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同济大学0823交通运输工程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同济大学0823交通运输工程考研大纲

2014年同济大学0823交通运输工程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31理论与材料力学

任选一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

1静力学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能熟练、正确进行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掌握汇交力系简化过程和简化结果,能运用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解。掌握力矩的概念,能熟练计算力对轴和力对点的矩。掌握力偶的概念,能运用力偶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熟练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简化过程,并进行简化结果的讨论分析。能熟练运用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能熟练运用节点法和截面法求解桁架内力。能熟练求解考虑摩擦时的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2运动学理解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掌握刚体平移的运动特点,掌握刚体定轴转动时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的求法。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和运动方程,能熟练求解作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熟练掌握点的合成运动概念,能熟练分析动点、动系和静系以及三种运动,并能熟练求解点的合成运动的速度和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问题。

3动力学理解质点在惯性坐标系中的运动微分方程。能熟练计算刚体系统的动量,掌握质心运动定理,能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解题。掌握常见刚体的转动惯量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刚体系统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熟练掌握质点系对固定点和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和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能熟练计算力和力偶的功,熟练计算刚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能熟练运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理求解各类问题。能综合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解题。熟练掌握各类碰撞问题的计算方法。掌握惯性力的概念,熟练掌握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并能运用达朗伯原理解题。掌握广义坐标和自由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虚位移原理求解两类问题,能熟练计算广义力,理解动力学普遍方程的概念。能熟练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运动微分方程。掌握单自由度系统的各类振动特征值的计算。

4考试题形

计算题为主,少量选择题或填空题

材料力学部分

一、考试要求:

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运用它们进行工程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分析以及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

二、考试范围:

1.绪论: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内力,截面法,应力与应变。

2.轴向拉压:轴力与轴力图,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应力,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材料在常温、静荷载下的拉、压力学性能,胡克定律、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变形与位移,拉压静不定问题。

3.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剪切名义应力,挤压名义应力,许用应力,连接件的实用强度计算。

4.扭转:轴的动力传递,扭矩与扭矩图,实心与空心圆轴的扭转剪应力,剪应力互等定理,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模量,扭转强度条件,剪切胡克定律与剪切弹性模量,圆轴扭转变形,扭转刚度条件。

5.截面几何性质:静矩和形心,组合图形的静矩与形心计算,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平行移轴公式,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计算,转轴公式,主形心轴和主形心轴惯性矩。

6.弯曲内力: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刚架和曲杆的内力。

7.弯曲应力:对称截面梁的弯曲正应力,矩形截面梁与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剪应力,弯曲正应力与剪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合理强度设计,弯曲中心概念。

8.弯曲变形:梁的挠度与转角,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和迭加法,简单静不定梁,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9.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应力状态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分析,应力圆,主应力和主平面,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广义胡克定律,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及应用。

10.组合变形:组合变形问题的分析方法,斜弯曲,拉(压)与弯曲的组合,偏心拉压,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11.压杆稳定:压杆稳定性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其他支承情况下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长度系数与柔度,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中柔度杆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稳定性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2.动载荷: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动荷系数,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三、考试题型:选择题(4选1);2.填空题;3.计算题。

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一、考试范围

、材料力学必选题(约占50%)

1.基本概念:变形固体的物性假设,约束、内力、应力,杆件变形的四个基本形式等。

2.轴向拉、压问题:内力和应力(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计算,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比较,简单超静定桁架,圆筒形薄壁容器等。

3.应力状态分析:平面问题任意点的应力状态描述,平面问题任意点任一方向应力的求解(包括数解法、图解法),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空间应力分析及一点的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等。

4.扭转问题:自由扭转的变形特征,自由扭转杆件的内力计算,扭转变形计算,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简单超静定受扭杆件分析等。

5.梁的内力、应力、变形:内力(剪力、弯矩)的计算及其内力图的绘制,叠加法作弯矩图的合理运用,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计算及其强度条件,梁内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主应力轨迹,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梁的变形(挠度、转角)计算,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校核,简单超静定梁分析等。

6.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拉压以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拉压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偏心拉、压问题,强度校核等。

I、结构力学必选题(约占40%)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

3.影响线及其应用

4.位移计算

5.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力法、位移法、概念分析等)

6.结构动力分析(运动方程、频率、振型、阻尼、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等)

