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501Z2对外汉语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501Z2对外汉语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501Z2对外汉语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13]考试科目名称:语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语言学概论约50分

古代汉语约50分

现代汉语约5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语言学概论

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语言学概论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语言现象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考试内容:

导论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和说话;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关于聋哑人的思维;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符号以及用符号来交际;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合乎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的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语言能力;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三章语音

1.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语音的最小单位;音标;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2.音响

语音四要素;音质的音响分析;研究音响的仪器

3.发音

发音器官;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元音;辅音

4.音位

对立和互补;音位和音位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5.音位的聚合

区别特征;聚合群

6.音位的组合

音节;语流音变

第四章语法

1.语法和语法单位

说话要符合规则;语法规则;语法单位

2.组合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组合的层次性;组合的递归性

3.聚合规则

词类;形态;语法范畴

4.变换

变换和句型;变换和句法同义;变换和句法多义

5.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词义

1.词汇和词义

词和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聚合

单义和多义;同义词;反义词

3.词义的组合

词语的搭配;词义和环境;"言内意外"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1.文字和语言

文字的作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和汉语

2.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3.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的特点

2.语言的分化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3.语言的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共同语;共同语的规范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1.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结构规则的借用

2.语言的融合

语言系统的排挤和皆代;融合的原因;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融合的过程

3.语言接触的一些特征形式

"洋泾浜";混合语、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2.语法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聚合规则的发展;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3.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现代汉语

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语言现象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的含义及其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特点;

2.我国主要方言区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语音

1.语音的性质,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及其作用。

2.全面掌握"发音器官示意图"。

3.语音单位:音素、辅音、元音、音节、声母、韵母、声调。

4.记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认识与现代汉语有关的国际音标。

5.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声母辨正,39个韵母的分类、发音原理、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韵母结构分析,调值、调类。

6.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声韵配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

7.音变现象:变调、轻声及其作用、儿化及其作用、"啊"的音变;

第三章文字

1.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3.汉字的结构:结构单位(笔画、偏旁)、笔顺的基本规则及运用、造字法及形旁声旁的作用与局限性。

4.掌握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

第四章词汇

1.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词汇、语素、。;

2.词的构成:单纯词、合成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3.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4.词义的构成:理性义、色彩义。

5.词义的分解:义项及其分类、比喻义和比喻、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6.语义场:同义词及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及其种。

7.基本词汇及其特点、一般词汇及其构成、熟语的种类。

8.词汇的发展变化及词义演变的途径。

第五章语法

1.语法的含义、性质,语法单位。

2.划分词类的依据,各类实词、虚词的语法特征及其运用。

3.短语的结构类别、功能类别,多义短语,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

4、句类:分类标准,疑问句的种类。

5.句型:主谓句的种类、非主谓句的种类,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变式句和省略句。

6.句子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单句。

7.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关联词语和复句的关系,复句的主要类型。

8.分析多重复句:指出层次、指明关系。

9.改正单句、复句中常见的病句。

第六章修辞

1.修辞的含义,原则,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2.修辞的内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

古代汉语

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语言现象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考试内容:

第一章文字

1.汉字的形体结构

内容包括传统六书的定义及其应用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字形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分析,形符、声符、部首、偏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汉字书体的演变

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的通行时代和主要特点,隶书产生的原因和时代,隶变造成的简省讹变字例。

3.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

内容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的概念,本字、借字、本义、借义、通假字、后起本字的概念,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及文选中字例分析,通假字的对应本字及其意义,繁简字的对应关系分析。

第二章词汇

1.词语的演变与类型

内容包括古今词义的变化,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偏义复词的概念。

2.词语的意义

内容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同义词的辨析,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第三章训诂

1.训诂的含义

2.训诂的材料与内容

3.训诂的术语

4.训诂的方式

5.古注的读法

6.校勘

第四章音韵

1.音韵概说

2.声母、韵母和声调分析

3.中古语音系统

4上古语音系统

5.近体诗的格律

第五章语法

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

内容包括词类活用的性质和主要类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名词充当状语的类型及其作用,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2.古代汉语虚词的语法特点

