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大连海事大学工程力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考试科目:材料力学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基本概念与假定
考试内容
可变性固体,连续性假定,均匀性假定,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考试要求
1.理解可变性固体的连续性假定,均匀性假定。
2.了解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概念。
3.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轴向拉伸与压缩
考试内容
轴向拉伸与压缩,内力及其计算,轴力与轴力图;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正应力、切(剪)应力,危险截面;拉(压)杆的变形,应变,胡克定律,弹性模量,泊松比,拉(压)杆的应变能;材料的拉伸与压缩试验,低碳钢试样的拉伸图及其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其他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强度条件,许用应力,安全系数;拉压超静定问题,装配应力,温度应力;应力集中。
考试要求
1.掌握轴力杆的内力计算与轴力图绘制方法;
2.掌握轴力杆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危险截面的确定方法;
3.掌握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方法、胡克定律应用、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概念、拉(压)杆的应变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4.了解低碳钢试样的拉伸试验方法;掌握拉伸图及其相关特性、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掌握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概念;
5.了解其他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6.掌握拉(压)杆的强度条件、许用应力、、安全系数的概念与应用;
7.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的求解,包括装配应力、温度应力问题;
8.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三、扭转
考试内容
扭转的概念,薄壁圆筒的扭转,等直圆杆扭转,扭矩与扭矩图,等直圆杆扭转的应力与强度条件,等直圆杆扭转的变形与刚度条件,扭转超静定问题;等直圆杆扭转的应变能;等直非圆杆扭转的应力与变形。
考试要求
1.掌握扭转的概念、薄壁圆筒的扭转应力的计算方法;
2.掌握扭矩的计算与扭矩图绘制方法;
3.掌握等直圆杆扭转的应力计算方法与强度条件的应用;
4.掌握等直圆杆扭转的变形计算方法与刚度条件的应用,掌握扭转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5.理解等直圆杆扭转的应变能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6.了解等直非圆杆扭转的应力与变形特点。
四、弯曲内力
考试内容
弯曲的概念,对称和非对称弯曲的概念;梁的内力与内力图,移动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内力计算的叠加原理;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与内力图。
考试要求
1.掌握弯曲的概念,对称和非对称弯曲的概念;
2.掌握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方法,掌握移动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计算方法;
3.掌握内力计算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4.了解简单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方法。
五、弯曲应力
考试内容
梁横截面的正应力,梁横截面的切应力,梁的强度计算,梁的合理设计,组合梁。
考试要求
1.掌握梁横截面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理论与方法,掌握梁的强度计算;
2.理解梁的合理设计概念,掌握合理配置梁的荷载和支座的概念与方法,掌握合理选择梁的截面形状的方法,掌握合理设计梁的形状的方法。
3.理解组合梁的概念,掌握两种材料的组合梁的应力计算方法。
六、弯曲变形、简单超静定梁
考试内容
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梁的刚度计算,梁的弯曲应变能计算,超静定梁求解,支座沉降和温度变化对超静定梁的影响分析。
考试要求
1.理解梁的挠度和转角概念;
2.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掌握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的方法,掌握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的方法;
3.掌握梁的刚度计算方法,掌握梁的弯曲应变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4.掌握超静定梁求解方法,掌握支座沉降对超静定梁的影响分析方法,了解温度变化对超静定梁的影响分析的概念。
七、应力与应变分析
考试内容
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应力圆,梁的主应力,主应力迹线,空间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研究,各向同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各向同性材料的体积应变,空间应力状态下的比能。
考试要求
1.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分析方法、应力圆绘制方法与应用;
2.掌握空间应力状态概念、空间应力状态下主应力、最大切(剪)应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3.掌握梁的主应力特点和主应力迹线的概念;
4.理解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研究方法;
5.掌握各向同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各向同性材料的体积应变,了解空间应力状态下的比能。
八、强度理论
考试内容
强度理论的概念,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强度理论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
2.掌握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剪(切)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及其应用方法;
3.了解莫尔强度理论。
九、组合变形
考试内容
组合变形的概念,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偏心压缩(拉伸),截面核心,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考试要求
1.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
2.掌握斜弯曲的概念,掌握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内弯曲的相关计算分析方法;
3.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条件下的相关计算分析方法,掌握截面核心的概念与常用截面核心的确定方法;
4.掌握弯曲与扭转组合条件下的相关计算分析方法。
十、压杆稳定
考试内容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不同约束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临界应力,压杆柔度,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2.掌握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和应用,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欧拉公式及其应用;
3.理解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临界应力、压杆柔度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临界应力总图的相关概念与应用;
4.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方法和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5.了解杆端弹性支撑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分析方法,了解大柔度杆在小偏心距下的偏心压缩计算。
