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战跨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专硕(Maud)考研经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2014年三战跨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专硕(Maud)考研经验

2014年三战跨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专硕(Maud)考研经验

考研时间: 2014-06-1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首先来谈下本人基本状况,本科为信管专业,天天编程写代码伤不起啊,名副其实的理工女,为了结束这种代码狗生涯,我一战选择了本校心理学学硕,也是年少轻狂吧,当时随着性子选了个感兴趣的,比较悲催的是,心理学学硕第一次考初试没过线,第二考复试被刷,加上二战后家长对心理学专业的不看好,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决定考会计专硕或者审计专硕。

最后终于不辜负父母期望,初试以232分第十三名进入复试,复试的综合录取成绩逆袭到第一,现在等待发录取通知书ing。

单科分数:152+80逻辑错了7个吧,数学2或者3个。

所以虽然我是三战考生,但是对于Maud来说,却是一枚新手,因为之前既没有对该领域知识有深入学习,也对管理类联考不够了解。下面我来谈谈如何两次更改专业最终选择了Maud的。

【关于学校】

择校这个事儿是挺纠结的,由于我自己的情况是已经三战老生了,虽对一些财经名校各种211985流口水觊觎的一笔,最终还是被自己尴尬的处境打败了,综合分析之后还是想要走稳妥一点的路线。于是托去年考上了北国会的学姐打听学校,在学姐的耐心疏导和建议之下,我也觉得北国会相对来说分数线不算高(去年审计硕士190),而且刷人比例较低(1:1.2)那么正适合我这样没什么信心四战五战的跨考生考啊,于是乎10月份的时候朝气蓬勃地报了北国会,还沾沾自喜地算着假设自己能考210就能上了,哪知道造化弄人,今年的形势大家也看到了,水涨船高,我们学校的审计硕士分数线居然反超了会计一路狂飙到了218.真是大跌我眼镜了,本来以为232的分数还占点优势,结果忽然发现被秒成了渣渣。同时也庆幸自己当初的目标是考235+,如果我真把目标定到210+那就炮灰无疑了。

而且听闻今年北理工还是北交来着,分数线骤降,也暗自后悔当初没报。

所以说选学校这个事儿就是一场赌博,甚至是一种博弈,计划得好总赶不上变化快,而唯一不变的是硬实力才是王道。

我的建议是,同学们如果看重学校名气,那就奔着那些211985的冲,如果想保险一点,那就选择刷人少的,招考人数多的学校。其实上只有相对保险而已,没人能做到绝对保险。只有分数才是王道。无论你决定报考哪个学校,都要把自己的分数目标定到一个相对高的高度,求其上而得其中,如果你的目标就是210.那可能最后都没得上了,不是打击大家,是不希望更多的人重蹈二战三战的覆辙。

同时也要量力而行,如果明知自己基础比较差,复习又不是超级用功,还依然要冲击名校,那我感觉就不是很理智了。

选择学校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包括:你个人学习基础,你下决心能付出的努力程度,你的毅力有多大,你在该学校有无熟识的人可以帮到忙,该学校录取比多少等等。

挖掘这些信息着实是一个工作量不小的活,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付出总会有回报,如果认为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一定是实际付出的程度还是不够,或者对于你个人来说,还应该更加努力的。我相信有决心考研的孩子,也一定有这个决心挖掘到考研院校信息,做出合理选择。

PS:在这里推荐一种选择学校的方法给大家,也是当时TQ辅导班的老师教的,那就是,前期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上、中、下三个档次的学校,上就是你的理想院校,中就是你觉得自己实力也许刚能考上的院校,下就是你觉得复习过后能稳稳上的学校。然后9月份可以预报名的童鞋可以注册三个账号分别报考这三所学校。10月份正式报名的时候再根据个人的复习状况选择最终学校。如果有的童鞋10月份依旧无法抉择,那还有个方法,那就是三个账号三个学校都缴费,最后11月份现场确认时候,我想应该能根据个人复习状况,知道自己大致能否考上这三个中的一个了,这时候就需要做出最后的选择了。不过不建议大家最后现场确认三所学校,因为后面你会收到各个学校的威胁电话要你放弃两个,我想这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个挺闹心的事儿,虽然不构成实质性伤害,但是复习过程中最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复习就够操心的了。

