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13年二战计算机考研公共课复习经验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东北大学13年二战计算机考研公共课复习经验分享

东北大学13年二战计算机考研公共课复习经验分享

考研时间: 2013-05-0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二战的我来讲经验之------败战篇

其实我父母在我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心里很耿耿于怀的,我妈在下分之后痛骂了我一顿,我爸是出分之后那几天(后来我在家复习的时间也是)一直在问我:

谁家的那小谁都考上哪哪的研究生了,你怎么就考不上呢?

就考不上呢?

考不上呢?

不上呢?

上呢?

呢?

大家不能沉湎与失败,但要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这比失败更有意义。

我为什么会在第一次失败?分点来说:

一、大方向

所谓的大方向就是你对你要面对的考研,自己的专业所应有的基本把握。这么说抽象了一点。我曾经看过一个经验帖,帖子里说作者自己四个月还是三个月的准备如何如何blabla最后一战考上了研。这是个多么诱人的经验,但这样的经验帖子无疑害死了一群炮灰。有很多同学心里面没有对考研的基本认识,认为考研可能跟期末考试差不多,到最后几个月开开挂,学学霸,就搞定了,就跟我说的这个经验帖一样,轻松地考上了研。但请你注意你所要面对的是什么。人家经验贴里,考的是……额,好像是一个和环境有关的专业,具体的记不清了。数学二。我们不说他的数学底子如何。但说专业课,“一本书,考的知识点一张A4纸正反面就写全了,考前我都看了5,6遍了”(这不是红宝书哟……)。要考研的同学扪心自问,有几个专业课是这样的?

我当初就是这样,到了快考试的时候,还认为自己的专业课很简单,小知识点随随便便背背几个,认为难的就不会考。大题马马虎虎,会了的做不对,不会的更不对。到了快10月份专业课的教材还没看完,然后后来发现有好几章考研都不考却很认真的看了一遍。这种混乱的状态,很直接的导致自己最后的失败。

所以说有很多想考研的同学,真的就是一时脑充血,拍桌子大喊一声:“我要考研!”,但是对考研却一无所知,这种状态真的很可怕,分分钟是炮灰的节奏。在你决定考研之前,最好搜集一下相关的资料,别到最后还不知道专业课都考什么内容。

二、研友

有很多是在校的学生,即将毕业,选择了考研深造。这就不可避免的你可能要跟自己的男/女朋友或者好基友一起复习。请选择好你的研友,这是实话。我相信存在这样一种人,如果他立下了目标,可以不受干扰地独自努力最后出色完成。但无法忽略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的进步需要外在的动力,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外在阻力的影响。很多选择考研的学生,喜欢看别人的行动而跟风(楼主典型这样的),别人如果去学习,自己也跟着学习。别人今天犯懒歇一天,自己也乐呵的歇一天。问题是最后别人考不上了找了工作,尼玛自己最后发现找不着好工作了。最可怕的是你的朋友不想学了想回宿舍就想叫上你,这时候你说哥们姐们的你跟不跟着走?

所以选择研友请尽量选择优秀的那一个,或者请你自己成为优秀的那一个。因为最后不管你考上与否,你的好基友或者男/女朋友也没办法帮你分担。这是个无可奈何地问题。楼主当初就这样,一起考研的好基友打着考研不成就工作的算盘拉着楼主。楼主是一心向学术的。这厮动不动下午不想学了就拉着我回宿舍。回宿舍能干嘛?游戏和电影呗。一天天就这么耗费过去。最后我们俩都没考上,他找了个像模像样的工作,我只能苦逼二战。

你不能怪你的朋友,腿是你自己的,脑子也是你自己的。你只能怪自己意志薄弱而已。如果你害怕自己脆皮儿般的意志力,那请选择一个优秀的旗帜并紧随。

三、氛围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你学习的时候外面扭着大秧歌或者旁边室友大喊“去A去A,丫大残就10几滴血了,手雷炸他……”那你能学进去么?