内容包括介词"于(於、乎)、以、为",连词"而、以、则、然",助词"之、是、者、所",语气词"盖、也、矣、乎、夫、哉、邪(耶)"。

3.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内容包括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判断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被动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否定句的特点及构成,疑问句的特点及构成。

第六章文选的阅读

1标点:对没有标点的古文,能按句子内容和语气用现代标点符号进行正确标点。

2.翻译: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文字规范。

三、主要参考书

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蒋冀骋主编:《古代汉语》,湖南大学出版社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61]考试科目名称: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现代汉语约90分

中国文化约6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辨析、分析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现代汉语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掌握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进行分析,能对汉字、语言的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

3.能运用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释语言现象。

考试内容:

一、现代汉语概说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1.广义的现代汉语和狭义的现代汉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方言

方言的概念;方言和语言;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理解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并举例解释说明。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概说

1.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尤其是充分理解语音的社会属性。

2.语音学的基本概念

音节、音素、音位、元音、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声母、韵母、声调

3.语音的描写和记录

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用国际音标正确拼写普通话;结合音位理论理解《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二)普通话的声母

1.声母与辅音

理解声母与辅音的区别和联系

2.声母的分类

按发音方法进行的分类;按发音部位进行的分类。对普通话22个辅音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描写

3.声母辨正

(三)普通话的韵母

1.韵母与元音

理解韵母与元音的区别和联系

2.韵母的分类

按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分;按韵母内部结构分;按韵尾分。通过韵母不同角度的分类,理解韵头、韵腹、韵尾、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概念。能对普通话的10个单韵母进行充分描写。

3.韵母辨正

4.韵母与押韵

什么是押韵;十三辙、十八韵

(四)普通话的声调

1.声调和声调语言

什么是声调;什么是声调语言

2.调值和调类

什么是调值;什么是调类;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和调类;调值与调类的关系;古今调类的演变规律

3.声调与平仄

什么是平仄,如何划平仄

(五)普通话音节和普通话拼写

1.普通话音节结构分析

音节的音素分析;音节的声韵调分析

2.普通话声韵调配合规律

3.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4.普通话音节的拼写

能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普通话,掌握《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六)语流音变

1.变调

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轻声,轻声的性质,轻声的规律,轻声的作用

2.儿化

什么是儿化;儿化的规律;儿化的作用

3.语气词"啊"的音变

七、语音的规范化

异读词的概念;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三、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及词汇的构成

1.什么是词汇

2.词汇的构成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熟语

(二)语素

1.语素的定义

2.语素的分类

(三)词

1.什么是词

词的定义;词和语素的区别与联系;词和短语的区别与联系

2.词的构成

单纯词,单纯词的类型;合成词,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3.词义

词义的性质、词义的构成,词义的分析

4.同义词及同义词辨析

5.多义词及同音词

什么是多义词;多义词的义项;什么是同音词,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和联系。

(四)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

1.词汇的发展

新词的产生;词义的演变

2.词汇的规范化

什么是异形词;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四、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概说

语法的含义;语法的性质;语法单位;语法分析

(二)词类

1.划分词类的依据

2.词的语法类别

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及类别,能够辨别词性;准确理解兼类词,同形同音词、同一个词处于不同句法成分等知识

(二)短语

1.短语的类型

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功能类型

2.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

能熟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短语(含多义短语)进行层次分析

(三)句子

1.单句

单句的特征;单句的类型:结构类型(句型)、语气类型(句类);句子成分(句内成分,句外成分);句型分析;特殊句式;句子成分分析法;修改病句

2.复句

复句的识别;紧缩句;复句的类型;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

五、汉字

(一)汉字概说

1.汉字和汉语

2.汉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结构

1.笔画

笔画的性质和类型;笔画组合的方式和顺序(笔顺)