上述方也是我当时采用的,我当时报了两所学校,最后只确认了北国会。

【关于考研】

1.目的与心理

我想初次考研的同学多少伴随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对工作,出国,考研,回家各种道路的由于,我不能说使得我们大家走上考研这条路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我只在这里,以一个三次考研,三换专业的女生来说说让我如此坚定地想要继续考下去的原因吧。

我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传说中比较好就业的专业,但也是我自己的原因吧,学艺不精,走出象牙塔后发现自己的渣专业功底根本无法适应人才市场的强大需求,找到的工作也不尽如人意。我相信想考研的各位一定也有跟我情况相同的同胞,出于各方面因素,只能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岗位上混着,既看不到明天也找不到出路。

这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学习其实是使人更上一层楼的一条捷径,与其在自己并不十分满意的工作上混着,不如彻底跳出来,大干一番,排除杂念,置之死地而后生。既然在本专业里既没有什么兴趣也不算专家人士,那不如就通过考研来改变一下职业生涯,在这样的强大动力驱使下,我坚定了一定要换成专业的信念,且做好了读研之后寒窗苦读赶上自己跨专业的差距的打算。写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了,我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混一纸文凭,而是虔诚地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到另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里,并且通过努力成为该领域的精英。从一战之后我考研的目的也渐渐地趋于纯粹了,当然我承认一战考研多少有点儿“考上了还能玩三年”的不良动机,不过老天给我的惩罚就是我确实也没考上。

做一件事之前,想好最坏的打算,这是我的习惯。所以一战学硕失败虽然给了我沉重的教训,但我事实上已经做好了二战的准备。比较造化弄人的是,二战初试分数很高,但是却因为自己幼稚心理,疏忽大意,没有重视复试,当然也没认真准备而摔得很惨,本来初试成绩一出我有点得意忘形了,以为自己这次是稳上了。甚至二战时候陪同自己考研的小伙伴们都考上了理想的院校,只有我一个人让大家失望了。二战失败的教训是沉痛的,在此特意提醒各位小朋友:不要因为初试分高就沾沾自喜,复试才是最后需要攻克的难关!

当然在前两次的失败中,我汲取了教训,这次便相当重视起复试,最终复试第一的成绩录取。

二战败北,我走入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因为如果我选择三战,必将是我一个人的战役了,往年一起考研的研友二战后大都考上或者工作了,三战的人是极少极少的,并且我也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年龄,可以说如果三战再次失败,那我等于输掉了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三年光阴,所以是否三战我在心里掂量了很久很久。并且此时我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以为二战稳上的心态,直到最后复试被刷的结局,这中间我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样,落差之大,让我感慨万千。心理的压力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家人,惭愧地说,两年来我都没有任何收入,做米虫复习了两年,成本是极大的,二战失败后心理的愧疚之情达到了极致。但是好在我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他们也许知道失败后我的巨大精神负担,没有指责与奚落,也没有催促我赶紧工作,而是跟我谈了很久,说尊重我的选择,并且给了我很好的建议,说即使三战,建议我报考会计专硕,一是时间两年,那毕业时候年龄也不耽误什么,二是我家长认为会计审计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工作,为了我将来前途担忧,他们希望我放弃之前考的心理学。这一次我考虑很久,听从了家长的建议,并感动了很久,我想三战如果没有家人的全力支持,那我肯定是不能够这样坚持下来的。三战复习期间好几次我都有情绪失控,也是通过打电话回家得到安慰和缓解的。

我很明显地察觉到三战复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已经跟前两次有所不同了,同时想考上的决心也达到了顶点。我请考上的同学写了“三战”的大毛笔字贴到床头,时刻提醒自己是个三战考生,而不是过家家的小朋友,玩儿不起。每次看到这几个字,我都反思自己有没有做浪费光阴的事。

2.环境准备

我二战复习是和研友在外合租房子,一套房子,里面5个女生都是考研或出国的,并且我们租的房子是在我本科大学的家属院里,所以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三三两两结伴去教室自习,有人起不来床也会互相督促,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也一起诉苦,一起出去逛街缓解压力,一起看看电影。

