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中大港澳所世界经济学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13年中大港澳所世界经济学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

13年中大港澳所世界经济学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

考研时间: 2013-06-0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我本科南京一所财经类院校的商务英语,初试429,政英数专分别是78,3,145,123。今年是二战了(P.S. 今年港澳所二战的,跨专业的都比较多),去年一战国际商学院(初试374),复试落败,体检时来到南校区,看到这边环境还是大大好于珠海校区的,所以二战转战这边。复试的具体分数没有标出来,我也懒得算,最后初复试总分是世经和区经总排名第2。

今年港澳所保了6个,统考招14个,最后20个进复试。所有被录取的20人中一半有奖助金。

一、复试

因为复试的记忆比较深刻,就先来简单记一下复试的情况:

(一)专业课笔试

上午是专业课笔试,具体题目上面其中一个帖子已经写得很详细了,我表示……很多不会,不过好歹最后两道论述题发挥空间比较大,我把自己知道的都写出来了,前面的都尽量扯了扯。之前准备复试的时候看教科书的时间花得不多,果然还是有报应的。那3本书我重点看了周运源老师的区域发展概论,其次是谭崇台老师的发展经济学,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最后一本书没看(实在太boring了,完全看不下去)。专业课笔试准备得充分固然好,但和专业课面试比起来,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还是没有那么重要。进复试的同学还是最好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准备面试问题上。

(二)专业课面试

专业课面试之前很紧张,心跳得狂快,脑子里面不停地蹦出听起来很熟悉但我却不知道具体含义的名词,然后就不停地拿手机查。脑子里面总是重演去年在国商复试时的情景,担心自己功亏一篑。这种紧张一直延续到进去面试,抽到我的问题:“欧债危机的出路”;“有人说‘收入差距只能被调整不能被消灭’,你是怎么看的”。因为是2个很接地气的问题,所以难度并不是很大。

就国商(应用经济学)的复试问题和港澳所的复试问题来看,国商的问题专业性更强,而港澳所的问题更宽泛,发挥的空间更大。再加上国商老师的偏好问题,跨专业的考生如果不考虑岭南的话,港澳所会是优于国商的选择。

但对港澳所的专业课面试也不能太过掉以轻心,其他同学抽到的一些问题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这个没办法了,拼手气吧~抽到烂牌就只能尽量表现好一些了。

等待的时候大家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天,讨论里面已经抽到过的专业问题。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有些同学知识面很广,我确实有些自叹不如,当时心里就在想尼玛怪不得去年考不上啊……(国商去年是专业课和英语在一起面试,面完一个走一个,不可以逗留过久。)

英语面试没什么可说的,那100分几乎是送的吧。只要不是哑巴英语应该都没问题。每人先口译一小段材料,我感觉好像是我之前上课时国际贸易那本书上的,绿皮大本的,有人用过吗 我口译的时候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了,没有关系,充满自信地假装自己认识然后糊弄过去吧,千万不要卡住,口译的精髓就在于流利连贯,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大概的含义。哪怕那个单词不翻译直接跳过也比卡住要好。然后就是很随意的一些对话。跨专业的一般会被问到为什么要跨专业,自己本科专业对于以后学习的优势。

二、初试

先大致回顾一下我复习的进度吧:(一战的分数不高,很久之前的复习状态也记不太清了,所以重点记一下二战的情况。)

每门课正式开始复习之前我都会在论坛上找一些考的比较好的同学写的帖子,写得条理清晰,或者我觉得比较靠谱的会打印下来,通过别人的进度制订一个自己的大致的计划,计划可以经常修订,但重点是必须得有一个。

(一)数学

大三上和大三下之间那个寒假开始看教材,做课后习题,依次是高数,线代和概率。暑假开始做全书,第1遍在9月中旬结束。然后第2遍重点看了一下之前不太熟悉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然后是2遍近十年的数三真题,几套合工大最后5套题,然后就上考场了。我觉得别的不说,如果能把近十年的数三真题彻彻底底地搞透,数三120+是没有问题的。120+听起来不高,但是应付港澳所,国商甚至岭南的初试完全够了,大约可以保证进复试。