2.部件

部件的性质和类型

3.偏旁和部首

4.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

5.汉字造字法

6.汉字的排列顺序

汉字的音序排列;汉字的形序排列

7.汉字的规范

汉字规范的内容;规范的汉字;不规范字和错别字

六、修辞

1.什么是修辞

2.语音修辞

3.词语修辞

4.句子修辞

5.修辞格

掌握各种修辞格,既能对句子中使用的辞格进行分析,又能运用修辞格写话。

中国文化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文化经典和中国历史脉络。

2.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

3.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与现代社会的一致性问题。

考试内容:

一、中国文化概说

1."文化"的概念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2.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及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1.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影响。理解人、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中国文化产生的地理基础。

三、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及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全面理解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理解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家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理解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五、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1.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2.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3.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六、中国语言文字

1.汉语的历史和特点

2.汉字的历史和特点

3.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古代教育、古代文学、古代艺术、古代史学

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科举制度

3.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诗词、散文、辞赋、戏剧、小说等各个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4.中国古代艺术

掌握中国古代各类艺术的风采与成就;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

5.中国古代史学

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了解各类典籍藏书;了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体会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八.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2.中国伦理思想的体系及历史发展

3.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

九.宗教信仰

1.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教与中国文化

3.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佛教

4.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

5.儒学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十.中国古代哲学

1.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观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十一、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基本精神

1.中国文化的特点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十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中西方文化之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三、主要参考书

鲍厚星、罗昕如主编,现代汉语,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13]考试科目名称:语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语言学概论约50分

古代汉语约50分

现代汉语约5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语言学概论

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语言学概论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语言现象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考试内容:

导论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和说话;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关于聋哑人的思维;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符号以及用符号来交际;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合乎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的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语言能力;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三章语音

1.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语音的最小单位;音标;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2.音响

语音四要素;音质的音响分析;研究音响的仪器

3.发音

发音器官;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元音;辅音

4.音位

对立和互补;音位和音位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5.音位的聚合

区别特征;聚合群

6.音位的组合

音节;语流音变

第四章语法

1.语法和语法单位

说话要符合规则;语法规则;语法单位

2.组合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组合的层次性;组合的递归性

3.聚合规则

词类;形态;语法范畴

4.变换

变换和句型;变换和句法同义;变换和句法多义

5.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词义

1.词汇和词义

词和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聚合

单义和多义;同义词;反义词

3.词义的组合

词语的搭配;词义和环境;"言内意外"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1.文字和语言

文字的作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和汉语

2.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3.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的特点

2.语言的分化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3.语言的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共同语;共同语的规范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1.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结构规则的借用

2.语言的融合

语言系统的排挤和皆代;融合的原因;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融合的过程

3.语言接触的一些特征形式

"洋泾浜";混合语、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2.语法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聚合规则的发展;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3.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现代汉语

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语言现象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的含义及其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特点;

2.我国主要方言区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语音

1.语音的性质,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及其作用。

2.全面掌握"发音器官示意图"。

3.语音单位:音素、辅音、元音、音节、声母、韵母、声调。

4.记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认识与现代汉语有关的国际音标。

5.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声母辨正,39个韵母的分类、发音原理、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韵母结构分析,调值、调类。

6.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声韵配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

7.音变现象:变调、轻声及其作用、儿化及其作用、"啊"的音变;

第三章文字

1.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3.汉字的结构:结构单位(笔画、偏旁)、笔顺的基本规则及运用、造字法及形旁声旁的作用与局限性。

4.掌握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

第四章词汇

1.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词汇、语素、。;

2.词的构成:单纯词、合成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3.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4.词义的构成:理性义、色彩义。

5.词义的分解:义项及其分类、比喻义和比喻、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6.语义场:同义词及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及其种。

7.基本词汇及其特点、一般词汇及其构成、熟语的种类。

8.词汇的发展变化及词义演变的途径。

第五章语法

1.语法的含义、性质,语法单位。

2.划分词类的依据,各类实词、虚词的语法特征及其运用。

3.短语的结构类别、功能类别,多义短语,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

4、句类:分类标准,疑问句的种类。

5.句型:主谓句的种类、非主谓句的种类,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变式句和省略句。

