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路历程】走过、哭过、笑过,分享考研经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考研心路历程】走过、哭过、笑过,分享考研经验

【考研心路历程】走过、哭过、笑过,分享考研经验

考研时间: 2011-04-2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研究生考试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感觉像是几年这么漫长。这一年多来,有眼泪、有汗水、有放弃、有挣扎,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凭着坚定的信念,走到了现在。回头想想走过的路,经验教训都是一笔财富,写下来作为纪念,也希望对备考的学弟学妹们有点小作用。

我的总成绩是390,政治76,英语67,教育学基础综合247,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课程与教学系,专业排名第2。实话说,英语发挥得不是很好,教育学专业课发挥的不错,所以算是中和了,对这个成绩我很满意。

1.复习时间跨度

我在2009年的暑假实习后就决心从工科跨专业考教育学,既想弥补高考的遗憾,也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更是为了自己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尽管决心下的早,可是大三上学期还担任着学生干部,所以考研看教材是从2010年的寒假开始的,2010年3月开学正式进入复习状态。大三下学期还是有不少课,而且老师经常点名,不得不去上课,在课上一般是看英语或者做专业课笔记。2010年的暑假,许多考研同学都在学校里与酷暑作战,而我天生是怕热的主,34度的天气就能让我汗如雨下。为了给9月后的复习黄金期存够精神,我的暑假是在家里度过的,处于半复习半休息状态。9月开始,复习强度明显提高,除了睡觉和吃饭,基本上都在考研自习室。10月中旬我姐姐结婚,回家1周,回来后感觉更加紧迫,没有特殊情况,晚上10点前是不会回寝室的。

2.复习心态

(1)希望每个考研的人在开始准备之前,先问问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也许我们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考研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内心的反复自省: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特别是跨专业考研,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是很难坚持到最后。当我面对全新的知识,看了2,3遍一头雾水,看了6,7遍还是记不住,无助的心情时时会出现,是“一定要尽力”的信念让我坚持下来。所以,面对至少6个月以上的苦读,每个人开始之前,一定要确立一个心态:一旦明确了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下来。不管是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自己理想,还是为了逃避就业,只要你确定了一个目标,他就是你在茫茫考研海洋航行的灯塔。

(2)考研的第一步,应该是要确立一个心态,米氏箴言:“态度决定一切。”尽管在考前,专业课的复习已经重复进行了10多遍,但是心中的焦虑未曾减少过,我多么想再要个半年。对于有考研决心的学弟学妹,我想说的是——考研人永远是不会感觉彻底准备充分的,所以尽力去准备就好。当然为了心安,早点准备也是好的。最佳的态度就是——尽力。

(3) “坚持”就是王道,坚持到最后走进考场的人大多数都有好的结果。“剩者为王”,这句话很有道理。许多人付出了半年甚至更多的的时间,却在最后放弃了考试。其实考研的战场早在报名前就开始了,不断有人败下阵来,能够完成政治、英语、专业课的考试的人已经胜利了大半。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好几人报了名却没去参加考试。我的考场里空了3、4个位子,而我左边的考生考完英语后,没来参加专业课的考试。

但是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根本不会懂“坚持考研”这四个字的分量。说说容易,做来难。离考试还有10来天的时候,我嘴巴和舌头长了三个口腔溃疡,右脸的淋巴结肿大,脚趾和耳朵上各长了2个冻疮,手脚只有在被窝里时才是暖的。有晚我回寝室,听到室友说还有十来天了,眼泪就止不住的掉,时间不够,而身体又不好,怎么坚持这么难。现在回头想想,庆幸自己从未放弃,真的是信念使我不倒下。

3.复习计划

网上经常会有别人总结的复习阶段时间表之类的,那些都是别人的,只能作为参考,想在最开始制定一个严密的贯穿始终的计划是不可能的,关于整个复习阶段的计划心中有一个模糊印象就行了。关键是短期计划,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列出来,完成一项划一项。经过仔细考虑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计划后,不要考虑其他的,每天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就行了。我没有一个长期的具体计划,但是每天睡前和起床前都会把一天的学习安排好。而且对于每一本复习用书的看书计划和进度,也是心中有数的。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学习习惯,来确定是选择哪种计划方式。如果惰性比较重、学习能力不佳,那就将计划订的细致点,而且若未能完成计划就将惩罚措施订的严厉些。我会在完成一周计划,或者看完一本书时好好奖励自己,比如给自己买好吃的,去趟超市逛逛等等。

