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20201会计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20201会计学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120201会计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会计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23]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报考会计学专业报考企业管理专业

(一)管理学原理部分占40%,60分

(二)基础会计部分点60%,90分(一)管理学原理部分占60%,90分

(二)基础会计部分点40%,6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管理学原理部分

考试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沿革、管理的方法、手段以及企业管理过程等。

考试内容:

一、总论

(一)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属性;

(三)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四)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五)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管理的系统、人本、责任、效益原理。

(六)道德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特征,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的途径。

(七)管理的方法论,了解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等方法。

二、决策

(一)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二)决策的分类和特点,决策理论提出的背景、特点及基本内容;

(三)决策过程及其中的原则,主要决策方法的使用;

(四)计划的概念、内容、性质,计划的层次体系,计划的编制过程。

(五)计划组织实施的主要方法(包括基本思想和特征)。

三、组织

(一)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意义及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三)组织层级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关于权力分配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彼此的相互关系,当今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及其应用。

(四)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掌握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明确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直线与参谋的定义,了解委员会的功能。

(五)掌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的内涵。了解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以及变革中的压力、阻力、组织冲突及其相应的管理办法。掌握组织文化的特征与功能,了解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四、领导

(一)领导、领导者的内涵、作用;

(二)领导方式的理论,管理方格论、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三)激励的概念、激励的原理,主要激励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意义。

(四)沟通的概念和过程,沟通的重要意义,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克服沟通障碍的准则。

五、控制

(一)管理信息定义,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二)控制的内涵及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过程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几个原则;

(三)控制的类型以及预算、审计等控制方法;

(四)控制的类型以及预算、非预算、成本、等控制方法。

六、管理学前沿

考试内容:管理学前沿及热点问题,考察学生对相关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二)基础会计部分

考试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会计的职能、方法、目标,原理、原则、会计假设,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以及会计信息间的勾稽关系。

考试内容:

一.总论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的涵义以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的定义以及确认条件和计量属性。

(三)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会计基本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本理论;

(四)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了解会计循环的内容;

(五)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

二.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目的;

(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各大类账户中包括的一些常见账户;

(三)按用途及其结构分类的各账户特点、结构;

(四)按经济内容与按用途和结构两种账户分类之间的联系。

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企业筹资业务核算;

(二)企业采购过程的核算;

(三)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

(四)企业产品销售过程的核算;

(五)企业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

(六)资金退出的核算;

四.会计凭证

(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和填制原始凭证的技术方法。

(四)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五.会计账簿

(一)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重要意义、会计账簿的种类、设置会计账簿的原则以及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二)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内容和登记方法;

(三)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规则;

(四)会计账簿的启用规则;

(五)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六.会计循环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一)会计循环的意义;

(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选用账务处理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主要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七、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清查的一般程序;

(二)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清查方法,以及存货的盘存制和盘点实物财产的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八.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表的种类和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四)利润表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五)现金流量表的意义、构成及编制原理

九.会计学前沿

会计学前沿及热点问题,考察学生对相关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三、参考书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eds.管理学原理与方法.5ed.2009,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

[2]斯蒂芬oP.罗宾斯,玛丽o库尔特,管理学.9ed.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吴水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会计学原理,1ed.201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会计学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一)中级财务会计部分50%

(二)财务管理部分50%

4)题型结构

a: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c: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d:计算题,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e:实务与论述题,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中级财务会计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考察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了解程度。

2、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会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的能力。

3、近三年会计研究热点。

考试内容:

一、总论

(一)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1、财务会计特征

2、财务报告目标

3、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

4、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1、会计的基本假设

2、权责发生制

(三)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财务报告要素

1、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2、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二货币资金

(一)现金

1、现金的管理

2、现金的核算

3、现金的清查。

(二)银行存款

1、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

2、银行存款的核算

3、银行存款的核对

4、银行转账结算。

(三)其他货币资金

1、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三存货

(一)存货及其分类

1、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2、存货的确认条件

3、存货的分类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的采购成本与账务处理

2、自制存货入账成本与账务处理

3、委托加工存货入账成本与账务处理

4、投资者投资入存货入账成本与账务处理

5、接受捐赠取得存货的入账价值与账务处理

(三)存货发出的计价

1、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2、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3、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

(四)计划成本法与存货估价法

1、计划成本法

2、存货估价法。

(五)存货的期末计量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3、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六)存货清查