6.句子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单句。

7.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关联词语和复句的关系,复句的主要类型。

8.分析多重复句:指出层次、指明关系。

9.改正单句、复句中常见的病句。

第六章修辞

1.修辞的含义,原则,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2.修辞的内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

古代汉语

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语言现象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考试内容:

第一章文字

1.汉字的形体结构

内容包括传统六书的定义及其应用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字形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分析,形符、声符、部首、偏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汉字书体的演变

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的通行时代和主要特点,隶书产生的原因和时代,隶变造成的简省讹变字例。

3.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

内容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的概念,本字、借字、本义、借义、通假字、后起本字的概念,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及文选中字例分析,通假字的对应本字及其意义,繁简字的对应关系分析。

第二章词汇

1.词语的演变与类型

内容包括古今词义的变化,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偏义复词的概念。

2.词语的意义

内容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同义词的辨析,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第三章训诂

1.训诂的含义

2.训诂的材料与内容

3.训诂的术语

4.训诂的方式

5.古注的读法

6.校勘

第四章音韵

1.音韵概说

2.声母、韵母和声调分析

3.中古语音系统

4上古语音系统

5.近体诗的格律

第五章语法

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

内容包括词类活用的性质和主要类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名词充当状语的类型及其作用,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2.古代汉语虚词的语法特点

内容包括介词"于(於、乎)、以、为",连词"而、以、则、然",助词"之、是、者、所",语气词"盖、也、矣、乎、夫、哉、邪(耶)"。

3.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内容包括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判断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被动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否定句的特点及构成,疑问句的特点及构成。

第六章文选的阅读

1标点:对没有标点的古文,能按句子内容和语气用现代标点符号进行正确标点。

2.翻译: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文字规范。

三、主要参考书

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蒋冀骋主编:《古代汉语》,湖南大学出版社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93]考试科目名称:华文教育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华文教育部分40%约60分

(二)华文教学部分40%约60分

(三)华文教师部分10%约15分

(四)华文学校部分10%约1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华文教育

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华文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当代华文教育概况。

2、掌握华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3、了解华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一、当前华文教育概况

(一)当前华文教育发展现状

华侨华人为祖(籍)国的繁荣昌盛自豪骄傲,华侨华人及其子女学习华文人数逐年增多;海外各类华文学校及华文补习班数量不断增加,华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华文教育的层次与办学形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华文教育日益得到华侨华人所在国教育部门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华文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水平不断提高,华文师资培训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和华侨华人关心、支持华文教育事业。

(二)华文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华文教育工作;海外的华侨华人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海外华文教学的办学环境逐渐宽松;华文实用性越来越强。

(三)华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华文教育发展不平衡;华文教师数量匮乏,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华文教材的针对性、本土化不足;华文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二、华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一)华文教育的定义

所谓"华文教育",是指以母语或第一语言非汉语的海外华侨华人为主要教学对象(也包括少数非华裔学生)开展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中文教育。

(二)华文教育的特性

1、华文教育教学性质的多样性

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介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华文教学;双语教学。

2、华文教育的教学对象

华文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子女。

3、华文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华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汉语言和中华文化。

(三)华文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1、华文教育的特点

教育性质多样;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功能多样。

2、华文教育的形式

中国华文教育工作主要形式;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形式。

(四)华文教育的功能

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经济实用功能;中外文化交流功能。

(五)华文教育意义

塑造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信息交流;维系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血脉联系;促进华侨华人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四)华文教育研究内容

语言理论、文化理论、教学理论、华文教育史。

三、华文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早期华文教育的办学目的和办学形式

1、办学目的

一是为了传道,二是为了实用。

2、办学形式

主要有三种办学形式:家(私)塾、塾馆和义塾

(二)近代华文教育

1、近代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清政府推行变法改制,重视海外华文教育;维新人士的积极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2、近代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特点

