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经验:专业课篇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2012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经验:专业课篇

2012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经验:专业课篇

考研时间: 2012-08-1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复习:正式篇

专业课

先说两句:1.如果本科是新闻或传播的,可以相对多看看英语,如果你也是跨考的,请把精力分给专业课上,当然英语也是非常重要,但英语是见效最慢的科目,而专业有150分,只要英语过线,拉分就取决于专业课上。下面进入正题。2.武大近年来并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所以一切以以前的参考书目为准。

(一)综合知识

①书籍:

要求书籍——《大学语文》,徐绍建,武汉大学出版社;

《法律基础》,周叶中,武汉大学出版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吕有志、戴德铮,高等教育出版社;

补充书籍——《大学语文导读》,徐绍建,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 ★★

《文史要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具体复习:

综合考试整张卷纸共150分,具体分配是大学语文60、法律经济50、写作40。

1.大学语文

Tip:《大学语文》我使用的是第三版,不知现在有没有出第四版,虽然新旧版本差不太多,但如果出了,建议买最新的,即使使用旧版本也要将新增内容填进去。另外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古代、现代、国外。由于国外部分从未考过,所以我在复习时只是简单带过,当然笔记还是有做的。

我从五月复习开始时,每天完成一个作者的赏析(80多篇文章中,出现好多一个作者的两篇文章,这样我一天内也会将两篇文章全部赏析)。第一遍看文章做笔记时,我是先将文章完全读明白,除了了解文中内容以外,还将《大学语文》中每篇文章后面的赏析同《大学语文导读》中文章赏析进行全面结合,此外还用学姐学长的笔记进行补充,由于语文的工作量很大,就会占一上午时间,但第一遍笔记真的很重要,如果第一遍认真的做笔记和文章理解,那么之后的补充及记忆工作就相对容易些。同样的我还对每篇文章的课后题进行做了笔记。

记录笔记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块:(早总结文章应该分析什么之前,可以对比真题找出规律)

一是针对整篇文章而言——分析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写作特点、语言特点、个别的也进行文章人物分析或形象塑造等;

二是针对作者而言——写作风格、成就、地位、影响等;

三是针对文学常识——我所说的文学常识不仅包括《左传》等文章出处之类的要做详细笔记,还有同年代不同代表作、不同作者、同类作品不同风格等之间的的对比与类比也要对于做笔记,这个方面同样也是要参考上面一和二来作具体笔记。(这一点通过今年的试题可以明确感受到)eg:《史记》的艺术造诣、李白和杜甫的比较、还有11年小令和慢词的比较等等。

第一遍笔记完成之后,我就开始看网上许多人说的《中国文学史》,我个人觉得一般,此外我在《文史要览》中有针对性的看了看,此外少许文章或作者在书本中介绍过少的我会在网上搜索,将以上三个总结之后的东西来融合和补充到第一份笔记中就形成了可以直接用来背诵的笔记。

接下来的工作不用说就知道,是背诵。并在在背诵同时将笔记更加简化,精确化,就形成了最终的笔记。我身边的研友中有几个是会将背诵放到最后几个月中,理由是怕提前背诵会忘记,其实不然。到后期政治、法律、专业课很多都需要记忆,记得等到后几个月的她天天后悔没有提前背诵。我想说的是,提前背诵到最后确实会有所忘记,但大部分记忆还是在了,背了一遍不要放下,开始第二遍,第三遍......几遍下来到最后想忘都不容易;大家不要纠结于背不进去,刚开始背都是很辛苦的,也就是前几遍浪费时间,多背几遍后来的时间是越来越少。我大概是在六月中下旬开始背诵,到考试时我大概背了5、6遍。背是必须的,但我个人觉得默写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即使会背,一上笔就忘了,为了考试节奏不乱,默写是必须的。在背诵初期文章间、作者间容易混淆,所以我将其分类来帮助记忆。

