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各科复习计划
1.语言学复习计划
语言学这本书我很认真地看了四遍,语言学是我投入时间最多的复习科目,因为有很多概念要理解并背诵。而且我差不多11月份才开始看政治,前面的时间基本上都投入到语言学和日语上去了。第一遍的复习是先看英文,口头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再和中文版对照意思。刚开始看语言学这本书真的有点吃力,觉得好无聊,然后又很多都不太懂,经常很想睡觉,所以为了让自己打起精神,我选择的复习方法都是要让自己脑子不停地运转,把英文书口头翻译成英文就可以让我保持清醒,而且也有助于我理解里边的每一句话,也会很有成就感。
而且语言学多看几遍之后还蛮有趣的。第一遍语言学复习每天大概看三四十页,10天左右完成第一遍复习。第二遍复习是做笔记,把每一章每一节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并一个一个字写在笔记本上,圈出可能或出填空题的关键词,第二次复习在11月18日完成。复习的时候还是经常会犯困,但是一边做笔记一边看书就可以保持清醒,虽然很多时候我也只是享受抄的过程,但是抄完之后一点印象都没有。当时开始有点担心,这么厚一本书不知道怎么背,不过担心也没有办法,只能一步一步来。
反正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认真做完成了就可以了。笔记做完了之后我就把那两本笔记本扔在一边,完全没有时间去看了。真可惜,我抄的很漂亮(相对于我平时写的字而言),像练书法那样,而且买的笔比我通常用的笔要贵七八倍,而且很快写完,几乎是三四天一支。所以后来我干脆全部都买1块钱的蓝色笔,好写又实惠。第三遍语言学看得最辛苦,11月18日之后我开始每天拿着语言学那本书一段话一段话背诵,之前看了两遍之后完全没有印象,每天背书背得很想吐,真的很辛苦,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背书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而且背完之后就会忘掉背了的内容,但也还是没办法,每天还是得赶进度,当时只剩下48天了,再不背就真的来不及。
可能那段时间背书背得太累了,11月底我病了一个星期。12月病好了之后继续奋战。12月8日,我完成了语言学的第三遍复习,背得比较粗糙,而且几乎是一天一个单元,时间赶得不行,还要兼顾其他科目。为了激发自己的斗志,我在日记本上又写道: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创造一个奇迹!语言学第四遍复习相对没那么痛苦,这一遍我是查漏补缺,我做题不会完全把自己的答案写出来,而是把几个点,几个关键词写出来,然后一边回忆内容,再对照课本的叙述。这样会比完全写出答案节省很多时间。但很悲哀的是,我发现第三遍背诵的内容我基本上没有印象。所以我只能依靠参考书前面列的一些知识点一个一个概念地过(参考书所列的知识点比较浓缩,一个单元七八页,重点突出也比较方便背诵,这一次我不再死记硬背,而是一个一个概念去理解,理解了之后再次去做历年真题。
经过第四次复习之后,终于对语言学的框架有点感觉了。所以第四遍效率非常非常高,因为是理解记忆,而不是单纯背诵,大概在考前10天完成第四遍复习。然后把语言学教程课本放到一边就专门拿着圣才那本参考书背诵,当然那本参考书很多地方都被我在第四遍的时候参照课本修改过,所以按着自己的思路去背,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当时我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背诵。还有几天的时间我开始猜题,把历届语言学的考题都罗列在一起,然后看出题规律,发现前一年考的概念一般不会再出现,所以11年考过的概念基本上不用怎么理。当时犯了很大的一个错误,觉得第六章很难,所以直接没去背,只是大概看了一下,但是后来出了好几个题目。还有最后一章,今年出了case grammar,当时考试看到这个就崩溃了,我完全知道这个概念在书本上的哪个角落,但就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很多都是凭借仅有的一点点印象去编造,总不能让试卷空着,随便写写自己对那个概念的理解或许会撞对一些。因为语言学那本书背的次数实在太少了,所以直接导致对大多数的概念我只有个模糊的影子。幸运的是,因为之前一直做英语教学工作,所以对英语这门语言还是有很多比较直观的例子可以写上去。所以很多概念我都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接触的例子去写了。估计教授也比较喜欢学生自己理解的答案,因为答案如果和书本完完全全一样,这完完全全就体现不出英文的功底了,只是记忆力好一点或功夫下了很多,能背到一字不漏我觉得实在恐怖。语言学出来的成绩不是太差,但是我不大满意,因为考完出来我的感觉非常好。后来突然回想起来,我有个题目搞错了,就是componential analysis我误看成是constituentanalysis. 然后非常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写完之后还在心里想这道题一定拿满分,可谁知道一道15分的大题就因为我没有好好审题而壮烈牺牲了。如果这15分拿到手,那初试成绩也不用拿得那么委屈。我那个悔呀,而且semanticfeature那个概念我是非常熟悉的,真的亏大了。