II、可选题(约占10%,一道材料力学可选题和一道结构力学可选题中必选做一题)

1.材料力学可选题:能量法:变形能的计算,卡氏第一、第二定理,运用卡氏第二定理解超静定问题等;压杆稳定:细长压杆临界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压杆稳定的实用计算,简单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等。

2.结构力学可选题: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力矩分配法;结构矩阵分析(单元刚度阵、总刚度阵的集成、支座条件的引入和非结点荷载的处理等)。

二、题型

1.以计算分析题型为主,含基本概念分析、综合概念分析和结构定性分析。

2.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综合题。

824通信原理

一、考试要求"通信原理"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和准确地掌握通信系统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重点熟悉和掌握信道与噪声、随机信号、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先进数字带通调制解调技术、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等内容的基础理论的分析、计算和应用。为考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和国际化的要求,部分试题为英语试题。

二、考试范围(*为重点掌握内容)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字通信的特点,数字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通信信道及其特点*;

2.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随机信号的性质与统计特性,平稳随机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窄带随机过程;

3.信道与噪声:信道的定义和分类*,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及计算*;

4.模拟调制系统:调制的目的、定义和分类,线性调制的原理,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的原理,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5.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抽样定理,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增量调制(?M),量化噪声与分析;

6.基带数字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时域均衡,部分响应系统;

7.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误码率*,二进制数字键控传输系统的性能*,多进制数字键控*;

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9.先进数字带通调制解调技术:最小移频键控(MSK)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正交频分复用(OFDM)*,扩频技术,网格编码调制;

10.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A)*,多址技术*。

三、试题结构与题型(百分比是分值的比例,是大约数,实际分值以考试卷中标注为准,试题中英语试题的分值比例为30%左右)

(1)选择题25%

(2)简答题25%

(3)计算题40%

(4)综合分析题10%

825自动控制原理

考生应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与分析常见自动控制问题的能力,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打下必要的基础。考试题型主要有:分析题、计算题、设计题和证明题。

具体范围:

(一)反馈控制理论部分

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系统的类型、结构和组成。

2、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方框图,信号流图。

3、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定常系统(一阶和二阶)的响应;性能指标计算。

4、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稳定性概念;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稳态误差。

5、根轨迹法:根轨迹的基本概念;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参数根轨迹。

6、频率特性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系统的频率响应与时域响应的关系;开环频率特性;奈奎斯特稳定判据。7、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校正的概念;控制规律与超前校正、迟后校正;常见的几种无源和有源校正网络;频域法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

(二)现代控制理论部分

1、线性连续系统状态空间法:模型表达与变换,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和定量分析,系统综合(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

2、线性离散控制系统:Z变换,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分析与综合。

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非线性系统的概念;描述函数法;相平面分析。

4、Lyapunov稳定性理论及应用。

837材料力学(交通)

一、总体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任务、与材料力学有关的物性假设、内力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不仅掌握材料力学本身的概念、基本理论和解题方法,并能应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释道路路基路面等相关的工程力学问题。

二、基本概念(题)

1、内力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工程实例;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内力;静定梁的分类;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构件在拉伸、压缩、弯曲等时的力学性能。塑性材料、弹性材料的概念及力学性能的比较。剪切的概念。

2、应力应变

应力应变状态的概念;应力状态分类;空间应力分析;主应力;广义虎克定律。梁的正应力和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剪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梁内一点的应力状态,主应力迹线。应力集中;中性面。

3、变形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梁截面的挠度和转角;梁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组合变形(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偏心拉伸和偏心压缩、截面核心);安全系数。

4、能量法

应变能的概念、余功、余能、余比能。

5、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的概念及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其评述;莫尔强度理论。

6、构件疲劳

疲劳破坏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基本参数、S-N曲线和持久极限、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计算分析(题)

1、内力计算。拉、压杆件、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

2、应力应变计算。拉、压杆件、梁的应力应变。

3、变形计算分析。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梁的变形计算分析(积分法求、共轭梁法叠加法);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4、应力应变状态计算分析。平面应力的应力状态分析--数解法、图解法(应力圆);广义虎克定律

5、平面应力条件下的应变分析;一点应变实测和应力计算

6、应变能的计算。余功、余能、余比能、卡氏定律及应用

四、工程应用(题)

1应力应变状态分析与应力应变测试计算

2强度理论的应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