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0831Z4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考研大纲(官方)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0831Z4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考研大纲(官方)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0831Z4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考研大纲(官方)

考研时间: 2014-10-0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考研大纲(官方)已发布,详情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本《大学物理》考试大纲适用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大学物理包括了分属于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六大部分内容:力学、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电磁学、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以及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要求考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的应用能力:会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和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跟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一、考试内容

(一)力学

1.质点平面曲线运动的描述,位矢法,坐标法和自然法。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2.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3.质点作曲线运动过程中变力的功。保守力功的特点及势能概念。重力、弹性力和引力势能。质点的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4.质点作曲线运动过程中变力的冲量。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惯量。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基础

1.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

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3.理想气体刚性分子模型。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

4.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路程。

5.功和热量。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循环及其效率、卡诺循环。

6.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熵的玻耳兹曼关系。

(三)电磁学

1.静电场及其描述:电场强度和电势。静电场的基本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2.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电介质的极化及其微观解释。各向同性电介质中和的关系。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导体的电容和电容器。静电场能量。

3.稳恒磁场及其描述。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4.磁场对载流导线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均匀磁场对平面载流线圈的作用。

5.磁介质的磁化及其微观解释。各向同性磁介质中和的关系。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6.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7.自感和互感。磁场能量。

8.涡旋电场。位移电流。

(四)振动和波动

1.谐振动的描述:运动方程及相关各量。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2.谐振动的动力学基本特征。谐振动的能量。

3.谐振动的合成。

4.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平面简谐波的运动方程(波函数)。波的能量。

5.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6.多普勒效应。

7.电磁波。

(五)波动光学

1.光的干涉。获得相干光的两种方法。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等厚干涉。迈克耳逊干涉仪。

2.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

3.光的偏振。线偏振光的获得和检验。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士定律。光的双折射。

(六)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

1.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洛仑次变换。同时相对论、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

3.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关系。质量和能量关系。

4.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及玻耳氢原子理论。

5.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

6.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确定关系。定态薛定谔方程。

7.角动量量子化和空间量子化。

9.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二、考试要求

(一)力学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能用微积分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的平面曲线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平面运动的力学问题。

5.了解转动惯量概念。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刚体在绕定轴转动时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6.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二)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基础

1.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象。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通过推推导气体压强公式,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和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的微观本质思想和方法。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等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2.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

3.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了解波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4.通过理想气体的刚性分子模型,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并会应用该定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

5.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及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

6.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三)电磁学

1.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理解静电场的基本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理解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华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4.理解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5.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了解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场和非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6.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了解介质的极化、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铁磁质的特性。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和、和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了解有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7.理解电动势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

8.理解电容、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容、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

9.理解电能密度、磁能密度。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

10.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四)振动和波动

1.掌握描述谐振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的关系。

2.理解旋转矢量法。

3.掌握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4.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5.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6.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条件。

7.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8.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在波源或观察者单独相对介质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二者连线的情况下,能用多普勒频移公式进行计算。

9.了解电磁波性质。

(五)波动光学

1.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会对光程差变化与条纹级数变化关系的简单问题进行计算。

2.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理解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分布的方法。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3.理解光栅衍射公式。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量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4.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了解双折射现象。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会对有关简单问题进行计算。

(六)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基础

1.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了解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二者差异。

3.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4.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5.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6.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及其正确性的实验证实。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7.理解描述物质波动性的物理量(波长、频率)和粒子性的物理量(动量、能量)间的关系。

8.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要求计算)。

9.了解如何用驻波观点说明能量量子化。了解角动量量子化及空间量子化。

10.了解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工基础》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2)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生物化工基础是针对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生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生物化工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20%

填空题约20%

问答题约30%

综合题约3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发酵工程概论

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发展史,发酵工业特点及范围,发酵类型与工艺流程,发酵工程应用前景

二、发酵工业菌种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发酵工业菌种鉴定,发酵工业菌种改良,发酵工业菌种保藏三、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常用培养基的基本要求,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培养基的类型与区别,发酵培养基设计原理与优化方法

四、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

工业发酵污染的防治,灭菌方法,培养基及设备灭菌,空气除菌

五、发酵工业的种子制备

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种子制备的放大原理与技术

六、发酵动力学

分批发酵动力学,连续发酵动力学,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基因工程菌培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七、发酵工业中氧的供需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发酵过程中氧的传递,发酵过程耗氧与供氧的动态关系,影响氧传递的因素,传氧效率,摄氧率、溶解氧、KLa的测定

八、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pH值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溶氧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CO2和呼吸商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补料控制,泡沫控制,高密度发酵及过程控制,发酵终点检测与控制,自动控制技术

九、发酵罐放大与设计

发酵罐类型与设计,通用式发酵罐设计与放大,基因工程菌发酵设备

十、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

发酵液的预处理,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碎技术,浓缩技术,膜分离技术,沉淀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萃取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结晶技术,干燥技术