寝室是个小型公共场所,本来寝室也不是专门提供给你学习的。学习请自觉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并且请选择学术风气比较正的大学自习室或其他学习场所。楼主自习室里往往看到一对儿对儿情侣打着自习旗号在自习室里搂搂抱抱香一个的……所幸情侣们都还比较有自知之明,大多会坐在后排。但不排除有这样的发情期动物,坐在前面还不消停。楼主倒还好,反正单身都快7年了。这要是热血青年看到了,你说我是看书还是看他们?

四、毅力与规划与身体

跑过长跑的同学都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就跟住前面那个就行”。废话谁不知道啊。问题是你能不能跟住?楼主见过太多身边的同学,一开始热情洋溢信心满满,每天为了考研,大清早儿5点起来咔咔去抢自习室座位,晚上学到10点11点自习室关门才回宿舍。后来一次跟楼主在电梯里偶遇的时候楼主问“学霸复习的怎么样了啊?”答曰“哦,我上班了。”

请记住考研不仅仅是艰难的路,也是漫长的路。不是你的一腔热血就能一口气走到成功终点的。做了考研的决定,也请一并做好披荆斩棘的准备,以及不屈的毅力。同时大家都不是王进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相信我,一般的学校如果你认真复习8-10个月左右足足够够。所以请做好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规划,并做到能身体力行地实现。这样就可以了。

以上基本就是我个人总结的一战失败经验。

二战的我来讲经验之政治篇

政治一战60或者65(记不清的原因是楼主当初一战时看了一眼分数就无心再看,所以跟英语弄混了) ;二战70;

关于政治,真没什么说的。我个人认为像这种以一张卷子来考查考研学子们的政治觉悟本来就很扯……没办法,国情决定嘛。

政治四个部分,马哲、毛概、思修、史纲,考试的时候会加入一些时政的东西。这里面马哲毛概的分数占比较多,那两个相对较少。其实不管哪科,复习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字,背。这科过教材基本没什么意义,市面上有很多参考书,看那些个更有意义。比较普遍认同的就是所谓的红宝书了(全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所谓百变不离其宗,基本上考研的考点都要从此中来。其他的辅导书林林总总,但都要以此书为基础。

个人看不大进去红宝书。我二战的时候看的是肖秀荣的考点精讲外带做了与之配套的1000题。知识点看了一遍,题做了一遍第二遍做了第一次错的题。其实不管你一开始政治复习的怎么样,到了快考试的时候,你还是要去找找各大辅导机构和所谓的辅导名师们的押题卷子。我个人只认同肖秀荣老师的系列,他的冲刺8套和最后4套我都做了。尽管今年反押题严重,但是肖4还是押中了一个民族复兴。其他的我也没关注。另外个人比较迷信20天20题。至于任汝芬的各色系列口碑貌似比不上肖的。

总而言之,政治这门课,尤其主观题,分数的多寡很大程度取决于你考哪。大水区你写得多给的多,旱灾区你写的再花没写出标准答案的知识点也不会有高分。政治真正拉分的,是选择题,尤其多选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复习的时候应该多做做选择题,对于大题,看看标准答案,知道答题套路就行。外加最后临考试的日子里,多买点各种预测卷(要我说肖四在手,天下我有),主要背背大题就行。

楼主是工科的,所以说对于政治看的不是很重。文科生最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平时多背背也好。

二战的我来讲经验之英语篇

英语一一战60或者65,二战66。

对于英语这个科目,楼主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那么我就说说应该在没什么方法的情况下尽量多得分吧。

英语分成这么几个部分:完形填空(10),阅读理解(40),新题型(10),翻译(10),小作文(10),大作文(20)。楼主一般的套路是,阅读好好做,作文好好写。新题型好好看,翻译好好拼,最后完型好好蒙的节奏……

英语,拿分的主力是那四个阅读语段。平时对英语,除了背单词,也主要是做阅读。关于阅读的练习,公认的是历年的真题是最好的练习,所以大家首要任务是起码把英语阅读语段做通。何谓做通呢?起码单词全认识,题全做对吧。这应该是最基本的了。楼主在一战的时候就有个小本本,主要记上真题阅读中(这里要包括问题和问题的选项中)不会的单词。无论什么题型,单词都是最基础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些文字都是中文会是什么层次?关于阅读语段中的长难句问题,楼主个人从来没有出过搞错句子结构的错误。我认为考研英语考的不应该是语法了,而主要是你对单词的掌握了。所以如果看到这帖子的你认为自己还没办法适应一个从句套一个从句的考研英语模式,那么请尽快掌握。

