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同济大学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同济大学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大纲

2014年同济大学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同济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考试范围、题型:

一、考试范围

【(一)、(二)】和(三)两者之间任选一科。

(一)测量学范围

(1)测量学概述:测量学的定义和主要任务,地面点位的确定和坐标系,测量工作的程序及基本内容,水准面的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测量的度量单位;

(2)水准测量与水准仪:高程测量概述,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水准测量方法及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3)角度测量与经纬仪:水平角和垂直角观测,垂直角观测,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分析;

(4)距离测量与全站仪: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光电测距的归算,电子全站仪;

(5)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误差概念,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改正值,观测值的精度评定,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概述,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与定向,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

(7)地形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图根控制测量,地物平面图测绘,等高线地形图测绘,数字地形测量,数字地形测量的机助成图;

(8)地形图应用:地形图应用概述,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面积量测和精度分析,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数字地形图的应用;

(9)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概述,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控制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变形观测。

(二)测量平差范围

误差理论、协方差传播、权逆阵传播、误差椭圆、统计假设原理在平差中的应用等;条件平差、间接平差、带参数的条件平差及带约束的间接平差这四种经典平差方法,都在要求之内,关键应弄清楚这几种平差方式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另外还应考虑测角网中有多余起算数据的强制平差及相关权平差等。应考虑灵活地将平差原理运用于有多余观测值的问题之中,而并非只会用于测量控制网的平差。考试中不要求记背很复杂的公式,如角网的误差方程、余弦条件的线性化展开式等会给出。至于秩亏网平差、序贯平差,则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三)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范围

(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定义,信息、数据、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信息系统与GIS,GIS的类型,GIS的构成,GIS功能概述,GIS与地图学、地理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关系,GIS发展历史,GIS发展展望;

(2)GIS中的数据: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空间数据质量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误差来源,常见空间数据的误差分析,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空间数据的元数据;

(3)空间数据模型:要素模型,场模型,网络结构,时空模型,三维模型,空间参照系基本概念,空间参照系定义、类型,地图投影基本概念,常见地图投影方法及特点;

(4)空间数据获取:地图数字化,扫描矢量化,常用空间数据获取方式,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坐标变换,图幅拼接,拓扑关系基本概念,拓扑检查方法;

(5)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文件和数据库,GIS数据结构基本概念,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矢栅结构的比较及转换算法,空间索引基本概念,空间索引方法,空间信息查询方法;

(6)空间分析:空间查询与量算,空间变换,再分类,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7)数字地形模型:DTM和DEM的基本概念,DEM的表示法,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不规则点集生成TIN,格网DEM转成TIN,等高线转成格网DEM,格网DEM提取等高线,DEM数据采集方法,通视分析,DEM计算地形属性,DEM分析应用;

(8)高级空间分析:空间分析过程及其模型,空间分析建模,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动态建模,空间相互作用与位置,空间优化模式;

(9)空间数据表现与地图制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法则、符号,制图综合基本概念,地图的符号,专题地图的分类和内容,常用制图综合算子、算法,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10)3S集成技术:3S集成基本概念,3S集成方式,3S集成应用,WebGIS;

(11)GIS项目及组织:GIS项目类型,GIS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开发,应用系统开发,GIS标准,GIS应用实例。

二、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2、填空;3、选择;4、问答;5、计算。

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一、考试范围

I、材料力学必选题(约占50%)

1.基本概念:变形固体的物性假设,约束、内力、应力,杆件变形的四个基本形式等。

2.轴向拉、压问题:内力和应力(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计算,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比较,简单超静定桁架,圆筒形薄壁容器等。

3.应力状态分析:平面问题任意点的应力状态描述,平面问题任意点任一方向应力的求解(包括数解法、图解法),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空间应力分析及一点的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等。

4.扭转问题:自由扭转的变形特征,自由扭转杆件的内力计算,扭转变形计算,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简单超静定受扭杆件分析等。

5.梁的内力、应力、变形:内力(剪力、弯矩)的计算及其内力图的绘制,叠加法作弯矩图的合理运用,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计算及其强度条件,梁内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主应力轨迹,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梁的变形(挠度、转角)计算,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校核,简单超静定梁分析等。

6.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拉压以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拉压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偏心拉、压问题,强度校核等。

II、结构力学必选题(约占40%)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

3.影响线及其应用

4.位移计算

5.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力法、位移法、概念分析等)

6.结构动力分析(运动方程、频率、振型、阻尼、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等)

III、可选题(约占10%,一道材料力学可选题和一道结构力学可选题中必选做一题)

1.材料力学可选题:能量法:变形能的计算,卡氏第一、第二定理,运用卡氏第二定理解超静定问题等;压杆稳定:细长压杆临界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压杆稳定的实用计算,简单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等。

