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黑龙江大学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黑龙江大学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大纲

2015年黑龙江大学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0-1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黑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综合化学考试科目代码:[823]

一、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实验方法和技术,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

2.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定量分析概论、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及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生须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的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质、反应和合成制备方法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熟习典型的反应历程及概念;了解化学键理论概念、过渡态理论,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中间体的相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能应用电子效应来解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初步了解红外光谱、紫外、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无机化学

第一章电离平衡

第一节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1-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及其计算

1-2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1-3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第二节盐的水解

盐的水解,一元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的计算,影响水解因素

第二章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溶度积和溶度积原理,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即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

第二节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基本概念

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

第二节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离子-电子法配平

第三节电极电势

3-1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3-2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标准电极电势、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讲的计算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

4-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4-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第四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1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2几率密度和电子云

1-3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1-4四个量子数

第二节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2-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Pauling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2-2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2-3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镧系收缩

第三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3-1原子半径

3-2电离能

3-3电子亲和能

3-4电负性

第五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一节离子键

离子键理论;离子的三大特征:半径、电荷与构型;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的计算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三个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

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

第四节分子极性和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的偶极矩与极化力、极化率;三种范德华力;氢键;

第六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一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二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化学性质金属锂的特殊性

第三节化合物

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

第七章卤素

第二节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1卤化氢和氢卤酸

1-2卤化物

1-3卤素的氧化物

第三节卤素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

1-1含氧酸的酸性和氧化还原性及其变化规律

1-2影响含氧酸的氧化能力强弱的因素

第八章氧族元素

第一节过氧化氢

1-1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

1-2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节硫及其化合物

2-1单质硫

2-2硫的成键特征

2-3硫化氢和硫化物

2-4硫的含氧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酸

第九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族元素的通性

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2-1氮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

2-2氮的含氧化合物

第三节磷及其化合物

3-1磷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

3-2磷的含氧化合物

3-3磷的卤化物

第四节砷、锑、铋

砷、锑、铋的化合物

第十章碳族元素

第一节碳族元素的通性

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二节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2-1碳族元素的单质

2-2氧化物

2-3含氧酸及其盐

2-4卤化物和硫化物

第十一章硼族元素

第一节硼族元素的通性

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二节硼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2-1硼族元素的单质

2-2硼的氢化物

2-3含氧化物

第三节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

惰性电子对效应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

第十二章铜、锌副族

第一节铜族元素

1-1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铜+1、+2价化合物

第二节锌族元素

2-1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2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第十三章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定义、组成、命名、类型、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

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价键理论及其应用

第三节配合物的稳定性

3-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3-2配合平衡的移动

3-3配位平衡的计算

第十四章过渡金属

第一节铬元素

铬的三价和六价态重要化合物

第二节锰元素

氧化数是+6、+3、+2的锰的化合物

第三节铁元素

3-1铁的+2,+3价的化合物

3-2钴、镍+2,+3价的化合物

3-3铁、钴、镍的低氧化态配合物

第二部分分析化学

1.绪论: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2.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掌握误差的种类、来源及减小方法。掌握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关系及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规则,修约及计算。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滴定分析的方式,方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形式及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

3.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了解活度的概念和计算,掌握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的离解平衡,质子平衡方程。掌握分布分数的概念及计算以及PH值对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影响。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选取原则。掌握一元、二元、两性、缓冲等体系的PH值计算。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理解各种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的推导。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并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4.络合滴定法

理解络合物的概念;理解络合物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的原理。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选择原则、封闭与僵化。理解络合滴定中酸度控制的重要性。掌握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的方法;学会络合滴定误差的计算。掌握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5.氧化还原滴定法

理解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概念;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理解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意义和它们的区别,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了解氧化还原滴定中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了解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熟练掌握KMnO4法、K2Cr2O7法及碘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及应用实例。

6.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了解重量分析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掌握沉淀的溶解度的计算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掌握沉淀条件的选择。熟练掌握重量分析结果计算;掌握沉淀滴定法。