关于感情,我记得当时跟我一个屋子的女生男朋友知道她要考研后,每周只给她打一个电话,不希望她分心。在此也要表扬一下这位中国好男友。

在情绪上,我观察到的是,女孩子确实容易为一些其他的事儿分心,衣服,八卦,感情什么的,但是考研这绝对是一个反人类的存在,不允许人过多分心在其他杂事儿上,甚至如果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天跟男友吵架了,或许你人在自习教室里,但是心里却能走神儿一天,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几次,我想势必很耽误自己的考研计划。

我很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控制情绪的功夫不算很放心,于是考研那两年,杜绝任何和感情有联系的事宜,也杜绝任何异性邀约。可以说,考研是一条寂寞的路,如果怕寂寞,那是走不到头的。选择了这条路,也就等于选择了与寂寞为伴,别人可以情侣之间甜甜蜜蜜逛街打游戏,别人可以大晚上煲电话粥看韩剧,别人可以周末狂欢通宵PARTY,在我们这里,统统都没有。我们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和寝室。最多也就是我们几个研友隔一个月出去看看电影吃吃饭,我和室友在二战时候,买了个老人手机,只能发短信打电话那种的。然后QQ让别人帮忙保管,不登微博不登微信,由于我自制力较弱,就只好让别的同学强制改密码,直到考完才收回自己账号。

可以说二战的时候过的完全就是原始人的生活。三战考完后跟几个同学交流后发现,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干,很多同学为了强制自己不再分心,都换了手机。可以说考研,也伴随着一部分交际的丧失,你很明显能感觉到你跟上班或者保研的同学疏远了,因为不再一起吃饭一起玩了,你成了洞里人了,不出山了。

三战时候,我对于是在家复习还是继续租房犹豫了很久,一方面感觉自己二战租房成本已经很高了,另一方面,我又隐约感觉三战在家复习,效果不会很好,且我选择了另一个崭新的专业,需要全力以赴,而不是抽空看看那种程度。最后父母还是支持我在外继续租住家属院考研,认为那边复习环境好,能安心复习。我又一次带着愧疚滚回了学校。

所以在哪里复习,还是要看个人情况,如果你在学校有志同道合的研友,家里也同意你在学校复习,那么租房复习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今年我有一个小学妹人还在大三已经在外租房复习了,同时感慨,比我当年要拼多了啊。。。

3.辅导班

关于是否报辅导班这个问题,我觉得因人而异,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考试基础、自学能力等等,我当时是由于自己不熟悉管理类联考和会计硕士这个东西,第一次接触,所以对自己复习情况非常不放心,可能摩羯都有多疑病吧,在这种不放心之下报了TQ的系统班强化班和模考班。周末去上课,平时自己复习。

真正去上过辅导班后,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A.如果自己本身基础很差,也不够努力,就希望通过报辅导班来突飞猛进,那可能性几乎为零。辅导班有效的前提是你个人必须也努力或者非常有实力,甚至如果你的确实力很强,那不报班都是可以的。我身边几个240+大神都这情况。

B.辅导班的讲课到底有没有用?说完全没用那也是不切实的。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是要配合你个人的情况以及学习方法,你自己要掌控复习的节奏,不能因为跟班上课就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来,这样辅导班的老师讲课能帮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C.除了有价值的课程之外,辅导班的课程有时也确实没多少实际价值,就是那种带着你跟书过一遍,有个人在旁边帮你讲解而已。如果自控能力好的话,可以自己来做。其实如果这部分自己能做,那上这个课就有点浪费宝贵时间了。这是面授课不如网课灵活机动的一个缺点吧。

D.我认为辅导班的一大优点是,随时随地可以有人答疑,这也是我想报班的主要原因吧,自己复习过程中势必会有不懂的题,那这时候正好周末两天上课,能抓住这个机会跟老师面对面交流答疑,是很珍贵的。

