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5108艺术设计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5108艺术设计考研大纲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5108艺术设计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7-3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设计概论》考试大纲

一、试卷题型比例:(满分150分)

名词解释:40分

简答题:50分

论述题;60分

二、考试内容:

(一)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1、设计学的研究范畴

2、设计学研究现状

(二)设计的多重特征

1、设计的艺术特征

2、设计的科技特征

3、设计的经济性质

(三)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1、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2、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3、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四)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1、西方古代设计

2、设计与工业革命

3、西方19世纪设计

4、现代设计运动

5、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五)设计的类型

1、视觉传达设计

2、产品设计

3、环境设计

(六)设计师

1、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2、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3、设计师的类型

4、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七)设计批评

1、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2、设计批评的标准

3、设计批评的方式

4、设计批评的理论

三、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设计史、设计理论以及设计批评的基本概念与内容;掌握当代西方的设计现状与设计思潮,掌握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研究成果。

2.理解并掌握设计与艺术的辩证关系,理解并掌握不同设计的艺术手法以及艺术特征;理解设计与科技的关系;理解设计与经济发展、设计与产品价值、设计与经济体以及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等关系。

3.掌握中国古代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设计特点,包括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纺织品与服装设计、工具设计、兵器设计。

4.理解并掌握西方的设计历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具体包括不同时期的设计特点、设计革新、设计运动、设计师与工业家,理解设计与社会发展背景的关系。

5.掌握不同设计类型的内容、构成要素、涉及领域、基本要求、设计特点等。

6.了解设计师的概念、历史演变及基本要求,了解设计师的分类以及社会职责。

理解设计批评的意义、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了解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与理论。

《应用首饰设计快题》考试大纲

一、试题类型:设计创作类(实践)

二、考试形式:命题创作

三、考试内容:从设计应用的角度考核学生商业首饰设计创作与表现能力。考试内容包括首饰设计理念、首饰设计市场定位、首饰设计表达技巧与首饰效果图表现能力等。

四、考核重点:

1、设计创意:重点考查学生的创作思想与设计技巧。

2、首饰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考试作品是否符合首饰的设计要求,包括造型、材质、工艺、佩戴方式等方面的专业设计要求以及设计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

3、表现技巧:重点考查学生首饰设计表达能力,包括色彩立体效果图与首饰设计制图两部分内容。

五、评分细则:

试卷分值共150分,分四个考查点分别打分,再计算总分。

1、设计创意:占30%,45分。

2、首饰形式:占30%,45分。

3、表现技巧:占30%,45分。

4、卷面情况:占10%,15分。

列表如下:

内容

设计创意

首饰形式

表现技巧

卷面

总评

分数

30%

30%

30%

10%

100%

环境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要求

《环境设计基础》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

《环境设计基础》的考试题型主要有正误判断、多项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等。试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重点考察考生对环境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一、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

1、环境设计的概念

2、环境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

3、环境设计的研究对象

实体、空间、行为、自然等

4、环境设计的属性

生态属性、文化属性、时间属性等

二、环境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1、环境设计的起源

2、传统时期

欧洲及其相关的环境设计、中国环境设计的特征及影响、美洲的环境设计、两河流域与印度的环境设计、伊斯兰教地区的环境设计

3、传统时期后期

近代环境设计、现代与后现代环境设计

三、环境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1、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居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建筑人类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美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环境设计的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的基本概念(尺寸、尺度、比例、模数制)、影响尺度的因素(人、技术、环境)、不同范围的尺度(区域、城市、建筑、室内)

3、环境设计的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基本构成(几何形、自然形、非具象形)、构成模式(静态实体构成、动态虚拟构成)

4、环境设计的空间组织

功能与空间组织(特性分析、功能空间组织、交通空间组织)、建筑外部空间组织(中心式空间、带状、放射式、星座式、自由散点、棋盘格、互动或借景式)、建筑内部空间组织(集中式、线式、放射式、组团式)

5、环境设计的处理手法

形式美的处理手法、利用自然要素的处理手法、利用装饰要素的处理手法、利用艺术品的处理手法

四、环境设计的程序与表现方式

1、环境设计的程序

设计筹备、概要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与细部详图设计、施工建造与施工监理、用后评价与维护管理

2、环境设计的表现方式

传统的设计思考与表现方式、计算机表现

五、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1、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化

基础性理论方面(环境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环境设计方法研究及分析评价)、应用性科学技术方面(工程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环境体验的监测与调控技术)

2、工程实践范围拓宽

对郊野、乡村的关注、环境设计向纵深发展、细节设计深化

3、环境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整体生态环境观、特殊性环境生态要求(棕地改造)、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4、由封闭思维到开放思维

环境设计需要来自建筑学、传媒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设计创意去推进和加强多学科的交流,实现共同价值观。

第三部分主要参考教材

1、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廖启鹏《环境设计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林玉莲《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数字媒体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数字媒体设计基础》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

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论述题,讨论题、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各年试卷题型有所不同。试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数字媒体时代特征,要求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美学、艺术学、传播学、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等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数字媒体设计领域内诸多理论与实践的现象、问题、命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与论述。

二、考试内容

(一)与数字媒体设计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

1、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数字图像拼贴艺术特征,数字时代的影视美学,虚拟交互艺术的美学,数字媒体之科技与人文精神等。

2、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媒体的概念与特征,新媒体与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范畴和模型,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属性、特征与类型,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方法等。

