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申明一下。我考的是英语二。嗯,就是传说中专业硕士考的,比英语一稍简单。高手如云滴世界里,我确实算不上好,最终成绩是71.(其实我很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英语专业……哎呀……还是说了……)毕竟我看到了考英语一85的牛人也在我们专业名单上,还是调剂生。说远了,回来。
关于单词
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单词过关才能进行下一步。单词是基础,切不可心急的跳过这道坎啊,推荐大家去下载一个GRE17天单词记忆法。把那个方法借鉴到考研单词的记忆中来,虽然到中间会有点压力,因为这个记忆法是一个循环记忆法,越到后面需要重复的单元越多,任务越重,但也就那么几天,这几天熬过去你就离成功近了一大步,坚持是每个考研人必须历练的一个过程,在此单词记忆期间,最好是一天也不要落下。
我用的是新东方的单词红宝书,49个单元加附录的高频词和难词。可能有许多人认为新东方词汇和星火比少了很多,担心会有遗漏,因为星火我确实没用过,不便多做评价。但是个人感觉新东方背了8遍以后也够用了。起码在做阅读时候,我很少被单词卡住。
关于阅读
得阅读者得天下。在考研英语里是真理啊。但是很多人都纠结该用啥阅读吧。个人认为其实xx1000篇xx1500篇xx2000篇都没必要。当然做做也无妨,如果时间多的话。做了也才有对比,做了你才会在做真题时惊觉真题的智慧真题的强大~(我不是打广告滴)。我当时用的是坛子里大家一边倒推荐的黄皮书。也就是张剑的真题思路解析那个厚厚的一本。附10年真题的。解析的思路确实很不错。顺便推荐大家如果有空,在暑假时候一定看下新东方范猛讲解的考研阅读,到时候新东方开班了网上可以下载到,考研阅读其实是相当讲究技巧的,看了这课程音频你就能体会到我这话的意思了。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将阅读做完一遍了。不然老师开讲时你会觉得很恍惚……
关于作文
作文在临近考试大概11月时候可以开始看范文了,我当时用的王江涛的满分作文,觉得他总结很精炼,排版比较养眼,适合每天看几篇,看了以后可以根据真题自己每天坚持练笔一篇,做完再看范文是怎么写的,对比自己哪些不足,记下范文出彩的句子和短语,这些可以集在一个小本子里,按题材分类,考前几天拿出来集中记忆,考试时候就用上了。作文并不难,但因为是看图作文,同样的图每个人看来确实千差万别的想法,所以,一定要揣摩下出题人的意图,一定是积极的向上的,结合范文就能差不多掌握看图作文的出题意向了。反正万变不离其宗。
政治:
没有报班。从10月开始复习,12月初开始背,直到上考场。分数65,这个分数确实没啥经验好传授,我想说的是,报班啥的,还是要慎重,先不说那费用不便宜,爸妈都挣钱不容易。动辄报三门上千的大有人在,但是不信你若有空可以在10月以后的班去看看有几个人去了,为嘛报班,很多人跟风,想着大家都报了我是不是也该报个?不然人家学着了我没学着怎么办,很好,有这样不甘人后的精神不错。但是,您好歹是21C考研大军滴一份子,20岁满了吧?请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要盲目跟风。如果是为了去跟着老师画重点,担心自己学不进需要老师带着学的,也趁早打消念头,结果会让你失望。因为学不学得进都在你自己,学得进,不报班自己也学得好,学不进报了班你也听不进。
个人认为,红宝书,也就是大纲,才是硬道理。只有自己扎扎实实的把大纲从看不进看不懂到看得进慢慢懂到临考能熟背要点时候,你就成功了,要相信自己能办到。
在临考的12月会出任汝芬的最后4套题,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很有必要买来做。是检验成果查漏补缺的时候了。至于其他的XX1000T2000T都免了。超纲浪费时间不说还有错题在里面。我至今后悔浪费了大好时间在1000T……
专业课:
我下了最大功夫的两门课,因为是文科没有数学,我考两门专业课。新闻传播基础和新闻传播综合,130和138。
学校选择的是一所211,没胆量报考985……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一等奖学金。
传播学教程,作者郭庆光,是重中之重,刚开始比较生涩,看两遍以后开始按章节要点记忆。考点非常多。重点从第七章开始,大众传播以及一些理论如使用与满足,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等都是极其重要的考点。
另外新闻理论基础,这本书是这所学校独有的考试科目。基于其他学校都不考,经验就此略过了。
还有两本书是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中新史作者是方汉奇。外新史作者是郑超然。中新史相比外新史要繁杂得多。外新史可以依据国家分类记忆。中新史按时间脉络和重要事件记忆。花费的精力多点,死得脑细胞也多点。