E.辅导班的另一大优点是,帮助我这种懒人找到了很多信息,我当时确实是懒人一枚,报哪个学校,分数线如何,复试状况如何这些我都没有亲自动手搜集信息,我承认我是个懒人,就图省事儿,在辅导班的老师和同学那里打听到了不少信息。这一点还是蛮好的,因为班里都是考MPACC的,大家互相分享一下,也就有了。也有比较专业的老师,能帮你分析各个院校。这点的话看个人需要了。如果你自己比较勤快,也不在乎多花些精力和时间搜集信息,那就自己动手,最好找些学校内部的师兄师姐,打探消息,而且最好是考上的而不是保上的。甚至你有时候找一两个人问还不管用,还要到各大网站和论坛,打电话到学校办公室去咨询,总之,为了打探消息,使出浑身解数来吧~

4.网课

如前所述,辅导班课程有一定的价值吧,不过我这人是看视频容易睡着型,就报了面授班。报了面授班也会给我们配套网课,如果某天不想去上课了,可以过几天在网上看视频课的。我当时用一个保过班同学的账号上了几节网课(在此默默地对这位同学表达感激之情),感觉效果还不错,就是不能与老师本人面对面交流。

但是如果有童鞋感觉面性价比低的,买视频也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我认为上课形式只是小问题,看个人喜好了,这对于我们的复习应该不构成啥影响。

【关于复习】

我的正式复习是从六月底开始的,下面详细说下复习规划以及使用书目:

7-8月中旬:痛苦的第一轮复习

比较慢,当然刚从二战失败的阴霾中走出,复习也没太强劲的动力,比较消极,每天去自习室待6个多小时,期间一大半时间在玩手机,有效学习时间就三个小时吧。

逻辑:《逻辑分册》这个教材什么的都是我自己网上搜,打听到然后自己买来看的,当时没看啥经验贴,也不晓得考研论坛,上来就看逻辑分册还是挺痛苦的。看完大脑已瘫痪。

PS:提醒大家第一轮复习最好先看看最为基础的赵XQ的《逻辑精点》,上来就看分册我认为是我的一个失误,我一向以来坚持的原则都是:打好了基础再搞技巧。而分册不适合打基础用,精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我依然建议大家严格按照“由浅入深”的路数来复习,基础打不好,最后冲刺阶段会很慌乱的。

数学:《数学分册》这本比较基础,前面知识点列得比高分指南要系统和全面,个人认为是打基础的好书。题目相对真题来说比较easy。但是由于我初高中数学都忘光了,刚接触到这本书,还是有一种“开光”的感觉。

写作:没开始复习,只粗略看了下往年的题型,配合老师上课讲了一些。数学:数学精点。这个我记得数学分册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果因为不了解情况,上来就做数学精点了,感觉很多知识都不记得了。做起来并不顺当吧。

英语:记单词,偶尔看几篇完型,翻译。

因为有之前英语一的复习基础,也进行得比较缓慢,悲催的是,做了十年的英语一阅读后发现,之前做过三次的题我还是错误百出,随后我分析出错的原因,是词汇量太少了,题干以及阅读里面有很多关键单词都不认识,影响了我做出正确答案。所以开始狂记单词。这里提醒大家要对阵下药哦,做真题发现错误要分析自己是哪里出问题了,一句话:哪里不行点哪里。我是词汇量跟不上,大家也许就是其他的问题了。所以我主攻词汇,没看长难句什么的,因为一句话里我可能好几个不认识的单词,看了也白看,就先打基础了。

8月中到9月中旬:第二轮复习

这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对管理类联考和英语的考试内容有了比较完整的掌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系统,比容数学的那些基本定理,概念,缺乏比较系统的掌握,所以我把接下来的时间规划为先过完第二轮,然后自己总结做知识点笔记。

逻辑:《逻辑精点》。做完逻辑分册再做这个发现简直是儿童套餐,但是,感觉赵新泉这本书很适合做入门,打基础读物,可以全面夯实逻辑的基本知识,如果不仔细过一下这书的知识点,我感觉后面做形式逻辑很容易搞混乱。

数学:《数学精点》。这本书在难度上略有提升了,有了之前分册打的基础,做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虽然知道,但需要技巧的地方还是蛮多的。这时候我就感觉有整理笔记的需要了,后面会提到,我的笔记参考了这本书里的不少内容,因为前面部分归纳得比较全面。这倒是比高分指南要好的地方,高分指南的东西基本上属于技巧罗列,不适合打基础用。

