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访谈】后凋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北地访谈】后凋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北地访谈】后凋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考研时间: 2012-07-1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她是地大版建版之初的功臣之一

她心思缜密

寥寥几语就能给人以鼓舞

她是地大版的老朋友

欢迎本期嘉宾——后凋远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理学

本期嘉宾:后凋远

主持人:后凋远这个ID有什么含义呢,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ID

后凋远:起名字的时候,刚好在准备考研,当时觉得南怀瑾那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很不错,考研人就要有那种,风雪之中方显傲骨的精神啊~“远”是一直喜欢的字,很有意境的感觉,就胡乱组合咯。

主持人:说一下你的英语经验

后凋远:英语:谈不上经验啊,这是所有科目里面,离分数线最近的一个。我大概在五月开始背单词,先是新东方红版单词书,三天之后发现实在头大,就换绿色的了。一直到暑假,也就背了20个list,都是每天课余时间记一点,可是虽然战线漫长,效果却不怎么样,因为前面会忘光~拖延到暑假去了新东方的强化班,一个老师教我们要一个星期搞定单词,具体方法忘了,因为没照着做,可是观念改变了,知道单词要大量持续攻坚,所以后来是每天5个list。(现在看了那些牛人的访谈知道这样的进度很慢,可是单词我真的记不住,到现在,一些简单的四级单词还是很熟的不认识。)我把所有单词写在白纸上,背完之后,用铅笔在后面填汉语用来检验,这张纸反复用。

考研英语只做过真题,大概三遍,每一遍都换不同版本的新书做,有点浪费,但是这样每一遍都好像是从零开始的感觉。阅读知道很重要,所以就比较重视,但是其他题型就没有那么认真,后来考试的时候发现还是要多少训练一些的,不然自己不熟的心理会影响考场状态。

作文:自己没有背过模板,因为当初听说北京的作文很严啊,老师看见模板就完蛋了。所以只是平时练习过几篇,总结过一些句子,结果上了考场脑袋有点木,用了好久才写完,浪费了时间,导致完型和排序没有看,直接涂卡。现在想想英语能过线真是万幸啊!经验就是,还是总结自己的模板吧,除非炉火纯青、下笔如有神,否则像我这样,有点虎。

听说政治复习的很晚,有什么短期复习政治的经验呢?

政治:一直都听前辈们说不急,所以直到十一去强化班才知道具体包括哪几部分,之前跟风买过红宝书,可没正经看过。十一之后,回来先做1600题,之后做了肖秀荣的真题,还有些分时间出来的练习册(不记得叫什么了~~)。这期间没有看过大题,那些都是临近最后一个月才买来小册子背一背的。记得当时教室同学有好几个辅导班出的重点大题,大家也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再综合的选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背。

经验:选择题记忆很重要,做题发现的错误,除了哲学个别难理解,其他都是靠背,所以,遇到的知识点要重视记忆的过程。大题还是理解了好,记得当时教室里面一个男生,拿到练习册的答案后,还会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也填上,并不被动的依赖已给的答案,属于积极主动的思考型,后来他的政治成绩的确不错。

主持人:说说地大的专业课经验吧

后凋远:专业课是地球科学概论和自然地理。

五一拿到书后,本打算一本本的认真学习,后来发现二者有交叉的知识点,索性一起来了,共同的部分还可以互相补充,加深理解,后来觉得这样是对的。在暑假之前基本看过一遍。第一遍看专业课,没有让自己死扣小知识点,主要是想知道自己考的专业课到底讲的是啥。第二遍看,就比较有主有次了,拿到真题之后,围绕真题的知识点横向延伸,是重点。真题没有的部分,以防万一,按照自己的理解也分出不同的等级对待。

地概——【写了一半想起来明年不考了,暂且算作文章结构完整的一部分吧】,相对地理要好理解些,当时按照学长的建议在图书馆借了《普通地质学》和《第四季地质学与地貌学》,这些类似工具书的作用,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就去找找,因为这两本书会讲解的比较专业。比如,刚开始看各种石头的名字,脑袋大,觉得怎么一会儿蹦出来一个啊,这么多怎么记?!后来在地质学的书上,有比较完整全面的分类,这样,虽然内容多了些,但知识结构完整了,有助于记忆。第三遍看书,就是彻底以真题为中心了,自己可以感觉得到重复率比较高,所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找到真题的答案、背下来。名词解释归纳到一张纸上,每天早上像背单词一样,固定的背几个,大题也都把题目和答案总结到一个大本子上,后面标好年份,慢慢背。这里要说下我当初比较纠结的真题答案,问过已经考上的学长,他们也不能权威的告诉你就是怎样怎样的,问得多了,就发现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自己看了两遍书的基础上要有自信,觉得重要的认真记,沾边的多注意下。

地理——刚拿到书的时候很迷茫,因为之前除了高中的基础,其他什么都不知道,而且高中的学习重点和考研的思路也是不同的。所以,第一遍看,像是科普一样的去了解这门学科,宏观把握几个圈层的主要内容。千万不用浪费时间在个别的词句,尤其是不重要的章节。比如,我当时因为看不懂岁差,还跑去图书馆找天文的书,现在想想,求知精神真感动,可是前面那些天文宇宙根本不考的东西,就不用浪费考研复习的宝贵时间了,想知道的话留着以后当消遣就好。第二遍看书开始做笔记,把结构写下来,知识点和关键词记下来。这个笔记和高中时候老师的板书不是一回事,因为自己没有经验和总结,会觉得重点难以把握,它的作用只是在写笔记的时候加深记忆,第二天以及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提醒你书上的内容。

