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81705工业催化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81705工业催化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81705工业催化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工业催化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47]考试科目名称:分析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化学分析部分50%

(二)仪器分析部分50%

4)题型结构

a: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b: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c: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d:计算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e: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化学分析

1、概论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分析化学方法的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的方式;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滴定分析中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掌握分析结果的表达方式及正确计算分析结果;了解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掌握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被滴定物的计量关系及有关计算。

2、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考试内容

分析试样采集的作用与方法,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试样的分解方法及要求。

考试要求

了解试样的采集在分析测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试样采集的方法与工作原则;掌握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掌握分解试样的基本方法及工作原则。

3、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考试内容

误差的种类及特点、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概念,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计算;t分布的特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t检验法和F检验法及其运用;可疑值的取舍方法;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

考试要求

了解误差与偏差的概念,了解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概念,掌握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判断误差的种类及分析误差的来源,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方法及措施;了解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规则,正确表达实验数据;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特点,掌握区间概率的相关计算;了解t分布的特点,掌握总体平均值的存在区间与置信度的相关计算;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法和F检验法);掌握4法、Grubbs法和Q检验法进行可疑值的取舍;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规律,并正确估算分析结果的误差;初步学会用误差理论指导和设计实验方案。

4、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考试内容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掌握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了解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5、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的离解平衡,质子方程式;分布分数的概念及计算,pH值对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影响;溶液中H+浓度的有关计算;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终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酸碱滴定的方式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正确写出溶液的质子平衡式;了解分布分数的概念、作用并掌握相关计算;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弱酸(碱)混合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特性、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掌握酸碱滴定原理、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正确选择指示剂,掌握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具体应用;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6、络合滴定法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剂的类型,氨羧络合剂的特点及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特点;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各级络合物的分布;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剂的类型,了解氨羧络合剂的组成特点及EDTA与金属络合物的特性;了解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掌握各级络合物的分布规律;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与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滴定过程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掌握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使用准确滴定的判别式判断滴定的可能性,正确控制滴定的酸度范围,掌握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掌握分析结果计算方法;能设计络合滴定分析方案。

7、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溶液电势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的目的、要求与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具体应用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计算。

考试要求

掌握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及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过程溶液电势的计算及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正确选择滴定指示剂;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预处理剂的使用条件及除去的方法;正确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的结果;掌握高锰酸法、重铬酸钾法及碘量法的三类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8、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考试内容

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考试要求

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沉淀滴定原理;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滴定条件、指示剂的选择及方法的应用范围。

9、重量分析法

考试内容

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换算因素及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溶度积及条件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考试要求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原理,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掌握溶解度、溶度积及条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和络合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掌握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了解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0、吸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功能,吸收光谱,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测定波长及参比溶液选择,标准曲线,吸光光度分析的误差控制,示差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的原理及特点,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光的特性和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光吸收的基本定律;认识吸光光度法中引起误差的原因,理解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仪器的构造与功能;掌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光度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绘制吸收光谱及标准曲线的方法,了解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依据;了解光度测量的误差,掌握示差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等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1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考试内容

气态分离法,沉淀与过滤分离法,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电分离法,气浮分离法,膜分离法等。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仪器化学

1、绪论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发展和仪器分析的地位,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的仪器方法,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性能指标。

2、色谱分析法

考试内容

气相色谱法分离原理,色谱有关术语,色谱法基本理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类型及分离原理,分配色谱,液固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尺寸排斥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应用。

考试要求

理解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色谱法的有关术语及概念;熟悉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液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方法;了解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特点;重点掌握色谱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等。

3、电分析

考试内容

电位分析法原理;金属基指示电极,膜电位与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定量分析方法,离子选择电极的特点及应用;伏安法和极谱法,物质的传递与扩散控制过程,扩散电流理论,直流极谱法,极谱波的类型及其方程式,单扫描极谱法,直流循环伏安法,脉冲技术,溶出方法;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电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库仑分析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考试要求

了解电分析化学的主要类型;熟悉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熟悉金属基电极的类型及电极反应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性能参数;熟悉电位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掌握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极谱波的类型及方程式;了解单扫描极谱法、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极谱催化波和络合物吸附波以及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4、光谱分析

