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传播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复旦大学传播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传播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时间: 2011-05-3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距离复试结束也有一个月了。当年备战考研的时候很喜欢看这类经验帖,也幻想了很多次,自己以后也会写出一篇长长的经验。虽然复习过程中写过很多篇日志,用来记录当时的心情,但总觉得少了一篇长长的总结,就像一件没有做完的事。今天早上起来看见同考传播学同学的经验帖,觉得是时候该自己动笔写写了。

其实被称为经验帖,只不过是自己回忆自己走过的这段历程,算是回忆录吧。请各位当着小说看,对你有用的就信,没用的就请迅速忘记。

先介绍下自己吧:本科上海一本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报考复旦新闻学院传播专业研究生。文管专业说起来和新闻传播有很大关系,可是本科专业课的设置上真的没有什么对考研有帮助的内容。而且读了大学的同学们都知道,就算对考研有帮助,大学四年你有好好学习吗?学过的知识还都牢牢地记住了吗?就算你都记住了,可你毕竟不是复旦本校的学生,各校的老师都有自己的倾向和出题方向。所以我觉得其实考研和你原本的专业知识没有关系。如果非要扯上点关系,那么可能复试的时候老师会对你的本科专业感兴趣,问相关问题,这点在之后的复试经验中再说吧。

我考复旦的理由很简单:当年高考失利,原本想读高四,可父母老师不同意,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就算复读也不会认真学习,还是先上大学吧,反正以后可以考研。所以考名校研究生是我从大一时就已经决定的事。那么既然在上海读的大学,上海也呆习惯了,就继续在上海读研吧。上海最好的,当然是复旦啦。至于专业,因为本科没有学过数学相关的课程,那么考研也只能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点开复旦的专业课目录,看到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后备注的五角星最多,那么这个专业肯定是最好的啦,就这个吧!至于对传播学的兴趣也是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才产生并越来越浓的。所以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很喜欢的专业。

学校专业就这么被选定了,完全是冲着它的好去的,完全没有考虑竞争有多么激烈。爸妈曾劝过我,让我保险一点,考交大或者华师,我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在我看来,越难考的专业越有挑战性,并且总归有人要考上啊,为什么不是我呢?而且我属于那种平时很懒,一定要把自己逼到了绝境才会努力地人。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再说了,如果我这次放弃了,如果连试一试的机会都不给我自己,那么以后我肯定会后悔。

但我真的是太高估自己了,第一年从10月份才开始复习,三个月的时间就想考复旦传播?!而且高中学理科的我,一点政治理论的基础都没有,专业课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是一战的分数已经让我很满意了:政治:62,英语:63,专一:98,专二:120,总分343。不过面对当年350分左右的传播复试线,我还是很遗憾的没能进复试。

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就决定二战。还是有人劝我,但我还是很坚定的说,如果我现在去考了交大或者华师,那我为什么要用我两年的时间去考呢,为什么去年不直接读呢?如果现在的我放弃,我会更后悔。而关键的一点是,我知道去年自己努力到了什么程度,我清楚自己有多大的提升空间,那么既然决定二战,考前我就很清楚,这次我一定能考上!

二战:毕业后虽然偶尔会翻翻书,但真正的系统准备还是从10月份开始。尽管仍旧只有三个月,但这三个月却是我收获最大的时候。那段日子真的很辛苦,尤其对于我这个没有研友,每天干什么都得一个人。在这里我要很感谢一直给我鼓励和帮助的父母、学长学姐和老师们。二战分数如下:政治:78,英语:66,专一:108,专二:125,总分:377。其实对于二战的初试分并不是很满意,但我始终告诉自己,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的比结果要多得多。

各科复习经验如下:

政治:

第一年是我最头疼的一门课,五本书庞大的内容,还要加上时*政。三个月的时间从零开始,我只翻了一遍红宝*书就去考试,没想到还能考到62。所以我已经很满意了。

第二年考,因为我知道复旦的专业课给不了高分,所以必须要政治英语拉分,那么政治就是最容易得分的科目了。10月开始,我每天上午3个小时,看政治。记得当时在博客中有写到:“都说付出会有回报。那么我每天看3个小时,连续看3个月,我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现在,我想第二年的78分算是很不错的回报了吧。

今年政治复习,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前期我仔细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试图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这对于政治选择题得高分是很关键的一步。

11月,主要是做选择题,强化各知识点。选用了序列*二和恩波*的小题*狂练两本书。做错的题再返回到序列一查找、复习。

12月,我做了几乎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所有辅导*班的模拟题。做选择题,大题不用动笔做,看了题自己想想要点就可以了。做完几十套题之后,对于重难点也就了然于心了。当时的选择题好的话可以做到40+分。等到1月考研的那天,当我拿到政治考题的时候,就跟平时做模拟题的心态一样,而且似乎比平时做的还要顺手。至于大题,我买了20天20题,和徐之明的要点来背。我觉得足以应付考研的论述题了。

归结起来说:我的政治复习经验就是,前期尽量弄清每一个知识点,不用背,知道就好。后期大量做题,强化知识点和弄清重难点。不要相信任何一个辅导班所说的猜题、押题,但当你做完很多套模拟题之后,你会觉得,考研时的所有题你都见到过。

英语:

60+的成绩真的不好意思说什么经验了。不过我仍旧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第二年明明选择题比前一年高了那么多分,可总分却只高了3分呢?

