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12]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本试卷分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两大部分

(1)文学理论(100分)

文学本质论约25分

文学作品论约25分

文学创作论约20分

文学接受论约20分

文学发生发展论约10分

(2)文学评论(50分)

4、题型结构

第一部分:文学理论(100分)

填空题: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第二部分:文学评论(50分)

文学评论题:要求考生阅读试卷提供的材料,写一篇评论文章。评论角度自选,可整体上谈,也可就内容或形式的某一方面立论。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文学理论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1、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理论和观念来解决文学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具体的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理论

1、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①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③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纪的一种方式

④文学的社会作用

2、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

①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

3、文学作品的构成

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②文学作品的内容

③文学作品的形式

4、文学体裁

①文学体裁的涵义、区分、特点与意义

②诗歌、小说、散文

③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5、文学的创作

①文学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②文学的创作过程

③文学创作与文学传统

④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思维

6、文学的创作方法、风格和流派

①创作方法的涵义和原型

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

③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④社会主义文学及其创作方法

⑤文学风格

⑥文学流派

7、文学的接受

①文学的接受活动

②文学鉴赏

③文学批评

8、文学的生产、消费与传播

①文学生产

②文学消费

③文学传播

④文学与文化产业

9、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①文艺的起源

②文学的发展

③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文学

第二部分:文学评论

根据试卷提供的文章,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要求:1、要体现评论文章的体裁特点,不可写成抒情散文或泛泛而谈的读后感。2、要扣住所给材料进行评论,不能抛开材料另起炉灶。3、要求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4、字数控制在900字到1100字之间。

三、主要参考书

1、文学理论:赵炎秋主编:《文学原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文学评论:赵炎秋主编:《文学批评实践教程》(修订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2011年第2次印刷。(注:此书只供考生写作文学评论参考,不进入文学理论的考试内容。)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29]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冰心"春水体"或"繁星体"小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以《死水》等作品为例,分析和评价闻一多关于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与实践。

6.结合《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偶然》等作品,分析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和艺术。

7.以《弃妇》为例,分析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

(三)鲁迅

1.鲁迅早年的五篇文言论文的思想主旨。

2.《狂人日记》的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

3.分析和评价《呐喊》和《彷徨》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思想和艺术风格上的异同。

4.分析阿Q的性格特征,及阿Q与革命的关系和鲁迅对阿Q式革命的态度,分析《阿Q正传》的思想和艺术。

5.评价《故事新编》的思想和艺术。

(四)"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1.分析"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的思想和创作特色,分析"乡土小说"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

2.比较分析冰心、庐隐的"问题小说"在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3.结合《缀网劳蛛》、《商人妇》、《命命鸟》等作品,分析许地山小说中的宗教色彩和浪漫情调。

4.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5.结合《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桥》等作品,分析废名"乡土小说"的基本特色及其在现代抒情小说发展中的地位。

(五)自我抒情小说

1.自我抒情小说的基本特征。

2.分析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他的"自叙传"小说的成就和意义。

3.张资平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王以仁、冯沅君小说创作的特点。

4.浅草社代表作家的创作特色。

(六)个性独异的散文

1."语丝文体"的基本特征,"现代评论派"杂文的特点,周作人关于"美文"的主张,郁达夫、徐志摩散文创作的特点。

2.分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和艺术,分析《野草》的象征手法和思想内容。

3.分析周作人散文的思想特色和艺术成就。

4.分析冰心散文中蕴含的"爱的哲学"和"冰心体"散文的基本特点,分析朱自清散文的思想和艺术。

5.梁遇春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佛教思想对许地山散文创作的影响。

(七)现代戏剧的兴起

1.中国现代话剧的基本构成与现代话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爱美剧"、"国剧运动"和浪漫主义戏剧的特点,分析田汉的《获虎之夜》。

二、第二阶段的文学(1927~1937)