新式学校数量多、规模大;学制形式多元化发展、教学内容丰富;华文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清政府重视海外华文教育。

(三)现当代华文教育

1、"二战"期间华文教的三个时期

复苏期、衰弱期、复兴期。

2、20世纪后半期华文教育办学形式

传统侨校、华文补习班、周末学校、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的老侨校。

3、21世纪的华文教育

四、华文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一)华文教育目标的确定因素

华侨华人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现状;华文教育的学科性质与教学系统;华文学习者的发展状况和华文教学的实际条件。

(二)华文教育德育的目标

推动华侨华人子女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进华侨华人子女对祖(籍)国的感情;培养华侨华人子女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

(三)华文教育的知识目标

1、语文知识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常见文体读写知识、文学体裁及鉴赏知识、文学史常识。

2、语文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掌握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让华侨华人的子女说华文、用华文,让华侨华人的子女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是华文教育知识教育的核心目标。

(四)华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华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语言训练与文化教育相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相统一;口语训练与书面语学习相统一;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统一;"模仿"与"创造"相统一;华文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相统一。

华文教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华文教学主要内容,了解华文教师应有知识储备。

2、把握华文教学中语言要素教学、课型教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3、掌握华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现代华文教育技术。

考试内容:

一、华文语言要素教学方法

(一)华语语音教学

1、声母教学

2、韵母教学

3、声调教学

4、轻声、儿化教学

(二)华文汉字教学

1、汉字教学主要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应为现代汉字,主体是简体字;教学性质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字教学;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字能力。

2、华文教师汉字教学知识储备

汉字结构知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汉字教学的定量意识、汉字教学的重点。

3、汉字常用教学方法

利用识字卡片、以旧带新、正字训练、同旁聚合、形近字辨析。

(三)华文词语教学

1、华文词语教学的方法

确定词语讲解顺序的方法;词义解释的方法;词语巩固练习的方法。

2、华文词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近义词释词时要进行词语用法辨析;词语练习时要设计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讲解的范围应视学生的语言程度而定。

(四)华文语言点教学

1、华文教学中语言点教学基本原则:

理论术语尽量少用,以模仿性教学为主;句子教学要注意分化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层次。

2、华文教师语言点教学知识储备

熟悉汉语语法主要特点;了解传统的语法理论知识和一些新的语法观念;熟悉学习者的语法偏误的类型与成因。

3、华文语言点教学基本内容

现代汉语句类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句式系统;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系统。

4、华文语言点教学的方法

对比法、形象法、情境法、归纳法。

5、语言点练习常用方法

扩展法、替换法、句式转换法。

6、华文语言点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级阶段尽量少用语法术语;讲解要注意切入的角度;注意分化难点;例句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五)华文语篇教学

1、语篇教学主要内容

关联词语、省略、照应、时间词语、句式的选择与连贯。

2、语篇教学的方法

指导学生用照应、省略、关联副词等手段来连接句子;指导学习者用学过的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词语连接句子;指导学习者把语序混乱的句子重新排列成连贯的语段。

二、华文课型教学

(一)华文综合课的课文教学

语音阶段的课文教学;语法阶段的课文教学;短文阶段的课文教学。

(二)华文听说课教学

1、听说课的教学任务

听说教学的目的;听说训练的原则;听说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2、听说课语言要素常用练习方法

语音练习方法;词语练习方法;句子练习方法。

(三)华文阅读课教学

1、华文阅读课教学的阶段性任务

初级阶段阅读课任务;中级阶段阅读课任务;高级阶段阅读课任务。

2、阅读课教学的训练方法

词语理解训练方法;句群阅读理解训练方法;语段阅读理解训练方法;篇章阅读理解训练方法;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四)华文写作课教学

1、写作课训练的类型

基本写作训练;应用文写作训练;限内容写作训练。

2、写作课的训练方法

三、华文教学技能

(一)华文教学的导入技能

1、导入的作用

激发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2、导入的方法

直接导入法、直观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温故导入法、语病用例导入法。

3、导入的原则

启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二)华文教学的提问技能

1、提问的作用

推动学习者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反馈教学的相关信息;训练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问的类型