考试内容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光谱分析分类。

(1)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的产生、光谱项与能级图、跃迁规则、谱线强度、自吸与自蚀、分馏效应、背景的来源等基本概念,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光源的工作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及定性、半定量方法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谱线的轮廓及变宽因素,峰值吸收测量技术要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作用,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火焰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特点,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等;原子荧光的产生及主要类型,共振荧光及非共振荧光、荧光猝灭等基本概念,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等。

(2)分子光谱

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光吸收定律,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产生的条件,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影响基因频率位移的因素,红外光谱仪,试样的制备,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电磁辐射的性质。掌握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了解光学分析仪器的大致构造。

(1)原子光谱

理解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熟悉原子光谱强度(发射、吸收荧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原子光谱(发射、吸收、荧光)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掌握各种光源、原子化器的特点及分析性能;掌握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分子光谱

理解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中价电子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跃迁的类型及所需能量大小的比较;理解有机化合物中重要的紫外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带的类型及其特点;理解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理解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推测上紫外吸收光谱提供的信息及其特点;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了解红外吸收光谱区的分类;掌握产生红外光谱的条件;掌握分子振动方程式及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因素;掌握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及亚甲基的基本振动形式;了解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因素;掌握常见化学基团的红外吸收谱带;掌握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理解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了解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过程;掌握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三、参考书目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朱明华,胡坪,仪器分析(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48]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100%

4)题型结构

a: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b: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c:书写反应方程式,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d:机理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e:合成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f:推断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g:实验题,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试内容

熟悉和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反应活性、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2.了解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

3.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与其反应性能的关系;

4.了解反应机理;

5.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

6.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

7.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烷烃

考试内容

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命名法(IUPAC),同分异构现象,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表示方法,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卤代反应的机理,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

2.掌握命名法(IUPAC)。

3.掌握次序规则。

4.理解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掌握透视式和投影式的表示方法。

5.了解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的一般规律。

6.掌握卤代反应的机理。

7.知道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等反应。

8.了解烷烃同分异构体燃烧热值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点,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命名,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烯烃的物理性质,催化加氢与位阻的关系,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和硫酸的加成、加水、溶剂汞化反应、加次卤酸,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反马氏规则,硼氢化反应,烯烃的氧化,α卤代反应,羰基合成。烯烃的合成。

考试要求

1.了解烯烃的结构和π键的特点。

2.掌握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

3.了解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

4.理解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5.理解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6.理解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

7.掌握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

8.了解烯烃的氧化反应。

10.掌握α卤代反应反应。

11.掌握烯烃的制法。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叁键的结构特点,炔烃的命名(IUPAC),炔烃的物理性质,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和亲核加成,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炔烃的制法。二烯烃的分类,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二烯烃的聚合。

考试要求

1.了解叁键的结构特点。

2.掌握炔烃的命名(IUPAC)。

3.知道炔烃的物理性质。

4.知道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

5.理解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

6.知道炔烃的亲核加成。

7.知道炔烃的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

8.掌握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9.掌握炔烃的制法。

10.了解二烯烃的分类。

11.理解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12.熟练掌握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

13.知道二烯烃的聚合。

第五章脂环烃

考试内容

环烷烃的定义,顺反异构现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Baeyer张力学说,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十氢化萘的构象。

考试要求

1.了解环烷烃的定义。

2.掌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3.了解Baeyer张力学说。

4.掌握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5.掌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

6.了解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

7.了解十氢化萘的构象。

第六章芳烃

考试内容

苯的结构,共振论的规定,芳烃的物理性质(侧重折光率),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弗-克反应。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联苯及稠环芳烃的命名和性质,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休克尔规则,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的结构,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考试要求

1.理解苯的结构。

2.知道共振论的规定。

3.知道芳烃的物理性质。

4.熟练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5了解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

6.了解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

7.掌握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

8.了解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

9.掌握解休克尔规则及芳向性。

10.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第七章立体化学

考试内容

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法,分子的手性,对映体,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R/S标记法,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及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分子的手性,对映体。

2.了解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

3.理解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的涵义。

4.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和R/S标记法。

5.掌握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

6.了握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7.了解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

8.了解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9.掌握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第八章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活泼金属的反应和还原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SN1和SN2的立体化学,离子对机理,邻基参与反应机理及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消除反应历程:E2和E1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E2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掌握系统命名法。

2.熟悉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

3.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4.理解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