另外比如简短的诗歌,古文、现代文、诗歌、词、诗中的名句我都会背诵,答题时可以写上,给老师一种你确实对文章充分理解的感觉。

补充一句:大语是重要的,80多篇文章,任何一边都有可能是考试篇目,所以必须要做到每篇的赏析都要能出口就背出(即使是从未考过的外国文学,也要心中有数,凡事就怕万一),你不要存侥幸心理,觉得某一篇太简单不会考、或是考过了不会考,上考场你就知道,大语这门课你是赌不起任何一篇的;如果一题你不会,就直接影响你分数,而且分值都不少。

2.法律经济

这门科目或许我相对复习轻松些,因为本身大学期间学习过经济,经济法、还有大部分民法;而且近几年武大的法律经济也很少考书本的死知识(今年出了一道“死的”:环境保护法),而且自从去掉名词解释后,判卷就相对松一些了,答案只要达到点子上就ok。更多的是出和当下热点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书本知识有所提到,具体的内容还需要你平时多积累,总体来说只要你不是完全不理会社会、国家、全球的“问题”,答题可以适当发挥,一般分数还是可以的。本身有基础所以我9月底份才开始背,因为这时的语文我基本背好,只需多加巩固,这样原本占用语文的时间我就可以开始背诵法律基础。这个要因人而异,看你复习的程度和你个人的效率,还有记忆力。

这个科目我没有可别去补充什么教材,只是将《法律基础》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本书的内容总结道笔记中,我当时是在大学语文第一遍笔记ok之后,为了清醒了头脑,用5天把这两本书那本书快速过了一遍,并写下框架,标出真题出处。

提示一点,这两本书很薄,没什么重点和非重点,记住一定要看到全面,不要猜题,即使你没有完全背下具体的内容或咬字,上面我说了,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当然也不是让你把想到的都写上,既然看书了,就知道改写什么,不要想等着老师从你的诸多回答中寻找正确答案,老师的时间很宝贵的。这门课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关注热点,结合热点。

3.写作

写作对我个人而言是我强项,学生会大小文字稿都是我负责,而且我本身喜欢阅读书籍,喜欢把书中好句子写到本子上。作文拉分不是很大,想让一个人在不到一年内写作拿高分不太容易,不过想拿个一般甚至高一点的分数还是有方法的。

武大所考的作文不是大家喜欢写的记叙文、散文(如果你结合题目能把散文写的出神入化),我个人觉得不论什么题目都应该写成评论文的形式,我们已经是有一定学识的人,要写有一定的深度的文章,以小见大是很好表达;可以试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挑几个方面入手,也就是说通过题目探讨他深层次的东西。

武大要求字数在800-1000字,所以一定要在写作之前有个整体思路、框架,一定要在字数限制内文章表述完整,切忌草草结尾。另外,无论你是否有文采,作文的思路一定要清晰;最重要的是看清晰题目,面对“宏伟”或范围很大的题目时,要从小着眼,深入到大的方向,有一种鲜明的观点,让老师觉得你有一种宏阔的视野。

作为很好的参考资料我推荐《南方周末》,既有热点,对专业二有帮助,同时评论板块对写作也有帮助。同时我还看了《文史要览》最后面关于评论文的写作的知识点(不看也可以);武大近几年内写作不再要求的那么专业,更贴近社会,基本是当年热点;既然是热点,不论广播还是报刊都一定会有提到,多听多看多记,到时候考试遇到可以把你听到看到的东西写上去,即使是他人观点,用你的方式说出那就是你的东西。(从大三起到现在为止我都一直都订《南方周末》报纸,嘿嘿,很不错)

拿今年辛亥革命的作文为例,我大概是这样写的(我的不见得写的很好):

题目:回眸百年辛亥,如今我们应情何以堪(一定要看好要求,是题目自拟还是用试卷上给出的)

