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大纲

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及林学和农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报考动物学类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动物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绪论

了解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动物学的基本内容与任务;掌握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等。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以及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系统分类与各类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中的意义。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等各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了解多细胞起源于单细胞的证据,理解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及生物发生规律。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即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生物发生规律。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

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原始性及其在动物系统进化上的意义。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辐射对称;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等基本概念。了解腔肠动物分类;水螅纲、钵水母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与起源。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掌握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理解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皮肤肌肉囊;原肾管系统;梯型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分类;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寄生动物的生活史及其对人与动物造成危害与预防和治疗。

第七章原腔动物(又名假体腔动物)

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了解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及其意义与起源等。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理解分节现象同律分节、真体腔、刚毛和疣足、闭管式血液循环、后肾管(体节器)、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担轮幼虫等概念。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了解各类群的特征与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理解外套膜、贝壳、次生体腔、初生体腔、血窦、开管式血液循环、异体受精、面盘幼虫等概念。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与意义。理解分部、分节、几丁质、外骨骼、蜕皮现象、混合体腔、马氏管等概念。了解甲壳纲、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意义、起源与演化。

第十一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

了解三门动物在形态、进化水平等的异同。掌握总担(又叫触手冠)、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等概念。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

掌握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及其进化意义与起源。理解五辐射对称、内骨骼、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等概念。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掌握半索动物即隐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进化意义。理解背神经索、鳃裂、口索等概念。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掌握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的特征与分类;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等概念。脊索动物的三个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头索动物亚门包括头索纲;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了解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总称为原索动物,又称无头类)的基本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与起源。

第十五章原口纲

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及其进化意义与起源。

第十六章鱼纲

掌握鱼纲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特征与进步性特征、基本形态结构。了解鱼纲基本类群及其特征、进化上的意义与起源

第十七章两栖纲

掌握两栖类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及适应水陆两环境的特殊结构特点。了解两栖动物的分类、各类群代表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

第十八章爬行纲

掌握爬行纲完全适应于陆栖生活的进步性特征。了解分类、各类群的基本结构与代表动物及演化意义与起源。理解并掌握羊膜卵、羊膜动物等概念。

第十九章鸟纲

掌握鸟类的进步性特征、分类、各类群的结构特征、代表动物及其进化意义。了解生态群的划分与实际意义,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等;鸟类起源与演化。理解繁殖季节、繁殖行为、占区、求偶炫耀、配对、筑巢、孵卵、育雏、迁徙、越冬区、繁殖区、留鸟、候鸟、漂鸟等概念。

第二十章哺乳纲

掌握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哺乳动物的分类、代表动物及其进化史上的地位、意义与起源。理解并掌握恒温、胎生、哺乳等概念及其进化意义。

第二十一章动物地理分布

理解并掌握世界和我国的动物地理区划分、各区的代表性物种及其异同性。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准确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各门类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动物系统发展的地位、能用进化的观点归纳总结各类群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识别各类群动物的代表性种类,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益或有害物种的生活史或生活习性。

四、试卷结构

(一)基本概念:占总分20%

(二)简答:占总分30%

(三)综合论述:占总分40%

(四)发挥题:占总分1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刘凌云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

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基本概念:占总分20%

(二)简答:占总分30%

(三)综合论述:占总分40%

(四)发挥题:占总分1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生理学》第二版杨秀平,肖向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动物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在宏观层次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及林学和农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报考动物学类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动物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生态学的三大类研究方法。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一)

生态因子及其分类、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温度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动物热能代谢的类型和体温调节的特点、动物对低温和高温环境的适应、个体大小与尺寸问题、温度与动物的行为、温度与动物的地理分布、水分对动物的生态作用

第三章有机体与环境(二)

光及其辐射的一般意义、光周期和动物的季节节律、大气和水环境、土壤和基底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气候对动物的综合影响

第四章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

种群的概念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种群的数量统计、种群统计学、内禀增长力、种群的空间格局

第五章种群增长

种群增长模型、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种群调节

第六章种群遗传与进化生态学

自然选择的类型、物种形成、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因素、r-选择和k-选择

第七章行为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行为生态学思想、觅食行为与栖息地选择、社群行为、动物的通讯

第八章种群间相互作用

种间竞争、捕食与被食、食草作用、寄生物和宿主、互利共生

第九章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概念和特征、群落的结构和成分、物种多样性、群落的演替、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

第十章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基本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同资源种团、生产力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力、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十一章应用生态学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有害动物的防治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能够融会贯通各部分内容的知识,并能运用动物生态学的原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般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简答:占总分30%

(二)综合论述:占总分40%

(三)发挥题:占总分3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生态学原理》第3版,孙儒泳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