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大学030100法学考研大纲(官方)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上海大学030100法学考研大纲(官方)

2015年上海大学030100法学考研大纲(官方)

考研时间: 2014-11-2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消息,2015年上海大学030100法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考试科目:621 法理学及民法学

法理学: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的法律

问题,提高法学思维与研究的能力。

二、主要复习内容:

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

复习要点:

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的历史发展;当代中国法理学;法学的研究方法;法的概念与特征;

法的要素;法的学说;法的价值;法律与正义、自由、利益、秩序;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权利和义务的学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的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法律发展;法的起源;法的变化;法律移植;法律继承;法律现代化;西方国家法的渊源与分类;西方国家法治;法系;欧盟法律与两大法系。

第二编 法治理论

复习要点:

法治、德治与法制;依法治国;法律与经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文化;法律与科学技术。

第三编 法的制定

复习要点:

法的制定和立法的概念;立法的原则;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法的渊源与分类;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体系;法律体系与部门法;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第四编 法的实施与监督

复习要点:

法的实施;法的效力;法律实效;法律适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归结;法律制裁;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体制;法律推理;法律监督的概念;国家机关监督;社会监督。

民法学: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民法的基础理论包括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等内容,

熟悉相应的法律规定,并且能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二、主要复习内容:

(一)总论

民法的概念和特征;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法

律事实;公民(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法人的概念和分类;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法人设立的原则;法人成立的条件;法人的变更;法人人格的变更;法人组织形态的变更;法人宗旨的变更;法人的终止;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非法人组织的种类;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后果;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的适用范围和种类;代理权及其行使;

转委托;无权代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无权代理;时效与期间;时效概述;时效的概念;时效种类;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的概念和区别。除斥期间;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诉讼时效的种类;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期间。

重点:基本原则、合伙、法人、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时效、人格权。

(二)人格权

人格权概述;一般人格权;特殊人格权。

重点:一般人格权与特殊人格权。

(三)物权

物权的概念、特征;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的概念和特点;所有权的内容

和限制;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相邻关系;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权的概念;抵押权的法律特征;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的消灭;质权的概念和种类;质权的设定;质权的效力;质权的消灭;留置权的概念和特征;留置权的成立要件;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留置权的消灭;占有。

重点: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变动、善意取得、抵押权

(四)债权

债的一般原理;债的分类;债的效力;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保证;

定金;债的保全;债的消灭

重点:债的移转和债的担保

(五)合同之债

契约自由愿则;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格式合同及其法律规制;合同解

释;合同解释的原则;合同履行;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违约及其救济;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运输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承包

经营合同。

重点:效力、抗辩及合同救济

(六)非合同之债

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的抗辩;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

重点: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各种特殊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成担。

(七)继承

继承权;法定继承;转继承、代位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继承的开始;遗产的处理;遗赠

扶养协议;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

重点: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考试科目:829 宪法学及刑法学

宪法学:

一、复习要求

按照参考教材全面复习,识记和理解宪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运用宪法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制度分析现实生活中一般的宪法问题。

二、主要复习内容

1、宪法的概念;宪政的概念;宪法的结构与特征;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

重点:宪政的概念;宪法的特征;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

2、宪政思想及宪法的起源;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新中国宪法的

产生与发展。

重点: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3、制宪权的性质;宪法制定与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宪法修改的限制;宪法修改的方式和

程序;1982 年宪法的修改。

重点:制宪权的性质;宪法修改的限制;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1982 年宪法的修改。

4、宪法监督的含义;宪法监督的范围;宪法监督的体制;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中国宪法

监督制度的完善。

重点:宪法监督的体制;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5、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机构;宪法解释的效力;宪法解释的方法

重点:宪法解释的机构;宪法解释的效力。

6、 宪法上的人权的地位及理论;人权的内涵;人权的基本性质;人权的享有主体;基本人

权的侵害主体。

重点:人权的基本性质;人权的享有主体;基本人权的侵害主体。

7、人权的类型;中国现行宪法中的人权规范体系分析;基本人权的保障;人权的规范性界

限;人权规范的效力。

重点:人权的类型;基本人权的保障;人权的规范性界限;人权规范的效力。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行使原

则。

重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9、选举制度的概念及体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重点:选举制度的体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10、国家机构的概念;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

和职权;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特点;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及职权;我国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性质、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重点: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及职权;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及职权;人民法院的审判

工作原则。

11、政党的概念与特征;政党的功能和作用;宪法与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制度。

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12、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论;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重点: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刑法学: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刑法总则的条文,熟悉概念、原理之间的区分,能够运用刑法总则解决

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并对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典型的具体犯罪有所掌握。

二、主要复习内容:

1、刑法的概念与性质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我国刑法的创制和完善,刑法的功能、目的和任务;

重点:刑法的功能、刑法的目的。

2、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界定、罪刑法定原则、刑罚适用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重点: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3、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重点: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的一般理论

犯罪的概念(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

分类。

重点:社会危害性的体系性作用、犯罪的分类标准。

5、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理论、要件、分类,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重点: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具体构成要件的界定与分析。

6、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重点: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构成与认定、二者的区别。

7、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停止形态的含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

则。

重点:犯罪停止形态的构成及认定。

8、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重点: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认定。

9、罪数形态

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我国刑法理论对非典型一罪的分类以及处罚原则。

重点:实质一罪与处断一罪的具体认定。

10、刑事责任和刑罚

刑事责任的含义及实现方式,刑罚的特点性质、功能及、其目的,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重点:刑事责任的具体含义、刑罚的目的。

11、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我国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的结构和特点,我国刑法规定的各种刑种的概念、内容和适用对象。

我国刑法对死刑的控制,我国刑法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方法的种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