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复旦大学广告专业考研择校、复习、初试、调剂经验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2014复旦大学广告专业考研择校、复习、初试、调剂经验分享

2014复旦大学广告专业考研择校、复习、初试、调剂经验分享

考研时间: 2014-05-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我3月24号就已被拟录取,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考研历程,留作纪念,顺便给决定考研的同学一些启示,少走弯路。只是4月份在毕业论文的苦海中折腾,直到最近15级的学弟学妹向我咨询关于考研选学校的事情,我才终于决定抽出些时间写点东西,算是对自己经验的总结。特意说明一下,我是应届本科生,经验不多,也不是大神,写下只是为了给自己一年考研路作纪念,回馈论坛,也许会对学弟学妹有启示,权当经验看看,毕竟每个人专业不同,学校不同,针对的问题也不一样。

首先是选学校和专业。我考研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复旦大学广告专业。之所以选择广告,是因为我本科就是广告专业,想着考研考本专业机会大点,再加上对广告并不厌烦,也比较有兴趣。之所以选择复旦,当时原因无非有二,其一,复旦是我的最初理想,从初中开始就向往复旦,其他学校就没多想,也懒得想,我是个很怕麻烦的人。其二前男友在复旦,当时很没出息的只想离他近一点。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太天真,太过于想得简单,之后我初试没过线的教训告诫我们,选学校和专业一定不能理所当然和一时冲动,不能懒。要仔细收集学校专业的信息,注意推免比例!我今年就是过于自信,没有看到复旦广告的推免比例是50%,也就是录取5个人,统考生只招收2—3人,据我所知往年复旦广告专业报考人数起码100多人!还有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毅力,慎重选择。跟我一起考复旦的有个日语系的同学,她今年考得国际关系,只比我初试高了一分,她语言考的也是日语,(或许学弟学妹可以把考研语言考日语作为一种考虑,毕竟考研日语相对简单)结果就是她顺利通过初试,复试,圆了复旦梦。

其次,复习阶段。我一直以为自己考本专业,把握很大。2013年1月—3月压根没开始复习,4月开始背单词,5月失恋,6月一直在失恋打击中没回复过来,还要准备期末考试,7月跟朋友出去旅游了一圈,8月在家休息一个月。直到8月底,我才会回学校开始认真复习,专业课、英语一点都不能拉下来,9月底10月初开始复习政治,我是文科生,再加上英语和政治底子好,又是学了四年的本专业,才敢这样安排时间。具体复习这一块我就不说了,毕竟我不是学霸,有很多这样的经验贴,大家多去看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好。不过复习一定不能过于自信,不管是考哪所学校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是你自己的前途,比你牛的大有人在,不要以为自己过去怎么怎么样,考研还是拼的毅力和实力。

第三,初试。其实我考复旦的时候,根本没报希望,考完就忘记了,回家玩了一个多月我连考研这茬都忘了,只想着回去找工作实习,直到2月份,我朋友说考研成绩出来了,让我上去查查分数,我才想起来。结果我就很随意的打开了查分系统,一看分数,貌似超出我想象的好,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推算,我基本上是大有希望可以进复试的。

政治英语70左右,专业一和专业二也都是120左右。当时,特别激动啊,觉得复旦在冲我招手了。我也可以向前男友证明我是多么多么优秀!后来等待的时间总是焦虑的,各种传播学院的高分不管往外冒,我从笃信到忐忑再到怀疑,后来联系到了一个学姐,彻底把我拉回现实,据她所知的分数范围,她告诉我可以开始找工作了,因为比我高的已经有4个人了,复试没希望进了。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天塌下来一样,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升学失败,从小到大,每次都是顺顺利利,从来不担心会落榜。那天就跟我妈妈打电话,哭了一下午,电话费都没了,世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明明你没报希望又给了你希望最后又把你拉回现实。其中心理差距,或许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不过我并不后悔有考复旦的这一段复习考试经历,起码是对自己最初梦想的一种尝试,不过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可能不会选择几率这么小的广告专业,或许会选择一些复旦相对好考的又不太令我厌烦的专业,又或者申请香港的研究生,据我所知,我室友就申请上了,貌似挺容易,当然要看你个人素质和本科学校。