写作:还是没开始正式复习,听了几节张寻的课。

英语:第二轮记单词+做英语一阅读+张建的黄皮阅读书

这里谈一下自己记单词以后的效果如何,前面提到意识到单词量是阻碍自己阅读的巨大障碍,经过第一轮记单词后我发现情况真的开始慢慢好转了,至少每一篇阅读我都能读得懂了,不是以前那样在混乱的状态下胡乱选题了,即使题目中有不会的单词,也有眼熟,多看几次就记住了,这时候的我尝到了一丝甜头,就更佳发奋地背单词了,我记单词没有什么巧妙的法子,就是“不断重复”。

PS:这里推荐一个记单词神器吧,除了第一轮是用的单词书以外,我都用的百词斩记单词,一来配合图片觉得有趣,二来纸笔记忆的确效率不高,纸上重复好多次也很难再在我脑子里留下痕迹。不过这个因人而异啦,如果你认为有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当然欢迎来论坛分享。

9月中旬到十月初:全面做笔记建立知识体系

我这个人的学习习惯就是,学一个东西,我必须自己整理了一遍,才算是学到了自己脑子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其他好的学习方法,书看n遍我都觉得是别人告诉自己的。所以我整理了两本笔记:逻辑和数学。中文写作和英语写作的笔记我是11月份才开始整理的,后面会提到。

逻辑的笔记:说下笔记构成吧,形式逻辑部分是参考《逻辑精点》,但是里面有一些非常晦涩很不实用的知识点我就给它淡化了,事实是听王洋老师讲课得到确认,确实不需要知道,比如上反对下反对关系这些逻辑专业术语。我用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的框架和线条,把形式逻辑的术语进行了详尽的归纳,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关系,前半部分可以当做是解题参考,忘记了就翻,多翻翻笔记,也就记住了那些关系之间的转换形式。后半部分总结了所有形式逻辑以及非形式逻辑的题型例子,以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参考书目有《逻辑分册》以及TQ辅导班汪洋老师的课堂记录,不过这些解题的技巧我并不是无章法杂乱穿插,这样罗列出来了看笔记的人也会一头雾水,只记住了技巧不知道何时运用。我担心自己以后翻看笔记出现这种问题,就将王洋老师以及饶思中等老师的解题技巧和自己总结出来的巧妙方法都非常条理地放在了合适的位置。我是个很注重笔记实用功能的人,我写笔记的目的就是将来冲刺阶段自己也要拿来看的而不是为了图个形式看似整齐,所以必须条理又严谨。(比较推荐大家参考)

数学的笔记:笔记内容参考数学精点和分册,其实这两本书只是数学笔记的初级阶段,数学笔记的完善工作持续到了第三轮复习,11月后数学笔记已经非常完善了。包含了所有管理类联考需要掌握的定理,概念和公式,和所有需要记忆的常见数、规律,又根据陈剑老师讲课的内容,添加了所有解题的技巧进去,当然解题技巧是我后来添加的,二轮复习我只注重打好基础这个事儿,可以说数学笔记是我花了很多功夫和心血的杰作,也绝不是实用性很低的一本烂稿纸。数学笔记我有精心贴了书签,到第四轮做题的时候我都在不短翻看这本笔记,可以说它是浓缩了我看过的数学书的精华,当然也不是一本错题习题集,而是一本没有废字的笔记。这就是我当初写笔记想达到的效果:不是摆设,也不是照抄,有自己归纳和思想在里面,成一个体系,在做题的时候能扔开三本大书,只翻看这本笔记就行了。(此本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10月初到11月中旬:第三轮复习

做完笔记后,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已经不存在大的漏洞了,但是还差一个大工程:大量练习和记忆,那么第三轮复习就是在做这个事儿了。