内容:以考研之前看到辛亥纪念馆为由→赞扬辛亥→歌颂改革开放→描述当下+自我价值评定→感慨

Tip:综合知识的真题一定要看,不仅是为了看出题类型,也一样要动手来说,既为了练笔,也为了找找答题的感觉,后期也可以计时来做,考场上也好做把握。切忌不要想寻求考试预测,综合知识出题除了与热点相关,其他毫无规律,所以与其费时间预测,不如多背诵。

(二)新闻传播基础

从2011年起,新闻和传播初试合卷,所以新闻和传播都需要考。新闻传播基础整张卷纸共150分,新闻和传播各75分。由于卷面总分依旧150,所以新闻传播的考试重点较以前比略有突出。

1.传播学

①书籍:

要求书籍——《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

补充书籍——《传播学史》,殷晓蓉,上海译文出版社;★

②具体复习:

所有的书都准备齐全之后,就是如何学习的问题了。书目不是很多,但也要有侧重点看。李彬老师的这个书适合跨专业同学,很入门,很基础,我在没有确定武大时就有看过翻过一遍,而五月份正式开始学习时也是先看的他,由于此书写得很浅所以是要认真看过一遍就好,建议不用做笔记,但是最好把框架总结出来,这样在看郭老教材时也有个大体框架,思绪也不至于很乱。教材中最重要的是《传播学教程》和《单向度》这两本书,其中前者主要讲经验学派,后者主要是批判学派。

李彬老师的书看完之后,对传播学有了大概了解,趁热打铁,马上开始《传播学引论》学习。郭老的这本书看起来不是太难,条理很清;我首先是简单过一遍,写出框架,主要是为了把整本书的脉络理清,事实上他基本就是按照拉斯韦尔5的直线模式(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内容-效果)。

之后就是第二遍读书,在这我先说一句由于我是跨专业,所以更要努力去看专业书(新闻学也是一样的),答案都是依仗教材的,只有把书背会了,看透了才不怕出灵活的题目。

在基于有了第一遍的印象之后,看第二遍书之前我先浏览了考学长学姐笔记,并将今年真题知识点对应标记到框架中,大概对第一遍框架的具体内容有简单了解(由于新闻传播很杂,前辈笔记会总结道一起)。第二遍时我很认真的看书,结合前辈笔记我我也做了自己的笔记,其实郭老这本书的重要性可以达到把整本书背下来的地步,而武大的题很灵活,所以只是背书是为了说出更专业的话,只有掌握了这本书,才可以融汇贯通的答题。

我的第二遍看书很慢,不仅需要写笔记,更重要的是达到理解;但也正应了慢工出细活的话,这遍收益很大,不仅对全书有了整体把握,笔记也搞定。之后我就是保持每天翻看笔记,多读,加深理解,这对后来的背诵也有帮助。与此同时我开始看《单向度》,之前在帖子中看到大家说这个很难,所以《传播学引论》认真看过之后才开始。

《单向度》这本书大部分是由论文组合而成了,看着各种人名有点儿乱;简单过了一遍之后,感觉有的地方还是有点儿乱,当时从学长那买的笔记很全面,一些我不能确定的东西都可以从笔记中找到答案。其实当看过学长笔记,再多看几遍书,你会发现其实这本书并不难,就是那么几个学派,那么几个人,那么几个理论。

笔记有完成后我就开始进行背诵,但即使是完整的笔记,我在起初背诵时,每晚也会将今天背诵的章节在对应看遍书,因为笔记是精炼的,而书可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

《单向度》我只背了3遍,传播笔记我则背了5.6遍。补充一点,在11年新闻、传播合卷考试之后单行度就没有考察过,但是又害怕万一,所以我将笔记归纳为★A、★B、★C,★A是一定要背的,★B是相对补充,我大致也也会背了,★C是拔高,我当时时间不够只是看。对于《传播学史》这本书不看也可以,由于单向度起初不太懂,所以看了这本书了解下背景。