今年语言学考的概念都是我没有怎么关注到的,我个人觉得有点偏。因为很多概念在往年都考过,所以有些很细或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就会被考到。所以如果时间充分还是不要随便乱猜测出题了,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个概念都理解了才是拿高分的王道。根据回忆,今年语言学出的题目有以下一些内容(可以上中大研究生院下载真题):十个概念(每个概念5分):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metonymy/ clause/ communicativecompetence/ logic semantics/ RP,GA/ orthographic change/ computationallinguistics/ conventionality/ verbal process。三个概念举例分析题 (每个概念10分):Case grammar/ contrastive analysis/ orientationalmetaphors。三道论述题(每 道题15分):Componential analysis/Leech’s 7 meanings/ distinctive features。
2.日语复习计划
日语在11月8号完成第一次复习。日语是我一直最最担心的科目,之前大学学过一年,但是我的日语基本上都是全班倒数,单词基本上没有怎么背过。再加上毕业已经两年以前的学的东西也完全丢光了,所以日语的复习进度很慢,上册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就一天看几个单元,到下册的时候单词难了很多而且量大,所以一天大概只能复习一个单元。第一次复习主要是背单词,然后抄课文,抄课后解析的句子。因为初试不考听力,所以我基本不听课文,初试只需要看着单词认识就可以了,所以我每天就不停地手写单词,拼写,抄写,寻找对日语笔试的感觉,我也完全没有去背课文,只是最大限度地去熟悉,因为如果去背课文,我将会非常痛苦也会很耗时,我真的是很怕背东西。日语的第二遍复习重点在看课后语法点,然后尝试把课后语法点的中文句子翻译成日文。同时把课后所有的副词的用法总结整理出来,把所有的日语动词变形总结整理出来,经常翻看。
日语第二遍复习在12月3日完成。第三遍复习主要是做下册的新版中日标准日本语同步测试卷,每天两个单元,12月13日完成。日语第四遍复习重点熟悉前面的课文和背单词,重点看课后最后一页的练习,并且主要看下册的最后14单元,因为非常的不熟悉。复习完四遍之后时间也没多少了,然后我又把课后的语法点过了一遍,开始做中大外院历年真题试卷。刚开始做发现自己没有几道题的答案是可以确定的,后来找了日语字典查选项里不懂的单词,然后再查看书本上的语法点,中间有去找一个日语系的师弟,他给我讲解了一个半小时,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也没问到几道题,还是有很多题目不确定。
到最后,因为也没有老师可找,以前本科日语的同学都忙得很,也不好意思去找他们帮我做这些日语真题,没办法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去选。后来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题目都是往年真题,很郁闷,如果当时可以找到一个人告诉我这些真题试卷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再多个五六分也没有问题。听说网上可以买到答案,但是想想还是算了,网上买的我也不确定答案是否全对。总体来说今年的日语难度比较低,往年题目多,而且翻译部分很简单,比如翻译句子“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但估计我有些细节还是没有注意到,应该扣分比较厉害。当时考出来感觉日语拿个90分以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很遗憾,日语没拿到90分。历年真题都认真研究过,然后可以确定每个选项都正确,就算不看课本,拿个60分估计问题不大。
3.政治复习计划
对于政治科,刚开始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自己大学的马哲临时突击一两天都可以拿九十多分。但我忽略了一点,大学马哲不考选择题,只考论述题。到考完初试之后,政治成为让我最放心不下的科目,因为我考完后对了一下网上选择题的答案,选择题部分50分我只拿了28分,这个28分一直让我非常忐忑不安。中大外院对政治的要求比很多其他学院都要高,至少要过60分才有资格去参加复试。后来结果出来了,过了,但是没有70分,还好论述题高分一点,要不整个初试就毁在选择题上。
政治的复习我开始得比较晚,也完全没有去上什么考验政治班,还是自己看好了。政治是10月20开始复习的,第一遍复习看考试大纲,每天大概看30页左右,看得比较轻松,毕竟是中文的。到11月7日完成政治第一遍考研大纲的复习。政治第二遍,12月8日完成第二遍,同时一边做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多选题及分析题,结合考试大纲,查漏补缺,但是很多题目都没有做完,只做了单选题;这段时间还重点看了一下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因为那一章比其他章节都难理解。
到考前15天,我开始看分析题,开始背诵。然后买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做题。肖秀荣的那几套题我的选择题准确率都38~42分之间,没想到初试的时候选择题做得这么差,复习过的知识点没怎么考,没有关注的细节倒考了很多,时事题基本没有拿到分。最后在政治考试之前突击背了一下肖秀荣四套的某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论述题,刚好背中了关于诚信道德的那部分内容。其实后期政治我还是投入蛮多时间的,每次修修看到我都会说“你怎么又看政治,其他科目不用复习啊”。所以我选择题花了那么多时间,考了28分,我只能说“唉,看来我的觉悟真的太低了,太低了”。政治考试前面做选择题时间太长,觉得时间非常充裕,所以都是慢慢做,到后面发现时间严重不足,手一直没有停,一直在写,高度紧张状态,完全没有时间休息,所以考出来之后整个人都觉得好累,特别是手都麻了。