十一、发酵工业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

十二、发酵经济学

发酵工程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十三、发酵产品生产原理与技术应用

醇酮类、氨基酸类、核苷酸类、有机酸类、油脂类、抗生素、酶制剂、多糖类、维生素类产品的发酵生产,甾体激素的微生物转化;发酵工程在现代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着重讲述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课程强调晶体材料中的共性基础问题,对于理解现有材料和开发新材料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该课程被指定为材料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专业基础考试课程。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详细要点见第二部分,重在掌握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强调晶体材料的共性知识。

三、评价目标

考试的目标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包括概念填空、简单计算和分析论述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五、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为上海交通大学胡赓祥等编写的《材料科学基础》2006年第二版,也可参考其它同类教材,如西安交大石德柯等编《材料科学基础》,清华潘金生等编《材料科学基础》,哈工大李超编《金属学原理》,中南矿冶曹明盛编《物理冶金基础》等等。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原子结构与键合

1.原子结构

(1)物质的组成

(2)原子的结构

(3)原子的电子结构

2.原子间的键合

(1)金属键

(2)共价键

(3)离子键

(4)范德华力

(5)氢键

3.高分子链

二、晶体结构

1.晶体学基础

(1)空间点阵和晶胞

(2)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3)晶体的对称性

2.金属的晶体结构

(1)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2)晶体的原子堆垛方式和间隙

(3)多晶型性

3.合金相结构

(1)固溶体

(2)中间相

4.离子晶体结构

5.共价晶体结构

三、晶体缺陷

1.点缺陷

(1)点缺陷的形成

(2)点缺陷的平衡浓度

(3)点缺陷的运动

2.位错

(1)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2)伯氏矢量

(3)位错的运动

(4)位错的弹性性质

(5)位错的生成和增殖

(6)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3.表面及界面

(1)外表面

(2)晶界和亚晶界

(3)孪晶界

(4)相界

四、扩散

1.表象理论

(1)菲克第一定律

(2)菲克第二定律

(3)扩散方程的解

(4)置换型固溶体中的扩散

(5)扩散系数D与浓度相关时的求解

2.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3.扩散的原子理论

(1)扩散机制

(2)原子跳跃和扩散系数

4.扩散激活能

5.无规则行走与扩散距离

6.影响扩散的因素

7.反应扩散

五、形变与再结晶

1.晶体的塑性变形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合金的塑性变形

(4)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回复和再结晶

(1)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

(2)回复

(3)再结晶

(4)晶粒长大

(5)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

3.热变形与动态回复、再结晶

(1)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2)热加工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六、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

(1)相平衡条件和相律

(2)单元系相图

2.纯晶体的凝固

(1)液态结构

(2)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3)形核

(4)晶体长大

(5)结晶动力学及凝固组织

七、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1.相图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2.相图热力学的基本要点

(1)固溶体的自由能-成分曲线

(2)多相平衡的公切线原理

(3)混合物的自由能和杠杆法则

(4)从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相图

(5)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3.二元相图分析

(1)匀晶相图和固溶体凝固

(2)共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

(3)包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

(4)溶混间隙相图与调幅分解

(5)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6)根据相图推测合金的性能

4.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1)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2)共晶凝固理论

(3)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

八、三元相图

1.三元相图的基础

(1)三元相图成分表示方法

(2)三元相图的空间模型

(3)三元相图的截面图和投影图

(4)三元相图中的杠杆定律及重心定律

2.固态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

3.固态有限互溶的三元共晶相图

4.两个共晶型二元系和一个匀晶型二元系构成的三元相图

5.包共晶型三元系相图

6.具有四相平衡包晶转变的三元系相图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

可以参考近年的考试试题,但不要以此去推测考试侧重点。不同教师出题风格是不同的,考试题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但出题范围原则上不会超出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有机化学属我校进行命题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二、考试的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指定参考书中所含盖的主要内容。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有机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理解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方法;

2.熟练掌握和理解各基础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3.熟练掌握和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等,特别注意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4.正确地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和理论来进行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反应现象和机理的的解释以及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

四、考生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约55%

有机合成约20%

机理题约10%

推断结构(含波谱分析)约10%

实验约5%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2.共价键的基本性质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

1.烷烃的异构与命名

2.烷烃的构型与构象

3.烷烃的物理性质

4.烷烃的化学性质

5.卤代反应的机理,自由基的稳定性

第三章环烷烃

1.环烷烃的命名与异构

2.环烷烃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3.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4.多环烃

第四章对映异构

1.旋光性

2.手性

3.分子的手性与对称性

4.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

5.含几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开链化合物

6.碳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第五章卤代烷

1.卤代烷的命名

2.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3.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4.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5.一卤代烷的制法