我想其他写经验的人也一定会这样建议:用活页的本子做笔记,笔记最后一侧留有一些空白以便补充用。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后期你要看论文补充。论文等补充的东西我会在后面。我一再强调要写框架,是因为考试时间是有限的,而你要写的东西很对,没过过多时间去思考,如果你脑中有框架,那么在考场上可以快速搜索到信息。

补充一点:有人问我传播用不用像新闻一样做专题,其实传播学本身很规整基本就是以专题形式呈现在书本中,不过我个人还是将其划分了一下(将此书划分《传播学教程》),分为“传播与传播学”(1、3、4、14、15章),“媒介研究”(2、8、9章),“传播类型”(5、6、7章),“受众研究”(10章),“效果研究”(11、12章)、“国际传播”(13章),这样会更明朗些。

最后再补充一点:在看书和背书期间真题是超级重要的,我当时有个习惯,用铅笔将真题反馈的知识点在书和笔记上做标号,一段时间之后再翻书和笔记,会发现没有标记的地方并向比有标记的地方新;这样就告诉我们考试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所在,如我前面所说的合卷后重点知识点考的几率很大,当然知识点一定要看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2.新闻学

①书籍:

要求书籍——《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的,武汉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民大学出版社;

补充书籍——《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陈力丹,人民日报出版社;★★

②具体复习:

在这些书当中,李卓钧老师的《新闻理论纲要》应该只能在淘宝上买到复印版的了,年头相对久了点,要求的这两本书很薄也很简单,倘若你只是看要求的两本书,即使背熟,也未必会答题。但我觉得这两本书是对新闻学做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大家还是要好好看看,不可好高骛远。

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是一定要看的,也一定要总结笔记;这三本书加一起应该就够大家好好理解学习的了。另外陈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是入门的首选,陈老师的书很好看,通俗易懂,并配有例子,这本书可以对笔记进行补充。另外一本陈老师的书(《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是大概每年4月会出本的关于前一年新闻传播界的解析,很不错。书的问题说完,具体说说我复习过程。

其实新闻和传播的学习是异曲同工的,只是新闻相对散一些,不好要把握。我当时把李卓钧、童兵、李良荣老师的书都过一遍之后,总结框架,之后看看学姐的笔记总结的专题大概有了方向,第二遍看书时认真做了每一本书的笔记,最后将三本书结合到一本上。三本书之间一定的关联,有共同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同,这样笔记中都要体现,当然答题时要以武大老师的为准。因为有了三本笔记还有学姐笔记的基础,所以做这份综合笔记以专题的方式总结了一分有30个细化专题的笔记。(eg:新闻定义、新闻价值、新闻媒介、新闻原则、新闻事业、新闻人、新闻娱乐化、危机新闻、网络传媒)对于新闻的复习笔记专题化真的很重要,这样对于考试来说,不仅可以快速定位答题知识点,同时可以把相关内容较为完善的回答出来。

笔记差不多就可以一边背,一边还原到书中;同时开始论文补充。除了我上面说的新闻具体做法,其他的比如真题都和传播学是一样的。

再补充一点,武大专业二的考试是很思辨的,没有简单的名解和简答,所以只是背书是为了说出更专业的话,只有掌握了这本书,才可以融汇贯通的答题。只要把笔记背的超级熟,心里有个框架,热点和论文一配合,不管出什么题目都影响不到你的发挥。

①强调做第一遍笔记(大概看第二遍书时)

我当时在做第一遍笔记(也就是大致第二遍看书时)时,为了对书本知识达到了全部了解的程度,在第一遍框架的基础之上,对应弄懂每一章节之后,进行笔记默写,其实也算不上是默写,是认真看过书本后自己已经明白。

写笔记时不只是单纯的抄写,因为已经对应弄懂一个章节的知识点,所以写笔记时要一边心里想着知识点,一边对应书本中的专业词汇,这样对应,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理解的对否,还可以增加书本的记忆。整本书都这样下来,及时时间长些,你会发现,后期复习轻松了很多。