7.吸光光度法

了解吸光光度法的特点;熟练掌握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了解比色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掌握光度分析法的设计、误差。了解吸光光度法测定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络合物络合比的测定等的应用。

8.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掌握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计算。掌握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概念。熟练掌握少数数据的t分布,并会用t分布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掌握t检验和F检验;掌握异常值的取舍方法。了解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及线性相关性的评价。熟练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部分有机化学

第1章绪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论,化学键与分子性质的关系。

第2章烷烃

2.1烷烃的结构与命名

2.2烷烃的异构与构象

烷烃异构,烷烃构象表示方法,乙烷的构象;丁烷的构象;构象分析

2.3烷烃的物理性质

2.4烷烃的化学性质

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构(超共轭效应)

第3章烯烃

3.1烯烃的结构和命名

烯烃的结构,命名,构造异构,顺反异构及表示方法。

3.2烯烃物理性质

3.3烯烃的化学性质

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加卤化氢(马氏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自由基加成:HBr过氧化物效应;氧化反应;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共轭效应);烯烃的鉴别。

第4章炔烃、二烯烃

4.1炔烃的结构和命名

4.2炔烃的物理性质

4.3炔烃的化学性质

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弱酸性):与钠或氨基钠反应、与硝酸银的氨溶液或卤化亚铜的氨溶液反应;加成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A、与卤素的加成B、与氢卤酸的加成C、与水的加成)、亲核加成--与醇加成;氧化反应;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4.4二烯烃的性质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第5章脂环烃

5.1脂环烃的分类、命名

5.2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5.4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构象分析。

5.5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脂环烃的鉴别。

第6章芳香烃

6.1芳香烃的分类与命名

6.2芳香烃的结构

芳香性与许克尔规则

6.3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6.4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卤代、硝化、磺化、付氏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2.加成反应:加氢、加氯;3.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4.侧链取代;5.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

第7章立体化学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手性,手征性,手性分子与旋光性,分子的对称因素,手性原子。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Fisher投影式,R/S表示方法)。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

第8章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自旋偶合-裂分。n+1规律,1HNMR图谱分析。

2.红外光谱:基本原理。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谱图分析。

3.紫外光谱:基本原理,一般概念。分子结构和紫外吸收的关系。共轭体系、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第9章卤代烃

9.1卤代烷的分类、结构与命名

9.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9.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亲核取代反应(水解、氰解、氨解、醇解、和硝酸银作用),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2.消除反应:β-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消除方向,取代与消除的关系;3.卤代烷与金属作用(与镁、格氏试剂)。卤代烯的分类及双键位置对卤素原子活泼性的影响。卤代烃的鉴别。

第10章醇和醚

10.1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命名

10.2醇的物理性质

10.3醇的化学性质

①与活泼金属的反应;②羟基的反应:卤烃的生成、与无机酸的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③氧化与脱氢。二元醇的性质。醇的制备与鉴别。

10.4醚

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佯盐的生成和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环醚的开环反应与反应机理(与水、醇、氨、格氏试剂等作用)。醚的制备与鉴别。

第11章酚和醌

11.1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1.2酚的物理性质

11.3酚的化学性质

酚羟基的反应:酸性、酚醚生成、酯的生成;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烷基醚基化、与羰基化合物缩合;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11.4苯醌

苯醌的结构、命名、制备;苯醌的化学性质:碳碳双键加成、1,4-加成、羰基加成、还原反应

第12章醛和酮

12.1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12.2醛、酮的物理性质

12.3醛、酮的化学性质

①亲核加成反应及历程:加氢氰酸、加亚硫酸氢钠、加醇、加格氏试剂、与氨衍生物缩合;②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反应、羟醛缩合反应;③氧化反应:弱氧化剂(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强氧化剂;④还原反应:催化加氢、用氢化铝锂还原、用硼氢化钠还原、异丙醇铝还原、C=O还原成CH2、金属还原;⑤歧化反应,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α、β-不饱和醛酮的性质,醛酮的制备与鉴别。