6.有机金属化合物

第六章烯烃

1.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2.烯烃的制法

3.消去反应机理

4.烯烃的物理性质

5.烯烃的化学性质

6.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7.烯烃的来源和用途

第七章炔烃和二烯烃

1.炔烃的结构、异构和物理性质

2.炔烃的化学反应

3.炔烃的制法

4.共轭作用,超共轭作用

5.共轭二烯烃

6.累积二烯烃

第八章芳烃

1.苯的结构、共振论

2.苯衍生物的异构、命名及物理性质

3.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

4.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5.多环芳烃

6.卤代芳烃

7.休克尔规律

第九章醇、酚、醚

1.醇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一元醇的反应

3.一元醇的制法

4.二元醇

5.酚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6.一元酚的反应

7.二元酚和多元酚

8.醚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9.醚的反应

10.醚的制法

11.环醚

第十章醛、酮、醌

1.一元醛酮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3.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4.醛酮的氧化和还原

5.一元醛酮的制法

6.醛酮的来源和用途

7.α,β-不饱和醛酮

8.醌

第十一章羧酸

1.一元羧酸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一元羧酸的反应

3.一元羧酸的制法

4.二元羧酸

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

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3.酯水解反应机理

4.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5.羧酸衍生物的用途

6.烯酮

7.不饱和羧酸

8.取代羧酸

9.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3.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4.胺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5.胺的化学性质

6.胺的制法

7.芳香族重氮化反应

8.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9.分子重排

第十四章含硫、磷和硅的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2.含磷化合物

3.含硅化合物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五元杂环化合物

3.六元杂环化合物

4.生物碱

第十六章周环反应

1.周环反应理论

2.电环化反应

3.环加成反应

4.σ-迁移反应

第十七章碳水化合物

1.单糖

2.双糖

3.多糖

4.糖的衍生物

第十八章有机合成

1.逆合成分析

2.有机合成设计

第十九章有机波谱分析(UV、IR、1HNMR和MS等)

第二十章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

第二十一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基本合成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我校相关化工专业硕士生入学选考的专业基础课。其出题和评价标准是相关工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化工基础。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2.考试形式与题型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题型:填充题计算题问答题

3.适用专业

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流体

1.1流体静力学

1.1.1流体的压强

1.1.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2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2.1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1.2.2物料衡算

1.2.3能量衡算

1.2.4动量衡算

1.3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

1.3.1流体流动类型

1.3.2牛顿黏性定律

1.3.3流体流动的边界层

1.3.4管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4管路计算和流体流量测量

1.4.1管路计算

1.4.2流体流量测量

2流体输送机械

2.1.1离心泵

2.1.2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2.1.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1.4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

2.1.5离心泵安装高度

2.1.6离心泵的类型及选择

2.2往复泵

2.2.1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2.2.2往复泵的特性曲线

2.2.3往复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

3传热传热传热传热

3.1热传导

3.1.1傅立叶定律及导热系数

3.1.2平面壁的稳定导热

3.1.3圆筒壁的稳定导热

3.2对流传热

3.2.1对流传热基本理论

3.2.2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3.2.3对流传热系数

3.3辐射传热

3.3.1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3.3.2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

3.3.3对流和辐射的联合传热

3.4传热过程计算

3.4.1热量衡算

3.4.2总传热速率方程和总传热系数

3.4.3传热平均温度差

3.5典型换热器

3.5.1换热器分类

3.5.2间壁式换热器

3.5.3列管式换热器

4吸收

4.1吸收过程的相平衡

4.1.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4.1.2亨利定律

4.1.3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4.2吸收过程速率

4.2.1分吸收速率方程

4.2.2总吸收速率方程

4.2.3吸收系数

4.3吸收塔的计算

4.3.1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4.3.2吸收剂的选择及其用量的确定

4.3.3传质层高度的计算

5蒸馏

5.1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关系

5.1.1拉乌尔定律an.com

5.1.2汽液平衡相图

5.2精馏原理

5.3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

5.3.1理论塔板数的概念及恒摩尔流的假定

5.3.2操作线方程

5.3.3进料线方程

5.3.4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5.3.5实际塔板数与塔板效率

5.4间歇精馏

5.4.1回流比恒定的间歇精馏

5.4.2馏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精馏

6气液传质设备气液传质设备气液传质设备气液传质设备

6.1板式塔

6.1.1塔板结构

6.1.2塔板的流体力学状况

6.1.3塔板负荷性能图

6.2填料塔

6.2.1填料塔结构及填料特性

6.2.2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

7液-液萃取

7.1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

7.1.1三角形相图

7.1.2液液相平衡

7.1.3液液相平衡与萃取操作的关系

7.2萃取过程计算

7.2.1单级萃取

7.2.2多级错流萃取

7.2.3多级逆流萃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