二战的话是从大四毕业后的暑假开始的,之前因为复试落败伤感了一小段时间,接着实习了1个多月,然后是愉快的毕业旅行,接着找房子,搬家,搬完家之后又沉浸在新环境里几天,最后眼看着暑假开始了才正式开始看书。

这时候离考研结束已经差不多半年了,该忘的都忘了,所以这一遍全书又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又是直到9月中下旬才看完第1遍。但这一遍已经比上一年的第一遍好很多了,一方面是回顾,唤醒自己的记忆,另一方面也是深化对一些数学概念,定理等的认识和感悟。所以这一遍结束之后我决定不做第2遍全书了,直接上套题。

当时的计划是几天研究一份题,可以第一天掐时间做,然后接下来几天分析,这样一直持续到考研之前。当时也不想再自己去找什么资料了,就直接拿了之前一战时买的400来做。一般人好像会在全书之后安排做660,但听说660很难,而我当时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是140+,数三真题一般来说又比较简单,我觉得没有必要研究660那么难的东西,所以就直接跳过660上400了。但是没有想到,400也很难……实在太难了……当时每套题我大概可以做几十分吧,说“大概”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认真算过我每套题的确切分数,实在太自我打击了。这套 400我做了2遍,花了1个多月,做到后来经常坐在一起的研友都问我:你这套400题做了该有几个月了吧?我非常愧疚,又不想半途而废。加紧速度做,最后还剩几道特别恶心的题时实在受不了了,不知道自己研究那么难的题目对考研有什么帮助,就没再继续做了。400之后是2遍真题,以及一些下载的最后5套题。

我数学做的题很少,做过的都搞透就可以了。

今年考数学的时候,我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时候慌乱不堪,一般35-40min的题量我做了50min还没做完,还有大约3,4道不会做。当时一边做一边想:这下算是完蛋了我不想三战呀!所幸的是后面的大题难度不算太大,做完后面的大题之后我又回头解决了前面的遗留问题。最后大概粗心错了一个选择题,后面不知道什么地方扣了一分。

我们平时在做真题的时候其中有很多题就已经在全书中出现过了,所以可能会觉得比较简单。但是在实战的时候如果觉得题目不对自己的胃口千万不能太过慌乱,尽量稳定自己的情绪,把能够拿下的分数都拿到。题目如果难度较大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难的,但其中一定有固定比例的基础题,可以先把这些题拿到手然后再考虑剩下的稍难一些的题。做题的时候要既速度快又细心,准确。

(二)英语

一战时几乎是裸考的,二战时花的功夫也比较少。

我没有特意背单词,我觉得英语专业的,以及一些非英语专业但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就不必背单词了。做黄皮书的时候把一些常见的单词记在笔记本上,偶尔随时拿出来翻一翻,看起来很熟悉但却不知道意思的单词是识记的重点,一些特别奇怪特别生僻的单词就不必理会了。

怎么利用黄皮书大家去找专门的帖子吧,黄皮书大概研究个2遍应该也就差不多了吧,没必要一味地追求遍数带来的虚荣感。

二战的后期我做了几份市面上的模拟题,可以问问书店老板,买一些销量比较好的模拟。题目内容本身是次要的,主要是找找手感,掐准时间,从头做到尾,包括作文。然后可以请考英语专业的同学或是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帮忙批阅一下作文,人家帮你改作文其实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所以如果关系好的话是不会介意的。我二战时每一次写的作文都会拿给一位考翻硕的同学改,然后被骂得狗血淋头。然后轮到我改她作文的时候我又可以“骂”她,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这些都成了考研时期的美妙的小插曲,给那段苦闷的日子增添了一些色彩。