第13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13.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3.2羧酸的物理性质

13.3羧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性;②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机理;③还原反应;④脱羧反应;⑤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二元羧酸及α-羟基酸。羧酸的制备与鉴别。

13.4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13.5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①.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②与有机金属的反应;③还原;④酰胺的Hofmann降级反应;⑤酯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及类似化合物的α-氢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与卤代烃的亲核取代、与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加成-消除、与羰基的亲核加成。羧酸衍生物的制备与鉴别。

第14章含氮化合物

14.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

14.2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与碱作用成盐;还原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硝基对邻、对位上取代基的影响: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对酚类酸性的影响

14.3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4.4胺的物理性质

14.5胺的化学性质

①碱性;②烃基化;③霍夫曼消除;④酰基化;⑤与亚硝酸反应;⑥与醛酮反应;⑦芳胺的特殊反应(与亚硝酸作用、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胺的制备与鉴别。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各50分)

3.题型结构:(1)填空题(10分)

(2)选择题(12分+10分+20分)

(3)简答题(20分+15分)

(4)计算题(8分+20分)

(5)设计题(5分)

(6)完成反应(10分)

(7)合成类型(10分)

(8)推测结构(10分)

四、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无机化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徐家宁程功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无机化学》上、下册

第二部分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部分有机化学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考试科目代码:[723]、[825]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大纲所要求的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节热力学概念与术语

系统与环境;广延性质和强度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热与功;可逆体积功;内能;恒容热;恒压热与焓;定容摩尔热容及定压摩尔热容;相、相变及相变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及反应进度;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第一定律的数学式;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其它表述。焦耳-汤姆生实验;节流实验热力学特征。

第三节体积功的计算

体积功通式;理想气体恒外压过程、恒温可逆过程功计算。

第四节过程热的计算

简单物理过程QV(ΔU)、QP(ΔH)的计算;相变焓的相关计算;化学反应恒容热与恒压热的关系。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节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普朗克说法及修正的普朗克说法;规定熵和标准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第二定律的其它表述形式。

第二节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及熵

卡诺热机;卡诺循环;卡诺热机效率;卡诺定理及卡诺定理推论。

第三节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熵的物理意义,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加原理,熵判据;

亥姆霍兹函数的物理意义,亥姆霍兹函数A判据;

吉布斯函数的物理意义,吉布斯函数G判据;

第四节PVT状态变化过程熵的计算;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ΔG的计算。。

第五节热力学函数关系式

热力学基本方程。

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第一节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偏摩尔量: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化学势:定义式及其化学势判据。

第二节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两定律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化学势表达式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溶剂的化学势;溶质的化学势。

第四节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稀溶液

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

理想稀溶液: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计算溶质分子量方面的应用)。

第四章相平衡

第一节相律

组分,组分数;相,相数;自由度,自由度数;吉布斯相律:F=C-P+2。

第二节单组分系统相图

单组分、两相平衡系统P-T关系式-----克拉佩龙方程;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单组分系统相图举例-水的相图分析。

第三节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相图

理想液态混合物蒸气压-组成图;理想液态混合物温度-组成图;二组分系统(真实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液相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蒸馏,精馏,水蒸气蒸馏。

第四节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

具有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相图与生成化合物的相图的特征。

第五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和标准平衡常数

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理想气体反应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及平衡组成计算。

第二节影响理想气体反应平衡的因素

温度,压力,惰性组分及组成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规律。

第六章电化学

第一节电解池、原电池和法拉第定律

电解池和原电池;电极正、负极或阴、阳极的规定;法拉第定律。

第二节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物理意义;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离子强度,离子平均活度及离子平均活度因子。

第三节可逆电池及可逆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可逆电极类型,书写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浓差电池。

第四节电极电势

电极的类型;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标准电极电势;液体接界电势及其消除。

第五节可逆电池热力学及其应用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电解质平均活度因子的求算;难溶盐活度积的求算。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定义;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速率方程一般形式;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