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评价性提问。

3、提问的要求

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顺序性、归纳性。

(三)华文教学的讲解技能

1、教学讲解的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内容准确;讲解生动形象;语言简洁通俗;语速适中。

四、华文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特点

目的明确、任务性强;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集中学习、利于培养学习这个的竞争合作意识。

(二)华文教学的课型及特点

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其他常见课型。

(三)华文课堂教学的常规训练

听的常规训练、说的常规训练、读的常规训练、写的常规训练。

(四)华文课堂教学艺术

备课的艺术;课堂组织管理艺术;教师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板书的艺术。

五、华文教学设计

(一)华文教学设计的意义

华文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华文教学设计的理论意义。

(二)华文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华文教学设计依据

汉语及中华文化知识;语言、文化习得规律;华文教学规律。

2、华文教学设计原则

对象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三)华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

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初始情况;确定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

2、设计华文教学任务的角度

从语言知识角度分析;从语言技能角度分析;从语言交际技能角度分析;从态度情感角度分析;从学习者策略角度分析。

(四)华文教案编写

1、教案编写原则

科学性、时效性、创造性

2、教案编写的内容

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数、教学环节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六、现代华文教育技术

(一)不同华文教学媒体的不同特征

华文教学信息的编码方式;华文教学信息的组织方式;华文教学信息作用的感官;华文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学生语言技能训练的功能。

(二)华文教育资源建设类型

"以教为主"型,为一线的教师提供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等。

"以学为主"型,为学生设计语言习得情境、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学习提示与反馈指导等。

(三)构建个性化华文学习环境的措施

分析测评数据的动态性和特殊性;构建基于测评学生的模型;建设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华文学习资源;构建基于学生的教师个性化教学策略。

(四)华文教育技术与华文教学模式

1、现代技术支撑下典型华文教学模式

应用网上资源进行语言情境创设模式;应用网上资源进行主题探究模式;应用网上资源进行任务协作模式。

2、现代技术支撑下华文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围绕明确的教学目的;强化两种设计;重视三种交互方式;培养四种能力。

(五)新形势下华文教师专业发展新需求

专业知识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自身专业持续发展与阶段性学习;教师教育情境性与实践性的关联;华文教师的认知和有效学习;个性发展需求与群体协作发展的关系。

七、华文教学评估

(一)华文教学评估的意义和要求

1、华文教学评估的意义

2、华文教学评估的要求

(二)华文教学评估的类型

评教、评学。

(三)华文测试

1、语言测试的种类

2、华文测试常见的命题类型:语言要素测试题型、言语技能测试题型

3、华文测试的常见类型

华文教师

考试目标:

1、了解华文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了解华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了解华文教师的培训。

考试内容:

一、华文教师的地位

华文教师是华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代言人,是学生面对的第一本最生动的教材,是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扇窗口;在语言点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最基本的。

二、华文教师的素质

(一)华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提升外部形象气质;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始终保持自信;保持乐观、幽默;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

(二)华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1、华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全面的汉语言知识;中华文华的知识;语言教学的理论和知识。

2、华文教师的工作能力

基本的教学技能;敏捷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方面的才艺。

三、华文教师的培训

(一)华文教师培训的内容

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教学技能、理论知识。

(二)华文教师培训授课方式

讲授课、讨论课、示范课、实践课。

华文学校

考试目标:

1、了解华文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2、了解华文学校的管理运营方式。

3、了解华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考试内容:

一、华文学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华文学校的类型

华人社团或个人开办的私塾和学堂;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全日制学校(按照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开设);以华语和当地与或者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早期双语华文学校;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全日制学校(兼顾中华文化和当地文化),有学者称之为"真正的华文学校";各种华文补习班;被当地政府归并,仍然开设华文课程的当地国民学校。