在白天做完对应章节笔记之后,我会在晚上将前辈笔记与自己笔记对照,补充和完善,另外还要拿出点时间再把今年之前看过的章节在过一遍,这样一遍下来,等你背诵时一定会相对轻松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武大的试题不是仅仅背书就可以得分的,一样认真的一遍下来,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有帮助的,之后的复习就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入了。

②想强框架的重要性

考试时答题时是A4那么大的完全空白的12张纸,我当时足足写满的11页半,可能我的字比一般的大点儿,不过至少你也要写满10页才对得起考试(除非你的字真的很小)。后面答题技巧是我会强调,对待每一道题目,除了要把基本定义写作,还要有一定扩展,即把与至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下上去。(eg:问-判断:新闻娱乐化增强了新闻传播的贴近性,答题点有: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新闻娱乐化会带来什么?什么是传播贴近性?影响传播贴近性都有什么?两者关系是什么?给出这句话是在什么条件下判断出的?倘若判断是不确切的,又该如何判断?)

总而言之不论什么题型,尽可能考虑周全些,角度多一些,不要仅是提留在字面上的几个定义上;这样下来你要书写的文字就很多。然而考试时间是有限,每个题目不能托太久,如果每个题目思考的时间太久根本打不完题目,而且后面的论述题分值还大。或是如果做题时没有过脑看到题目下意识就写,到一半才重新思考,这样不仅费时,还可能照成答题思路混乱,老师是最讨厌思路不清的学生了,即使答案准确也是必会影响印象分。

因此,你要是头脑中有框架,条条框框,每个专题、每个知识点有哪些点记在心中。这样看到题目时,知识点会立刻闪现脑中,搜索到对应框架中的位置(当然做到这点不仅要有框架概念,书本必须要背熟),就知道应该书写哪个方面的内容,甚至知道应该回答具体的哪个点,这样不仅答题反应时间快,思路也会很清晰。

有人问我我的框架是怎么做的,我下面分传播和新闻两块来说:

传播:

我前面写到传播学不用刻意去像新闻一样做专题,因为传播学本身很规整基本就是以专题形式呈现在书本中,也就是说传播学的框架完全可以按照郭老的那本书的大标题和小标题来归纳。不过我个人还是将这本书更加细致的划分了一下,分为“传播与传播学”(1、3、4、14、15章),“媒介研究”(2、8、9章),“传播类型”(5、6、7章),“受众研究”(10章),“效果研究”(11、12章)、“国际传播”(13章),这样划分完六块之后,就可以针对每一块的每一个单元进行大标题和小标题的归纳,这其实就是传播学的框架。

新闻:

在总结新闻框架时先做的是归纳专题,也就是自己讲三本书综合到一起写笔记的过程。专题笔记写好后就可以真正全面分析框架(新闻学复习部分我写的第一遍看书的框架就是把书中大、小标题写出,目的是对书本有个真题了解,以及后期综合三本书时能够一目了然,而现在说的专题之后的框架就是最终脑子中要形成的框架)。前面我已经说说过我一共总结了有30个细化专题的笔记。(eg:新闻定义、新闻价值、新闻媒介、新闻原则、新闻事业、新闻人、新闻娱乐化、危机新闻、网络传媒)。

每一个专题下面都归纳总结这三本书的知识,所以要遵循逻辑的顺序。具体举个例子:比如新闻真实性一点要先写如何定义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新闻真实性的防范及防御。具体到真实性的定义,又细化为本质真是论和总体真实论,以及他们的辨析,等等。这样的梳理之后,就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不全面,另外即使看论文也会有眉目,而且很容易将论文和笔记、框架对应上。