具体来说,传播学教程By郭庆光:
第四章 人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是要点,传播过程的特点也常考。传播的基本过程,即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是重点!直线模式(5W,香农韦弗),循环互动模式(循环模式,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互动过程模式),系统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克兹模式,田中义久)也需记得。
群体传播中很过理论可以用于实际社会新闻案例分析中,如群体压力,中坚人物,匿名性原理。可以活学活用。
第七章开始是大众传播,定义特点社会功能都需牢记,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是重点,藤竹晓的观点也需记忆。在遇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环境化”现象时都可答上。
麦克卢汉的三种理论也相当重要,同时在记忆理论时也需要一同记得其意义以及局限性。次重点电视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症。新媒介特点与性质。
卢因的把关人理论是重点,在分析到大众传媒的作用时可以提到。即把关过程的实质。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都是考点。即作为社会群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使用与满足”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理论,需详细记忆其主要观点,早期的主要表现,麦奎尔电视的“使用与满足”类型以及其余40S其他媒介研究相较得出的结论,卡兹对媒介接触过程的概括,使用与满足过程基本模式的含义(即竹内郁郎提出的补充,最好将图一并记忆),评价。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全部是重点。早期20C初-30S末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70S以来的宏观效果论,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意见领袖。重点中的重点。
再是极其重点的几个理论: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我是按以下小标题记忆的,1.提出 (理论渊源+假说的提出)2.基本内容 3.特点 (3个)4.研究(作用机制的明确化+议题不同类型+不同媒体+与受众不同属性关系的研究)5.传播媒介的议程是怎样设置的?(媒介内部信息采集和加工——把关,来自信息源的影响和控制)6.意义 7.不足
另附议程是如何构建的。以水门事件为例。
1.突出报道某事件内容,引人注目。
2.不同类型议题需不同种类不同分类的新闻报道才能吸引人们注意。水门事件是非强制性议题,需广泛报道引起人们注意。
3.为便于理解,对处于关注焦点的事件加以”构造“或给予一定范围内的意义。水门事件一开始被媒介定义为党派之争。4.媒介的使用语言影响人们对议题重要性感受。水门事件的闯入开始被描述为恶作剧,后改为丑闻,重要性程度因此提高。
5.媒介把处于关注焦点的事件和政治中易于辨认的次级象征联系起来,帮助人们采取立场。水门事件中,当该事件与诸如”找出事实真相“”对政府的信心“等次级象征联系起来时,媒介报道就可帮助人们采取立场。
“沉默的螺旋”理论:
1.提出诺依曼首次提出《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2.具体内容 (分四点)
3.要点(三个)
4.特点(分为舆论观和效果观)
5.意义
6.批评(分为四点)
7.互联网时代该理论的局限性
培养理论:
1.起源和背景(研究目的+结论)
2.主要观点(6个)
3.评价
在许多与电视媒介相关的传播案例中可用到,如超女。
再是传播学的几种主要流派也需记忆。
PS:传播学教程这本书编写的确实是相当不错的,有点集万家之所长的意思,呵呵。在看了其他传播学书后我才觉得这本是最好看最便于理解的。这本书也是众多高校考研的必考书目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在记忆时一定要先理解再记忆,这样才能在后面学习时活用观点于事例中。
推荐大家学习累了的时候如果想放松,不妨上下传媒人论坛等一些与新闻传播相关的论坛学习下,了解社会新闻中反映出的新闻传播理论,了解新闻学专家们的观点看法,考试时候也能借为己用,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