第二节具有简单级数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零级、一级、二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特征及积分形式、半衰期等相关计算。

第三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阿累尼乌斯经验式;活化能及相关计算。

第四节典型的复合反应

对峙反应及特点;平行反应及特点;连串反应及特点。

第五节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

平衡态近似法;稳态近似法。

第六节特殊类型的反应

光化学反应特征;催化反应特征。

第八章表面现象

第一节表面张力和表面功

表面功和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第二节润湿现象

润湿角;润湿程度的判断。

第二节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和毛细现象

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毛细现象,开尔文公式及亚稳现象。

第三节固体表面吸附现象

吸附类型;吸附等温线;兰格缪尔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

第四节溶液表面吸附现象

溶液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吸附现象;吉布斯等温式;表面活性剂定义、种类、性质。

第九章胶体

第一节分散系统和胶体

胶体的热力学特征。

第二节溶胶的性质

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实质;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实质;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胶体带电原因;胶团结构式;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及聚沉规律。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满分:150分

3.题型结构:

(1)选择题:30分

(2)填空题:30分

(3)判断题或简答题:(15-20)分

(4)证明题:(15-10)分

(5)计算题:60分

四、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考试科目代码:[071]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大纲所求的内容,并能够利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学;链节;单体;重复单元;结构单元。

第二节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聚合物的分类方法;聚合物的命名方法。

第三节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定义;聚合反应的两种分类法。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

第一节自由基聚合机理

适宜的单体结构特征;基元反应;聚合反应特征;链引发反应。

第二节聚合反应动力学

引发剂类型、分解反应式及动力学;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方程;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自由基本体聚合中的自动加速现象;聚合反应式写法。

第三节链转移反应

无链转移时的分子量及动力学链长;链转移反应的类型;链转移反应对分子量和聚合度的影响。

第四节阻聚和缓聚

阻聚剂类型和阻聚机理。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

第一节引言

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

第二节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竞聚率的概念;共聚物组成方程;共聚物组成曲线(包括理想共聚、交替共聚和非理想共聚)。

第四章聚合方法

第一节本体聚合

体系组成;本体聚合的优缺点。

第二节溶液聚合

体系组成;溶液聚合的优缺点。

第三节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的主要组成及其作用;分散剂与分散作用;悬浮聚合的优缺点。

第四节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的主要组成及其作用;乳液聚合机理和聚合动力学;乳液聚合的优缺点。

第五章离子聚合

第一节阳离子聚合

适于阳离子聚合的单体;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第二节阴离子聚合

适于阴离子聚合的单体;阴离子聚合引发体系;无终止的阴离子聚合、活性聚合;计量聚合。

第三节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

从引发剂种类、单体结构、溶剂影响、反应温度、聚合机理、阻聚剂种类比较两者的区别。

第六章配位聚合

第一节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配位聚合的概念;影响聚合物立构规整性的因素。

第二节Ziegler-Nattar引发体系

Ziegler-Nattar引发体系的组成及种类;Ziegler-Nattar引发体系的性质。

第七章逐步聚合反应

第一节缩聚反应

缩合反应;缩聚反应。

第二节线形缩聚反应机理

线形缩聚机理;逐步聚合与链式聚合的比较。

第三节线形缩聚动力学

官能团等活性概念;线形缩聚动力学(自催化和外加酸催化动力学)。

第四节影响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反应程度对聚合度的影响;缩聚平衡对聚合度的影响;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控制。

第五节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

逐步聚合的几种实施方法。

第六节重要的线形缩聚物

涤纶、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线形缩聚物的合成反应式。

第七节体形缩聚

聚氨酯、酚醛树脂、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等体形缩聚物的合成反应式;凝胶化作用和凝胶点;凝胶点的测定方法(Carothers方程)。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题(50分)

(2)写反应式题(30分)

(3)简答题(50分)

(4)计算题(20分)

四、参考书目

1.潘祖仁主编,《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焦书科主编《高分子化学习题及解答》,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潘才元主编,《高分子化学》,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