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华东师范文艺学400考研经验分享之初试篇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2014华东师范文艺学400考研经验分享之初试篇

2014华东师范文艺学400考研经验分享之初试篇

考研时间: 2014-08-12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本人跨考,总分四百,专业第一。大概从大三开始确定考研,大三上学期陆陆续续看完了要求的几本专业书,然后暑假开始了全面复习。平时成绩很一般,中等水平,好在喜欢看书,善于做笔记和总结知识点,还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收获。规定的专业书我就看了袁四本,郑克鲁,钱理群,洪子诚,童庆炳,然后杂七杂八考研相关书看了一些。

一、假期计划(第一阶段)

假期大概的计划是分上午,下午,晚上。

1、上午看政治,当时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1》,个人不推荐大纲解析,密密麻麻很耗费时间,作为政治全部考点的整个梳理,按自己喜好选一本卖得好的就行。在看完整个知识点梳理后,我又把考研大纲拿出来,对比着序列1,重新全部做了一遍笔记和整理。这期间还买了一本历年真题解析随便做了一部分,真题解析感觉互相也差别不大,随便挑一本合适的就行。虽然假期过后政治已经全部梳理了两遍多,但只是做到了很熟悉和理解,并没用太记住什么。

2、下午看英语,两篇阅读理解,用的是张剑的150篇,非常受挫,但每一篇都认真全文对照答案自己翻译,抄几个复杂句型,把不认识的和常出现的单词总结在笔记本上。然后背一小时单词。用的是新东方乱序版,但我从来都讨厌背单词,所以虽然假期把这本厚厚的单词书看了一遍,并没有真正背了什么,之后也再也没有翻过了。历年真题我用的是1号店的考研真相,排版不错,期间也做了一小部分,但都是分开做了,一次两三道题的样子。

3、晚上开始专业课,前面说了,暑假前我的专业书(华师规定的那七八本)基本全部读过一遍了,但只是了解了大概,假期开始了我专业复习最努力的时候,这个期间我把全部专业书的大概会考到的知识点全部总结到了一个小本上,这个一个巴掌大小的本子就是我日后全部的依靠。这个工作持续了非常久的时间,但真的是获得了很多很多。因为已经说了,我讨厌站在走廊里一动不动的重复背诵,所以比较喜欢用笔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总结,后期也就不用再拿着厚厚的书再翻来翻去了。总结知识点,一来靠的是华师的历年真题和命题的风格规律,二是凭自己对于专业书的把握了,毕竟我从初中开始就很擅长期末复习和归纳知识点,所以这个学习方法对我来说很是得心应手。

二、开学后(第二阶段)

开学后依旧开始每天的自习生活,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两个月。这个期间我的计划有两点:一是不断做题,二是通过做题来完善我的笔记。

1、这个期间,对于专业课,我的所有专业书已经被我扔在一边再也没有碰过,买了几本配套的习题集,加上平时读了一些相关的书,遇到的一些问题什么的,不断把我的笔记补充完整,这段期间之后,我的专业课所有知识点就全集中在了我的那个小本上。

2、政治的话,肖秀荣的系列几本全都买了,《1000题》,《知识点精讲精练》以及后期的《X套卷》什么的全都陆续的做,然后把错误的,常考的完善到笔记里。然后不只是这些,后期几本会有各种模拟卷,还有同学报的启航的辅导班,也有什么资料之类的,总之有时间就做,做了就完善笔记。当时每天都保持着三四个小时的学习,所以再厚的书也都是在计划中顺利的完成了。

3、英语和政治类似,《张剑150篇》终于被我哭着做完,除了偶尔全对,每篇都在2-4个错误不等,很纠结,不过了做了真题发现正确率突飞猛进,全对和错一个是经常的事情,这时候信心就提高了很多。这个时候真题被我陆续认真的写完,后来又找了九几年的真题随便练手,后期真题又翻了第二遍,但没系统的去做,只是闲来找篇读一下熟悉感觉。然后还是各种模拟卷,什么新东方的啦,张剑的啦之类的,只要有时间有精力,见到就买就对了。之前我都是一份卷分成三次做完,后期开始模拟的时候才一天一份卷整个的计算时间来做。

三、第三阶段

在题都做的差不多了,就剩一些什么冲刺卷的时候,开始第三阶段。

1、专业课就基本停止了补充,开始只拿我的小笔记本来背,自从笔记做完后,我的专业课一天花的时间就不到两个小时了一般,没有太占时间。然后再以我的笔记为基础,拿着大张白纸重新更加精简的把所有知识点全都又梳理了一遍,用了大概六七张纸,后期就用这些进行背诵,偶尔在纸上默写几道题什么的。用红笔,彩笔一遍遍的标记出自己记忆薄弱的关键词,方便快速记忆。