十一、动荷载、交变应力
考试内容
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转动时的应力,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交变应力,疲劳破坏。
考试要求
1.掌握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转动时的应力计算;
2.掌握构件受竖向冲击和水平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3.了解交变应力和疲劳破坏的概念。
十二、其他
考试内容
剪切与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截面几何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剪切的实用计算方法和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2.掌握截面的静矩和形心位置的计算方法;
3.掌握截面的极惯性矩、轴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4.了解截面惯性积的概念、性质;
5.了解截面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的概念;掌握主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参考书目:
《材料力学》(第四版)孙训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考试科目:有限元基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有限元的基础概念
考试内容
变分原理和里兹方法;弹性问题的变分处理;位移法有限元的一般构造
考试要求
1.理解力学微分方程、边界条件以及相应的等效积分形式(弱形式)的概念。
2.掌握利用变分原理和里兹法求解满足线性微分方程的原理和方法,明确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构造。
3.借助弹性问题了解构造有限元法的各种基本原理。
二、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
考试内容
杆系结构问题的有限元法,包括:(1)桁架结构的单元刚度阵和外载向量,总刚度阵和外载向量的组装,边界条件和平衡方程;(2)平面梁和空间梁单元刚度阵和外载向量
考试要求
1.掌握建立桁架结构有限元法的各个环节,借此理解建立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2.使用有限元法求解简单弹性桁架的变形和内力。
3.掌握建立平面梁单元刚度阵和外载向量以及组装总刚度阵和外载总向量的方法。
4.了解建立空间梁问题有限元法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三、平面弹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考试内容
平面弹性问题的基本方程;势能原理;平面弹性问题的有限元列式;平面单元的基本类型和选择;三角单元和四边形单元刚度阵和外载向量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位移函数的特点。
2.掌握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求解弹性平面问题的有限元阵列。
3.了解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简单平面问题的应变和应力场的过程。
四、三维弹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考试内容
空间弹性问题的基本方程;势能原理;空间弹性问题的有限元列式;空间单元的基本类型和选择;四面体单元和六面体单元刚度阵和外载向量。
考试要求
1.掌握四面体单元和六面体单元位移函数的特点。
2.掌握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求解空间弹性问题的有限元阵列。
3.掌握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简单空间问题的应变和应力场的过程。
4.了解有限元应用时结构离散和单元选择和划分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参考书目: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邵敏 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试科目:弹性力学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假定
考试内容
1.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二、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1.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
2.平衡微分方程
3.斜面上的应力。主应力
4.几何方程。刚体位移
5.斜方向的应变及位移
6.物理方程
7.边界条件
8.圣维南原理
三、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1.平衡微分方程
2.物体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
3.主应力与应力主项
4.最大与最小的应力
5.几何方程。刚体位移。体积应变
6.物体内任一点的形变状态
7.物理方程。方程总结
四、能量原理与变分法
考试内容
1.弹性体的形变势能
2.位移变分方程
3.位移变分法
参考书目:
《弹性力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三版)
考试科目:计算结构动力学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计算结构动力学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理解结构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和概念。
2.掌握结构动力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3.掌握建立系统运动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二、离散系统的线性振动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单自由度系统的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
2.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分析。
3.单自由度系统的在简谐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4.单自由度系统的在任意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5.求动力响应的直接积分法。
6.响应的频率域分析法。
7.结构系统的离散化方法。
8.质量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9.能量耗散与阻尼参数的确定。
10.弹性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掌握基本方程的建立、求解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
三、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的一般理论。
3.多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
4.多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分析。
掌握多自由度系统振动问题的特点以及振动方程的求解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结论。
参考书目:
《计算结构动力学》林家浩、曲乃泗、孙焕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考试科目:振动力学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振动和振动力学
考试内容
振动的分类;振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振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工程中振动力学的作用和应用对象。
二、自由振动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
2.保守系统的自由振动。
3.耗散系统的自由振动。。
掌握基本方程的建立、求解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结论。
三、受迫振动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2.工程中的受迫振动问题。
3.任意周期激励的响应。
4.保守系统的受迫振动。
5.非周期激励的响应。
掌握基本方程的建立、求解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结论;掌握受迫振动问题的几种主要求解方法。
参考书目:
《振动力学》倪振华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