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考研备考生存手册之饮食篇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武汉大学考研备考生存手册之饮食篇

武汉大学考研备考生存手册之饮食篇

考研时间: 2014-02-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为了让广大研友们能够更加了解武汉大学考场附近的环境及考研相关信息,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为此特别推出武汉大学考研备考生存手册之饮食篇,希望能对研友们有些帮助。

一、城市的特色小吃

1、“过早”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过早食品有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等。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是武汉一大特色。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一九五八年毛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它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2、小吃街

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这里的早点够老,够味道。有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糊汤粉、陈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妇的稀饭和煎饼、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

吉庆街

白天逛汉正街,晚上游吉庆街”,武汉人素有此说。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外来宾和八方游客在这里欢聚。这里已成为领略武汉都市风情的窗口。吉庆街位于汉口著名的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别看这条有名的吉庆街夜市大排挡宽不过十几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可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现出来,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服务的……几百个台位挤得满满的,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这里没有安静的茶庄,没有高档的餐厅,但是你一不留神就可以从客人里找出大学教授、作家或社会学家什么的。吉庆街的客人们形形色色,不光是文艺界,还有体育界、政界;不光是中国人,还有外国人,不光是为吃而来,更多的是想感受这里自由的氛围,体味这里的汉味风情。

3、小吃名店

蔡林记热干面

蔡林记热干面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4号,面对水塔。生意兴隆,日销量约15000碗,接待品食者万人以上。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有人问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是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的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脍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小桃园煨汤

"小桃园"是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武汉黄陂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人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谈炎记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距利济路口不远。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老谦记牛肉豆丝

老谦记是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一家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豆丝,兼管牛肉汤菜,随意小酌。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五芳斋汤圆

在武汉,还有一家同时享有“汤圆大王”、“粽子大王”、“糕团大王”三大称号的酒楼——五芳斋酒楼。该店历经百余年之久,其制作的汤圆、粽子和糕团三镇皆知,远近闻名。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五芳斋”本是一家酒楼,建于民国35年,以经营宁波风味汤圆而闻名,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该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其味鲜美异常。

田启恒糊汤粉

田启恒糊汤粉馆坐落汉口花楼街,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名扬三镇。糊汤粉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者必卖油条。在制作米粉时,选用籼稻米磨浆、制粉,再加上水搓坨煮焖,挤压煮制成型。然后用活鲜小鲫鱼(或鳝鱼)熬煮成汤汁,再加水调入生米粉制成糊汤,放入各种调味品,成熟装碗时,撒上葱花、胡椒、配以油条佐食,别有风味。

二、院校周边饮食

1、校内饮食

桂园食堂

桂园地处武汉大学一区文理学部的黄金地段,以一楼的小吃城最为出名。食堂内设施较好,装修相对本部其他食堂来说非常不错。小吃的价格适中而品种繁多,东南西北的面食和小吃应有尽有。由于人气颇旺,在中午和下午就餐的高峰时间,常常一座难求,于是滋生了繁荣的食堂抢座、占座,也生出不少人端着盘子在一旁等座位的郁闷心情。尽管如此,在不少同学的心中,桂园食堂仍是武大文理学部最好的食堂。

梅园食堂

相对于桂园来说,梅园显然属于“持家过日子”的食堂类型,朴素的室内装修,面积也不大,位置在图书馆背后邮局后面的小山披上,常因被绿树荫绕而难被人发现。但如果在教五教一自习或在图书馆看书,去梅园吃饭是又近又方便。梅园的小吃和面食不多,但套餐却丰富多彩,并且味道好、分量也足,价格从2元到6元不等。

樱园食堂

樱园食堂位于樱花城堡之上,武汉大学老图书馆旁边,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食堂,据说周恩来总理曾在此会见武大学生。樱园食堂更像一个老人,设施和装修都显得简洁而古旧,没有明亮的灯光,没有漂亮的桌椅,出售饭菜的窗口也少,甚至连来此就餐的人都较少,每天过了十二点半,饭菜就几乎都已经售罄,去樱园吃饭,无论早餐、中餐还是晚餐,都得把握时间,尽量赶早。

湖滨食堂

湖滨食堂的位置应该算比较偏,在东湖之滨,离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和外语学院的新楼很近,在樱花大道的尽头沿着蜿蜒的小路下去,就是湖滨食堂了。在这里,吃套餐都是用大大的陶瓷白碗,和别处用餐盘稍有不同。湖滨的粥类和面食、煎炸小吃是它的特色,套餐做的也别有风味,但价格稍贵。

工学部食堂群

和文理学部食堂分散在各处相比,工学部的食堂多而且位置集中,几乎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食堂群”,因此学生的生活得到了方便,拥有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在四校未合并成新武大之前,曾有一个说法叫“吃在武水(工学部的前身)”,工学部食堂的口味好声名远播由此可见一斑。

