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参考书目专业介绍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参考书目 >>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参考书目专业介绍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参考书目专业介绍

考研时间: 2010-08-2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机械工程

学科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介绍

一、 专业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

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是我校最早获批的硕士点之一,1984年批准为硕士点以来,形成了三个有着矿业和冶金特色学科方向,在机械设备工况监测及故障诊断、矿山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及破磨机理研究、矿冶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及安全性设计等专业发展方向上具备了独特的专业特色。并在矿业和冶金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学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连续评为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2000年获机械工程同等学历硕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3年江西省首批和2006年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2004年获批为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中心。2005年新增为机械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成为第三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二、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1)培养目标

1.具有本学科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机械制造学科科研与开发的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机械学、电子学、信息科学和控制科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机械电子工程领域设计和开发能力;掌握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思想和方法进行机械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能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研究。

4.能胜任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学习年限2.5-3年。本着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要求安排培养时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申请提前至两年毕业应符合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条件。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由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组成。课程学分应不少于29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每位研究生的课程学分以修29-33学分为宜。必修环节共7学分。未完成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不予受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课程设置(见表)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开课学院备注
学位课公 共 课070061002自然辩证法322考试文法7学分
080061001第一外国语(含综合外语、听力、口语)1804秋、春考试外语
07006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61考试文法
基础理论课090061001数理方程483考试理学选2门
090061003计算方法483考试理学
045361001矩阵论322考试理学
015561001随机过程322考试理学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045462006制造系统工程322考试机电选4门
045462004现代控制工程322考试机电
045462005现代设计方法322考试机电
045462002机电系统动力学与仿真322考试机电
045462001车辆工程学322考试机电
04546200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322考试机电
非 学 位 课必 修 课04546300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22考试/考查机电选4~6学分
045463006现代数控技术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3004加工过程计算机控制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3005系统建模方法及设计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3007信号处理与分析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3002机械电子系统分析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3008有限元分析及应用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3001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技术322考试/考查机电
选 修 课 045464007近/净成型技术322考试/考查机电根据研究方向每生选修 6~8学分
045464010现代加工技术*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03故障诊断学*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06计算机测控技术*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12智能机器人技术*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14专家系统*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02高等传热学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08摩擦与润滑原理*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05机械振动(II)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13智能交通系统322考查机电
045464009人工智能及其应用*322考查机电
04546400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322考查机电
045464004机电一体化技术*322考试/考查机电
045464011液压控制与伺服系统*322考试/考查机电
补 修 课045465001 045465002 045465003 045465005 045465006 045465004随本科生听课课程: = 1 * GB3 ①机械设计基础; = 2 * GB3 ②机械制造工艺学; = 3 * GB3 ③汽车构造; = 4 * GB3 ④汽车理论; = 5 * GB3 ⑤自动控制理论; = 6 * GB3 ⑥汽车驾驶实践(实习)考查机电对跨专业录取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

说明:

1)标有星号的专业选修课为文献分析课,课堂讲授学时至少为计划学时的1/2,其余学时安排文献阅读或课堂研讨;

2)人文素质选修课: = 1 * GB3 ①第二外语(48学时); = 2 * GB3 ②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24学时); = 3 * GB3 ③人际沟通与处世艺术(16学时); = 4 * GB3 ④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自愿选修,不计学分。

三、 导师队伍情况

学科带头人郭年琴,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又红又专的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江西冶金》杂志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被聘为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主要从事工作和研究方向为CAD/CAM及专家系统,机械设计与仿真等。

主持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45项,其中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厅地级科技成果二等奖8项。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项目11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江西省“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82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篇。

学科带头人古莹奎,工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第一、第二层次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清华大学国内访问学者。2008年获江西理工大学青年科技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赴国外研修计划。主要从事可靠性与系统优化、集成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项目及其他企业委托项目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有近20篇被SCI、EI或ISTP收录。2009年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近年来主持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主持江西省和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现代设计方法”的建设。参与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江西省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等5项,主编出版教材1部。

四、 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情况

本学科硕士点积极开展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并进行了为行业和地方的科技服务。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达到396.6万元。横向科研项目39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达到1300.84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项共4项,专利9项,科研成果转让共计6项。该学科学术梯队成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12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63篇。

五、 硕士点培养条件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在多年建设中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术梯队。目前该学科具有博士生导师3人,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以及西北工业大学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该学科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占教职工总数8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

具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如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铣床等多台,三坐标测量机,随机信号与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双信道FFT分析系统,电液伺服传动实验系统,INV306智能信号自动采集系统,DASP大容量数据处理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设备。

六、本硕士点研究生发表核心或检索论文情况

学号姓名论文名称发表期刊是否核心检索收录
2007099李百明面向矿山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和设计金属矿山
2007103张仲凯《金属板材振动单点渐进成形力学分析》《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7106罗爱华基于蚁群算法全自主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制造业自动化
2007110黎建平Research on the Fault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Fuzzy Cluster2009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 Instruments(ICEMI 2009)EI,ISTP
2007110黎建平Fault Diagnosis of Fan Based on Fuzzy Neural Expert System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ICICTA 2009)EI,ISTP
2007113吴叶彬振动摆辗的体积效应实验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114丰庆平铝土矿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特性研究矿山机械
2007116陈睿基于损伤力学的铸轧辊套疲劳寿命的研究热加工艺
2007117曾鸿海TT-45型陶瓷过滤机反冲洗管路的改进设计矿山机械
2007118熊宏杰润滑相MoS2对等离子喷涂Ni60A复合涂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中国陶瓷
2007120雷发成基于ANSYS的陶瓷过滤机主轴电机斜撑支架的可行性分析煤矿机械
2007122包国建基于异种金属管的复合塑性流动连接过程的数值模拟热加工工艺
2007179万孟森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集员辨识方面的应用机电工程技术中国核心
2008100宋萌萌4种典型的控制方式对数控机床切削性能的影响煤矿机械