1、存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2、存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四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1、金融资产的内容

2、金融资产的分类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的初始计量

2、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2、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利息收入的确认

3、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与重分类

(四)贷款和应收款项

1、贷款和应收款项概述

2、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五)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2、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

3、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处置。

(六)金融资产减值

1、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2、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五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

2、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3、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2、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1、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1、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2、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六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固定资产的分类

3、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1、固定资产的确认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折旧

2、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四)固定资产处置

1、固定资产处置的含义及业务内容

2、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七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概述

1、无形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无形资产的分类

3、无形资产的确认。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的无形资产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

4、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

(三)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2、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原则

3、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3、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

1、无形资产的出售

2、无形资产的报废。

八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1、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

2、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1、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3、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

1、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

2、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3、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1、投资性房地产的终止确认与处置损益

2、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九资产减值

(一)资产减值概述

1、资产减值的含义;

2、资产减值的确认。

(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1、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基本方法;

2、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

3、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

(三)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1、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则

2、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四)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1、资产组的认定

2、资产组减值测试

3、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

(五)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1、商誉减值测试的一般要求

2、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及会计处理。

十负债

(一)负债概述

1、负债的含义和特征

2、负债的分类及确认。

(二)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交易性金融负债

(三)非流动负债

1、长期借款的核算

2、应付债券的核算

3、长期应付款

4、专项应付款。

十一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1、企业组织形式

2、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构成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二)投入资本

1、投入资本概述

2、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

(三)留存收益

1、留存收益的性质和构成

2、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3、股利分派

4、股票分割

十二费用

(一)费用的概念及确认

1、费用的概念

2、费用与资产、成本和损失的关系

(二)期间费用

1、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十三收入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及其分类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二)利润

1、利润的构成

2、利润的结转与分配利润。

(三)所得税

1、所得税会计概述

2、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

3、暂时性差异

4、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5、所得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十四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概述

1、财务报告内容

2、财务报告的作用

3、财务报告披露方式

4、财务报告分类

5、财务报告编制原则

6、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2、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三)利润表

1、利润表的概述

2、不同收益计量观

3、利润表的局限

4、利润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

5、利润表的编制实例。。

(四)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概述

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现金流量表的附注的平衡关系

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报。

(二)财务管理部分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考察学生对财务管理中最主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程度。

2、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理财实践进行基本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概论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

1、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

2、了解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二)财务管理目标

1、了解财务目标的几种观点

2、掌握不同西方国家财务目标选择

(三)了解财务管理组织形式

二、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一)资金时间价值

1、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2、掌握现值、终值、年金的观念和计算

6、了解折现率、期间和利率的计算

(二)风险分析

1、掌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风险度量的基本方法

三、筹资方式

(一)筹资概述

1、了解企业筹资的分类

2、掌握企业筹资渠道与方式

(二)权益资金筹集

1、掌握吸收直接投资特点与要求

2、重点掌握发行普通股特点与要求

3、了解优先股融资的特点

(三)负债资金的筹集

1、掌握向银行借款特点与要求

2、重点掌握发行公司债券特点与要求

3、掌握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特点

(四)资金成本

1、掌握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2、熟练掌握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3、熟练掌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

(五)杠杆原理和资本结构决策

1、了解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原理

2、掌握成本习性、边际贡献与息税前利润

3、熟练掌握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计算

4、掌握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的含义

5、了解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

四、流动资产管理

(一)现金管理

1、了解现金及其管理的意义

2、掌握现金的持有动机与成本

3、熟练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

4、掌握现金日常管理

(二)应收账款管理

1、了解应收账款及其管理的意义

2、了解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3、掌握信用政策的决策

4、了解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三)存货管理

1、了解存货及其管理的意义

2、了解存货的功能与成本

3、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4、掌握存货日常管理

五、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1、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含义

2、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类型与投资主体

3、掌握项目计算期的构成和资金投人方式

(二)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计算

1、了解现金流量的含义和内容

2、熟练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

(三)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运用

1、掌握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类型

2、掌握非折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3、掌握折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4、了解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基本应用

六、证券投资管理

(一)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投资价值

1、掌握证券投资风险

2、掌握股票和债券投资价值的计算

(二)证券投资决策

1、了解影响证券投资决策的因素

2、掌握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过程

(三)证券投资组合

1、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意义

2、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率

3、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与方法

七、利润分配管理

(一)利润分配概述

(1)了解利润分配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2)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