(二)现代华文学校的特点

多种办学形式并存;办学层次一般为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学生来源不仅有华人华侨,还有当地其他民族的学生;华文学校的办学目标发生很大变化。

(三)华文学校的贡献和作用

1、早期华文学校的历史贡献

早期的华文学校承担了为华人社会培养人才,帮助华侨华人子女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早期的华文学校是华人社会沟通、协作的桥梁;在社会变革时期,华文学校成为进步人士传播新思想、推动社会思潮的重要场所,促进华侨华人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

2、当今华文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当今的华文学校教育仍然是进行华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当今的华文学校促进了当地和中国的友好交流,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当今的华文学校是探索华文教育办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华文教育改革的基地。

(四)华文学校的管理

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五)华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华文学校与华人社会;华文学校与家长;华文学校与校友;华文学校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华文学校与国内外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对外汉语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约70分

实践运用约3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运用题:1~2小题,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基础

2.掌握语言习得理论,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3.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理论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说

1.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和现状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基础

1.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2.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三、语言习得

1.语言习得理论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四、对外汉语教学

1.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趋向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应用

三、参考书目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对外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试科目名称:普通话基础知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普通话概说、语音约70分

普通话词汇、语法约3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运用题:1小题,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普通话基础知识

2.准确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系统及普通话词汇语法系统

考试内容:

一、普通话概说

了解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的形成;普通话的作用

二、普通话的语音

1.普通话的声母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要领;声母辨正

2.普通话的韵母

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及发音要领;韵母辨正

3.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和调类;声调辨正

4.语流音变

轻声;儿化;"啊"的音变;"一"、"不"的变调

5.普通话的词汇

普通话的词汇系统;普通话词汇与方言词汇的辨析

6.普通话的语法

普通话的语法系统;普通话语法与方言语法的辨析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对外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基础知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古代文学史约70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约3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阅读分析题:1~2小题,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变化,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基础知识

2.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先秦文学

了解先秦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诗经、诸子散文、屈原与楚辞

二、秦汉文学

了解秦汉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汉代辞赋、《史记》与汉代历史散文、汉乐府民歌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建安诗人、陶渊明、南北朝诗人、魏晋南北朝辞赋

四、隋唐五代文学

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诗人及其诗派作品

五、宋辽金文学

了解宋辽金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欧阳修、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诗人、词人及其作品。

六、元代文学

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元代散曲、关汉卿及其作品、西厢记

七、明代文学

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明代戏剧,汤显祖等内容

八、清代文学

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变化,重点掌握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

三、参考书目

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语文出版社,1999年

陈晖,普通话测试与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马积高,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华文教育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20分

语言要素和教学40分

语言技能课教学4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5小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2.了解教学法流派;

3.掌握常用的语言要素教学法

4.掌握常用的语言技能课教学法

考试内容

1.对外汉语教学通论

1)学科性质、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类别

2)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3)第二语言习得

4)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

2.语言要素和教学

1)语音教学

2)词汇教学

3)语法教学

4)汉字教学

3.语言技能课教学

1)汉语综合课教学

2)口语课教学

3)听力课教学

4)阅读课教学

5)写作课教学

三、参考书目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华文教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写作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作文100分

4.题型结构

命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主要检查考生写作综合能力,要求作文主旨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参考书目

无。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华文教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智慧与信仰约40分

创造与交流约30分

民俗与风情约30分

4.题型结构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2.领悟中国文化精神

3.把握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4.对中国文化有深刻地认知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智慧与信仰

1、孔子的天人之学

2、自然无为的老子哲学

3、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4、《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5、禅宗的妙悟学说

6、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第二部分、创造与交流

8、诗意的符号:汉字

9、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10、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11、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12、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13、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14、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15、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第三部分、民俗与风情

16、《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风情

17、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

18、老上海的现代风情

19、中国服饰的东方神韵

20、中国的美食

21、茶香四溢的人生

22、酒中有深味

23、深巷中的民宅

24、功夫与蹴鞠

25、围棋:智慧的游戏

三、参考书目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