(一)新文学运动的政治分化与多元互补

1.1927~1937年间新文学运动形成三种主要力量的情况,革命文学倡导者的基本主张,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论争的基本情况,左联成立的意义与左联的主要文学活动。

2、梁实秋的文学主张,左翼作家对新月派的批判,鲁迅与梁实秋论争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3、"自由人"胡秋原与"第三种人"苏汶的文艺观点,分析其有价值的内容,瞿秋白、鲁迅、冯雪峰等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

4、"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主张与自由主义作家、左翼作家对他们的批判。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沈从文的作家论文学批评,李长之的传记批评。

(二)左翼小说

1、早期普罗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及其题材特征,普罗小说在1927~1928年间出现的原因;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倡导者在理论上的主要分歧。

2、分析蒋光慈的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和柔石的小说《二月》。

3、《子夜》的主题、结构艺术,吴荪甫形象,以《子夜》为代表,分析社会分析派小说的特征、成就和历史局限性。

4、分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张天翼《包氏父子》的讽刺艺术,艾芜《南行记》的创作特色。

5、叶紫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吴组缃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6、"东北作家群"的创作特点;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的创作特色。

(三)"京派"与"海派"小说

1、京派作家的构成,京派小说的主要特点;海派文学的历史分期,初期海派小说的创作特点;新感觉派的起源与创作特色。

2、分析老舍市民文化小说的文化批判内涵和艺术特色。

3、以《边城》为代表,分析沈从文乡村文化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4、萧乾、芦焚小说的创作特点。

5、以刘纳鸥、穆时英、施蛰存的创作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征。

(四)其他作家的小说

1、分析《家》的主题、思想、艺术、觉新形象;分析《寒夜》中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形象。

2、《死水微澜》的创作情况和主要内容,分析《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形象。

(五)体裁多样的散文

1、"论语派""幽默小品"的特点;30年代抒情散文的成就。

2、鲁迅杂文的意义,鲁迅早期杂文的创作特色,鲁迅后期杂文主题思想的变迁及其主要内容,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及主要的艺术成就。

3、何其芳、丽妮、李广田、陆蠡散文的创作特色。

4、林语堂、丰子恺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

5、柔石、韬奋、夏衍的报告文学名作和阿英、茅盾主编的报告文学集。

(六)现代戏剧的丰收

1、普罗戏剧家和洪深等人的戏剧主张。

2、曹禺的戏剧成就对于中国现代话剧的意义。

3、田汉、夏衍、李健吾戏剧的创作特色。

(七)新诗的分流与多元格局

1、现代诗派的主张和创作特征。

2、臧克家的诗歌创作特色。

3、简析戴望舒的诗歌《雨巷》。

4、汉园三诗人的诗歌创作特色。

三、第三阶段的文学(1937-1949)

(一)新文学运动的区域分流与历史选择

1、抗战初期朗诵诗、街头诗、街头剧、报告文学等小型作品的涌现及其内容、形式特点、历史作用和缺点。

2、国统区文学运动概况。

3、上海孤岛与沦陷区的文学运动

4、分析评价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胡风文学批评的特点;朱自清的"现代解诗学"理论。

(二)新诗的嬗变与整合

1、"七月诗派"和"九叶诗人"的创作特点。

2、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评价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3、分析田间的《给战斗者》、阿垅的《纤夫》、鲁黎的《泥土》。

4、分析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5、以《诗八首》、《春》等为例,评析穆旦诗歌结构戏剧化、"思想知觉化"等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及其丰富的主题意蕴和思想内涵。

5、比较《王贵与李香香》与《漳河水》。

(三)国统区小说

1、考察40年代小说雅俗相通的趋向。

2、沙汀、钱钟书小说的艺术特点。

3、分析路翎小说的特色,比较巴金的《家》和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

4、张爱玲、徐訏、无名氏小说的特点

(四)解放区小说

1、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和主要作品。

2、赵树理小说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与改造,其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3、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色彩。

4、比较评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两部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和不足。