2、政治还是不断的做题,补充笔记,总结错误。这里要说一点,这个时期会有各种总结性的书,比如风中劲草,肖秀荣任汝芬的知识点归纳的书,启航的什么这些,如果复习扎实了会发现他们的内容都不过是自己熟知的东西的重复,但你可以买了把它们总结好的图表啦,结构图啦撕下来用。然后还有就是时政,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个人感觉总结的非常好,这个看了一遍,又做了一遍笔记,然后后期做题碰到没见过的时政题就都又补充到了笔记里。还有就是,肖秀荣的新浪微博会陆续有一些配套视频和PDF资料下载,个人觉得很有用,不妨到时候关注下。

3、英语也是如此,继续各种做题,这个时候大概的正确率基本就是考试的时候的水平了,这个时期我感觉还不错,所以考试时信心还是没问题的。作文我是最后才准备,买了张剑的冲刺热点作文50篇,觉得足够了,加上各种模拟题上的作文,量已经不小了,然后还是我的习惯,把常用的句子,单词,语法什么的做笔记整理,各类型的作文都准备几句,个人建议不要选择那些辅导班和参考书上总结好的模板,没什么意思,自己完全可以总结出来一个适合自己习惯的。

四、随后阶段

最后最后的阶段,就是扔掉一切束缚,拿着我的笔记,几个小本,几张纸开始背诵,真正的印记到脑子里,前面各方面工作都已经准备周全了,大量的题也都做了,一切都被总结到了一起,背完它们就是最后圆满的任务。

当然这个时期你可能还是会接触到各方面的资料,网上的,朋友报的辅导班上的重点分享给你的,等等,有精力就去粗取精的利用就好了,然后信心满满就上吧。

五、辅导班和网上资料

我没报辅导班,但是和我一起准备考研的有几个同学报了,所以我还是接触了很多。个人觉得,完全不必要报任何辅导班。

除了两种情况:1、你完全没任何自学能力,自己完全看不进书。2、你不擅长学习,觉得听名师总结是好选择。

没有贬低那些经验丰富的辅导班老师的意思,只是觉得一是费钱二是浪费自己更有效率和"更适合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你可能要早起,要去占位,一听就是几个小时,而且中国教育辅导的一个毛病:老师都很能侃,讲个笑话,聊个自己当年的光辉经历……我一个同学常在政治辅导班上用手机背单词,可想这种课堂浪费了多少时间。虽然你必然会有收获,但前提是:你花费了10份的工夫和精力,收获了2-4份而已。

考完试就知道他们有多吹牛了。哦对了,虽然什么押题卷,作文押题也都是扯淡,这个你考完也就知道了,但也不要不当回事,做做总有好处。你要真闲,报了班未尝不可。

还有就是网上那些专业的卖资料的人,有钱人请放心随便买吧,根据我和同学的经验,一个事实是:你花100块钱只能得到价值30块钱的东西。

六、作文

一个重要的事情没说就是,华师的一门考试是作文,这个简直是天赐的,我完全没有复习,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几乎不需要占用什么时间和精力去面对一门考试,你需要背诵的专业课内容将被压缩到只一门考试里。这句话的意思还是,你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个人见解储备。

当然说完全没有复习也不对,因为我个人喜欢看各种人文社科书,所以专业课的知识还算是积累了不少,考研期间还是看了几十本社科书,就当做休闲了。比如好几个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虽然很无聊,但都翻了翻,还有美学啦,小说史啦,西方作家的文学批评啦,略微高阶的同学可以看看赛尔登的《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张隆溪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等等这些,考试不会考这么难,但对于写作什么的很有助益。

总之,多看社科书对自己绝对有很大的好处,这个好处不是很功利的马上显出来,而是很内在的,受益很多。看了,就是你自己的优势所在。

还要一说的是,考研期间翻完了别人推荐的英语书:《American Ways : A Guide for Foreig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网上PDF很容易找,大概对我的英语产生了一些影响吧。

七、结束语

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精力,耐心,不变的目标,以及很重要的,愉快的心情。不要把自己弄得很苦逼的在受奴役一样。

个人考研期间一天早中晚也要玩起码五六个小时电脑,一天一部电影,几天一本课外书,这些都是让我开心的打起精神迎接每一天的存在。

当然如果你没自制力还是少玩为好,但一定一定要找一个缓解压力的方式,找个异性同学一起自习,看点自己开心的视频什么的,保持开心你会发现即使苦逼的复习了半年,这半年也是有着收获,并没有那么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