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703化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703化学考研大纲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703化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化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判断题、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

解答题约70%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试内容

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状态方程,过程和途径,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功与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Gay-Lussac-Joule实验,理想气体的Cp与CV之差,绝热过程的功和过程方程式,Carnot循环,热机效率,Joule-Thomson效应,实际气体的U和H,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反应进度,标准反应摩尔焓变,Hess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离子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Kirchhoff定律。

考试要求

1.理解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会用基本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2.熟知功和热正负号的取号惯例及各种过程中功与热的计算。

3.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U,H,Q和W。

4.能熟练地应用生成焓、燃烧焓来计算反应焓变。

5.会应用Hess定律和Kirchhoff定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考试内容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定律,Carnot定律,熵的概念,Clausius不等式-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增加原理,热力学基本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联合公式,熵变的计算,等温过程中熵的变化值,非等温过程中熵的变化值,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熵与热力学概率的关系-Boltzmann公式,Helmholtz自由能,Gibbs自由能,变化的方向与平衡条件,等温物理变化中的G的计算,化学反应中的G-化学反应等温式,基本公式,特性函数,Maxwell关系式及其应用,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Gibbs-Helmholtz方程,Gibbs自由能与压力的关系,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值。

考试要求

1.了解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

2.熟记热力学函数S的含意及A,G的定义,了解其物理意义。

3.能熟练地计算一些过程中的S,H,A和G,会设计可逆过程。会运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及Gibbs-Helmholtz公式。

4.理解熵的统计意义。

5.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规定熵值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三、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偏摩尔量的定义,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Gibbs-Duhem公式-系统中偏摩尔量之间的关系,化学势的定义,化学势在相平衡中的应用,化学势与温度、压力的关系,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非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逸度的概念,Raoult尔定律,Henry定律,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稀溶液的依数性,非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活度的概念,非理想稀溶液。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掌握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

3.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及其标准态的含义,了解逸度的概念。

4.掌握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及化学势的表示方法。

5.了解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

6.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会利用依数性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7.了解相对活度的概念。

四、相平衡

考试内容

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相数,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相律及其推导,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Clapeyron方程,外压与蒸气压的关系-不活泼气体对液体蒸气压的影响,水的相图,超临界状态,理想的二组分液态混合物-完全互溶双液系,杠杆规则,蒸馏(或精馏)原理,非理想的二组分液态混合物,部分互溶的双液系,不互溶的双液系-蒸气蒸馏,简单的低共熔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的系统,液、固相都完全互溶的相图,区域熔炼,固相部分互溶的二组分相图。

考试要求

1.理解解相、相分数和自由度等相平衡中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相律在相图中的应用。

3.能看懂各种类型的相图,并进行简单分析,理解相图中各相区、线和特殊点所带代表的意义,了解其自由度的变化情况。

4.在双液系相图中,了解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相图的特点,掌握如何利用相图进行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5.会用步冷曲线绘制二组分固液相图,会对相图进行分析,并了解二组分固液相图和水盐相图在冶金、分离、提纯等方面的应用。

五、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反应进度ξ的关系,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表示式,复相化学平衡,标准状态下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值,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近似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并能使用化学反应等温式。

2.掌握各类平衡常数的表达方式。能利用平衡转化率计算平衡常数。

3.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式的不同。

4.理解的意义以及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掌握的求解和应用。理解的意义并掌握其用途。

5.熟悉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

六、电解质溶液

考试内容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电池和电解池,Faraday电解定律,离子的电迁移现象,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导的测定,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离子强度,Debye-Hückel离子互吸理论。

考试要求

1.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的测定迁移数的方法。

2.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掌握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电迁移率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4.理解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5.会计算离子强度及使用Debye-Hückel极限公式。

七、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可逆电池,可逆电极和电极反应,对消法测电动势,标准电池,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电动势的取号,Nernst方程,由标准电动势求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由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求反应的rHm和rSm,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电势差的形成,接触电势,液体接界电势,电动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标准氢标电极,参比电极,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求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因子,求难溶盐的活度积,pH值的测定。

考试要求

1.掌握形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可逆电极的类型和电池的书面表示方法,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了解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电池的作用。

3.熟练地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4.掌握热力学与电化学之间的联系,会利用电化学测定的数据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5.熟悉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会从可逆电池测定数据的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溶液的pH等。

八、电解与极化作用

考试内容

分解电压,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极化曲线-超电势的测定,氢超电势,金属析出与氢的超电势,金属离子的分离,电解过程的一些其他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的防腐,金属的钝化。