(二)股利分配

1、掌握股份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类型及其选择原因

2、掌握确定股利分配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3、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利支付形式

八、财务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

1、能识读资产负债表

2、能识读利润表

3、能识读现金流量表

(二)财务比率分析

1、熟练掌握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2、熟练掌握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3、熟练掌握获利能力分析指标

(三)综合财务分析

1、掌握杜邦分析法

2、了解沃尔比重分析法

三、参考书目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精编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2]王善平、汤健、刘天雄.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六版)(2012年)

[4]刘曼红.公司理财.中国人民大学(第三版)(2011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宏观经济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

3、能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一、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二)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比较;存量与流量的区分。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了解用支出法、收入法如何核算GDP。

(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NDP、NI、PI、DPI等概念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六)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及关系。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的关系。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含义及关系。

(三)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永久收入理论等对消费函数的解释;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利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如何共同决定收入。

(五)乘数论

投资乘数的概念及表示,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六)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了解三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的恒等式。

(七)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含义及作用机理。

(八)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投资的决定

实际利率与投资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预期收益与投资的关系,加速原理的含义,风险与投资的关系,托宾的"q"说。

(二)IS曲线

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

(三)利率的决定

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曲线,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决定,M1、M2、M3之间的关系。

(四)LM曲线

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

(五)IS-LM分析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

(六)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熟悉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对经济的影响。

(二)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挤出效应及决定因素。

(三)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五、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的概念及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容。

(二)财政政策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器的概念,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含义,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的关系,赤字与公债的含义。

(三)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货币政策的工具。

(四)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总需求函数,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长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分析。

(三)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对其形状的解释及政策含义。

(五)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对其形状的解释及政策含义。

(六)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七)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七、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的描述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失业的影响,奥肯定律的含义。

(四)通货膨胀的描述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分类。

(五)通货膨胀的原因

解释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持续。

(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及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八、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汇率的概念,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实际汇率,净出口函数的构成。

(二)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开放经济下IS-LM模型的推导。

(三)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固定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九、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二)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三)增长核算

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四)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稳态分析,分析储蓄率增长、人口增长的影响,黄金分割率。

(五)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

(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七)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八)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济周期研究

(九)乘数一加速数模型

加速原理的概念,乘数-加速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乘数加速数模型。

(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三、主要参考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微观经济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

3、能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一、引论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曲线、供给曲线

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的关系、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的关系,供求曲线如何共同决定均衡价格;需求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供给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各种含义、各种计算公式,影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运用供求弹性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了解蛛网模型。

三、效用论

(一)效用论概述

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区别,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

(二)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的含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恩格尔曲线。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生产论

(一)厂商

厂商的组织形式,企业与市场的区分,交易成本的概念,厂商的目标。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含义、形式。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与长期的区分,短期生产函数构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计算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构成,等产量曲线的含义及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五)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含义。

(六)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扩展线的含义。

(七)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的含义及表示。

五、成本论

(一)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利润的含义。

(二)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利用扩展线分析短期生产及短期成本问题。

(三)短期成本曲线

七种短期成本的含义及图形关系,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四)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位置移动,解释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六、完全竞争市场

(一)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市场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的相互关系。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解释厂商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解释完全竞争厂商如何实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生产者剩余的含义。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及特征。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从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和进出一个行业的决策来解释完全竞争厂商如何实现长期均衡。

(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递增、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

(八)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分析,消费者统治说的理论基础。

七、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一)垄断

垄断市场的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收益曲线,解释垄断厂商的短期、长期均衡,推导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解释价格歧视。

(二)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推导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解释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长期均衡。

(三)寡头

寡头市场的特征,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

(四)不同市场的比较

对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

(四)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问题。

(五)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供给曲线推导,解释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

(六)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供给曲线推导,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地租的概念。

(七)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资本的供给,资本市场的均衡。

(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

九、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二)经济效率

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的含义,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解释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解释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五)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推导及特点,解释边际转化率递增,解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六)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释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关系。

(七)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不可能性定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

(八)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解释与解决措施,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十、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垄断

垄断与低效率,寻租理论,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二)外部影响

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外部影响和资源失当的关系,科斯定理。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排他性与竞用性的含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公共资源的含义,公共选择理论。

(四)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三、主要参考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