5.掌握SN1和SN2的立体化学。

6.理解消去反应历程:E2和E1。

7.掌握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掌握E2反应的立体化学。

8.了解离子对机理。

9.了解邻基参与反应机理。

10.了解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第九章醇和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脱氢等基本化学性质,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频哪醇重排。醇的制法:发酵法、卤代烃水解、烯烃加成,及由格式试剂或醛酮制备。1,2-二醇的制法。酚的结构,命名,制法,物理性质,酚的酸性,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制备、来源和用途。

考试要求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掌握醇的命名(IUPAC)和制法。

2.理解氢键对沸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3.掌握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等基本化学性质。

4.了解醇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

5.掌握频哪醇重排。

6.掌握醇制法(卤代烃水解,由烯烃、格式试剂、醛、酮合成醇)。

7.了解1,2-二醇的制法。

8.理解酚的结构,掌握酚的命名和制法。

9.掌握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

10.了解酚的制法和用途。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考试内容

醚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佯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克莱森重排,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乙烯基醚制法。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环氧化合物:结构、制法、相关反应及开环反应机理,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命名法。

2.理解醚的制法: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3.了解醚的物理性质。

4.掌握醚的化学性质:生成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克莱森重排。

5.了解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

6.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机理、开环方向和立体化学。

7了解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第十一章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的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他反应。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考试要求

1.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及活性(与HCN、NaSO3、ROH、RMgX、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4.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5.掌握α-H的反应。

6.掌握醛酮氧化反应(KMnO4/H+、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拜耶尔-维立格氧化)。

7.掌握醛酮还原反应(催化氢化、LiAlH4,NaBH4还原、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Meerwein-Ponndorf还原、金属还原、歧化反应)

8.掌握醛酮的Wittig反应,安息香缩合,Beckman重排及与PCl5的反应。

9.掌握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10.了解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11.掌握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

第十二章核磁共振和质谱

考试内容

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推测其结构。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烃类和卤代烃的质谱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2.理解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3.了解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4.会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的信息,推测其结构。

5.知道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

第十三章红外与紫外光谱

考试内容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考试要求

1.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2.掌握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

3.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4.掌握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第十四章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分类,结构,物理性质,羧酸的制法,羧酸的命名(IUPAC)。化学性质:酸性,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羧酸羰基的反应,脱羧反应,α-H卤代反应。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羧酸的制法:氧化法,腈的水解,由格式试剂合成及油脂的水解。酚酸的制备,

考试要求

1.了解羧酸的分类。理解羧基的结构。

2.知道羧酸的物理性质。

3.掌握羧酸的命名(IUPAC)。

4.掌握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的因素。

5.掌握羧酸的制法。

6.掌握羧酸还原为醇,脱羧,α-H卤代等反应

7.掌握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

8.了解酚酸的制备。

9.了解羟基酸的制备及化学反应。

第十五章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酯的热消去反应。

考试要求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掌握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

4.掌握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

5.掌握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

6.了解酯的热消去反应。

第十六章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

2.掌握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克脑文盖尔反应、麦克尔加成、瑞佛马斯基反应、达尔森反应及普尔金反应。

第十七章胺

考试内容

胺的分类,结构,胺的命名,主要物理性质,胺的制法,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胺的制备: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胺的化学性质: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芳胺环上的反应。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反应。

考试要求

1.理解胺的分类、结构。

2.掌握胺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与国际命名法有别)。

3.理解胺主要的物理性质。

4.掌握胺的制法: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

5.掌握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了解拆分手性胺的方法。

6.理解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

7.掌握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的区别。

8.掌握芳胺的特殊反应。

9.掌握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

10.掌握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

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考试内容

协同反应的特点,前线轨道法,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立体选择性的解释。4nπ和(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考试要求

1.了解协同反应的特点。

2.了解前线轨道法。

3.了解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

4.掌握协同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5.了解4nπ和(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

6.理解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

7.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第十九章碳水化合物

考试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单糖的D/L构型,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还原,醚的生成,酯的生成,醛糖的递升和递降,月杀、苷的生成。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淀粉的水解和分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单糖的D/L构型。

3.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

4.了解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

5.了解单糖的还原,醚的生成,酯的生成。

6.了解醛糖的递升和递降。

7.理解月杀,苷的生成。

8.了解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9.了解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10.知道淀粉的水解和分离。

11.知道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12.知道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