考试要求

1.理解掌握分解电压、极化现象和超电势。

2.了解电解池与原电池的极化曲线有哪些异同点。

3.掌握如何计算超电势,能在电解过程中,用计算的方法判断在两个电极上首先发生反应的物质。

.4.了解金属腐蚀的类型,了解常用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九、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考试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反应的级数、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的速率常数,一级反应,二级反应,零级反应和准级反应,反应级数的测定法,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Arrhenius经验式,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几种类型,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活化能之间的关系,直链反应(H2和Cl2反应的历程)-稳态近似法,支链反应-H2和O2反应的历程,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宏观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如一级、二级和零级)的特点,会从试验数据利用各种方法判断反应级数,还要能熟练地利用速率方程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等。

3.掌握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的特点,会使用合理的近似方法,作一些简单的计算。

4.掌握温度对反应就速率的影响,特别是在平行反应中如何进行温度调控,以提高所需产物的产量。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各种表示形式,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它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掌握活化能的求算方法。

5.掌握链反应的特点,会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和速控步等近似方法从复杂反应的机理推导出速率方程。

十、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考试内容

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单分子反应理论,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笼效应,原盐效应,光化学反应与热化学反应的区别,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光化学最基本定律,量子产率,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光化学平衡和热化学平衡,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均相酸碱催化,络合催化,酶催化。

考试要求

1.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掌握活化能、阈能和活化焓等能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溶液反应的特点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会判断离子强度对不同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原盐效益)。

3.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平衡的区别。掌握量子产率的计算和会处理简单的光化学反应的动力学问题。

4.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了解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本质。

十一、表面物理化学

考试内容

表面能及表面Gibbs自由能,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Young-Laplace公式,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Kelvin公式,溶液的表面吸附-Gibbs吸附公式,粘湿过程,浸湿过程,铺展过程,接触角与润湿方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一些重要作用及其应用,固体表面的特点,吸附等温线,Langmuir吸附等温式,混合气体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等温式,BET多层吸附公式,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吸附等温线。

考试要求

1.明确表面张力和表面Gibbs自由能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2.明确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掌握Young-Laplace公式。

3.掌握Kelvin公式,会用这个基本原理来解释常见的表面现象。

4.掌握Gibbs吸附等温式的表示形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该式作简单计算。

5.理解什么叫表面活性剂,了解它在表面上作定向排列及降低表面Gibbs自由能的情况,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大致分类及它的几种重要作用。

6.理解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情况。

7.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了解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区别,了解影响固体吸附的主要因素,掌握Langmuir吸附等温式。

8.了解化学吸附与多相催化反应的关系,了解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速率的特点及反应机理。

十二、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考试内容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分散系统的分类,胶团的结构,Brown运动、扩散和渗透压、沉降和沉降平衡,Tyndall效应,Rayleigh公式,电动现象,电泳,电渗,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双电层理论和ζ电势,溶胶的稳定性,影响聚沉的一些因素,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大意,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和稳定作用,大分子溶液的界定,Donnan平衡,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考试要求

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大概分类,掌握憎液溶胶的胶粒结构。

2.掌握憎液溶胶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

3.掌握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掌握电动电势以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4.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什么是Donnan平衡。能用渗透压法确定聚电解质的数均摩尔质量。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

闭卷,答题时间为3小时。

二、试卷结构(满分为150分

1、命名或写出结构式,约10%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约20%

3、用化学方法分离或鉴别化合物,约10%

4、完成反应,约20%

5、合成题,约20%

6、推断结构(含波谱分析),约10%

7、机理题,约10%

三、主要参考书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其性质,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考试要求

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其性质,掌握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2、烷烃

考试内容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和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历程。

考试要求

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了解乙烷、丁烷的构象,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sp3杂化,掌握烷烃卤代反应的自由基历程。

3、不饱和脂肪烃(烯烃、炔烃、二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包括Z-E命名),烯烃的结构,烯烃的来源和制法,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炔烃的异构和命名,炔烃的结构,炔烃的物理性质,炔烃的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考试要求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掌握烯烃、炔烃的来源和制法,掌握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sp2、sp杂化及键的结构特点,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掌握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4、脂环烃

考试内容

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脂环烃的性质,环烷烃的环张力和稳定性,环烷烃的结构。

考试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定义、命名、结构及其同分异构现象,掌握脂环烃的性质,掌握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的关系,掌握环己烷的构象和稳定性。

5、芳香烃

考试内容

苯的结构,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联苯及其衍生物,稠环芳烃,非苯芳烃。

考试要求

了解苯的结构,掌握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掌握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掌握联苯及其衍生物、稠环芳烃、非苯芳烃的性质。

6、立体化学

考试内容

手性和对映体,旋光性和比旋光度,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外消旋体的拆分,手性合成,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考试要求