作文我可以说的比较多一点。因为二战时英语的重点就放在作文上。完型,阅读说起来不确定性比较大,但其实和一个人的英文功底还是有很大关系的,而英文功底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养成的。考研英语的翻译太难(这两年的翻译我都没怎么看懂),属于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那种。而作文很讲套路,一个考研阶段完全足够把作文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作文是唯一一个除了黄皮书之外我另外买了辅导资料的题型,当时用的是新东方王江涛的绿皮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编得不错,唯一的缺点是用的人太多了,早上在图书馆外面读书的时候发现尼玛90%朗诵作文的都在用这本书,实在是太伤感了。甚至能出现俩人读着读着读重到一起的搞笑情景。后期我帮一个小男生改作文的时候看着看着怎么觉得那么熟悉,后来一问他果然用的也是这本书。直接套用作文书里的句型太危险了,这点后面再讲吧。

我大约从10月开始研究作文,计划10月一个月看完这本书。

我是这样学习这本书的:

每天花1个小时的时间读作文,安排在清晨。早上先拿出那天的计划(小作文的话一天可以学习2-3篇,大作文就1篇)朗读,先读2遍,然后不看原文,根据下面的译文口译出自己的版本,然后把自己的版本和王江涛写的版本进行对照,在认识到自己的遣词造句是有多低级之后,会对涛哥的版本印象加深。然后可以再读一遍原文。然后这时候在外面也冻得差不多了,回到图书馆或是教室,拿出一张纸,对着译文默写出涛哥的原文。写完后再用红笔修正一遍加深印象。从第2天开始每天开始新的任务之前可以再复习一下前一天的内容。

这样每天坚持下去很快就能把这本书过一遍了,然后这本书和黄皮书一样都可以作为这之后每天早上朗读的内容啦。10月份完成的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考研英语写作考查的是输出的能力。所以在10月之后就要多写多练。这个具体不好说,平时在写作书里看到的常见的套路多积累。然后接下来见到的作文见一篇学习一篇。近十年的作文真题,包括大小作文,都可以写一遍。具体可以看一下高分写作里送的那个视频,按照涛哥的说法就是作文,像阅读一样,也需要重视历年真题。

常见的参考书里的范文比较:

王江涛的作文写得比较,怎么说呢,很朴实,很讲套路,比较适合水平一般的大部分同学。黄皮书后面的那些范文水平非常高,真得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小作文,用的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小词,但是用得恰到好处,语境什么的都非常恰当,巧妙。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觉。虽然用词简单,但是一般人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这本书后面的范文比较适合……欣赏。真的写得很好,大家有空多读几遍感受一下。

还有一个人,叫丁晓钟的,搞英语的,经常在微博上回答研友的问题,外带推销自己的书。我没经受得住轰炸,跑去买了2本。一本真题超精解,一本外刊超精解。前一本用了,很烂。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这本书可以得0.5分。由于推出的时间不长,里面有非常多印刷错误的地方,纸张粗糙,编写水平也远不及黄皮书。里面的作文我研究了一篇,一味的卖弄词藻……缺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大家看到“点点教育”,“丁晓钟”就绕开好了。

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英语的时候作文写得非常之顺爽。

对了,作文也要注意卷面,不能照搬作文书里的原句。其他有什么问题我想起来再加吧,不知不觉已经写了4千字+了,实在是太令人感动了。今天太累了,哪天再续上政治,专业课,以及注意事项这3部分吧。

(三)政治

我2年都是过了十一长假之后开始看的,暑假的那种什么政治基础班完全没必要报,费时费力。先把红宝书即大纲解析细细地、看一遍,第一部分马原和第二部分毛概需要做一下选择题,剩下的几部分没必要做选择题。选择题大同小异,推荐任汝芬的序列二。张俊芳有本选择题,好像叫什么“2000题”,我第一年用的,题量超大,马原部分的题不错,因为是张俊芳出的,后面几部分就不太好了。所以我还是比较推荐序列二。红宝书的第一遍加做前两部分的选择题大概控制在1个月之内,快的话20天就好了。不能再慢了。10月大概是复习的一个瓶颈期吧,因为经过一个暑假的高强度学习人应该都会有点累了,那这个时候看红宝书每天刷刷刷地翻个几十页心里是很爽的。