四,调剂。初试失败之后,我才知道“噢~原来可以调剂的啊”,于是我就开始了调剂的历程。或许这才是重头和转折。我开始就是一小白,连调剂的过程是个什么玩意都不知道,于是开始网上搜集信息。说到搜集信息,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大家不要怕麻烦,真的非常重要,不管是在你选择第一志愿学校和专业,还是复试的学校和专业,搜集信息会决定成败!先说说我是怎么从个小白起步的。

首先,我把所有论坛里的调剂经验贴全都打印了出来,打印了150多页,然后抱着一沓经验贴,在图书馆钻研了一天,该标注的标注,该写的自己总结写出来。当然每个人学习方式不同,我喜欢这样纸质版的自己可以作笔记的,破费点打印出来也没什么。

之后,考研论坛由很多前人总结的如何选择调剂学校和专业的帖子,在这里我就不说了,毕竟学长学姐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应该很容易搜集到这样的信息。

确定自己的定位。我调剂只看学校和城市,不看专业。我在上海呆久了,就不想离开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而且偏爱沿海地区。再加上我本科学校是211+985,研究生再念一个比本科差的就没有意义了。这样一定下范围,立马缩小了好多。于是我把北京上海,江浙,还有一些省会比较好的学校都列了出来,抄在笔记上,然后一个一个找这些学校的研招办的电话(这也是看你搜集信息的能力,仔细找找学校的研究生网站主页或者其他网站)。开始的时候,面对一大串学校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怎么下手,我甚至打电话都不知道问什么,后来慢慢摸到了门道。

我一般先给研招办打电话,首先第一句“您好,我是今年报考的硕士研究生,我想请问下贵校今年招收校外调剂么”如果回答招收,那你就把这个学校重点标注一下,至于要不要问寄送材料,其实我觉得意义不大,毕竟我是3月4号就开始询问调剂,那时候有的学校连自己的初试分数线都不知道。(顺便说一句,早调剂早下手,早搜集资料,毕竟搜集资料起码要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如果回答很干脆不招收,那你就别报希望了,直接把这个学校打叉叉吧。如果回答不清楚,这时候你就问往年有招收校外调剂么,如果有的话,那今年也有可能会招收校外调剂。

就这样挑挑拣拣,我总共选出来了母校,上海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南交大,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人大,厦大,北师大,中石油等等,这只是初步招收校外调剂的学校,还要看专业有没有缺额,毕竟我是学新闻传播的,调剂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文科类调剂太难,缺额很少,每次看到不错的学校缺额的都是理工科专业的时候,都捶胸顿足啊!我之前也定位很清楚,只看学校不看专业!我连马克思原理,毛泽东思想,古籍研究,考古研究这些都有申请。

学校选出来之后,你还要把各个学校,各个学校的学院专业电话也搞到手,仔细在他们学院主页上找,肯定可以找到联系电话或者传真或者地址(还是搜集信息的能力,不要嫌浪费时间和麻烦)。之后,我每天都往这些学校的学院打电话询问,电话费我先冲了200。很多学校是否有缺额名额,是要从院系上报的,你打电话问研招办的老师,他们也不知道,所以必须联系院系,只有各个学院最清楚自己的专业有没有招满。当然,如果是这个学校是34所自主划线的,要等到初试分数线出来。如果这个学校是看国家线,那就只能先探探学院招生老师的口气,看有没有希望。

3月初,一般自主划线的学校分数都出来了。我也开始了邮寄材料,填写申请的历程。顺便说一下,我最先开始的是给母校联系,毕竟母校对本校学生比较好,我的母校是看国家线的,又是文科类比较强的学校,传播太热门,每年理科调剂名额倒是很多,打电话给研招办老师,老师只说“也许有一些古籍考古的专业,还要等国家线出来,邮寄材料就不用啦,我们已经堆满了”。又找到自己学院的招生老师,老师说“今年考生考的都不错,不太可能会有缺额。”于是母校我就没报什么希望,先放到一边,等国家线出来,再作打算。又联系了复旦大学社科院的调剂,结果初试没过线不具备调剂资格,复旦梦彻底破灭。

之后,又给我专业老师打电话,在这里我真的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虽然大学四年跟他不是那么熟络。但是他将我推荐给上海交大一个历史系教授,那个教授也表示愿意接收我,对于当时走投无路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指示。我当时很感激的发了简历和材料过去,还亲自跑到交大招生办递交材料,结果交大给我的回复很果决啊,“不可能,教授推荐也不行,今年不能招收校外考生”。在路上,我又很没出息的掉了几滴泪,之前给各学校研招办打电话,也是强忍着没哭出来,挂了电话哭完继续打,后来心理承受能力变好了,自我安慰“这没什么!”