(五)现代戏剧的多元竞妍

1、40年代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历史剧、现实剧、讽刺喜剧三股潮流。

2、简评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热潮。

3、陈白尘、吴祖光、宋之的的戏剧特点。

4、分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

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一、1949--1962年的文学

(一)文学思潮

1.首届全国文代会的继承与拒绝

2.三次全国文艺批判运动

3.."双百"方针与"文艺政策调整"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红色经典"

(二)诗歌创作

1.政治抒情诗

2.生活抒情诗第四节

3.长篇叙事诗

(三)小说创作

1.革命历史小说

2.农村小说

3.另类小说

(四)散文创作

1.抒情性散文

2.叙事性散文

3.议论性散文

(五)戏剧创作

1.革命历史题材剧

2.历史题材剧作

3."第四种剧本"

(六)台港文学的分流与走向

二、1963--1977年的文学

(一)文学思潮

1."三突出"创作方法

2.反抗时代潮流的写作

(二)诗歌创作

1.老诗人的隐秘创作

2.食指的诗

3."白洋淀诗群"

(三)小说创作

1.农村小说

2.历史小说

3."文革"小说

(四)散文创作

1.潜流散文

2.报告文学

(五)戏剧创作

1.社会主义教育剧

2.革命现代京剧和样板戏

(六)台港主要作家创作

三、1978--1989年的文学

(一)文学思潮

1.启蒙主义文学

2.现代主义文学

(二)诗歌创作

1."归来者"的诗

2.朦胧诗

3."第三代"诗

4.女性诗歌

(三)小说创作(上)

1.伤痕小说

2.反思小说

3.改革小说

4.寻根小说

5.军旅小说

6.历史小说

(四)小说创作(下)

1.现代派小说

2.先锋小说

3.新写实小说

4.新历史小说

5.女性小说

(五)散文创作

1.抒情性散文

2.叙事性散文

3.议论性散文

4.史传性散文

(六)报告文学

1.问题报告文学

2.知识分子报告文学

(七)戏剧创作

1.探索戏剧

2.现实主义话剧

3.话剧双峰

4.历史剧创作

(八)台港主要作家创作

四、1990--2000年的文学

(一)文学思潮

1.文学市场化状况

2.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

3.人文精神讨论

(二)诗歌创作

1."个人化"诗歌

2.女性诗歌

(三)小说创作

1.现实主义小说

2.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小说

3.女性小说

4.历史小说

5.新生代小说

(四)散文创作

1.文化散文

2.议论性散文

(五)报告文学

1.生态报告文学

2.科技报告文学

(六)戏剧文学

1.当代生活写实

2.历史剧与传奇剧

(七)台港主要作家创作

五、2001--2012年的文学

(一)文学思潮

1.新世纪文学与"新质"

2.底层叙事思潮

(二)诗歌创作

1."70后"诗歌写作

2.底层诗歌写作

(三)小说创作

1.官场小说

2.乡土小说

3.底层小说

4.生态小说

(四)散文、报告文学创作

1.文化散文

2.思想随笔

3.抒情散文

4.报告文学

(五)戏剧文学

1历史剧与传奇剧

2..当代生活写生

三、参考书目

1.凌宇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赵树勤李运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12》,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中国现当代文学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中外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文学史50分

外国文学史5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中国文学史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外国文学史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中国文学史

考试内容

(一)先秦文学

1、何谓诗经六艺,举例说明。

2、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3、先秦散文的发展概貌。

4、《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

5、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6、《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

7、神话的类型与题材。

8、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二)两汉文学

1、"赋"的文学特征。

2、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重要赋家及其作品。

3、举例说明汉赋"写物"、"言志"两大系统。

4、汉赋兴盛的的原因。

5、汉代散文的成就。

6、《史记》的文学成就。

7、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8、两汉乐府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9、何谓"文人乐府",汉魏文人乐府与民间乐府在内容、技巧上的异同。

10、古诗十九首之时代背景、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何谓"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

2、比较正始与建安文风。

3、试述陶渊明诗的风格与特色。

4、陶渊明与谢灵运诗风之比较。

5、何谓"宫体诗",其得失如何。

6、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之原因,代表作介绍。

7、《世说新语》的内容与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南北朝乐府之异同及其对唐诗之影响。

(四)唐代文学.