了解立体异构、对映异构、手性碳原子、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旋光性、比旋光度、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掌握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掌握含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了解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外消旋体的拆分和手性合成。

7、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烷的命名,卤代烷的制法,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卤代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卤代芳烃,多卤代烃。

考试要求

掌握卤代烷的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和消除反应历程,掌握卤代烯烃的分类和命名,掌握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掌握卤代芳烃、多卤代烃的性质。

8、醇、酚、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命名,醇的制法,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醇(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甲醇),硫醇(制法和性质);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酚的制法,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酚(苯酚、甲苯酚、对苯二酚、萘酚);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醚的制法,醚的性质,乙醚,环醚(环氧乙烷、1,4-二氧六环),冠醚,硫醚。

考试要求

掌握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掌握醇、酚、醚的制备方法,掌握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醇、酚、醚化合物的性质。

9、醛、酮和醌

考试内容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制法,醛、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醛和酮(甲醛、乙醛、丙酮);醌的结构和命名,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苯醌,萘醌,蒽醌。

考试要求

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及命名,掌握醛、酮、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掌握醛、酮、醌的制备,了解苯醌、萘醌、蒽醌的性质。

10、羧酸及其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制法,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一元羧酸(甲酸、乙酸、丙烯酸),二元羧酸(乙二酸、己二酸、苯二甲酸);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羟基酸的制法,羟基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羟基酸;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各位羧酸衍生物及其重要代表物(酰氯、酸酐、酯、酰胺、酰亚胺、内酰胺、蜡和油脂);碳酸衍生物(碳酰氯、碳酰胺)。

考试要求

掌握羧酸、羟基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掌握羧酸、羟基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掌握羧酸、羟基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了解几种重要羧酸、羟基酸及羧酸衍生物,了解碳酸衍生物的性质。

11、β-二羰基化合物

考试内容

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丙二酸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克莱森(酯)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碳负离子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麦克尔反应。

考试要求

掌握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掌握克莱门森酯缩合反应,掌握碳负离子和麦克尔加成反应,掌握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2、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

考试内容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硝基化合物的制法,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胺的制法,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季铵盐和季铵碱;腈(制法和性质),丙烯腈;异腈(制法和性质);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重氮甲烷和碳烯。

考试要求

掌握硝基化合物和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掌握硝基化合物和胺的制备方法,掌握硝基化合物和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季铵盐和季铵碱、腈、丙烯腈、异腈的制法和性质,掌握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了解重氮甲烷和碳烯,了解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13、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糠醛、噻吩、吡咯、吲哚、噻唑、吡唑及其衍生物),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喹啉和异喹啉),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

考试要求

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芳香性,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六元杂环化合物、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14、碳水化合物

考试内容

概论、单糖的结构,单糖的反应,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肝糖)。

考试要求

了解糖的分类和命名,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质,了解二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15、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氨基酸的性质,氨基酸的制备;多肽结构的测定,多肽的合成;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结构;核苷酸和核苷,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

考试要求

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掌握氨基酸的制备和性质,了解多肽结构的测定和多肽的合成,了解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蛋白质的性质,了解核苷酸和核苷,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6、有机波谱分析

考试内容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紫外光谱。

考试要求

了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通用)

试卷结构

(一)内容及比例

分析化学部分约75%

仪器分析部分约25%

(二)题型及比例

填空题或选择题约25%

问答题约40%

计算题约35%

一、分析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分析化学方法的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的方式;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滴定分析中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掌握分析结果的表达方式及正确计算分析结果。

2.了解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掌握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被滴定物的计量关系及有关计算。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考试内容:

分析试样采集的作用与方法,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试样的分解方法及要求。

考试要求:

1.了解试样的采集在分析测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试样采集的方法与工作原则。

2.掌握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

3.掌握分解试样的基本方法及工作原则。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考试内容:

误差的种类及特点、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概念,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计算;t分布的特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t检验法和F检验法及其运用;可疑值的取舍方法;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

考试要求:

1.了解误差与偏差的概念,了解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概念,掌握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

2.判断误差的种类及分析误差的来源,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方法及措施。

3.了解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规则,正确表达实验数据。

4.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特点,掌握区间概率的相关计算;了解t分布的特点,掌握总体平均值的存在区间与置信度的相关计算。

5.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法和F检验法)。

6.掌握4d法、Grubbs法和Q检验法进行可疑值的取舍。

7.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规律,并正确估算分析结果的误差。

8.初步学会用误差理论指导和设计实验方案。

四、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的离解平衡,质子方程式;分布分数的概念及计算,PH值对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影响;溶液中H+浓度的有关计算;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终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酸碱滴定的方式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