信息学部大食堂

虽然没有经过官方的比较和统计,但大约信息学部一食堂是武汉大学最大的食堂了。和校内其他食堂一样,主要分为两层,一楼以套餐为主,而楼是小吃城和小炒,面积之大堪称壮观,口味也不错。

小观园

小观园位于校内,其中田园小观园位于工学部,珈园小观园位于本部。味道很好,朋务态度也蛮好。

麻辣烫

枫园经管院对面,枫一旁;湖滨,湖二楼下;桂园菜场内。这三处地方是笔者尝过的最为美味的麻辣烨。种类多,辣的够味,价格适中。喜欢麻辣烨的同学不妨试试。

2、校区周边饮食

珞狮北路,劝业场

重庆特色冷锅鱼:据说是身为武大人必须要试的餐厅之一,味道确实不错。就是位置难找。地址:劝业场武大正门旁樱花大厦后小区。(樱花大厦的路口左拐农行旁边)

聚贤阁:店铺比较简陋,但似乎口碑还不错。特色是苗家酸汤鱼,18元每位,加鱼加菜无需再加钱。地址:劝业场,银鲨运动城对面,不中国农业银行同街同侧。

绿洲小吃店:借着明晓溪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绿洲小吃店在武大学子中也小有名气。底楼经营小吃,二楼炒菜为主,三楼主营火锅。烧腊卖的得不错。地址:银鲨运动城隔壁。

No.1奶茶店:这里的原味奶茶口碑最好,小杯1.5,中杯2元。价格适中,味道极好。

群光广场

桂林人:包括桂林人旺觊美食街、桂林人西街牛排馆,似乎也有自劣火锅。经营的种类非常丰富,价格偏高,但考虑到在群光广场这样的地方,价格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在这里还有个桂林人糖人钟,一个师傅在这里制作糖人,看到时总能让人想起小时候的记忆。似乎亚贸那里也有桂林人。地址:群光广场七楼。

八一路

西域风情馆:特色:新疆风味。这里的大盘鸡很好吃,加的面条味道也好。这里有台大大的SONY的电视,NBA赛季总能吸引不少顾客。卑人消费金额:25元左右。地址:八一路,武大正门往广八路方向150米处,生产力书店二楼(需要穿过书店上楼才能到达)。

广八路

太子烧烤美食:同样经营有烧烤和炒菜,味道和生意比永红烧烤好些。招牌菜有功夫鸭、川式谗嘴鱼、秘制烤牛排。10人的聚会大概300至400元左右。地址:永红小吃旁边,同在广八路中段。

广埠屯

傣妹火锅:味道真的很赞,价格也很厚道。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吃得比较好,4人的花费约为60元。短短时间珞瑜路开了两家傣妹火锅,地址分别是:广埠屯洪山电脑城对面维多利大厦二楼(武商量畈旁),广埠屯资讯广场负一楼。

武汉大学周边美食排行榜

小观园:熟悉的那个味道,金牌蹄膀、剁椒鱼头大漠风沙鸡武昌鱼极赞,这里是我们大学时代童鞋聚会最常来的地方~~

醇品咖啡:胖妈人很好,店里偶尔有人交流咖啡,应该都是胖妈的朋友,两位店员人也很好。环境不错,茶港这边都挺安静的。玛格丽特小饼加咖啡豆真的很有创意啊,好吃!胖妈家的自家烘焙很好,现在多了一个咖啡研究室,很好玩的样子。朋友给我推荐的这里,喝的埃塞俄比亚瑰夏,口感挺温和又有些不浓烈的风味,赞一个

荔港鼎汤:菜品还可以增加1~2样蔬菜,豆腐泡不好吃,每种菜品可以弄成三选一。

玛莉圣贝诺:蛋糕很便宜做的也很好吃我买的是49那一款蛋糕很不错

阿里Bar吧:环境还不错,没事喜欢过来买点吃的,适合学生社团开会啊,小型聚会之类的。

樱花咖啡:店内很温馨,很安静。煲仔饭和黑椒牛扒很不错!有散台、卡座,楼上还有休闲包房和麻将室。对了他们家的咖啡很香很新鲜!是现磨现煮的。

桂林米粉:武大门口的一个小胡同里,同学带我去的,米粉蛮辣的,吃完后眼泪鼻涕的,不过真的蛮好吃的,就是条件简陋了点,不过位置还不少,不用等位置挺好的

天椒尚品:川菜味蛮好!蛋豆腐口感还不错!还有六合鱼!肉很嫩!

妈妈厨房:不错哦~如果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话,只是寝室同学一起出来改善下伙食,这里是不错的选择呢,上次点了三个菜,个个都味道很好,在武大附近价格还算可以了。推荐!

川味坊:好久木有来吃了!哈哈哈!觉得量还可以味道一直也觉得不错!辣辣麻麻的好舒服!吃了番茄牛腩水煮肉片都可以不过干煸土豆丝不怎么样怪不得不在菜单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