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经济法的那些日子——贸大法学考研经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考经济法的那些日子——贸大法学考研经验

考经济法的那些日子——贸大法学考研经验

考研时间: 2012-04-2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大家好,酝酿已久的回馈贴,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心情难以平复,虽然分数不高,初试354,复试85,但好歹也拟录取了,在这里回顾一下贸大经济法的考研历程。那么闲言少叙,从认识贸大开始:

3~4月:本来是想只要在北京,考啥学校都行。后来找来找去,在北京理工和另一所学校中纠结,再后来,发现学院里和我想法多的也不少,“自命清高亦不凡”的我,只好再选一个。于是贸大就和我见面了。(在这一阶段建议大家认真搜集资料和各种信息,不要盲目的跟风,找到各种机会和前辈交流,尽量减少像我拍脑袋决定的情况,因为了解贸大和考研的同学应该知道,一旦考不上,接下来的调剂和心情将会十分痛苦。)

5月:由于学校的实习期间调整,前一阶段在中院实习,只是看看英语和司考的教材,对于考研仍然是盲目的乐观,当然也可以说,还没最终决定考贸大,也就是买了民法和国际商法的教材看了看。(其他教材本科有)

到5月10号左右,开始搜集各种经验和资料,备战考研,这一阶段比较痛苦:因为,作为非国际法的考生,在那时,经验贴主要是关于国际法的,非国际法的少的可怜,大家知道专一是国际和非国际都要考的,那么还可以看国际法的经验,专二的经验不但少而且语焉不详。(但是,当我复习完,考完,在回顾时发现专二就是这样,不是说不清楚,而是本来就不清楚,内容多而杂)于是,我做了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然而很幼稚的决定:先看专业一,至于专二?等等吧。

乍看之下没啥问题,但是给你自己的心理暗示,可以解读为不重视和回避两种情况,这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无论专业课,还是公共课的准备都是很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选拔类考试,如果避难求易的复习可以给你带来想要的结果,那么只能说你和我一样天真,短板理论知道吧,这就是一个道理。后面会继续这个问题的后果的揭示。

那么,在这一阶段个人认为比较值得说道的就是向上一届的国际法师姐买资料的事情。相信大家看过很多的经验贴,告诫大家不要买资料:第一,花钱。第二,质量参次不齐,容易上当。第三,资料比教材还多,不适合自己的复习情况,也就是看不完。

说这么多,到底要不要买呢,个人认为还是可以买的,当然是有原则的购买,为啥呢?因为对于个人复习的考生来说,长时间的复习看书,总会缺少信息的交流,对于什么知识要看什么不要看缺少较准确的把握。拿我来说吧,收到资料后,确实吓一跳,倒不是质量问题,而是数量问题,太多了,拿在手里很茫然,不知怎么看,但在复习大概第二,三遍的时候,却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先前对于教材有大概的把握,其次心理有一个自己的重点次重点的划分,此时,再看资料绝对是查漏补缺的好方法,就好比头脑风暴,多人讨论,总会给你新的认识和反思。

就举个我的考场经历,专一的考试里民法有一题记得比较深刻,是意思表示里的分类的内容,貌似是虚伪表示的问题,记不清是哪个了,但资料里有,自己复习时我绝对不会多看两眼,就算后期背诵也没有当成重点,但是考到了,万幸,还记得些许内容,磕磕绊绊的写完,还算满意。懂了么?这就是资料的用处,对我来说这200大洋是值得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对于资料来说亦然,总之,就是千方百计的加强对于教材的把握。

6~7月:终于迎来了不得不提的司考啦!这段时间,相信是很多法学生的比较纠结的日子,看着专业书和司考书,不知如何取舍。那么,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个字,考!原因:研究过真题的同学一定知道,专一的试卷类型,50道选择,然后100分的主观题,而且题目绝大多数是书本基础,这一点与司考的内容是相同的,特别今年,专一的改动较大,专一选择没有国际商法的内容,增加了中法史,行政法和宪法的选择,参加司考的同学,相信会比较适应,明年的试题情况相信也会有所侧重,在这里猜测贸大老师鼓励报考的本科生参加司考。

另一个原因就是考试时间为2天,作为与考研重要程度类似的大考,在各个方面都会给你一种预考的体验,包括心态和考试期间的生活安排。所以是一个难得的练兵的机会。在拿我自己来说吧,这期间基本没看专业课,专心准备的司考,连英语都很少看,一方面“归功于”上文说的盲目乐观,另一方面就是相信贸大的出题方向趋于基础。

在这里就不赘述如何双丰收了,因为有关司考的经验贴也比较多,只强调一下时间的安排,鉴于本人从5月开始随班听课开始到9月冲刺的经历,我个人觉得2个月的认真复习,对于司考绝对够用,但凡考试都一样,都需要一段高强度集中的复习,如果时间过长,一定会疲惫,随之而来的是思维的懒惰和遗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同样考研也是一样,到后期,过于疲惫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心理压力过大,身体不适,记忆力减退,情绪反常。另外,建议这段时间还是看看专业书,特别是一些以前没有深入接触的科目:国际商法、经济法、宪法等。这相当于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对于后期的理解记忆,还是有帮助的,起码心理不会太慌张。

暑假到了:建议回一次家,时间自己把握,最好不要超过你自己的一个复习周期,因为,回来之后,你就差不多全忘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冲刺阶段需要一个饱满的心情,适当的调节是相当的必要。千万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实在不行就只看与考研有关的科目,也是好的。

