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大纲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1-1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本《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号与系统是电子通信、控制科学与工程等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时间域与变换域的数学分析对系统本身和系统输出信号进行求解与分析,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及计算题几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

(一)概论

1.信号的定义及其分类;

2.信号的运算;

3.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4.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5.系统分析方法。

(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和求解;

3.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4.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三)傅里叶变换

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典型周期信号频谱;

2.傅里叶变换及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

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运算;

4.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相关等基本概念;以及能量谱,功率谱,维纳-欣钦公式。

(四)拉普拉斯变换

1.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

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与运算;

3.线性系统拉普拉斯变换求解;

4.系统函数与冲激响应;

5.周期信号与抽样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五)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

1.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

2.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

3.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

4.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

(六)连续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

1.周期、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

2.无失真传输;

3.理想低通滤波器;

4.佩利-维纳准则;

5.希尔伯特变换;

6.调制与解调。

(七)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离散时间信号的分类与运算;

2.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3.单位样值响应;

4.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运算等。

(八)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

1.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2.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

3.Z变换的性质;

4.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5.差分方程的Z变换求解;

6.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7.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8.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九)系统的状态方程分析

1.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S域流图的建立、求解与性能分析;

3.Z域流图的建立、求解与性能分析;

四考试要求

(一)概论

1、掌握信号的基本分类方法,以及指数信号、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钟形信号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信号的移位、反褶、尺度倍乘、微分、积分以及两信号相加或相乘,熟悉在运算过程中表达式对应的波形变化,了解运算的物理背景;

3、掌握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熟悉斜变信号与冲激偶信号;

4、掌握信号的直流与交流、奇与偶、脉冲、实部与虚部、正交函数等分解方法;

5、掌握系统的分类,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即时系统与动态系统、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可逆与不可逆系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熟悉各种系统的数学模型;

6、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叠加性与均匀性、时不变性,微分特性。

(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熟悉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

2、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掌握冲击响应与阶跃响应;

4、熟练掌握卷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三)傅里叶变换

1、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三角函数形式和指数形式;

2、理解典型周期信号,周期矩形脉冲信号、周期三角脉冲信号、周期半波余弦信号、周期全波余弦信号频谱的特点;

3、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

4、掌握典型非周期信号,单边指数信号、双边指数信号、矩形脉冲信号、钟形脉冲信号、升余弦脉冲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熟练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6、掌握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对称性、线性、奇偶虚实性、尺度变换特性、时移特

性、频移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

7、熟练掌握卷积;

8、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正弦和余弦信号、一般周期信号;

9、理解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0、熟练掌握抽样定理。

(四)拉普拉斯变换

1、深入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应用范围、物理意义及收敛;

2、掌握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阶跃函数、指数函数、冲激函数;

3、熟练掌握拉氏变换的性质,线性、原函数积分、原函数微分、延时、S域平移、尺度变换、初值、终值、卷积;

4、掌握拉普拉斯逆变换。

(五)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

1、熟练掌握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

2、深入理解系统函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3、熟练掌握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

4、熟练掌握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

5、熟练掌握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的关系;

6、灵活运用二阶谐振系统的S平面分析方法;

7、深入理解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

(六)滤波、调制与抽样

1、掌握利用系统函数H(jω)求响应,理解其物理意义;

2、深入理解无失真传输的定义、特性;

3、熟练掌握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域特性和冲激响应、阶跃响应;

4、掌握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

5、掌握希尔伯特变换;

6、掌握调制与解调以及带通滤波器的运用;

7、理解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的原理;

8、理解脉冲编码调制、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七)信号矢量空间分析

1、理解完备正交函数集、帕塞瓦尔定理;

2、掌握沃尔什函数;

3、深入理解相关;

4、了解能量谱和功率谱;

5、掌握匹配滤波器;

6、了解码分复用、码分多址通信。

(八)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掌握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分类与运算;

2、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3、深入理解单位样值响应;

4、熟练掌握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计算等。

(九)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

1、深入理解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2、掌握典型序列的Z变换;

3、理解逆Z变换;

4、掌握Z变换的性质;

5、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6、掌握差分方程的Z变换求解;

7、理解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8、理解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9、理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十)系统的状态方程分析

1.利用系统的状态方程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

2.利用S域流图分析析连续系统的性能;

3.利用Z域流图掌握无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掌握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

五主要参考书目

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三版。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原理》考试大纲

本《计算机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两大部分。要求考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系统的理解,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实现算法,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所涉及的关键内容,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