2.结构力学可选题: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力矩分配法;结构矩阵分析(单元刚度阵、总刚度阵的集成、支座条件的引入和非结点荷载的处理等)。

二、题型

1.以计算分析题型为主,含基本概念分析、综合概念分析和结构定性分析。

2.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综合题。

833普通物理

范围:

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狭义相对论;静电场;恒定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热力学基础;气体分子动理论;机械振动;机械波;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量子物理。

题型:计算题,论述题。150分

838交通工程学

一、基本原则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交通工程学》科目入学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将其定位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的基础平台科目,并与国际《交通工程学》体系接轨,重点测试考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出本复习大纲的目的是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交通工程学》,引导考生正确地理解与掌握《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

二、基本概念

1、关于交通与运输和城市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深入理解:包括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的基本概念,交通与城市的基本关系等。

2、关于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技术和应用领域等;

3、关于交通系统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人/物、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规则、环境、信息等的基本构成;交通系统结构(出行方式比例)、交通设施结构比例等;

4、关于交通需求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需求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出行者行为等)及其分析方法、传统的四阶段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局限性等;静态交通(停车等)在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5、关于交通服务(通行)能力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设施服务(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国内外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基本原理与方法等;

6、关于交通系统问题的基本认识:交通系统的基本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污染、交通不便性等)及其基本关系、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交通问题的基本对策等;

7、关于交通现象的基本认识与概念:交通流及其饱和度的基本概念(注意交通量与速度的非线性关系),设计交通量、设计车速、服务水平等基本概念;

8、关于交通节能减排与环境:了解交通能耗、交通工况、环境污染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影响因素,交通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基本措施等;

9、关于交通安全:了解交通事故、交通冲突基本概念,事故致因分析,设施安全评价,交通安全改善的基本措施,交通参与者行为分析。

10、理解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及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密切关系:从相关专业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入手,说明相关专业的有机关系,如关于交通运行与运输营运关系的理解等。

11、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与枢纽及多式联合运输:综合交通与综合运输之理解;枢纽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及其与TOD和多方式运输之关系。

三、基本理论

1、交通调查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数据调查与分析基本理论(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方法;了解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内容与基本方法;能对应于常规交通现象分析的需要,设计交通调查方案,并进行其数据处理与基本统计分析等;

2、交通流分析理论与方法:交通流的流密速关系分析基本理论、交通流(随机)到达与离散规律分析理论、交通流穿越概率分析理论、交通流排队现象分析理论(包括波动理论基础、M/M/1等);

3、交通优化理论:优化模型(目标函数、边界条件)的构筑方法、常规求解方法(极值法和简单的线性规划方法等);

4、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交通与运输规划流程与基本方法、交通平衡分配原理(Wardrtop原理)、交通选择行为基本理论、交通预测四步骤模型等;

5、交通设计基本原理:了解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方法,以及交通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交通设计与交通规划及交通设施建设及管理的关系等;掌握交叉口及综合枢纽交通设计基本内容;

6、交通管理与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交通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常用的交通流组织(限行、禁行与功能变换)管理方法、突发事件交通管理方法、交通安全管理等;了解交通系统管理(TSM)、交通需求管理(TDM)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单点交通控制基本原理、交通控制模式(定时与感应控制)基本原理及其设置原则、定时交通信号配时方法(也包括信号配时参数的确定方法);了解交通信号线控及系统控制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构成;

7、交通安全分析理论与方法:了解交通事故数据的主要内容、交通设施(交叉口、路段)安全分析方法、事故多发点判别的理论和方法、交通参与者行为分析理论和方法等。

四、基本技术

1、交通调查分析技术:掌握常规的交通数据和信息(交通量、速度、密度、占有率、行程时间等)采集手段与技术原理;

2、交通规划与仿真分析常用工具:知晓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交通规划与仿真分析软件与工具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3、交通控制系统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交通控制系统及其基本原理;

4、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主要子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交通信息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现代物流系统、紧急救援管理系统、车路协同系统)等的基本原理,掌握主要子系统基本框架。

5、交通电子与信息技术:了解多元交通数据的采集方式、无线与有线通信方式及其基本原理,数据库及数据融合与挖掘基本原理等。

五、基本应用

能够将上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原理和基本技术融会运用,对所给定的交通问题,给出具体的分析与对策方案等。如某道路的交通阻塞问题、事故问题、交通污染与能耗问题分析和对策;公共汽车交通问题分析与对策。

六、题型(测试了解、理解交通工程,以及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题:测试基本概念;

2)问答题:测试对交通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

3)计算题:运用交通工程学知识和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交通分析与计算;

4)综合题:测试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学基本原理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和信息化、智能化等的专业能力)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同济大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