七、本硕士点研究生获奖情况(省级以上文体、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项目名称:蜘蛛侠—高楼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项目名称:实用上楼轮椅。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项目名称:全自动健身休闲摇床。

全国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项目名称:“矿井通风网络三维仿真与系统研究”。

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项目名称:蜘蛛侠—高楼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

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项目名称:树干药液自动喷涂机。

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项目名称:实用上楼轮椅。

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项目名称:新型自动骨科牵引床。

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项目名称:餐筛清洗消毒分发器

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项目名称:全自动健身休闲摇床。

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项目名称:垃圾环卫者

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项目名称:运动康复椅。

江西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项目名称:“矿井通风网络三维仿真与系统研究”。

研究生科技作品,矿山采矿资料信息管理系统,获江西省第八届“挑战杯”二等奖。

江西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项目名称:图档信息智能提取与工程数据管理系统。

专利3项:

专利号:ZL2006 2 01328245 休闲按摩摇床

专利号:ZL2006 2 0112175.2全自动健身安眠摇床。

专利号:ZL2006 2 0129489.3休闲睡眠摇椅。

八、复试参考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版),王先逵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杨可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张福润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液压传动》(第一版),刘青荣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九、《机械设计基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1、考试的方式与题型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

2、考试的要求和内容

要求:能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应用题的能力。

(1)机械原理部分

绪 论

掌握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等基本概念。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弄清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掌握机构高副低代的方法。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瞬心、三心定理等基本概念及应用条件。能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演化方法。熟练掌握曲柄存在条件、压力角(传动角)、死点、极位夹角及行程速比系数等概念。能按已知连杆位置、连架杆对应位置及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了解已知连杆曲线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掌握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及特点、压力角和自锁的关系、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及滚子半径的选择原则等。能合理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熟练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性质及方程、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啮合角不变等)、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等。熟练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变位、变位齿轮传动等概念。

掌握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直齿圆锥齿轮及蜗杆蜗轮传动的特点、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熟练掌握各种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掌握定轴、周转及复合轮系的分类,熟练掌握各种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 其他常用机构

了解常用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应用。

第九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了解作用于机构中力的分类,熟练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分析计算。能对二级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掌握机构自锁条件的判定。

第十一章 机器的机械效率

建立正确、全面的机械效率的概念,熟练掌握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求解方法,了解自锁的概念和条件。

第十二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了解机械稳定运转的条件、飞轮的功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原理。掌握建立单自由度机器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能求解力为机构位置函数时飞轮的转动惯量。

(2)机械设计部分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要从总体上建立起机械设计,尤其是机械零件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失效、承载能力、载荷系数、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强度等概念。深入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准则、方法和步骤。了解疲劳曲线与极限应力曲线的来源、意义和用途,能绘制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化线图,熟练掌握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了解疲劳损伤假说的意义和用途,了解接触疲劳强度及其计算公式。了解零件的材料、选用及设计中的标准化。

第二篇 连接

掌握螺纹的基本参数、常用螺纹的种类、特性及其应用。掌握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了解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的目的及方法。掌握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理论和方法、螺栓连接的许用应力的确定。掌握各类键连接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和应用。熟练掌握平键连接的剖面尺寸和长度的确定方法,了解平键连接的失效形式,掌握强度校核的方法。

第三篇 机械传动

1、带传动和链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熟悉V带和带轮的结构及标准,带传动的张紧方法与张紧装置,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布、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V带的设计计算及参数选择原则。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了解滚子链标准、规格及链轮的结构特点,掌握滚子链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参数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方法。

2、齿轮传动

掌握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针对不同失效形式的设计计算准则。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能正确判定各种齿轮传动时其轮齿所受各分力的大小及方向。理解齿轮计算中要用计算载荷而不用名义载荷的道理,了解各载荷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熟练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理论依据,以及力学模型、应力的类型与变化特性,掌握推导公式的思路、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及应用公式的注意事项。了解斜齿圆柱齿轮与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了解齿轮的精度、材料、构造、润滑和效率。

3、 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及应用,熟练掌握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强度计算。能合理选择蜗杆蜗轮的材料,了解热平衡计算及散热问题。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

1、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失效形式。能正确选择轴承的类型,熟练掌握轴承承载能力的校核计算方法,包括轴承疲劳寿命计算及静强度计算。能合理进行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要求既能识别其结构错误,又能按实际工作情况构思出轴承组合结构图,了解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掌握整体式及剖分式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了解滑动轴承对轴瓦材料的基本要求,了解各种润滑方法及特点。

2、联轴器和离合器

掌握常用联轴器、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选择与计算。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在功能上的异同点。

3、轴

了解轴的功用、类型、特点及应用。熟练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强度计算方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