地理考试重复率没有那么高,所以理解就很重要,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词。我想,就是锻炼自己运用地理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吧,一道问题尽量发散思维的去理解,多联系,地理研究的内容本来就是互相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最后的日子还要稍稍关心些当下和地理相关的时事,也训练自己用专业的知识解释,这在真题中有所指向。比如当年美国海上漏油世故,找了些评述,发现影响领域还是蛮广的,这样丰富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个人觉得是不错的大题素材呢,可惜木有考)

主持人:经历了2011的考研,你有什么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呢?

后凋远:考研是艰苦的,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方向,是最大的幸福。既然上路了就死命学吧!

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或者座右铭什么的?

人活着最重要的事不是做学问,而是热情地生活,真诚地思考,以寻求内心的充实。

主持人:与考研论坛的故事

后凋远:知道论坛呢,是在网上搜的。一起搜到好几个,最后发现这个很好啊,人多资料又全,就长期关注了。刚开始决定考研到考试结束,基本都是游客,最初在地学板块比较多,选地大也是靠大家的总结和对学校的评价,觉得一脸褶子是个好斑竹,好多讯息都是从此获得。决定考地大之后,就跑到地大板块,情况不如今天繁荣啦~~~没有什么真题库,只是零星的询问帖。于是就翻着以前的帖子,挨个找和地理有关的人,当时还可以留qq,所以见到就加。估计加了几十个,成果也算不错,北地武地的一共找到了十几个学长。其他还有调剂到外校的,后来在我调剂的时候也给了我很多帮助,都很感激。

地大的学长,真的都很热情,这也是直到今天都对地大的人有很好印象的原因。记得当时有一位学长留了邮箱,说给大家发真题,在没有真题库的时候,这是很宝贵的信息。后来和这个学长聊天,他说这些是自己花200块钱买的,我很感激,意气风发的说“去了北京一定请你吃饭.”他说:“兰州拉面就成。”眼泪哗哗的……

考完试之后,论坛渐渐热了,分数线之前在2011版,每天提心吊胆的看着各类讯息,祈盼内幕帝们现身。在知道自己不能进复试之后,调剂版成了收容伤心的好地方,那时常在那里收集信息,很多难友交流讯息,很温暖。还看到前辈发的调剂经验贴,还有在线答疑,真是很感动那些过来人细心的指点。记得当时还有一个学校负责调剂的老师,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告诉大家要注意的事项,那真是位好老师,为不得门路的学生着急,让我感慨,这才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把教师只当做一种工作。

尘埃落定之后,仍不愿离开论坛,因为这里鉴证着自己从决定考研到结束的过程,这段大学里最充实的时光,因为认真对待,所以充满感情,难以割舍。继续混迹在地大板块,更多的是一种留恋,承蒙各位不弃,还授一荣誉会员,意外感动。

总之,很感谢论坛,我无法想象没有论坛的考研路是多么的无聊。

主持人:平时除了去地大版还去哪些版块多一些呢,看见你在玫瑰有过帖子。

后凋远:除了地大,去的最多的就是玫瑰,刚开始因为比较火,很热闹,也喜欢看别人的故事,满足我的好奇。后来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的各种故事,各类风格的版友可以折射出不同的爱情观。有烂俗的帖子,但大部分人还是真诚的,整体的风气也是崇尚真善美的。比如有人受伤,会有人安慰;有人遇到棘手的问题,会有人现身说法,或直言不讳,或循循善诱的讲道理;有人幸福的小宇宙要爆炸,这里也有足够的真诚和祝福。貌似身为看客,可大家对待爱情的不同理解,也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自己,摆正观念、平复焦虑。有人不屑的说,考研论坛为什么要有一个这样的版块,我觉得,这个版块的火爆就说明它存在的必要。每一个考研的人,除却追求学术上更高的造诣,也需要在感情上找到归宿,因为事业和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如此的重要,不分伯仲,无关性别。而爱情,是幸福婚姻的第一步。

很喜欢百草书园,进去之后不怎么敢说话,里面是一窝有思想的人,这是以读书为乐、追求至淳的世界。偶尔转转,有助提升素养,纯化思想,缓解浮躁。

有些赛事的时候,也去sports凑凑热闹,感觉那里的大佬们很敞亮,出手大方,都是有激情的人。

music很好,每次去都半天出不来,听了这个听那个,有音乐细胞的人让我惭愧,觉得一样的声音,我就没想到那么多东西。

当荣誉会员和普通会员的感受

荣誉会员加分多了,感觉很好,还有两个太阳,貌似资深的模样,但也不能随便说话了,说话之前要想想是否得体,要想想自己的身份。

附后凋远同学的几个精华帖

一定有人可以闯过去,为什么不是你?!

地大地理 我还爱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地理03~08,10真题】+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全资料&个人总结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