常见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题型,如:概念题(填空、选择、简答),应用题(计算、画图、分析)等。

三考试内容

(一)数据结构(50%)

1、绪论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2)算法的定义、算法的基本特性以及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

(1)线性关系、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包括单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构造原理。在以上两种存储结构上对线性表实施的最主要的操作(包括三种链表的建立、插入和删除、检索等)的算法设计。

3、堆栈与队列

(1)堆栈与队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

(2)堆栈与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

(3)在不同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对堆栈与队列实施插入与删除等基本操作对应的算法设计。

4、串

(1)串的基本概念、串的基本操作和存储结构。

(2)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和改进的KMP算法

5、数组和广义表

(1)数组的概念、多维数组的实现

(2)对称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

(3)广义表的基本概念

6、树与二叉树

(1)树的定义和性质

(2)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和实现

(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4)树和森林

(5)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6)树的计数

7、图

(1)图的定义,基本概念,图的分类,常用名词术语。

(2)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方法、邻接表存储方法的构造原理。

(3)图的遍历操作。

(4)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AOV网与拓扑排序。

8、文件及查找

(1)数据文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数据文件的基本操作。

(2)顺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Hash)文件。

(3)顺序文件的顺序查找方法、排序连续顺序文件的折半查找方法以及其他文件的基本查找方法。

9、内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排序方法的分类。

(2)插入排序法(含折半插入排序法)、选择排序法、泡排序法、快速排序法、堆排序法、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各种排序方法排序的原理、规律和特点,各种排序算法的时空复杂度简单分析。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50%)

1、计算机系统概论

(1)计算机的分类

(2)计算机的硬件

(3)计算机的软件

(4)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1)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2)定点加法、减法运算

(3)定点乘法运算

(4)定点除法运算

(5)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6)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3、存储系统

(1)存储器概述

(2)随机读写存储器

(3)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4)高速存储器

(5)cache存储器

(6)虚拟存储器

4、指令系统

(1)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2)指令格式

(3)操作数类型

(4)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5)典型指令

5、中央处理器

(1)CPU的功能和组成

(2)指令周期

(3)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4)微程序控制器

(5)微程序设计技术

(6)硬布线控制器

(7)流水CPU

(8)RISCCPU

6、总线系统

(1)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2)总线接口

(3)总线的仲裁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4)HOST总线和PCI总线

(5)InfiniBand标准

7、外围设备

(1)外围设备概述

(2)磁盘存储设备及其技术发展

(3)磁带存储设备

(4)光盘和磁光盘存储设备

(5)显示设备

(6)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

8、输入输出系统

(1)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与信息交换方式

(2)程序查询方式

(3)程序中断方式

(4)DMA方式

(5)通道方式

四考试要求

(一)数据结构

1、掌握有关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2、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以及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3、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在两种存储结构下的构造原理及相应的操作。

4、熟练掌握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以及在两种存储结构下如何对堆栈和队列进行插入和删除等操作,具备使用堆栈与队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串的基本概念以及串的存储结构和相关的算法。

6、掌握数组、广义表和稀疏矩阵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操作。

7、掌握树型结构的逻辑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基于树的三种遍历方法。

8、掌握二叉排序树的逻辑特征、建立过程,具备灵活运用二叉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了解图的逻辑结构的特点以及常用的两种存储方法,了解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最短路径、拓扑排序的具体求解过程。

10、掌握各种顺序文件的结构与相应的查找方法以及各种查找算法之间时空效率的差异。

了解散列文件的建立、散列函数的选择(构造)原则、处理散列冲突的方法以及基于散列的查找。

11、熟练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排序特点和排序过程,能够对每一种排序方法在时间、空间、排序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1、掌握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及软硬件组成等概念。

2、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格式、机器数的表示方法和特点,熟练掌握定点加减的运算方法和特点,掌握浮点运算方法和特点。

3、掌握存储系统的分类、分级结构与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了解SRAM、DRAM、EPROM、闪速存储器、相联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掌握Cache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熟练掌握指令格式、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理解RISC和CISC的特点。

5、掌握CPU的功能、基本组成和各个部分的工作流程,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微程序控制技术和硬布线控制技术,了解流水CPU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6、掌握总线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以及总线仲裁方式的基本工作原来和特点,了解PCI总线的特点。

7、理解显示设备、打印设备、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能够计算一些常用的技术指标。

8、了解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信息交换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原理,了解通道方式。

五主要参考书目

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白中英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