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复习教材

(1)政治

我政治的书买的很多,本人是属于比较没安全感的人,所以买书也是力求心安,不管看没看,买了总比没买的好。但是最后好几本没来得及看。

A 大纲解析(精读版)世界图书出版社

因为政治的教材不全,所以8月就买下了它,当做教材来看。买了考试中心的大纲解析后,还没看完它,所以到现在他还是很新。

B 考试中心的大纲、大纲解析、考试分析

大纲解析看了一遍,是一边看一边做陈先奎的2000题的。而大纲和考试分析基本上没动,因为时间有限。

C 政治2000题 陈先奎

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按考点编题。我看完一个考点就可以做题巩固。但是它有不少错误,而且不少超纲的题,可能是为了凑足个数量吧,最严重的是思修法律部分,题目出的很细,其中有些根本绝对不会考的题目。

D 任汝芬序列一、二、三、四

序列一看了大半本,序列二的题目做了大半本,序列三做了补充习题和时政题(时政知识点没看),在考前看了知识点整理,序列四的四套题全做完。评价下任汝芬的序列,那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别人说的那么神,序列二还有不少错误,序列四的预测题中有不少我这个门外汉都知道不会考的题,当然序列四的选择题还行。

E 启航20天20题

很不错,强烈推荐。没去追究他有没点到题,但是看得出编者的诚意。考试前看了2遍。

F 海天28题

看到了他说的每年都5题命中的噱头,就买了。实话说,没有启航的好。28题几乎把全部能考知识点都罗列了,所以哪有命不中的道理啊。我看了1遍,就当复习知识点。

G 肖秀荣四套卷

强烈推荐。没去调查过他的命中率,但还是觉得他的卷子质量很高,他的大题答案归纳的很适合背诵。我就是按他的大题背诵的。

H 任汝芬政治真题详解

有人说政治的真题没价值,其实我觉得看了总比没看的好,至少可以感觉下政治出题方式和答题要点,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在你看完一遍解析后可以看看,增加自信或者紧迫感。

I 领航的冲刺班资料

我报了领航冲刺班。听别的辅导班的同学反映的情况,相比之下,感觉领航很不错。他们的老师是比较负责的。我背诵的资料以冲刺班的讲义为主。

(2)专业课教材

教育学考研,除了教育技术学、部分院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学校自主命题,其他专业都是全国统考,这对增加了考试准备过程中的明确性和公平性,省去了托关系找学校专业课笔记和考研真题的时间。但由于国家命题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没有指定参考书,这带来了一些迷茫。教育学教材种类繁多,我在网上浏览了很多人的推荐,买了以下几本,供学弟学妹参考。

A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王汉澜。

这是80年代的版本,实话说内容比较陈旧、思路也很老套。因为我国的教育学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在这本书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但是听学姐们说现在很多的教育学原理书还是以它为基础的,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买下它。书中和大纲教育学原理的考点重合度不大。但是作为教育学入门书籍,我还是推荐。

B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这本书强烈推荐。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专业课教材。我是把教育史当作故事书看的,很好看,也让我对教育学充满了兴趣。但是有500多页,知识点繁多,想想记忆量这么大,压力非常大。孙老师的书基本把大纲的中国教育史的考点覆盖了,而且新版本中增加了些插图,可观性较强。

C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

这本书也强烈推荐。这是我看的第二本专业课教材。之所以先看教育史的书,是因为从小就对历史有很大的兴趣,教育史的书也会让我保持对教育学的热情。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教育史的分值只有100分,但是考点非常大,先看就可以先减去大头了。吴老师的书也基本把大纲的外国教育史的考点覆盖了。700多页,我基本上规定自己每天20-30页,一边看一边填写大纲要点(大师教育的一份资料)。

D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这本书的前十三章基本上覆盖了考点。有人说看这本书最崩溃,对我却不然,所以说别人的话只是建议,只有亲身实践过才有发言权。我每天看50页左右的心理学。它每一章后会有几题练习,对于知识点复习比较好。刚开始接触教育心理学,的确不是很好懂,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它挺有意思的。