然后可以看第二遍,政治其实也是看得越多到时候做选择题正确率越高的,红宝书是核心,其他任何辅导书都是浮云。看完第二遍之后可以做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肖秀荣有本真题集,解析得非常不错,墙裂推荐。那个选择题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出过的一般不会直接考了,重点的是体会出题人的命题思路,从什么角度出题,对红宝书上的知识点考到什么程度。

红宝书看得遍数越多当然越好,后期可以背大题。可以选择某个人的作为重点来背,其他的辅导班的押题也可以拿来作为辅助看一看。我今年重点背的是肖秀荣的那4套题,参考了忘了哪个辅导班的最后押的资料。一般政治5道大题每年都会有一道是比较出乎人意料的,但也有几道是市面上有人押到原题的。如果大家政治大题都答不出来出题然也很囧吧,但又不能让你全部背到,所以就会这样控制一下。

对了还有时政部分,好多人推荐肖秀荣的那个形势与政策的小册子,一般人都用这个。12年那本选择题一题也没有押到,13年的有一道作为知识点被提到了,但没有在肖给出的选择题里出现。热点的选择题也就4题,一方面拼考生的知识架构,一方面我觉得也是拼人品吧……毕竟后期是很忙的,不要为了这点芝麻丢了其他西瓜。

(四)专业课

801大家重点参考精华里的那几个专门写专业课的帖子啦,非常感谢那些前辈,我把那几个帖子打印下来,时不时地翻看一下,按照上面的方法,各章的重点看了那四本书。图解宏观上面很多错误的地方,看的时候注意甄别。多恩布什的那本我就不想说什么了……看的时候可以把一段一段的话作为一个意群来看,最好不要纠结于每句话,每个词,否则会很痛苦的。但今年的宏观真题里面那道计算题(关于资本存量什么的那道?记不太清了),明显就是来源于这本书的。书上没有类似的题型,不过方法是宏观里经常用到的。

四本书看起来我觉得比较合适的顺序是范里安的微观,图解微观,图解宏观,多恩布什宏观。精华帖里之前学长提到的可以补充阅读的那几本书,比如赫舒拉发的那本,我个人是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看的,把这四本看透了完全够了。因为考研时间紧任务重,额外的书看一遍也不会有多大的益处,多看几遍时间也不允许。

另外,大家在12月的时候可以在图书馆看看有没有“经济决策参考”这本小册子(好像是这个名字,待我去核查一下哈……),好像是每月一本或两本。到12月的时候差不多正好一年的都出完了,认真看一下有助于了解这一年的宏观经济走势,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小册子很薄,可以中午吃完饭随手翻翻。平时一些琐碎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关注一下当下的热点。可以用一个小号在微博上关注一些财经类的微博账号,或者选定某个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每天看看头条。随意看看吧,看多了也没多大意思,时间也不允许。

4本参考书,除了多老师那本,其他3本我觉得都是看得越多越好的。第2年的时候本来觉得书本内容比较熟悉了,但没想到每一遍看下来都有新的感悟。不过后期可以不用完整地一遍一遍地看,可以重点看自己不熟悉或者重要的地方。

三、注意事项:都是一些琐碎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在确定自己的考研考场之后,可以拿出半天的时间过去看看,选一个最近的酒店订下来,或者找订房机构指定订这家酒店。这样有午睡习惯的可以两天中午赶快回去睡一觉。2年考下来我觉得实力是一方面,考试那两天的状态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实力在380,那么状态就决定了你最后是考360还是400。有喝咖啡习惯的可以喝喝咖啡,清醒一下大脑。其他平时没有的习惯那两天不要轻易尝试,以免状态不佳,影响发挥。

在进考场之前可以抓紧时间翻阅平时记的笔记啊常错的知识点啊之类的,相当于一个warm-up exercise。在拿到试卷之前就让自己进入到那个状态。

唔,本来好像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过现在突然想不起来了。我要是想起来了再加吧……离考试过去时间也蛮久的了,上面如果哪些细节我记错了,望见谅。如果大家有什么具体的实在的问题可以留言在下面,我会尽量回答的,这样别人也可以看到。

祝后来人好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