1、唐诗繁荣的原因及各期代表作家之诗风。

2、唐代诗体的演进与发展。

3、初唐四杰的诗风如何?对唐诗的发展有何贡献?

4、唐代自然诗派兴起之因及其代表诗人的作品特色。

5、比较王维、孟浩然自然诗之异同。

6、何谓边塞诗,唐代边塞诗兴起的原因,代表诗人及作品特色。

7、比较李白、杜甫的才情、思想、诗歌风格及诗歌史地位。

8、中唐元白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特色。

9、评述韩柳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特色。

10、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散文成就与风格特点。

11、何谓"传奇",唐传奇的成因。

12、何谓"变文",变文之来源、形式、题材及其影响。

13、唐传奇与宋话本之比较。

14、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在内容、形式与写作技巧上的不同。

15、"词"的起源,词何以又名"诗余",词体于唐宋间的演进情形。

(五)宋代文学

1、宋诗的特色及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2、宋诗的流变与各期各派之特色。

3、西昆派的代表人物,特色与影响。

4、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地位。

5、苏轼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6、杨万里、陆游的文学成就。

7、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异同。

8、宋词兴盛的原因。

9、北宋词的分期及代表作家。

10、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11、柳永词的特色与成就。

12、苏轼词的特色、成就及影响。

13、周邦彦、秦观、李清照词的特色与成就。

14、南宋词的发展与重要词派。

15、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

16、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

17、何谓话本,话本的结构特色,话本兴起的原因,话本对后世的影响。

(六)元明清文学

1、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元杂剧的体制与结构。

3、元杂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元杂剧的代表作品及其特色。

4、关、马、郑、白、王五大作家的艺术成就与贡献。

5、元代散曲兴盛的原因。

6、散曲的形式与特点,词曲异同。

7、茶陵诗派的文学成就。

8、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及其特点。

9、前后七子、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

10、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11、晚明小品文的特色与成就。

12"荆、刘、拜、杀"四大南戏的作者与内容。

13、徐渭杂剧的特点与发展。

14、《琵琶记》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15、昆曲的兴起与影响。

16、《玉茗堂四梦》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17、明代杂剧的特点与发展。

18、明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发展,明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与影响。

19、《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与历史地位。

20、《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版本。

21、《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

22、《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23、"三言"、"二拍"的编著者及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24、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

25、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26、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27、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的主题内容与价值

28、《聊斋》、《儒林外史》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29、《红楼梦》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与文学价值。

30、晚清谴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特色及代表作家。

考试要求: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把握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文体流变。

3、比较和评析不同时代中国文学著名作家和作品,分析其思想和艺术。

二、外国文学史

考试内容

(一)西方文学(欧美文学)

1、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

(1)古希腊文学的人本主义精神、现世主义特点、成就突出的几大门类;

(2)"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和奥林匹斯神系的主神;

(4)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创作及其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5)罗马文学与希腊文学的关系及其黄金时代的名家名作。

2、中世纪文学

(1)教会文学的概念,英雄史诗的概念和代表作,市民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

(2)骑士文学的概念、类型、思想艺术特征、意义影响、代表作;

(3)但丁的地位、创作概况,在文学史、思想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意义影响;

(4)《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二重性。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文学)

(1)人文主义思想要点,人文主义文学特征;

(2)大学才子派、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等名词概念;

(3)彼得拉克、薄伽丘的创作,《十日谈》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其意义、影响;

(4)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堂吉诃德形象的二重性;

(5)拉伯雷《巨人传》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

(6)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三个时期的概况,莎士比亚在欧美文学、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莎士比亚化、福斯泰夫式背景等名词概念;