E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这本书是所有教材里最薄的。看书的速度也可以很快。它与大纲的考点比较接近,但是还是有不少知识点需要到别的书里去找的。教育研究方法是门实践的学科,我觉得它的考察也是也应用为主,所以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要提醒的是,要买的书里有“导论”两个字,否则就不是同一本了。

F 2010年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我3月开始准备,那时2011年的考纲还没出。自从2007年统考已有4年,考点制定的比较成熟了,推测2011年的变化应该不大,所以我先买了2010年的。后来证明我是对的,2011年和2010年的考纲没有任何变化。尽管这本书是最薄的,但是我敢说他是最重要、最值,看它的次数也是最多的。最后它的封面脱落,基本上每一页都发黄、有破损,很有成就感。

G 2010年教育学基础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为教材无法把所有考点覆盖到,我从5月开始看大纲解析。很多人说北师大的解析不好,个人觉得还不错。统考5年了,各个出版社的解析还是“抄书”很严重,从教材上直接复制下一段一段的话。所以看教材很必要,做过2011年真题就会发现有不少选择题是从解析上找不到的,只有教材上才有。北师大解析最大的问题就是练习题中的简答、论述题没有参考答案,需要自己在教材中去找。而且它在考点后标明的“重点”、“识记”等字样,仅供参考,不要太在意。

H 2011年教育学基础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解析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本解析是远远不够的。我选择厦大解析,一方面是因为他每一章后有练习题,而且答案详尽。另一方面是因为每章后有相关真题解析,以及书后附赠2007年至2010年真题和答案,方便我在考前再次研究。实话说700多页的解析还是有不少“废话”,没有北师大的精简,而且错别字不少,但是看得出他们的诚心。

I 三人行冲刺班资料

我报了三人行教育学的冲刺班。冲刺班的资料很薄,我边听视频边看了1遍后,又自己看了1遍。辅导班的选择着实花了我不少心思,最后还是选择了三人行。关于辅导班的事情后面再提。

(3)英语

A 2011淘金词汇

有600多页,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花了2个月才看完。觉得他们编的不错,分冷词、热词,然后每个单元后都有练习题和翻译真题。但是看的速度一直快不了,而且单词这东西本来意思就多,难记,所以看这本书比较有挫败感。考前看了1遍多,2遍不到。

B 恩波真题解析

这本书是2009年参加考研的学姐送我的。恩波的解析不错,我做了1遍,看了1遍,并摘下了不熟的单词和好句。

C 新东方真题解析

在恩波解析用完后,我用新东方的书做第2遍,划出还不熟的单词。新东方的解析在作文这方面不错,其他的还是恩波的好。

D 外研社2011版真题解析

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主要利用的是它的解析,所以没买。这本书有几个亮点:一,每篇真题文章后有好句推荐,并列出句型;二,每年真题后有英语小美文;三,有2010年英语(二)真题,可以供我们练习。

E 新东方核心词汇和长难句

我利用2010年暑假看完的,因为暑假处于半休息状态,所以每天看20页左右。每天把前一天的学习的单词复习一遍。这本书不错的,最后还将近几年的真题中的长难句和核心词汇进行分析。缺点在于字太小。

F 新东方阅读理解进阶(高级)

就做了14左右,纯粹是找做题的感觉。市面上的阅读理解的质量都是和真题没得比的,所以别较真,找找做题的感觉足矣。

5.各科复习经验

(1)政治

政治的复习我是从8月底看大纲解析开始。有几个室友参加暑假的强化班,看着他们信心满满的样子,心里很慌。但是我知道像政治知识点识记之类的事情是急不来的。所以我还是很阿Q的安慰自己,时间仍然还有很多。

我觉得记忆的好方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重复。我大纲知识点看了2遍,做了陈先奎2000和序列二,感觉不太好,脑子里完全没有政治知识体系,一团浆糊。眼看着12月马上就要到了,我心里很紧张。为了理理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我报了领航的冲刺班。连续两天,听了老师的讲解,脑子里的考点清楚了不少。但是因为辅导班时间有限,单单靠老师蜻蜓点水式的概括,根本是不够的。“功夫在课外”。辅导班后我认真看完了冲刺班的资料,开始了辅导班老师所划的重点知识的背诵。当然陈先奎2000的选择题也开始做第二遍。12月底,肖秀荣的四套卷出版,我做完后订正,开始背诵大题。