至于背单词,楼主认为不能含糊,一定要长久坚持每天都要背,无论是100个还是50个。总之每天都要花出点时间去背。并且在背的时候,一些简单的词应该更注重于去记它比较生僻的词义和词性。单词怎么去呗,我个人认为这东西就好像新闻联播,你只看一次新闻联播肯定记不住,但是天天都看新闻联播,有些套话你也就会说了。单词也是一样,由于我们背单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认识,而不需要应用。所以大多数单词保证有印象,认识就行。我个人的方法是,我在做过一遍历年真题之后,就将所有不会的单词全写在我的小本本上,然后我每天必须要做的是看一遍(而不是背一遍)。长此以往,会有个效果是你对历年真题的难词都有较高程度的掌握和认识,但是别人随便捡个考纲上有的冷词问你你不会。这很正常,考纲上的词汇多得很,并不是所有词每年都出现一遍。应该像正态分布那样,我们把中间的频率较高的部分记住,剩下的小概率事件就随他去吧。

不排除有追求完美的学霸,所以也可以买一本专门的单词书每天背。楼主一战用的新东方的红色便携小本本,感觉插画都很有爱的样子。二战用的星火的便携的小本本。星火的讲的比较全,新东方比较形象。看大家取舍了。反正不管哪本我都是看了一遍就扔在一边的。

另外推荐一个比较接近真题思想的阅读练习册吧。张剑的《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基础版的)。这个给我的感觉是,单词太多不知道的了,但是出题思路和真题还是很接近的。推荐给英语的后辈高手们吧。

关于作文,没什么好的方法。如果你有时间和毅力,可以每天拿出个真题题目写写。不过楼主基本没有这个精力。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最后一个月背模板,到了考试时候往里套。个人所幸有一个英语很厉害的研究生朋友,临考试的那段时间我们很喜欢互相交流一些词组或者短句,他的储量比较大,因此让我受益匪浅。另外作文这个东西和政治的主观题有些相似,水区水,旱区旱,没什么好说的,所以说很大程度上你的分数会取决于你往哪考。至于作文的字迹,当然是越工整越好啦。今年楼主考试的时候就是两个作文都打了草稿然后有条不紊的往卷子上写的。

至于另外的三个题型:翻译在一般情况下还算比较好拿分,英翻中嘛,说的通顺就行。最怕碰上今年这样的,翻译的段子奇难,关键词看不懂(无家可归者的花园…)这个时候建议你就直译,然后尽量让它通顺,尽人事听天命吧。新题型和完形填空都比较难,如果你没有把握,就全蒙一个吧。不过听说这么做会判0分的。所以英语差的孩子请注意,蒙也要有技巧地蒙。

最后总结一下个人对英语的建议。多背单词,尤其真题的单词,多做阅读,尤其真题的阅读。

还有一点,总有人喜欢问四六级不过会不会影响考研英语,我只能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两者不是一个套路。这个不多说,你做了真题就知道区别了。

二战的我来讲经验之数学篇

数学一一战85,二战120。

理工科,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一分为三个小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学经验从前坛子里有位西风前辈讲得很透彻,可惜早早归隐.所谓斯人虽已去,精神永长存。西风学长极力推荐真题流,我是其忠实拥趸者。如果你要上考场,历年的数学真题要是没办法做到手到擒来,基本败局已定。

数学是个大工程,我二战的时候有了一些一战的底子要交代下。微积分的一些奇技淫巧基本掌握,这部分是没问题的。其他的一些就不行了。线面积分不会,级数不会,中值定理不会…….不说了,一把辛酸一把泪。

我记得去年3-5月那时候在论坛数学版瞎逛悠,时不时见到好多研友说哎呀,做到积分我就抓狂了。我还能成功么?我适合考研么?我还是找工作吧!不得不说积分这一部分不简单,所以到这地方你要有心理准备与之恶战,多练习多演算。这是基础,虽然很遗憾很多在积分这章用到这里的技巧最终你上考场时用不到多少,但是没办法,你必须对此要熟练,因为微积分是基础。