13.知道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第二十章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

3.掌握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

4.了解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第二十一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性质、反应,α氨基酸的合成。肽的结构和性质,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考试要求

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

2.掌握主要氨基酸的命名和性质。

3.了解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十一章脂肪、萜、甾族化合物

考试内容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命名。

实验部分

考试内容

基本操作技能方面:包括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分离和提纯操作(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有机合成实验: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

2.掌握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分离提纯操作及注意事项。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

4.掌握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等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三、参考书目

[1]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胡青眉。有机化学(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何红运等编,本科化学实验(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无机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1)性质部分50%

(2)无机理论50%

4)题型结构

a: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b: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c: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d: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无机理论考试内容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道尔顿原子论;原子量;原子结构的波尔行星模型;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基态原子电子组态;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性。

二、分子结构

路易斯结构式;单键、双键和叁键--σ键和π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共轭大键;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共价分子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三、晶体结构

晶体;晶胞;点阵●晶系;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四、配合物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异构现象与立体结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五、化学热力学基础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化学热力学的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化学热力学的应用。

六、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七、化学动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阿仑尼乌斯公式;反应历程;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八、水溶液

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电解质溶液。

九、酸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水的离子积和pH值;酸、碱、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溶液化学平衡的计算;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

十、沉淀平衡;

溶度积原理;沉淀与溶解。

十一、电化学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实用电池;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

十二、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影响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配合物的性质。

(二)性质部分考试内容

1、氢和稀有气体

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氢的化学性质,氢化物。

稀有气体的发现历史,稀有气体的存在、性质、制备和应用,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2、卤素

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卤素的制备和用途。

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和卤素的互化物、多卤化物,拟卤素,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3、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的通性。O2、O3的结构、性质和用途,H2O2的性质、制备和用途。

硫的同素异形体,硫化物和多硫化物的生成、性质及用途,金属离子的分组,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硫的其它化合物。

4、氮、磷、砷

氮、磷、砷元素的基本性质。

氮气的存在、分离与性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氮的氢化物的性质与用途,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氮的其它化合物。

单质磷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磷的氢化物、卤化物和硫化物的性质和用途,磷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砷单质的性质,砷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5、碳、硅、硼

碳、硅、硼元素的基本性质,

碳、硅、硼的电子构型与成键性质,碳、硅、硼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丰度。

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碳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碳的硫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单质硅的制备、性质与用途,硅烷的性质、硅的卤化物和氟硅酸盐的性质和用途,硅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用途。

硼原子的成键特征,单质硼的制备、性质与用途,硼烷和硼氢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硼的卤化物和氟硼酸,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用途。离子型化合物,共价型化合物,金属型化合物。

6、s区金属

碱金属的通性与性质递变规律,碱土金属的通性与性质递变规律。

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7、p区金属

p区金属的通性与性质递变规律,p区金属6s2电子的稳定性。

铝单质及铝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

周期表中的对角线关系,镓分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锗、锡、铅的存在和冶炼,锗、锡、铅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锗、锡、铅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锑、铋和钋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锑、铋和钋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8、ds区金属

铜族元素的通性,铜族元素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铜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IA族元素与IB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锌族元素的通性,锌族元素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锌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IIA族元素与IIB族元素性质的比较,锌的生物作用和含镉、汞废水的处理。

9、d区金属

d区金属的分类,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性质,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氧化态,第一过渡系元素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配位性,第一过渡系元素金属离子的颜色和含氧酸根的颜色,第一过渡系元素的磁性和催化性。

钪、钛、钒、铬、锰、铁系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

第二、三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锆和铪,铌和钽,钼和钨,铂系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0、f区金属

镧系元素的通性,镧系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镧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稀土元素的分布、矿源及分组,稀土元素的分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锕系元素的通性,锕系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锕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无机理论考试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学科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人生观,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创新的能力。

2、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解离平衡、反应速率、基础电化学、配位化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三、参考书目

1、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教研室编写的《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等编写的《无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无机化学实验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实验部分70%综合设计实验部分30%

4)题型结构

a: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b: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c:问答题(包括实验设计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基础实验部分

1、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实验常识

考试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目的、基本要求、学习方法.

(2)理解实验室学生守则.

(3)掌握实验安全常识.