2.正确写出溶液的质子平衡式。

3.了解分布分数的概念、作用并掌握相关计算。

4.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弱酸(碱)混合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的计算。

5.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特性、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

6.掌握酸碱滴定原理、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正确选择指示剂,掌握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具体应用。

7.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五、络合滴定法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剂的类型,氨羧络合剂的特点及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特点;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各级络合物的分布;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剂的类型,了解氨羧络合剂的组成特点及EDTA与金属络合物的特性。

2.了解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掌握各级络合物的分布规律。

3.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与计算。

4.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滴定过程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掌握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5.使用准确滴定的判别式判断滴定的可能性,正确控制滴定的酸度范围,掌握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6.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掌握分析结果计算方法。

7.能设计络合滴定分析方案。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溶液电势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的目的、要求与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具体应用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及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3.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过程溶液电势的计算及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正确选择滴定指示剂。

4.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预处理剂的使用条件及除去的方法。

5.正确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的结果。

6.掌握高锰酸法、重铬酸钾法及碘量法的三类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七、沉淀滴定法

考试内容: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沉淀滴定原理及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沉淀滴定原理。

2.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滴定条件、指示剂的选择及方法的应用范围。

八、重量分析

考试内容:

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换算因素及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溶度积及件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考试要求:

1.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原理,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2.掌握溶解度、溶度积及条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

3.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和络合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掌握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4.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

5.了解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九、吸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功能,吸收光谱,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测定波长及参比溶液选择,标准曲线,吸光光度分析的误差控制,示差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的原理及特点,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光的特性和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光吸收的基本定律;认识吸光光度法中引起误差的原因。理解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了解分光光度计仪器的构造与功能;掌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光度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绘制吸收光谱及标准曲线的方法,了解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依据。

3.了解光度测量的误差,掌握示差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等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特点。

4.了解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十、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考试内容:

回收率的定义;气态分离法、沉淀分离与共沉淀分离法、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及电泳分离法等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分离富集新技术新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回收率的定义及计算。

2.了解气态分离法的类型及原理,掌握常用的沉淀法与共沉淀法的原理及分离条件的选择。

3.掌握萃取分离中分配定律、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率、多次萃取率的概念与计算;了解螯合萃取平衡常数与分配比的关系,正确选择萃取条件。

4.了解离子交换剂的种类以及离子交换分离的原理,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合力大小的规律及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5.了解薄层色谱及纸色谱的基本原理。

6.了解现代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

十一、原子光谱分析法

考试内容:

原子光谱的产生、光谱项与能级图、跃迁规则、谱线强度、自吸与自蚀、分馏效应、背景的来源等基本概念;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光源的工作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及定性、半定量方法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谱线的轮廓及变宽因素、峰值吸收测量技术要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作用、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火焰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特点、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等。原子荧光的产生及主要类型;共振荧光及非共振荧光、荧光猝灭等基本概念;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等。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

2.熟悉原子光谱强度(发射、吸收荧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原子光谱(发射、吸收、荧光)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4.掌握各种光源、原子化器的特点及分析性能;

5.掌握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十二、分子光谱分析法

考试内容:

分子光谱的产生;光谱吸收曲线;有机(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等。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分析方法。红外光区的划分;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分子振动的基本类型、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等基本概念。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及类型;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特点;试样的制备方法;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分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红外)及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机理;

2.了解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熟悉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强度影响因素;

4.熟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掌握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

6.了解红外光谱区域的划分;

7.熟悉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8.理解红外光谱吸收的产生条件,掌握双原子、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9.熟悉常用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能识别简单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10.熟悉色散型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及其特点;

11.掌握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十三、电化学分析法

考试内容:

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电极电位及标准电极电位、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等基本术语与概念;电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电位分析法的原理;膜电位的产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作用原理;扩散电位、电位选择性系数等基本概念;电位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电位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普通极谱法的基本原理;极谱波的形成;扩散电流方程及主要影响因素;极谱分析中的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极谱波的类型及方程式;单扫描极谱法的特点等。

考试要求:

1.了解电分析化学的主要类型;

2.熟悉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3.熟悉金属基电极的类型及电极反应;

4.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性能参数;

5.熟悉电位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

6.掌握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极谱波的类型及方程式;

7.了解单扫描极谱法、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极谱催化波和络合物吸附波以及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十四、色谱分析法

考试内容:

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法的分类;保留值、分配比、分离度等基本概念;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色谱法的有关术语及概念;

3.熟悉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4.了解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5.了解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液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

6.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方法;

7.了解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特点;

8.重点掌握色谱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等。

编制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