这是一段插曲,我又开始自己联系学校调剂。首先说一下,不要指望着那个调剂系统,对有些学校来讲,那个系统就是个过场。据我所知,很多34所的自主划线院校,调剂考生都是跟着第一志愿考生一起复试,学校的初试分数线出来,就要开始自己主动打电话联系了,脸皮厚一点,我本不是一个主动的人,但是打电话的时候我就想反正对方不知道我是谁,礼貌到了,说话调理清晰,自我简绍简洁明了。

很多学校都看重本科出身,并且大部分明文规定本科必须是211或者985,甚至要双985.这一点也是没办法的,只能接受,所以我的经验不具备普遍性,只能借鉴一些经验或者方法。再加上我的初试分数不错,所有科目肯定都过线。基本上上面我所列举的学校我都符合调剂要求。我运气不错,之后联系的就是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我有关注,并且注意到初试分数线出来就开始陆续接收调剂了,我把厦大所有文科学院的招生老师电话都找到,一个一个学院打电话过去问,基本也是满额或者还未整理出来的回复,我剩下一个学院没打电话,本来想放弃的,后来觉得不行,专业差得远了些也要试一下,结果那个老师很亲切的回复说“有的,今年有缺额名额,接受调剂”。我当时就激动了,立马按照要求下载了申请表和自我简历以及奖状荣誉等材料邮寄过去,隔两天就打电话问老师筛选结果出来了么,不放心,我还又去邮寄了一份。3月13号晚上就接到了老师发来的通知复试的短信,20号同第一志愿考生一起复试。

在等待厦大复试通知的期间,我同时跟其他学校联系或者申请。比如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山东大学和西南交大的传播学院等。然后20号去参加了厦大的复试。

第一次去厦门,很美。复试过程并不顺利,我特意从图书馆借了专业书,毕竟我是学新闻传播大类的,让我跨专业,我真的有点吃力。还准备了英语自我介绍。事实证明,这些都没用。老师面试我让我用英语说一下毕业论文的内容,我当时就傻掉了,说的结结巴巴。老师当时就打断我说“好了,我们还是用中文吧”……然后也没有问我专业课知识,毕竟其他同学都问到了专业课知识,老师着重问我怎么把你的本科专业运用到我们学院专业的学习。面试时间也很长,可见老师给了我很充足的机会和时间,可是我貌似给他们的答案不满意,主面试老师当场就看表了,还说“你要是不会运用,那我们招收你干什么,你还是去学你的本专业好了”总体下来,老师还是很好的,只是感觉不理想。后面几天我就在厦门一个人兜兜转转玩了几天,直到24号确定被拟录取了。

有了厦大的拟录取,之后的调剂我就没再看过了,也没再联系其他学校,毕竟我没那么贪心。厦大很不错,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我的本科是我高考最后一个志愿,没想到四年后又从本科调剂回了厦大。没过几天,我接受到了武汉大学的复试通知,我纠结了一下,问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他们都更支持我选择厦大,虽然武汉大学排名更靠前(顺便提一句,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老师人真的很好,很耐心)。就这样我就放弃了武汉大学的面试。我还是很专一的,既然有了心仪的学校,就没想去占用其他考生的名额和机会,调剂的历程就结束了。

回想起来考研真的不后悔,但过程有的选择有后悔。写下这些经历,只是为了给学弟学妹一些建议和警示,不要像我一样过于自信,过于盲目。同时调剂也不要放弃!有礼貌,不要怕丢脸。搜集信息很重要!我的经验不具备普遍性,请选取对自己有意义的加以共勉!但愿未来不辜负美好时光!

帖子地址:http://kaoyan.chazidian.com/t5250890p1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