(4)掌握实验实验室环保要求和"三废"处理方法.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考试内容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基本度量仪器(台秤,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基本测量仪器(pH计,电导率仪,热电偶温度计)的原理与使用;常用加热方法以及仪器使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常用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试纸和滤纸使用方法.

考试要求

(1)认识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的级别,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干燥方法;掌握化学试剂的保管及取用。

(2)掌握基本度量仪器(台秤,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

(3)了解基本测量仪器(pH计,电导率仪,热电偶温度计)的原理,掌握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4)掌握常用加热方法以及仪器使用.

(5)掌握常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6)掌握气体钢瓶在运输、存放和使用;掌握常用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方法.

(7)掌握试纸和滤纸使用方法.

3、基本无机实验

考试内容

实验常识介绍,仪器的认领和洗涤,温度测量,灯的使用;溶液配制,台秤及量器玻璃仪器的使用;纯水的制备;缓冲溶液配制与pH值的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沉淀分离与NaCl的提纯;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元素化学实验.

考试要求

(1)理解实验原理,正确运用相关实验技术.

(2)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制备技术.

(3)掌握元素化学性质和离子相互转化及鉴定方法.

(二)综合设计实验

1、无机合成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无机合成的发展史;典型的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步骤;无机合成相关的文献

考试要求

(1)了解无机合成的发展史和典型的无机功能材料.

(2)掌握无机合成研究一般程序和步骤;能查阅无机合成相关的文献.

2、无机合成原理的应用

考试内容

热力学原理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热力学原理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热力学计算预测目标化合物;无机合成中的动力学问题;配合物取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常见无机物质合成方法和合成线路的选择.

考试要求

(1)了解无机合成反应速度的调控方法.

(2)掌握利用反位效应调控目标配合物的结构.

(3)掌握热力学计算结果预测目标化合物的稳定性、反应的自发性及进行程度.

3、无机合成及制备方法

考试内容

极端条件下的无机合成反应(高温,高压,真空,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合成方法;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及制备方法;溶剂热合成及溶胶-凝胶合成法;固体无机材料的合成方法;纳米材料及无机粉体材料的制备

考试要求

(1)了解极端实验条件及其获得.

(2)掌握只能在极端条件下制备的无机物类型.

(3)掌握电化学反应的特点和特殊价态无机物的电化学合成反应.

(4)掌握配体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模板反应和固相反应.

(5)掌握水热合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无机多孔物质的合成方法.

(6)掌握无机缺陷材料、非整比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合成.

(7)掌握纳米物质的制备方法.

4、无机物质的表征方法

考试内容:

衍射技术(单晶体和粉末);波谱技术;扫描和透射电镜;性能测试

考试要求

(1)了解光、电、磁性质的应用.

(2)掌握各种表征手段解析

三、参考书目

[1]何红运等主编,本科化学实验(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华民等主编,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徐如人,庞文琴主编,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2版)或2001(第1版).

[4]高胜利,陈三平主编,无机合成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2010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实验操作

3)试卷内容结构

(一)理论部分60分

(二)实验操作部分40分

4)题型结构

(一)理论部分

a:填空题,30空,每空1分,共30分。

b: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c: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d:问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二)实验操作部分

由教师编拟一个实验,学生实验操作,共40分。其中完成实验8分,实验操作20分,实验结果及数据质量12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理论部分

考试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常识、安全教育、仪器的认知,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熔点的测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简单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无水乙醇的制备、减压蒸馏、薄层色谱、柱色谱,叔丁基氯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环己酮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7,7-二氯二环(4,1,0)庚烷合成、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制备、肉桂酸的制备、甲基橙的制备、三苯甲醇的制备、苯佐卡因的制备

考试要求

了解实验室常识、识别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的画法。掌握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熔点的测定原理、掌握熔点测定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分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水蒸气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重结晶提纯法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萃取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无水乙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掌握柱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掌握叔丁基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1-溴丁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环己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肉桂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甲基橙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苯佐卡因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二)实验操作部分

考试内容

熔点的测定、沸点测定、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薄层层析分离。

考试要求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的名称、性能、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装置的名称、用途、组装拆卸、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正确地绘出仅器装置图。

快速搭建熔点和沸点的测定装置、回流装置、常压蒸馏装置、减压蒸馏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分水装置、重结晶及过滤装置、抽滤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

三、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实验》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本科化学实验(一)》何红运等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