元旦后,各个辅导机构的点题书都陆续出来了,我买了20天20题,海天28题,任汝芬序列四,出来20天20题看了2遍,其他的都是1遍。

感觉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领航的冲刺班及其资料、20天20题、肖秀荣四套卷。和其他的科目相比,我在政治上花的功夫不算最多,可以说它的投入产出比是比较高的。

学习建议:

A 别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别指望你看了几遍就能滚瓜烂熟。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有质变,所以一定要重复一定的量。

B 我每天11点准时躺下,但是那时寝室楼还是很不安静。既然睡不着,我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我白天边读领航冲刺班的资料边用手机录音,晚上闭着眼睛边听边记。有时醒的早睡不着,我也会听政治录音。

C 有人能把知识点一字不漏的背下来,我做不到。对于记忆的事儿,我都是靠重复看,到了一定的量后,自然能记住关键词句,就能说出个大概了。政治知识点很多,如果知识点一个一个过关,太慢,又没成就感。当然单单眼睛看,效果也不好。我一般都是拿着尺子,边看边划出重点词句,嘴巴也会轻声念叨着这些关键词。考研后我的尺子的刻度已经都磨掉了。

(2)英语

我对英语的期望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在英语上花的功夫很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从初中、高中、大学四六级以来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最后的成绩勉勉强强吧。其实考完后我就后悔,英语作文背的好几个句子应该用进去的,但是一紧张,都忘了。有篇阅读理解我的5个答案全是D,害的我做完型的时候也一直在想这篇文章,导致完型都好些猜的,没静下心来看。

学习建议:

A考研英语和以前的英语成绩没有直接联系,要记得千万别把四六级成绩做参考,因为考察方向、出题思路完全不同的。我的成绩没有想象中好,可能也与自己心中一直的优越感有关吧。所以如果你四六级不太好,甚至没过,不代表你的考研英语不会过线;如果你的四六级很好,托福啊,雅思啊都不错,不代表你的考研英语一定能80多,90多。自卑和过分自信对你的考研大计都是不利的。

B 相信真题的价值是众多过来人强调的。我也不能不强调。我英语的学习资料除了单词之外,就是真题了。考前真题看的次数(包括做的次数)至少5遍,其中摘出的单词、长难句看了至少4遍,几个很好的句型我也背了下来。

C 作文是从10月份开始复习的,我每周写1-2篇,题目都是真题。然后自己点评,看三本解析中的范文,记下好词好句,再修改自己的文章。

D 充分利用同学资源。室友的朋友报了领航的英语点题班,我们从她那要来了资料,然后根据辅导班老师给出的热点话题写下关键句、词,最后熟读、背诵。与同学之间交流资料是节约时间的好方法,“没有一个人是座孤岛”,我始终相信。

(3)教育学专业课

前文中提到过我的记忆方法——理解、重复、记住关键词句。对于专业课也是这样。教育学有300分,五门学科——教育学原理100分,教育史100分(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40分,教育研究方法30分,有30分的任选题(心理学和研究方法各一题)。全部都是文科的知识理解记忆,如果真的靠死记硬背是拿不了高分的,如果一点也不记那成绩也不会是理想的。

我的本科是食品工程,从工科一下子跳到文科,学习方法上需要很大的调整。我首先是看教育学五门学科的教材,先做到入门级,对教育学有个初步了解.然后看大纲解析,做笔记,最后看笔记,列大纲、做习题,最后再看大纲。粗略一计,在考试前,我每本教材各看两遍,两本大纲解析各看2遍,看学姐的笔记1遍,修改笔记两遍,看笔记4遍,做习题两遍,最终考点复习次数大概有10遍以上。

学习建议:

A 各科复习方法:

(1)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的重头戏,同时,这门学科也是比较灵活的,很多人反映,大纲里要求的东西要在好几本书里才能找全,比较琐碎。我买的是二王的《教育学》,它与考纲的考点不是很接近,但是入门还是不错的。原理中主要的考点我是通过整理学姐的笔记以及两本大纲解析而得到的。

(2)教育心理学比较灵活的学科,陈琦、刘儒德的《教育心理学》那本1-13章都要看,对着大纲找对应的部分。刚开始我看的不是很懂,坚持下去我发现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里面有些案例能加深印象。其余找不到的考点我看的是学姐的笔记以及两本大纲解析。