逻辑:《逻辑高分指南》主要是解决非形式逻辑,里面一些题让我很崩溃,逻辑这东西我感觉吧,形式逻辑那些能拿分的你就尽量全对,后面那些加强削弱什么的吧,我觉得有时候也得看“命”以及出题人想法是不是和你一致了,因为确实不能说有什么是一看就是这个答案的,那种比较性的题目,是不能秒杀的,只能自己感觉。。。关于逻辑的秒杀技巧,我认为TQ里王洋老师的课非常具有“实用性”,饶SZ的课和杨WJ的我都感觉听着玄乎,但是不否认这些老师都是逻辑学的大师级人物,不过我们考研的学生,应该还是务实一点的好。我们的目的很简单粗暴,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应付考试,拿到自己能拿的最高分数,这一点来讲,王洋的课更具应试性。但若是各位对逻辑学有兴趣,想探讨探讨逻辑哲学这些学科,可以听听杨老师的课,哈哈,也蛮长姿势的。。。

数学:《数学高分指南》这里的题目有一定难度了,主要是记忆做题技巧,什么类型题怎样做,这本书也帮助完善了之前提到的笔记。高分指南里的例题和基础过关篇的习题建议大家都做,也都要掌握,其难度基本和考试真正的难度持平。但是后面的能力提高篇确实有些题你觉得吃力的话就别啃了,考场上出现的几率也不大,即使出了也就那么一两道,可以选择战略性放弃,学有余力的学霸建议都做,是能将自己的分数拔高的好方法。

写作:《写作分册》《写作精点》都有粗略看看。

英语:第三轮记单词+练习了3,4套英语二的真题+《英语阅读90篇》

这时候我单词已经比较熟悉了,TQ那时候还办了个记单词趣味比赛,哈哈,里边90%的单词我都认识,我感觉这也是报辅导班的乐趣之一吧,会有人督促你去学,有测验就有动力嘛。这时候做阅读就是分析题目,出题人的角度和用意,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了。分析历年真题,查看高频率的答案,以及研究自己错了是错在哪里?并且要想清楚如果下次再做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当然邵老师的课上讲了很多英语做题的技巧,我感觉对我不是很适用,这个也要看个人情况啦。比如邵老师讲的看到什么一定选一定不选,看到否定如何如何,这些对于我一个摩羯座强迫症的人来说,还是觉得风险颇高,在英语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都是读通篇去做题,而不是利用技巧寻找对应关系的,不敢。建议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不要贸然使用秒杀技巧,实在看不懂文章或者不知道怎么选了再去利用技巧选择,个人一点小小建议吧。

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第四轮复习+专业课打基础阶段

在这一轮就是自己模拟+查漏补缺了,可以偶尔扣一扣难题。

逻辑:陈慕泽《逻辑300题》,一天一套甚至两套,练习题感,每周做一两套真题数学:《考前冲刺》后面每章节的练习题,每天做50-80道,题量很足,不看前面的知识点讲解,这个是前期该做的事儿。还有后面的模拟题,每天做一套。每周做一套数学的真题培养自信。。。但是不要因为感觉真题简单就盲目自信,因为真题都是你熟悉的了,跟第一次见面的题还是有差异的。不过《逻辑300题》这本书我强烈推荐大家做做,难度适中,并且是成套出题,出题的形式和角度也都向真题靠拢,买过很多逻辑书,有的我就不说了,内容太水,题目质量过于LOW,我做了几页就扔开了。这里推荐的都是我认为有点价值的。

数学:《数学名家详解》这本书我没有一字不落全做,我只每天做一章后面的立竿见影练习题部分,这本书我其实不建议大家放到前期去做例题,因为这本书的例题是把真题拆开了讲解的,但是管综真题是个宝啊,最好留到四轮复习去成套做,用来自测。所以我这时候就买了《管理类联考真题一本通》,除了做逻辑和数学的练习题之外,每周还要做一套真题,来自我检测学到什么程度。所以我认为真题非常宝贵,应该放到后边。

中文大作文笔记:《写作分册》《写作精点》《写作高分指南》《管理类联考写作分册》《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这时候为了搜集大作文的写作素材,我基本上购买了市面上所有的书,而且还在TQ发的写作资料里边摘录了很多有价值的案例,大作文的笔记前半部分是关于写作格式段落的几个黄金案例,后边是我归纳总结的一些通用主题和精点写作素材,推荐没时间买那么多写作的书籍自己整理的童鞋看笔记即可,难易皆有,老少皆宜,挑些自己可以驾驭的来背熟,运用灵活,考场上一定不会慌,事实上我在考场上也只用了俩素材而已,大小作文一共40+吧。