其他细致的就不说了,数学来说我流程是这样的:开始用两到三个月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过一遍全书(我叫它永乐大典),这第一遍我把所有例题都做了,但是对于特别学术的部分(比如傅里叶级数,大数定理等等),我实在看不进去我就选择跳过(这不意味着你所有的部分都可以跳过,建议看看历年真题,有些考点其实考察频率特别低。所以你花大时间去搞定一个小概率的小分值不是很划得来)。之后我一边选做全书上每章后面的练习题,一边把660做了(660是个好东西,而且它一点也不基础,而且全面。不过概率最后那部分我实在做不下去了)。660之后,我开始做真题。03年之前(含03)的真题比较难,考察思路也和现在的题目大有区别。所以这一部分大可不必在意自己能做多少分,做的时候当做为自己扩展思路和眼界就好。04-12年的真题要好好做。很多研友把真题视为珍宝,我开始做真题是8月份,那时候从坛子的内容上来看还比较少有人开始做真题,或者很少像我以模拟的方式做真题。真题是珍宝没错,不过必须善加利用。一战的时候我认为真题一定要留到最后,看看自己的复习到底达到什么程度了。抱着这种心态我于是二战了。

04-12年的真题我以严格计时的方式认真做了一遍并总结,然后模拟了第二遍。真题不仅让你熟悉考研的套路,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很多人遇到的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顽疾。每次你做了一套真题,就相当于你把数学从头到尾串了一遍,这保证你知识不会严重脱节。第二遍真题刷了之后,我将真题暂时封印,开始四处搜罗各种套题形式的数学题。一开始做的是文登的五年真题十年模拟,真题就不说了,对我而言相当于添头,有没有都一样。模拟题还是不错的,不是很难,但也不是全都俗不可耐。之后在网上四处搜罗合工大历年的5套题。合工大的题目也不错,但是每套题都有一些生僻的考点让你防不胜防(比如假设检验什么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什么的),不过总体而言还算有价值,口碑也不错,推荐但不强烈推荐。后来做了永乐的最后冲刺五套题,这个我就做了前两套,题目值得一做,比较推荐,不过计算比较繁杂。没做完的原因是这些题做了之后基本就差不多11月中旬了。

以上这些题目我都是计时做的,分数多少就不提了,本来除了最后一次上考场上的分数之外,之前的这些模拟都不重要。之所以要计时模拟是要锻炼自己实战时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和心理素质(题外话:心理素质很重要,我在考场上的时候一开始有三个大题不会做,特别紧张,有很多时候仿佛就想跟自己说,算了,你已经尽力了,但是我极力克制这种想法,最后做出来一个。这提示研友们,无论如何要冷静,以前我紧张的时候脑子里特别乱,耳边好像一直在响小学回家的路上路边音像店放过的某一首歌曲,或者是浮现出某一次郊游看到的天上飘过的云)。至于网上盛传的400题,我是实在做不下去,感觉太难了,不大适合我。12年的400题做过一两套,见识到了厉害。如果研友们有时间可以一试,但是实话说,考研数学很基础的,做太难的打击不说多大,关键用处不一定有多大。没做过的我就不评论了。

11月中旬之后把封印很久的真题拿回来,这时候就是开始练手了。这一遍真题已经做得相当顺手了。11年的真题做了满分(很正常,第三遍了嘛),基本上完全可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了。

13年的真题比较偏,旋转体和傅里叶级数都考了(所幸傅里叶级数那个选择题我好想蒙对了……),虽然有些反潮流,但是实话说考的东西还是比较基础。我唯一觉得应该有难度(因为是证明题,所以我直接放弃了,不知道到底多难,只能靠猜测)的题就应该是线代第二大题的第二个问了吧。证明是我的短板,线代的证明我就更短板了,碰见了只能远避之……

总之,数学要考好,真题必须搞定。

至此我的所有经验就分享完毕了,鄙人考计算机专业。由于计算机13年开始已经放宽了门槛,允许各学校自主命题了,所以我再说经验也没什么意义了。如果有考东北大学计算机的研友,可以单独私信我。

各位如果有何问题可以留言 我要是知道会回复你或者更新在帖子中……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