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专业目录 >>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考研时间: 2014-09-2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一、报考说明:

二、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主要内容包括: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013)前身是工程热物理系,创办于1958年,为国内大学中同类专业创办最早者。首任系主任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吴仲华先生。

目前,我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三个博士点(含硕士点),并设有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我系通过和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稠油热采、热控、材料热物性测量、交通流、流动与传热、湍流燃烧、等离子体应用以及生物传热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现承担包括十一五支撑、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众多国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工程热物理(080701)学科成立于中国科大建校之初,即1958年。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并于1994年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八十年代以来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科院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本学科围绕节能减排技术这一主题,在湍流燃烧与污染控制、复杂流动与传热和注蒸汽热采稠油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本学科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公司与企业培养大量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科研以及应用型人才。

热能工程(080702)学科自2003年成为博士点以来,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如太阳能热利用、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等。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拥有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并承担了多项项目的研究,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本学科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出相变储能空调新概念,《相变贮能—理论与应用》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相变贮能的专著。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以及温控设备中。并面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能源需求,在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近年来,在生物质液化、气化及等离子体应用领域开展了有特色的研究。

本学科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培养了大量的掌握坚实理论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人才!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自2003年成为博士点以来,该研究方向发展迅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开发方面正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该学科在传统的制冷及低温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科的交叉,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制冷工质的热物性测定和推算、制冷与热泵技术、相变蓄冷储热技术、建筑节能、制冷设备与系统的实验与性能测试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重点基金,以及科技部863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

迄今为止,已经在低温及制冷工程学科领域培养了多名博士。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大多数是年轻人,朝气蓬勃,具备完整的学科梯队。

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国内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国企、外企、高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湍流和湍流燃烧的数值模拟

2、多孔介质内流动和输运过程

3、强化传热与冷却技术

4、太阳能利用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5、复杂系统动力学(交通流)

6、微尺度传热、流动与燃烧

7、生物质汽化与液化

8、稠油热采

9、生物热物理技术

10、生物质洁净能源转换技术

11、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

12、生物质和煤的流态化燃烧

13、建筑热环境

14、微尺度动力系统

15、低温生物医学热物理

16、制冷和热泵技术

17、建筑热工和节能技术

18、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

19、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计算机测控技术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33 热工基础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面试:英语听说能力考核(满分50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专业知识问答(满分100分)。

笔试:英文翻译(传热学)。

六、复试成绩:满分250分,为面试成绩(满分150分)与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之和。

七、最终成绩:满分750分,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