9~11月:首先,是司考考试,在这里请大家一定要坚持到底,去年,司考题目改革,考试的时候确实是太痛苦了,第一天考完,一度不想继续考下去,但是咬牙考完,结果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呐,395,还是很欣慰的。今年考研试题英语做得不好,同样不想继续考,因为一方面英语一直不错,另一方面认为大家同专业的考的英语都不错,所以很受打击,但结果出来同样比较满意。怎么说,难道是天意?这一点也是很多经验贴反复强调的,坚持,何时何地都要有好的心态,积极不紧张的心态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么,考完司考要不要放松一下呢?十一假期以前一定要收心看书,因为你将面临的不仅是专业课,还有那烦人的政治!在这里重复强调一下,专业里有关马克思和党的内容是不会考的。一定要好好调节,有好多同学在11月份就放弃,很大关系是司考结果出来的打击和没有从司考的疲惫中走出来。当然还有就是考完玩儿的太嗨或对司考结果沾沾自喜。告诫大家,注意自己的情绪调节,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相当重要。

好,终于进入正题了,有关考研初试的内容。7门专业课我想大家最陌生的恐怕是国际商法、经济法、宪法和法理?那么就我个人来说,相当讨厌的是专二的民诉和宪法,因为觉得它们很熟悉,(司考时狂背的内容)有木有?但是看书时又发现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心态很纠结,导致看书时心不在焉,极其烦闷。在这里,郑重告诫大家:千万不要把司考的学习方式带到考研中。司考的内容人尽皆知。而考研呢?没人会给你总结,只有靠自己的阅读和提炼。

一定要仔细的读书,做出自己的提纲和内容,好好把握书本,而不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可能今天狂背30页课本,背的很爽,但是遗忘快、不全面、还有很多无用功浪费时间。所以在前期一定要沉住气,仔细看书,梳理知识点,在前中期一个框架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再拿我来说吧,司考过后,就差不多是直接学习,只休息了1天,发现实在坐不住,因为之前一直处于狂背的阶段,对于知识点是伸手就有的,而不幸的是刚好就买到专业课资料,于是就又狂背,大概10天后,发现没什么收获,连资料上的内容都记不住,更何况书本中的内容。于是就更恐慌,心态一直很差,总觉得周围同学都在热火朝天的进步,只有自己在踏步,那又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不要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不要着急背书,注意理解和记忆的方法,给自己一个大的计划,一步步走比忽高忽低的学习效率要好的多,一定要坚持和坚信自己的目标。

在这里说一下笔记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做笔记,从每天的时间安排上看,感觉没有时间做笔记,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其实,没差多少,在最后期反而会节省时间,但如果你的笔记实在做的不好或是坚持不下去,那就一定少不了在书上圈圈画画。一定要对知识点有一个简洁的表述,方便记忆和回忆,这可是非常有用的,一时想不起是什么内容,但记得一个符号、标志或词语都会对下一次的记忆有帮助。

那么,再讲一下对专业课学习的看法,看到有三个非国际法的经验贴后觉得,写的都很好,之前前辈的专业贴也比较全面深刻,我写出来也就是是大同小异的内容罢了,大家可以仔细找找都可以找的到。

说一个大概吧:11年是我认为,最符合各位考生口味的真题,因为出的题不是有多简单,而是都是重点内容,只要吃透重点就一定不会答得很难看。那从09年法学初试正式改革开始到11年,大家拿到真题后会发现,风格渐趋成熟,感觉就是只考重点。于是乎,又一次自作聪明的我,开始估各科的重点题。事实证明,一个也没考到,再次提醒大家不要想着猜题神马的,专注于课本的同时关注时事新闻,今年专二就有考到个税的两得小题,疏于关注就乱答的,否则专二不至于没过百。

其实替老师想想,不难发现重点都已经考过了,在考什么?什么知识点是不难的又不太偏?这个也是比较难把握。所以,总结起来就是依据课本,扩充知识面(中法史、行政法之类的),紧跟时代,注重细节(次重点的把握)。最后,关于法英和其他部分的问题,不再赘述,大家拿到真题后,仔细研究会发现答案就在书本中,建议准备专二科目的英文法条和基本的专业词汇,对于法英很有帮助。

12~1月:这段时间反而觉得没什么好讲的,只要按照计划巩固和冲刺就好,不要急躁和贪功。保持心态,迎接考试。

那么,来个复试的吧,贸大复试,就法院的情况来看,基本比较有人情味,不会刷人,实在不济就会被调到法硕和法理和诉讼,比较而言还是保险的,但是对于复试用书就今年来看除刑法外的专业还是要看的,做到有印象就好,复试笔试就一般没问题,比例不是很大,但是100个选择还真是多。不要埋怨介绍的这么模糊,因为咱们没指定复试书,也没题做参考,实在是靠自己初试的基础和复试前的挣扎翻看做完的。

面试的部分,看人品吧!从进入考场后一切都是随机的,先到一个教室准备,然后,分批去各个办公室,也就是各个组候考,等待里面的师姐叫你进去,然后开始面试。我面试的老师是季老师,搞诉讼和国际法?还有2个男老师。坐好后,先抽题,抽到第几组就回答第几组,这个过程中没人说话,然后,看到手里的三道题:表见代理构成(简单吧),居民和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规定(英文法条朗读加翻译),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乱答的),回答完毕后,老师可能会问你几个简单的问题(为啥考贸大啊之类的),面试结束。

对于民商和国际法的同学可能比较紧张吧,报的人多,大家又都没咋准备,关键是又要拼人品,所以心态可能难以平复吧。另外,硕士入学后,大家学的科目都一样,所以,报考时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不要白白浪费青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