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所一向是笔试复试各占一半分,然后本次复试和以往貌似有所不同,上午笔试,试题笑笑小同学已经发了,我就不重复了,笔势占复试的40%权重。当然剩下的60%就是面试的了。据说,其中英语占据的比重不大。
今年可能是由于复试的人不多的原因,没有像以往那样抽签,只是一个个轮流去面试。
面试分两组,两组的区别是一组是纯粹的汉语的专业面试,另一组是汉语专业面试+专业英语。
我是先去有专业英语的那组的,老师们很友好,让本来很紧张的我很快就非常放松了,所以未来来考史地所的同学们也不要紧张了,这里的老师实在是太友好了!
我的第一组面试中,老师们就是轮流问问题,关注的是为什么报考史地所,读过什么书,由于我第一次回答了一堆古籍,老师又问了下读过什么现代的论著,然后还问过读过什么地理方面的书籍。在回答读过什么书后,老师们还对其中某一本书会继续问一下,比如说你读过什么感受,你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部分等等。当所有的老师都问完后,张晓红老师拿出了一张满是英文的纸,让我读一遍然后翻译,结果我很悲催得 发现我完全不知道这篇文章再说什么。天哪,我好歹也是阅读A拿了36分的艾。这篇满是专业词汇的英文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
第二组面试没有英语所以气氛更加轻松,首先是用汉语自我介绍了下,然后老师就问几个问题,大多和前面差不多,为什么读历史地理啊,对其中什么方向感兴趣阿,未来什么计划阿。读过什么书,我因为说了谭其骧老师的《长水集》,老师又让举里面一篇文章说明下。大抵上都是这些,气氛很愉快的。有的同学甚至被问过诸如打游戏阿,什么性格之类的轻松问题。
总结:
1、史地所老师的论著和成果最好多关注,这次感觉葛剑雄老师的书如果说看过,一般会被追问下的。至于概述之类的教材,不被当作看过专业方面的书的。
2、看书最好贵精不贵多,认认真真地看两至三本,彻底搞明白里面的东西比我这种看了一大堆然后只能泛泛而谈的肯定要好,至少我当时满郁闷自己很多不能细致说得。
3、关于自己家乡或者大学所在地的历史最好关注下,当然如果像我这样出生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随便看看就好了,我主动说我看过家乡县志,老师只问了下是什么版本的-,=不过如果家乡在历史上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还是关心下吧。
4、史地所老师们真的很好,实在都是大好人啊!!!!
5、祝后来者都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