4.基础英语复习计划
基础英语复习时间最短,主要是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比较紧张这科,因为有听朋友说中大本院的考生都极有可能挂掉,而且也确实之前有过这样的例子,或者很多过了拿的分数都在100分一下。当时很紧张,心想我会不会也是挂掉的那个,据说阅读题考的是GRE的难度,改错题基本上不知道错在哪里,写作也是超级变态,翻译部分也有可能会出现难词,还有那20分的社会文化基本上都拿不到分。所以这科我买了很多书,什么全国历年考研翻译真题啊,GRE阅读啊,GRE写作啊,雅思写作啊。结果是这些书基本没碰过。我还买了另外一本英语八级阅读强化训练,这本书倒是用过一个星期,当时每天做阅读题一个小时,大概做了20多篇,提一下阅读的速度,因为阅读也两年没碰了,估计手感也不太好了。
后来其他科目时间太紧张,很多时候我根本完成不了计划,所以我就直接把基础英语放在一边,听天由命吧。在考试前大概20天左右,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放弃基础英语,特别是那20分的社会文化,但我根本没时间去读那两本指定的参考书,所以我在最后20天买了圣才出的对那两本书的归纳版本,然后开始看浓缩版,因为浓缩,内容少,所以我每天大概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社会文化部分。
完成之后也就考试了,所以一切只能看自己的运气了。在考试前几天还做了十几篇八级改错题,还有2010年和2011年中大真题,其他年份的大概看了一下阅读部分,实在是做不下去,看起来文章很短,但是几乎没一道题可以确定答案。2010年和2011年的阅读我就很认真的做了,2011年的阅读非常简单。
关于写作部分也看了每年的题目,没有练过笔,因为看着那些题目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实在是写不下手。但是我觉得我的运气真的很好,2012年的基础英语除了改错部分和社会文化部分比较难,其他都很简单。阅读很简单,第一篇好像是讲英美国家的人对小概率时间的看法,第二篇是非常优美的散文,第三篇是某人写的一封关于对华盛顿以及南北战争什么之类的看法的信(考试过去时间太久,记得不是很清楚,具体大家可以上中大研究生网站去下载历年真题)。这三篇文章没什么难度,所以我做得很顺利。改错题就很惨了,10道题估计只有一两道确定是对的,我个人觉得比八级改错难多了,直接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这部分虽然只有十道题,我投入了差不多20分钟,导致到最后只有45分钟写作文。翻译部分也很简单,第一篇英翻中和蒙田有关,第二篇中翻英考的是中国的剪纸艺术。
翻译部分没什么生词,觉得难度比往年都有所下降。写作今年也很简单,考的是“Is fame 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写作部分我放在最后,从开始审题到考试截止只有45分钟,所以基本上一看到题目就开始写,想到什么写什么。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乔布斯,郭美美,澳大利亚的运动员很受国人尊重以及一些明星生活等等。铃声响起之前一秒钟写完。社会文化部分20分有点难度,不过还不至于无话可说,考的内容大概是:英国内战/ king Alfred/ Whitman和他的草叶集的特点/ Canadacultural heritage,最后一道十分题考Vietnam War。虽然不是特别难,但是我没什么时间写答案,当时是想腾出1个小时写作文,但是做不到,前面做题没有控制好时间,因为英语文化部分我也只有15分钟的答题时间,所以也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会也随便写点字下去或者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一点点英美文学文化的知识去瞎编,写得非常的紧张。还是写了一些内容,所以估计分数不会太低。如果时间再充裕一点,或许可以再多拿一些分,因为还有一些点都没时间写上去了。
大学养成了一个毛病,成了last-minute guy的典型代表,几乎所有的作业都会拖到最后一秒才完成。学期论文一般在期限前的最后一天才开始看书,开始写。老师让我们做的功课,project、PPT或Presentation我通常都会到上课前得最后十分钟完成,然后骑着我的“宝马”赶到学院。虽然时间很仓促,但我总是可以在期限的最后一秒完成,没有失手过,所以那时候练就了极强的爆发力。毕业上班后继续强化了这种状态,课总是在最后关头才搞出来,之前都会优哉游哉好长一段时间,因为知道自己最后是一定会赶出来的,但是这个不会影响我的上课质量。这种爆发力经常会在我考试当中体现出来。但是我还真的有点讨厌自己的这个习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可以比别人都悠闲,但是到最后阶段我就会处于几近疯狂状态,这个在考试的时候就表现为前面做题时间都会很充裕,然后也觉得后面的时间都会很充裕,但是通常到最后就要拼命地赶,拼命地写,完全没有思考的余地。初试时除了日语提前一个多钟完成的,其他都是到最后一秒才停笔,真的应该要好好改正一下这个坏习惯了。基础英语总共投入的时间估计就是一两天,最后考了跟专业八级差不多的分数,也还算满意了。
相关文章链接:2012年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考研系列之准备篇
2012年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考研系列之信息篇
2012年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考研系列之复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