(3)研究方法重视实际应用,从07年和11年的统考试卷中可见一斑。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看书,更重要的是应用。10、11年有了研究方法的选择题,对于基础的知识点也是不能放过的。主要以裴蒂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为主,大纲涉及到但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没有的部分,我参考了学姐的笔记和两本解析。我教育学研究方法最后看的,要注意结合实际。

(4)教育史当作故事书看。教育史需要大量记忆很多东西,但知识点不是特别的难,但要多注意中外的对比,以及同时期不同思想的对比。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基本上可以涵盖大纲知识点。看完两遍简单的背点基本概念以及理清历史顺序,第三、四遍结合着做题和背诵(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思想比较、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的思想比较)背第一句,后面的结合史实和你的理解,第五遍自己给自己划重点。

B大纲没出来前,可以先以去年的大纲为准看基本教材,能看多少是多少,把要点用铅笔划一划。在大纲出来后市面上没出来大纲解析前这段时间很重要,自己先对着大纲在各种基本教材上找答案,然后,会有一部分在书中找不到答案的可以在解析等材料中找答案,总之,就是综合各种材料总结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大纲解析。

C能给一个没学过教育的人讲明白你看的内容,就标志着你看的够了

D第一轮 把指定书目大概通读一遍,熟悉其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这部分我是在5月底月份完成。在通览参考书的同时可以扩展一下知识面,这对于加深理解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十分有帮助。

第二轮 将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笔记,按照书本上的结构体系把知识点一一总结。这一轮从暑假就开始了。在总结笔记时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一是把往年的考题在笔记中标明,二是把扩展阅读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也补充到对应章节中,这样总结出来的笔记不仅是书本内容的精华版,还是试题库和知识的延伸版,这个阶段的工作做扎实了,对于以后的复习会非常有利。

第三轮 把笔记概括成纲目,即每章用一个简明的网络描绘出来。这其实是整理笔记框架的过程,框架整理出后,我们会对整体知识有个宏观把握,每看到一个标题就会立刻联想出一串内容。这轮花费的时间不多,但仍然要用心,要自己动手动脑,不能简单地把书目照搬。

第四轮 每个考点后用简洁的几个字概括,大概单面的A4纸有70页,这份简要笔记我是在考前半个月整理完毕,考前看了3、4遍。

6.复试经验

表现的大方、自然、谦虚肯定没错的。

华东师大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是合二为一的,我表现的比较紧张,老师很和善,重复她的问题,总体上我表现的不是很好。

专业课的笔试是5题论述题选3题,A4白纸随你写多少。我选的题目是关于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其实考的就是你对于新课改的一些想法,所以了解我国课改的进展是很重要的,当然阅读导师的论文也是必须的。总之,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答出特色就行。

专业课的口试是在我导师的办公室进行的,总体上气氛比较轻松,就是老师想更深的了解你,所以我深呼吸了下,就不紧张了。导师告诉我他的父母和我是老乡,我以下就感觉好亲近了。导师让我自我介绍,然后问我为什么从食品考到教育学来,最后问我有没有发表过论文,最近你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另一个老师问我认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答了要形成正确积极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用他们的长处来激励他们弥补短处。可是那个老师觉得我的答案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我诚恳的承认对于数学教育还没有想好最重要的是什么。

小插曲:13号下午参加综合能力测试的时候,系办的老师进考场来提醒我们14号的专业课笔试及口试,一定要认真对待,今年生源好,会刷去很多人。然后一一针对课程与教学系的每个方向,予以提醒。问道数学方向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女生举手,她问我本科专业,当听到“食品”的时候,她惊讶的说“你胆子真大啊,没有数学背景的还敢考数学教学,明天做好心理准备吧,如果对手是数学本科的,肯定不会要你的”。听了她的话,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考完能力测试,我冲进厕所,哭了一顿,安慰自己不管怎样不能放弃啊,一定要给自己的努力一个交待,无论结局如何。事实证明,导师更加看重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以及研究兴趣。当然还是要提醒大家,报考时也要看清,不要盲目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是很有风险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当你找到了适合你自己的方法的时候,也就是发现了最好的方法。考研路,选择的是对是错,没有人能告诉你,只有你自己体会过了才会明白正误,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过之后才能知晓。衷心的希望学弟学妹们心想事成。最后,用一句话结尾吧,是我知道成绩后,我姐姐送我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