群
连锁与交换
1、连锁与交换的机理,重组值、交换值、染色体干涉和并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点
试验测定基因顺序和图距;
2、连锁图的绘制;
3、孟德尔研究过的7对基因所处的染色体的情况。
人类连锁分析和细胞学图
1、人类基因的连锁分析的特点,人类基因定位、染色体作图和物理作图的原理。
2、家系分析与基因定位,体细胞遗传学与细胞学图的制作。
(七)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地位
1、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细菌的遗传分析
1、细菌的转化、接合和性导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遗传图谱绘制,共转化、中断杂交试验
;
2、细菌遗传图谱的绘制;
3、细菌杂交的过程。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1、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特点,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作图,普遍性转导和特异性转
导;
2、噬菌体遗传图谱的绘制;
3、遗传学规律的普遍性。
(八)数量性状的遗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数量性状的传递规律,多基因假说;
2、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和联系,纯系学说。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
1、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1、遗传率的概念和运算;
2、人和几种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性能的遗传率。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1、杂种优势的概念,近交系数的概念和计算;
2、几种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3、近交的影响与杂种优势的应用。
(九)遗传物质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1、掌握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原理及其遗传学效应;
2、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细胞学鉴定方法;
3、染色体结构改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1、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类型及其遗传特点;
2、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细胞学鉴定方法;
3、染色体数目畸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基因突变概说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以及一般特征;
2、突变体的表型特性;
3、突变率以及自发突变的原因。
突变的检出
1、果蝇、链孢霉和人的突变的检出方法。
诱发突变
1、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变的种类和作用特点以及诱发突变的应用。
(十)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1、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2、两种核酸和它们的分布、双链DNA的不同构型以及DNA的变性和复性。
DNA与蛋白质合成
1、DNA的转录、翻译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以及中心法则和它的发展。
基因的本质
1、现代基因的概念;
2、c0t曲线、人的先天代谢缺陷和基因的精细结构。
遗传工程
1、遗传工程的原理;
3、限制性内切酶以及重组DNA技术的应用。
(十一)突变与重组机理
突变的分子基础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2、改变DNA化学结构的诱变剂。
重组的分子基础
1、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
转座遗传因子
1、转座因子因子的概念和转座机理及各类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DNA损伤的修复
1、紫外线照射对DNA的损伤,光复活,暗复活,重组修复,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和它
的修复。
(十二)细胞质和遗传
母性影响
1、母性影响的概念及短暂与持久的母性影响。
细胞质遗传
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及母性影响的遗传机制;
2、叶绿体DNA与线粒体DNA的传递特点及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3、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及放毒现象和内共生体。
持续饰变
1、持续饰变的概念及实例。
三、参考书目
1、刘祖洞主编,《普通遗传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赵寿元、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杨业华主编,《普通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生命科学导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生命科学基本原理约40%
(二)生命科学与应用约60%
4)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c: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生命科学基本原理
(一)生命与生命科学
1、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定义
2、非生物专业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现代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
2、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大分子的结构特点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大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三)生命的结构
1、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膜结构组成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细胞核的
结构与功能特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
2、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的癌变
4、细胞的整体性,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四)生命的本质
1、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基本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基因的表达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5、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应用
生命科学与应用
(一)生命科学与农业
一、考核知识点:
1、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
2、分子育种武装现代农业
3、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因工程在改良植物性状方面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基
因工程在培育优良动物品种方面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二)生命科学与工业
1、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及制作方法
2、新的食品资源--单细胞蛋白和螺旋藻
3、生物技术在改善食品品质方面的应用,发酵工程在生产发酵食品、开发食品资源、改
良食品品质等方面的应用
(三)生命科学与医药
1、疫苗的定义,种类和作用机理
2、抗生素的定义,种类和作用机理
3、干扰素的定义,种类和作用机理
4、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四)生命科学与健康
1、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2、遗传病的概念、种类和特点,遗传与人类健康
3、食品与人类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
4、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五)生命科学与生活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和意义
2、生物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3、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的概念,转基因生物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4、生命伦理,辅助生殖技术的含义及其种类,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克隆
技术应用和引发的伦理问题,干细胞的定义和类型,干细胞研究的应用和引发的伦理问题
(六)生命科学与发展
1、人的生理发展过程,人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的性心理发展及其生物学基础
2、生命科学与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计划生育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三、参考书目
《生命科学导论》(大学公共课系列教材),闫桂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张惟杰主编.《生命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