也许真的是第二年没有太重视英语吧。结合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说下英语该如何复习吧。

首先真题很重要,高教*出版的黄宝*书几乎是每个考研学生必备的复习用书。请仔细研究每句话,每个单词,每道题。

其次模拟题也是需要做的,这也许就是我欠缺的地方吧。今年复习中我竟然没有做过一套题……

最后,作文请不要相信模板,这样很难得到高分,想提高作文,请老老实实的练习吧,常写常练肯定会有进步的。

另外有机会就朗读英语文章吧,这样既能提高口语,也能提高英语语感,时刻保持语言学习的好状态。

其实考研英语没有想象那么难,语言这东西,只要你下功夫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收获的。

专业课:

首先说辅导*班。第一年我上过辅导*班,报的是复旦求*是的国庆专业课面授班。因为我是跨专业考,对于传播专业的东西一点都不了解。并且上完我也觉得很有收获,辅导*班的老师也很负责任,因为在之后的两年复习过程中,遇到了任何问题他都很耐心的回复邮件予以解答。我不是做广告,大家根据自己需要决定吧。

其次关于专业课笔记。最近也有很多考生来找我买笔记。我要说明的是,我不卖笔记,当年我也没有买过任何笔记。因为在我看来,笔记说白了就是抄书,在一遍一遍整理抄写过程中能够加深印象,并且自己做出的笔记是最适合自己的。我可以告诉你们做笔记的方法,但是请不要再来找我买笔记。

下面分两门课的考试来谈专业复习吧:

专业一:新闻传播学基础

这门课虽然大家都得不了高分,但却是最有规律可循的一门课。历年真题请仔细研究!因为考了那么多年,所有重要考点都已出现过,尤其是新闻理论和中新史这两门课。看了真题之后你就会知道哪里是重难点,需要重点记忆。这门课答题中理论和实际所占比例一般分别为:70%和30%。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老师的这本书足已应付考试。请认真整理记忆各知识点。当然不能局限于书上的内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说书中的舆论,要联系网络舆论的内容。媒介融合也可以联系最近的三网融合。将新闻理论放在社会转型、风险社会、新媒体的大背景下掌握。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这本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虽然说历年的真题里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重点,可是其他的你也是需要记忆的。因为就算不出大题,任何考点都是可以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考察。不过我认为还是有可以略读的地方,比如第一章的内容,和国民党的报刊、广播等。因为其实复旦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共党新闻事业、包括42/56年的新闻改革,几乎是年年考。如果大家觉得一直看这本指定参考教材有点枯燥的话,可以参考阅读复旦出版社出版的,吴廷俊著的《中国新闻史新修》。这本书全新的编排会让你对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有新的认识。

《传播理论》,虽然在基础课的考试中分值不大,但我觉得却是最该好好研究的一本书。因为毕竟是考传播专业,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回答实务科目考题,以及最后的复试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我唯一认真做过笔记的一门课。当时我参考阅读了很多本书,比如10年的指定参考书《大众传播理论:基础、证明与未来》、张国良的《现代大众传播学》、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人大出版刘海龙著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等。将多本书中的理论论述综合起来,让我对于传播理论的提出、发展以及未来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传播理论复习到最后就可以联系网络传播、联系热点,做出一些专题。比如微博、社交媒体、媒介融合等,每个专题都要有理论基础、利弊对比、原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专业二:传播实务

实务的考试就是要求运用理论对现状的分析。一般来说答题中,理论占30%。

复旦传播实务的考题,我认为是越来越偏向公关了。不过整个公关的过程,即:1、公关人员(传者),利用2、媒介(报刊、广电、网络等),将3、内容,传播给4、广大受众,最终取得某种5、效果的过程。因此可以将公关书中提到的理论分为以上5大部分来理解。至于居延安的《公共关系学》,虽然看似没有太多内容,但至少各大小标题要掌握,以免出到简答题能够有依据的发挥。

另外请多关注公关案例,多关注热点,比如去年的3Q大战,蒙牛伊利案例,结果就真的考到蒙牛伊利案件中的网络推手、网络水军问题。所以平时对于案例的掌握有利于考试时从多方面展开论述。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书上内容认真掌握吧。真的是考得越来越细了,比如今年一个名词解释:曼纽尔卡斯特,就是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提到的。另外可以补充阅读人大出版彭兰著的《网络传播概论》。我认为这本书的理论分析更为透彻。

专业课的复习,除了仔细研读指定参考教材,11月时,我广泛阅读了期刊论文,并认真做好笔记。这样既再次复习了理论,知道当年的热点是什么,也有利于12月时将其整理做成几大专题。

如上文中提到的,我专题分为几部分来做:第一部分是热点专题,比如做到了:微博、社交媒体、娱乐化、网络群体**件、政府公关危机、媒介融合、新闻专业主义、媒介素养等。

另一方面我将理论和热点分为传者、媒介、内容、受众、效果几个方面,一一列出,这样不管考到什么样的题,都可以对应找到相关理论和事例。

最后可以针对答题,整理出1、现状的描述:如当今我们处在媒体个人化、全民媒介化、虚拟真实化、社会网络化、风险社会等大环境中。2、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如社会转型、快速发展、贫富差距分化、数字鸿沟的出现,等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3、对策:可以从a、媒介:自律、把关;b、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c、政府:相关政策法律的出台;d、社会:学校教育、宣传等方面来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