(7)莎士比亚历史剧、喜剧、传奇剧的思想艺术特点、代表作概况,;

(8)《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情节,夏洛克、鲍西娅的形象;

(9)《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等悲剧的思想艺术特点、主人公形象。

4、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产生背景、发源地、中心、创作代表、理论代表;

(2)古典主义、三一律等名词概念;

(3)古典主义文学的两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4)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创作概况、思想艺术基本倾向;

(5)《伪君子》、《悭吝人》的思想艺术特点、主人公形象。

5、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1)启蒙思想的要点和启蒙文学的特征;

(2)英国、法国、德国启蒙文学概况;

(3)百科全书派、狂飙突进运动、魏玛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文学等名词概念;

(4)笛福、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席勒的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主人公形象;

(5)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艺术特点、主人公形象、意义影响;

(6)歌德《浮士德》的思想内容、情节主线与篇章结构、主要人物(浮士德、靡菲斯特)的特点、艺术特点、辩证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

6、19世纪前期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在德国、英国、法国的发展概况和代表作家;

(2)耶拿派、海德堡派、湖畔派、拜伦式英雄、欧那尼之战等名词概念;

(3)《抒情歌谣集》中的名作及该诗集序的意义,雪莱的名作,司各特的创作成就;

(4)拜伦《唐璜》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

(5)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和他的对照艺术原则在该作中的体现;雨果《悲惨世界》《九三年》的基本内容;

(6)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发展概况、名家名作特别是霍桑、惠特曼、麦尔维尔等名家的名作。

7、19世纪中后期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及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

(1)19世纪中后期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与西欧相比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欧美主要国家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简况;

(3)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梅塘之夜、威塞克斯小说、自然派、多余人等名词概念;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和名作;

(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规模、特点、社会历史内容;他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的思想艺术特点、主要人物形象;

(5)托尔斯泰以三大长篇小说为代表的创作概况;他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思想艺术特点、主要人物形象;

(6)司汤达、狄更斯的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主要人物形象;

(7)哈代、易卜生、马克·吐温的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主要人物形象;

8、20世纪文学

(1)20世纪欧美文学中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含后现代主义)文学、新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三大潮流(特别是后二者)的宏观发展态势;

(2)20世纪前期的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垮掉的一代和20世纪后期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名词概念;

(3)海明威、艾略特、卡夫卡、福克纳、萨特、海勒、马尔克斯、昆德拉等人的创作成就、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4)高尔基、肖洛霍夫的创作概况和名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二)东方文学(亚非文学)

1、古代文学

(1)古代亚非文学的特点;

(2)埃及、巴比伦文学的突出成就;

(3)"《旧约》"、"摩西五经"等名词概念,《旧约》中的神话、英雄传说、诗歌、小说、戏剧名篇,《旧约》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

(4)古代印度诗歌、故事、戏剧的名篇及其基本内容,迦梨陀娑的《云使》、《沙恭达罗》的情节内容和思想艺术特点。

2、中古文学

(1)中古亚非文学的特点;

(2)中古日本文学四个时期的宏观发展概况、各时期突出的名家名作,"和歌"、"物语"、"能"、"狂言"等名词概念;

(3)紫式部《源氏物语》的思想内容、主要人物形象、艺术特点;

(4)中古波斯三大诗人的创作成就;

(5)《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近代文学

(1)近代亚非文学的特点;

(2)日本近代文学的宏观发展概况和突出的名家名作;

(3)夏目漱石的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4)泰戈尔的世界影响,他早期的故事诗和短篇小说,中期四大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的基本内容,其小说《沉船》《戈拉》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

4、20世纪文学(现当代文学)

(1)亚非现当代文学的特点;

(2)日本现当代文学的宏观发展概况、突出代表、主要派别;

(3)戈迪默、索因卡的创作成就;

(4)川端康成的创作概况、风格特点,其《雪国》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主要人物形象

(5)迈哈福兹的代表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考试要求:

1、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掌握西方文学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到现当代文学(特别是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发展态势,各阶段的文学成就,主要国家的名家名作,重要流派的代表和特点。

3、掌握东方文学古代阶段的印度文学、希伯来文学,中古阶段的日本文学、阿拉伯文学、波斯文学,近现代阶段的印度文学、日本文学的主要情况和重要作家作品。

三、参考书目

1、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谭燧主编《外国文学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中国现当代文学同等学力加试]考试科目名称:比较文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本试卷用于以同等学历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基础理论部分约40分

论述解析部分约6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考试内容: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

2、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阶段,各阶段主要特点与成就,第三阶段的新发展趋势;

3、"教堂山"会议(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年会)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4、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以及苏联学派的基本主张与特点;

5、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

考试要求:认识、理解和掌握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二、比较文学的性质、特征与方法

考试内容:

1、如何理解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

2、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分别有何关系;

3、区分可比性、可比性原则和可比性因素三个概念;

4、可比性因素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

5、比较文学的跨越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6、比较文学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特点。

三、影响研究

考试内容:

1、影响研究的名词概念,影响的种类并举例说明;

2、誉舆学的名词概念,誉舆学研究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3、渊源学的名词概念,渊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4、媒介学、译介学的名词概念,何为创造性叛逆并举例说明;

5、形象学、社会集体想象物、套话的名词概念,形象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举例说明;

6、如何理解接受理论,它对影响研究有何意义;

7、何为误读,它产生的原因和它的意义,举例说明。

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影响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特征和方法。

四、平行研究

考试内容:

1、平行研究的名词概念,平行研究的特色;

2、主题学的名词概念,主题学研究的内容,举例说明;

3、文类学的名词概念,文类学研究的内容,举例说明;

4、比较诗学的名词概念,比较诗学研究的特点,举例说明;

5、阐发研究的名词概念,如何理解单向阐发与双向阐发;

6、母题的名词概念。

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平行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特征和方法。

五、跨学科研究

考试内容:

1、跨学科研究的名词概念,它底下有哪些主要的研究分支;

2、哲学与文学有何关系;

3、宗教对文学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影响,特别是对文学思想主题有哪些影响;

4、文学与历史有何关系;

5、文学与艺术有何关系,从事文学与艺术的比较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

6、文学与语言学的关系,20世纪西方新语言学对文学的重要影响。

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跨学科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特征和方法。

六、中西诗学比较

考试内容:

1、如何理解、阐明中国诗学好比"灯"、西方诗学好比"镜";

2、中西诗学在思辨方式和表现形态上的不同侧重,举例说明;

3、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同中国老子(道家学派)、孔子文艺思想比较;

4、举例说明中西诗学对应范畴的双向阐发式研究;

5、举例说明中国诗学特有范畴的西方式阐释;

6、举例说明西方诗学特有范畴的中国式阐释。

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特征和方法。

七、中西文学比较

考试内容:

1、中西小说异同宏观比较;

2、中西诗歌异同宏观比较;

3、中西诗歌异同宏观比较。

八、比较文学的动向与前景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的动向;

2、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于比较文学的意义;

3、女性主义批评与比较文学的沟通;

4、文化人类学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意义;

5、怎样对待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矛盾。

考试要求:了解和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特征和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

赵炎秋主编《比较文学原理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中国现当代文学同等学力加试]考试科目名称:文学评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本试卷用于以同等学历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根据所给出的内容(一篇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不限小说、诗歌和散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文章。

4)题型结构

题型为评论写作一种,满分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为任选一篇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不限小说、诗歌和散文),篇幅一般在2000字以内。

本复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学审美感受能力、发现和辨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要求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指定作品进行解读和评析。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多积累阅读经验(包括作品和相关评论)和写作经验。

三、样卷

阅读老舍的散文《想北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评,题目自拟。(100分)

想北平(老舍)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原载1936年6月16日《宇宙风》第19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