3、数字媒体设计理论:视听生理、心理现象与规律,视觉的感觉与知觉,可用性设计,体验设计与情感设计,人物角色与目标导向设计,认知工效学原理等。

3、数字媒体传播理论:数字传播平台的构成,数字传播手段,数字媒体在传播学理论及其方法论视野下所具有的新的艺术传播现象、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传播规律和应用领域等。

4、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理论:在数字媒体设计的产生、发展和繁荣过程中起着支撑、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各种数字媒体技术之概念、功能和架构,以及数字媒体设计活动过程中技术与艺术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

5、数字媒体艺术史。

(二)数字媒体设计与应用

数字媒体设计的内容格外丰富,涵盖电子图书设计、网络媒体与交互设计、多媒体产品界面设计、虚拟展演与数字博物馆、景观漫游、游戏设计、影视动画创作、数字影视特效设计和音频视频编辑等等方面。其中,重点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网络媒体与交互设计: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网络媒体的设计内容与分类、交互设计与可用性目标、网络媒体平台构建与传播方式,以及网络媒体与交互设计同其他艺术设计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

2、景观漫游与虚拟展演设计: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式与内容,以及建筑效果图、建筑景观漫游动画、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展演的创作手段与方法等。

3、数字影视与动画设计: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式与内容,以及平面动画、三维动画、立体动画和数字影视特效的设计方法与创作手段,数字影视的审美特点与审美方式、传播平台与传播方式,以及数字影视艺术与社会文化、社会经济等层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

(三)数字媒体设计焦点、热点分析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数字媒体设计领域、尤其是交互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和数字动画设计领域中出现的新的理论观点、艺术现象、审美趋向、实践应用等诸多焦点、热点问题做多方位、多层次的考察与研究,并能做出包含独到见解的深入分析和论述。

三、主要参考教材

1、《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2版,李四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2、《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王蕊、李燕临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3、《数字艺术设计基础》,周苏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谢成开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绘画基础考试大纲

绘画基础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

绘画基础考试形式为主题性命题默写或以想象形式进行创作,主要考核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素描手段展现对造型空间形态的理解,包括对图形语言的默写、塑造、想象、创造和材料的运用等。要求画面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构图完整,画面生动,艺术表现语言丰富,创造性强。构图造型空间、画面表现和构思创意等各占50分。

主考单位为每位考生提供四开纸一张。绘画工具不限,考生自备。

复习范围:

1.造型的形状、形象、形态:平面与空间

2.形态构成的要素

3.形态的知觉和心理

4.从抽象到具象

5.联想与创造

6.材料与工具的运用

7.表现效果与流派风格

主要参考资料:

1.《徐诚一谈素描》,徐诚一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2.《主观意识的新形态》,欧阳德彪、马慧中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设计史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要求

《设计史》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中外设计史部分占70%左右,中国设计史部分占30%左右。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一、外国设计史

重点考察世界现代设计史

1手工艺设计艺术

(1)两河流域的设计;(2)地中海周围的设计;(3)古埃及的设计;(4)希腊和罗马设计;(5)教堂建筑;(6)伊斯兰教的艺术设计;(7)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8)巴洛克风格和罗可可风格。

重点掌握:希腊和罗马设计;中世纪教堂建筑;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巴洛克风格和罗可可风格。

2现代设计的萌芽

(1)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2)工业革命初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3)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重点掌握: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

3"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的源流及主要表现;(2)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表现;(3)安东尼.高蒂的贡献;(4)新艺术运动在美国。

重点掌握: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表现;高蒂的作品及贡献。

4"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渊源与风格特征;(2)装饰艺术在法国的表现;(3)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表现;(4)装饰艺术运动在英国的表现。

重点掌握: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渊源与风格特征;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5现代主义设计

(1)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形式及特征;(2)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3)荷兰风格派运动;(4)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5)现代主义设计在欧美其它国家的表现。

重点掌握: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特征及影响;德国工业同盟;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义;米斯.凡德洛和弗兰克.赖特等大师的设计作品及影响。

6包豪斯

(1)包豪斯的历史;(2)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3)包豪斯的设计成就。

重点掌握:包豪斯的教学体系;设计成就;历史作用及影响。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设计

(1)德国30-50年代的工业设计;(2)美国的设计;(3)意大利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4)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5)战后英国现代设计的发展;(6)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

重点掌握:美国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设计;意大利现代设计;雷蒙.罗维等大师的设计作品及影响。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计

(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2)领先世界的意大利设计;(3)后来居上的日本设计;(4)反思和发展中的美国设计;(5)英国的"波普"设计;(6)欧洲其他国家设计的发展;(7)古巴的招贴设计。

重点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领先世界的意大利设计;后来居上的日本设计;反思和发展中的美国设计;波普设计。

9后现代主义时期

(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2)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重点掌握: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后现代主义建筑;曼菲斯设计运动。

二、中国设计史

原始时代的设计

重点掌握原始陶器图形文字的演变

夏商周时代的设计

重点掌握青铜器设计及其图形文字设计等

春秋战国时代的设计

重点掌握先秦时期的设计思想及青铜器设计等

秦汉时期的设计

重点掌握青铜器、建筑设计、陶器设计、汉代漆器、文字设计等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设计

重点掌握陶瓷、建筑设计(唐)、家具、服饰、平面设计等

宋辽金元时期的设计

重点掌握瓷器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明清时期的设计

重点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陶瓷艺术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等

本部分要求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设计作品(包括陶瓷设计、青铜器设计、家倶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服饰设计、工具设计等),并能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艺术等因素分析其设计特点和艺术特色(尽量做到纵向、横向地概括比较),为现代设计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借鉴。

第三部分主要参考教材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高丰,《中国设计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