Ps:补充一点,在上面的框架ok后,随着后期论文、热点等的加入,可以适当补充会修改框架。记得我当时在12月中下旬开始就默写了几遍框架。整理、默写框架不是目的,真正是为了知识体系在脑中脉络清晰,考试可以迅速在脑中找到思路,节省时间,同样框架就反应了知识点,每个都牢记心中,答题也就更有条理、全面、不落知识点啦。

具体说一说如何看论文及热点

论文,高分必须现在很多的专业课越来越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背多分”的模式已经落伍了。但并不是说不背,基本的知识点和每本书的重点还是要记忆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家背的知识点也许都差不多,但为什么分数有高有低呢?这说明答题的技巧很有诀窍。

记得我本科时的教授说过,老师喜欢的是具有研究精神的学生,在答题时喜欢学生辩证的思考,同时用理论来联系实际,要具有自己的理论深度。

有人要问了,什么时候开始看论文呢,当你专业课二背的差不多的时候,我是在11月份开始看论文的,当时每周一利用图书馆看论文,上网看热点。

要看论文首先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你知道你报考的学校的老师,以及专业方向的有哪些导师。有了老师的信息之后就可以去找了,因为你们在学校,多以通过校园网可以到“中国知网”中任意下载论文,不要钱的,所以在网上网上去找他们的文章是很重要的环节。

每个老师近五年的文章都要找过来。有人说,我们专业那么多老师,都找吗?不是的,单波、秦志希的论文一定要看,另外石义彬院长、罗以澄老师的都可以看看。另外考媒介管理、广告方向的,主力张金海老师的论文也要看哦。另外如果有时间话,可以看看陈力丹、李良荣、郭镇之、邵培仁老师,他们的论文在适当补充一下。

找到论文之后,首先是知道他们的研究方向,写作思路等,但最重要的是下面要说的。记住,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述每一个老师论文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包括老师的研究方向类、时事类的评论文章等。随便提起哪个老师,你脑子里面都要有一个概念:这个老师主要研究什么方向,他对于当下热点事件有看法吗?看法是什么?诸如此类,尤其是如果老师有写评论或者博客的习惯,最好定期去游览下,知道立场。

也就是说,不需要你一定看懂论文,或背诵论文;只是找出精彩的论述句子,观点、看法等,结合笔记,将其填写到笔记的相应位置,作为答题时的题分点。

你还要做一项工作,就是上网看热点新闻。

有人说哪有时间啊,其实也很简单。所谓热点,就是社会共同关注的,有关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大家一起关心的话题。就拿去年来说,7.23动车追尾、郭美美、钱运会事件、国家形象宣传片,政府开微波、辛亥革命100年等,哪一件不是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考新闻传播的学生,你或多或少也会了解一点吧。

了解一点没关系,上网搜一下相关的新闻,看看《南方周末》,再去看看别人对时间的评价,一两条观点就可以了,也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考研喜欢辩证的思考问题,观点不要多,但角度一定要多。就例如“郭美美”事件,不管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只要你知道有几种观点存在,都在论述什么问题就可以了。

我记得《南方周末》去年针对热点事件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观点,其实关于热点事件的看法,你有一两条就够了,不过角度要新颖。想论文一样,将你支持的观点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记录在本子上,在答题的时候就可以用到这些观点。除了看观点外,从中学会人家评论的技巧,写作是可以用到的。

等你复习到一定程度,看看真题,你会发现,想得到不错的分数,只是背书本是不够的,那么论文,热点真的很重要。

Ps:如果不能再知网上免费下载的考生,可以一去传媒资讯网下,是免费开放的。另外传媒资讯网也有很多资源大家可以利用。另外每年大概圣诞节左右《南方周末》会推出一个年终版,会总结一年来10个社会热点,这个也可能是考试内容哦!而且我后期还在网上花100购买了新闻传播热点,今年就有考到。

最后:本人不才,不知道我写的经验能不能给考研的大家提供帮助,真心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哪怕一点儿也好。

相关文章链接:2012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经验:公共课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