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民大学传播学的一点经验分享总结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2012人民大学传播学的一点经验分享总结

2012人民大学传播学的一点经验分享总结

考研时间: 2012-04-2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史论+传媒经济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 陈力丹:这本书每年出一本,是人大新闻学院考研必须要读,而且我建议读3遍以上,还要认真做笔记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陈力丹老师是每年出卷组的负责人(另一位是喻国明老师),大家看了他们的书和历年考卷就会有非常直接的体会,可以不夸张地讲,每年的大部分考点,就分布在这两位老师的书、论文中间。传播学的部分,自然是要好好揣摩陈力丹老师的书。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史论的必考内容。虽然不是分值最大的部分,但是我认为是不能丢分的内容。并且人大在考的时候不会是只问一个报纸的名字或者报人的名词这样简单(名词解释除外),简答题的话,一定是问得更宏观,比如让你横向比较某一个时期的报纸的特点。这就说明,在复习中新史的时候,要注重自己对于相关内容、专题的整理,比如我的笔记里做过“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名字、特点”、“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历程及各种古代报纸特点”等等这样的专题,这样就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了,有了更完整、更灵活的知识体系。

世界新闻传播史 陈力丹: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按照不同大洲、不同国家来分析研究其新闻史,并且陈力丹老师还站在更高的视角上,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一个国家新闻史、新闻政策的深层原因,可以更好地帮我们理解:为什么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新闻政策会有今日这样大的差别。我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入手,能较轻松和准确地抓住一个国家新闻史的主要基调,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同属英联邦国家)就是“典型的渐进式新闻发展史”,新闻政策一直以来比较温和;美国就是比较激进的新闻史,比如彻底的抗争和废除新闻检查,确立新闻自由;而日本则由于数千年的天皇统治和军国主义的历史,其新闻媒体至今仍保持了对皇室的高度兴趣和尊重,以及对于历史的反省不足等等特点。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这是我开始复习读的第一本书,看到有人说它比较枯燥,其实我没觉得,我个人对于传播学的各种理论都很感兴趣。但是读了一两遍以后感觉还是章节的排序不是很便于记忆,所以最后自己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按照“5W”要素将各章节分类,比如讲受众的放一起看,讲效果的放一起看,而不是按照原本的章节顺序;另一方面,仿照新闻史的整理方法,自己做大专题,比如“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理论、著作、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几大学派的观点、代表人物”等。

传播学纲要 陈力丹:这本书我之前漏掉了,一直到12月才发现原来陈力丹老师有这样一本重要的书(这说明大家前期一定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看书是来不及了,我就在网上买了课件和课后习题答案,直接背。陈力丹老师的视角是大传播,突破了郭庆光较多局限在人际、组织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方面,陈的书更包括了人内传播、跨文化传播(这个也是这几年的热点之一)等等,所以大家要好好读这本书,以这本书为主,郭的书为辅

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这本书建议大家复习初期就可以先读,因为写的很通俗,而且更重要的是,书中纠正了好几个以往研究新闻理论的书中会出现的很重要的观念,算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书。我自己复习的时候是先看了杨保军的《新闻理论教程》,感觉不是很好理解;后来看到《十讲》就果断换书了。建议大家也要好好读这本书,书里有不太理解的专业词汇,要上网查一查什么意思,搞不好就是名词解释。

圣才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这本书我感觉是蛮好用的,虽然是很厚的一本,而且是包括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我在用的时候首先是标出了所有人大的题,然后去体会人大的题和别的学校的题的区别在哪。接下来在看的时候,与人大出题风格太远的题(比如一些太爱讲空口号或者太“古老”的题)就果断不看,剩下的比如北大清华复旦中传的题,都还是要看看,就当做这是一本题库,考察自己复习的扎实程度。另外,这本书还有一个我觉得不错的地方就是,里面有很多论述题,给出了我自己在做专题时候的角度和方向甚至是答案,当然我会根据我自己看书的内容,对这些现成的专题答案再做补充和修改,以符合自己的答题思路和人大的出题方向。

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 喻国明:接下来到了传媒经济部分。首先要郑重申明的是,考传播的同学,也千万不要忽视传媒经济,因为大家初试都是同一张卷子,而且喻国明老师也是出题的负责人之一,近几年的趋势是喻的题目分量越来越重,以我今年考的来说,最后的论述和简答都是传媒经济的内容,分值至少在70分以上,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可以随便看看就好。回到这本书,里面可以总结的东西实在太多,我当时就这一本书总结的专题就快有10个,比如“web X.0” “社会转型与媒体责任”“公共空间与公民权利”“媒体的价值发掘”等等,喻的研究不仅仅是局限于传媒经济,他整合了时代的大背景以及社会变迁和转型过程,仔细读的话会受益匪浅,并且也会发现可以和传播学的内容紧紧连在一起。

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等:这本书就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教材,前半部分有比较多经济学的内容,我个人当时是没有仔细看,因为我本科就是学经济学。因此这本书我是挑着纯“传媒经济”的内容在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

以上就是史论+传媒经济的部分。这9本书不是我读的全部书,只是我认为每一本都要读3遍以上,并且认真做笔记和专题的书。当然,仅读书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格外关注历年真题(尤其是2009年改革以后的真题)以及老师们(尤其是陈力丹和喻国明)的论文、博客。我当时在CNKI找了陈2008-2011的全部论文,了解了他近几年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喻的论文也是读了近一两年的,尤其是关于微博的几篇文章,也做了整理,还对他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新词比如自媒体、媒介融合等等自己搜资料做了详细的专题。初试的时候虽然很遗憾没考到,但是让我欣喜的是,复试笔试的时候,4道题目我竟然都做过专题整理,所以答得非常爽快。因此应该也可以从一个方面证明我的学习方法还是有点用处,大家可以适当借鉴。