中文小作文笔记:主要参考《写作分册》《写作精点》《管理类联考写作分册》以及陈JH老师的课堂整理而成,这时候我们TQ已经进入模考班阶段了,每周都会有模拟考,陈老师都会自己写一篇小作文的范文,我根据这些范文整理了属于自己的小作文模板。当然这本笔记里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模板以及替换段落。我当时挑了个自认为最适合的模板背熟练,然后记了很多替换语句,基本上是上考场只要根据所给文章填上合适的语句就是一篇完美的考场小作文了。这样会节省很多考场时间。

PS:我认为小作文笔记实用性是极强的,哪怕是没怎么看书的人,只要在考前几周记熟我笔记里的知识,也足以应付考场作文了。当然我笔记里记得也绝不是那些烂大街的话,什么空中楼阁啦让判卷老师一看就低分滚粗的那种,都是有我自己心思在里边,老师看了又舒心自己写起来又省心的东西。(强烈推荐大家拿去看看)

英语写作笔记:前面说过了,我主要是靠记单词,所以老蒋全套长难句和阅读买了都没看,最后在整理英语大小作文笔记的时候,我用到了老蒋的作文书,当然更要感谢的是TQ邵老师和张老师发的大小作文资料,那个资料非常之全面,几乎覆盖了小作文所有的类型和经典语句,当然大家不要以为是那种很low很没有水准的一个字模板,这样很容易让监考老师批低分作文的。我最后根据这海量的资料,花了大工夫,整理了每个类型的小作文范文以及大作文的模板,大作文我们平时有模拟考,我将范文里边的语句按照话题分类摘录,且能与之前整理的一些经典模板做到无缝对接,可以说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啊,给我啥题目我都能从容应对的节奏啊。运用模板的最高境界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自成体系,要不着痕迹,衔接自然,这样才能拿高分。最后英语80,作文应该分数还可以。(所以非常推荐大家把这本拿去看啊)有这个万能英语笔记,基本上考场前一个月多背背就OK,不需要多少英语功底。当然这样也不是叫大家放弃努力学习英语投机取巧,阅读还是考验真功夫的,这个笔记的作用就是能帮大家节省不少时间去构思。

PS:今年的作文题是城镇化建设,正好是TQ模拟训练过的,所以说多背范文还是有好处滴~~~

关于专业课:

这里给跨专业的小盆友们提个醒,如果专业课零基础的话,想靠初试完后那俩月搞定复试是不可能滴,一定要在11月份开始就配合看专业课的书了,不看完也至少打个基础分担一部分,也不至于咱初试过线后真的死在复试上,那你说多冤枉啊~~还有人说有的学校不注重专业课啥的,我只能说听了这种话的结果风险性不低,不建议保守路线的跨考小盆友初试不看专业课。

12月:配合模考,查漏补缺

使用书目:《数学考前冲刺》

模拟考又补充了很多TQ发的或者自己买的资料狂做题,逻辑的那些错题我认为没必要整理,形式逻辑还有个章法,其他那些其实有的模拟题的答案不一定跟正式考试的靠拢。所以重在练习。这时候的模拟一般是比自己真实水平要高的,可以给自己一些侧面评估。几次模拟考的平均分差不多就是你现场分数。

这个时候就应该主要总结自己的错题以及巩固遗漏知识点了,我另一同学在这方面总结得比较到位吧,今年考的贸大,初试237分——数学380道易错题总结,根据辅导班老师给的资料、模考题以及上述书中易错题归纳而成,汇总了非常容易出错的三百多道题目,附带详细解题步骤以及涉及到的对应的知识点,来不及搞题海战术的童鞋可以看这里看这里。

12月底就滚回家准备上战场啦,这里提一句,上战场那前一个小时,提前到场了看啥,我认为有突击必要的就是中文小作文模板和英语俩作文模板了,你最后看的那几句话往往还真能体现在你的作文里。看其他好像都不太现实了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