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30106诉讼法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30106诉讼法学考研大纲

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30106诉讼法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0-0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616法学基础

(法理学部分)

一、考试要求

法学综合课是法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接受法学基础测试的入学考试科目,要求所有的考生对法理学、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法理学部分

1、法学的性质、体系与历史

法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法学体系的概念和构成、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法学的基本范畴、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学流派。

2、法的概念与体系

法的定义、法的基本特征、法的现象与本质、法的渊源和分类、法的要素、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法的效力、法律体系的概念、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3、法的起源与发展

法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的历史类型、当代世界的主要法系、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法律全球化的基本理论。

4、法的作用、法治与法治理念

法的作用与局限性、法治的基本内涵、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和实践。

5、法的制定与实施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立法原则、立法程序、司法原则、当代中国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状况、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法律职业的资格和伦理。

6、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和权力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的变化、权利的涵义、权利的分类、权利行使的原则、权力的涵义、权力制约的理论、义务的涵义、义务的分类和设定。

7、法与民主、人权、和谐社会

民主的涵义、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的实现方式、人权的涵义、自然权利与天赋人权、中西方关于人权问题的争论、当代中国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和谐社会的法律特征和保障。

(宪法学部分)

一、考试要求

《法学基础课》是对法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测试的入学考试。要求

考生掌握法理学、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于相关问题的分析理解,增强对法学学科相关知识与理论的综合性把握与运用。

二、考试内容

(二)宪法学

1、宪法的基本理论

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宪法的概念、本质、结构、基本原则、监督保障以及宪法的产生等内容;能够分析宪法的基本作用;了解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 原则及其内容所具有的特殊性;理解宪法与民主、宪法与法治、宪法与人权的关系;对宪法解释、宪法修改、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能结合我 国实际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思考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与监督制度的完善措施。

2、国家的基本制度

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的基本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权力分配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的内容; 熟悉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与分类,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成及运行状况;理解我国选举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的 基本内容。

3、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论与内容,包括公民的内涵,公民与人民、国民、国籍的联系与区别,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一般原理,权力与权利的关 系,权利、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关系,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知晓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演进过程,特别是要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公民基本权利的 实现与保障制度,公民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的宪法救济制度。

4、国家机构

掌握国家机构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包括国家机构的内涵、特征;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的性质、组成、任期、 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理解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特别是理解我国的国家权力制约与西 方国家权力制约的不同之处,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关系,以及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问题。

812诉讼法学

一、考查目标

《诉讼法学》是对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进行综合测试的入学考试科目。考查的目标:第一,考生对刑事诉讼学、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 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诉讼制度与程序的构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第二,考生运用诉讼法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考生是否具备进一步 深造的专业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题5题,主要考查诉讼法学基础知识;

简答题3-5题,主要考查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

论述题1-2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考查内容

(一)刑事诉讼法学

导论

1、理解刑事诉讼的特点、刑事诉讼法的表现形式与基本内容、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外国早期社会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形成、掌握现代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模式、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点与难点。

基本范畴

1、掌握有关刑事诉讼目的的基本学说、理解刑事诉讼价值的一般理论。

2.理解刑事诉讼结构的理论解读与时代演变、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

3、掌握刑事诉讼主体理论和刑事诉讼职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

1、理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涵义、了解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2、掌握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了解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立法动向。

基本制度

1、理解刑事诉讼管辖制度和回避制度的基本内容。

2、掌握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与时代发展趋势、理解刑事代理制度的内涵。

3、理解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特点与适用原则、掌握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及其发展完善。

4、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内涵和当事人范围、掌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5、了解刑事诉讼法有关期间、送达、中止与终止的基本规定。

证据制度

1、理解刑事证据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类型。

2、掌握刑事证据的种类与分类。

3、理解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和证明对象、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的基本内容。

4、熟悉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基本内容和立法动向。

审前程序

1、理解立案的概念、条件和程序。

2、理解侦查主体、侦查行为、侦查监督,了解侦查制度的立法完善。

3、掌握刑事起诉的概念与原则、理解审查起诉的内容、提起公诉的条件和程序、不起诉的种类与规制、提起自诉的条件、了解我国公诉制度的立法完善。

审判程序

1、理解刑事审判的内涵、刑事审判组织、刑事审判原则和刑事审级制度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公诉案件一审程序的具体环节、自诉案件一审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和法庭审判特点、理解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3、理解二审程序的内涵、提起二审程序的规范性要求、掌握第二审案件的审判原则、审理方式及其完善。

4.掌握死刑复核程序的内涵、具体流程、理解死刑复核程序的立法完善。

5.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内涵、提起主体、提起理由、理解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规范性要求、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完善。

执行程序

1、掌握执行的概念、特点和依据、了解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2、理解执行变更和执行监督的基本内容。

特别程序

1、理解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掌握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基本条件。

3、理解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适用条件。

4、掌握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规则。

(二)民事诉讼法学

1、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民事纠纷及其特征、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各自的特点、民事诉讼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2、民事诉讼基本原理

民事诉讼目的诸学说、与相关理论的关系;民事诉讼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关系;民事诉讼模式,种类、特征、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完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及其要素;诉权论、诉的含义、要素、种类、反诉;既判力及其作用、既判力的范围。

3、民事诉讼法总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主管与管辖、诉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保全和先予执行、期间、送达、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诉讼费用。

4、证据与证明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征、种类,证据的调查和保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过程与程序、证据的审核认定。

5、民事诉讼程序

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涵义、特征、适用范围,各程序的原理、构造及其运用。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6、非讼程序

特别程序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特殊规则;督促程序的涵义、适用范围、特点、程序的基本构造及运用;公示催告程序的涵义、适用范围、性质与特点、程序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7、执行程序

执行程序的概念、原则。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执行根据、执行主体与客体、执行管辖、执行异议、执行担保与执行承担、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执行和解与执 行回转。执行程序的开始、中止和终结。执行措施,包括:对动产的执行措施、对不动产的执行措施、对行为的执行措施、特殊的执行措施和制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