实务

我是跨专业学生,所以很担心实务这一门,可又不知道怎么算复习得好。当时买了一大堆书,看来看去,觉得最受用的是以下几本:

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这本书我强烈推荐,里面写的都是老师最真诚和最有用的内容,没有有些书中出现的空话大话。高钢老师自己就是资深的记者,因此里面有很多关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经验之谈。除此之外,书中更是渗透着老师的一种对于新闻的信仰和理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和职业意识是很有用的。最后,书中的事例都很有趣和典型,方便大家好好地揣摩新闻写作,因此应该认真地读。

《新闻编辑学》蔡雯:这本书也是必须读的,尤其是关于报道策划的部分,是往年考试必考的内容。此外,书里面有比较多的专业词汇,对于本科专业不是新闻的人是非常有用的。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

《新闻才放学》蓝鸿文

3-5这几本书,有时间的话大家也可以看看,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从应试的角度讲,不如前两本那么需要仔细读。但考实务就看这几本书肯定是不够的,我之前也写过,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多看报,多听新闻,切身地去体会专业媒体是怎么样写消息和评论的,评论的角度又是怎样的。我给大家推荐雅虎的“焦点关注”,每天都有一篇文章更新,都是当下的热点,评论角度很独到,评论相对很多其他媒体也更加客观,是值得学习和参考的样板。当然大家也别忘了看看往年的真题是怎么考的,题型常常在变,所以想要押题什么的其实不靠谱。比如网上蛮红的笔记达人李志萍也做了一个热点预测,其实基本上没有押中,人大最终的考题还是出乎大家的预料。所以注重平常的积累而不是最终的押宝,用积累去应对万变的题型才是最保险的。

以上就是关于复习资料的使用方法。下面再讲讲我认为复习的各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

所有的书都看过一遍了,笔记也做了。当然这时候的笔记是比较粗略的,只是按照书的章节顺序,挑出了里面比较重要的部分。因为还要分配时间复习公共课,我觉得2个月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这一阶段,我的一个心得是一定要做学习计划,尤其是对于像我一样有拖延症的同学,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任务。比如我是一周完成一本书,那就要细化到每一天完成几章,不然的话,由于做笔记是很辛苦的事情,时常就不想写,那就无法完成一周一本书的目标。在这里我是更建议大家用手写笔记,因为考试的时候题量真的是很多,我手写了半年的笔记,考完史论那天还是累得快死了。所以不常写字的话,我很担心大家会写得慢、甚至是撑不下来两天的考试(绝不是危言耸听)。

【第二阶段】

我这个阶段是配合真题来完善和补充我的笔记,就像前面说的,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打乱笔记的章节(所以建议大家用活页纸做笔记,方便整理),同时根据简答和论述题开始整理专题笔记。开始可能只是整理一个名词解释,随着复习一遍一遍进行,专题也会越来越丰富。书本上的内容肯定是相对滞后的,大家一定要看论文,知道目前比较前沿的是什么东西,比如Web X.0,、自媒体、微博等等,并且将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到考试的时候,我的一个专题多的已经可以做到4-5页,从名词解释、发展历程、不同理论观点、我自己的观点等等进行完善和发散,基本上就是一道内容很多的论述题、一篇小论文了。

【第三阶段】

这就是考试前的最后阶段了。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到了这个时候,我认为想要在考场上拿高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史论部分的各个知识点。打个比方,任何一个知识点出做名词解释要能答得出来才可以;

2、形成知识网络。光知道分散的知识点是不够的。看了人大的历年真题就能清楚地感觉到,这几年是越考越难越考越活。2010和2011的题比较注重综合知识的能力,而2012年的题又有相当一部分回归了知识点的考察。因此,最保险的学习方法是基础知识点和理论整合二者都要重视,在达到1的基础上,将各有关联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形成网络,说的形象点,就是由名词解释上升到简答和论述的层次;

3、结合实际生活和理论前沿。这又是对第2点的升级。前面我就写了学新闻传播的人不能埋头死读书,就是因为新闻传播是一个变化很快的学科,并且和当今科技、传媒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需要留心生活当中有关的信息,结合学到的理论,这样体现在考卷上才能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关于第2点和第3点,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很清楚了:比如“媒介融合”这个词,这几年一直是热点,对于这个名词解释,相信大家都了解,那我要如何扩展呢?从媒介和受众的角度我可以联想到web X.0的发展历程---微博、SNS、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自媒体的自净化功能——网络谣言及信息公开制度——公民的表达权、对媒体的使用权——舆论、宣传、公关等等;从传媒产业的角度还可以联想到媒介互动、资源整合——传媒公司的并购及公司战略——美国的FCC法案、超级传媒集团的诞生及对世界新闻传播业的积极消极影响——文化帝国主义、跨文化传播等等。这个例子说明,不管传播学、新闻学还是传媒经济,这些知识其实都是相通的。

最后想说,直到今天我也还记得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的那种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而现在,我竟然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有所帮助吧。还是要说,复习的这半年,我从知识上,心态上还有人生经历上都丰富了很多很多,也非常感恩能够收获一个还不错的结局。祝大家好运吧。过段时间,我会再来写写初试和复试的应试经验,但现在,大家还是先好好地看书复习吧,希望大家加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