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初试经验分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2012年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初试经验分享

2012年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初试经验分享

考研时间: 2012-07-2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考研不考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考知识点的熟练程度。考场上不需要我们去创造什么,而是把复习过程中自己的积累精确地释放。有两点:第一是积累,第二是释放。另外,没有任何现成的门路完全适合自己的复习,摸索出自己的方法才是王道,但了解别人的复习过程也绝对必要。

1)备考环境。地区特殊,不停地例行政治学习,不停地写2000字的思想汇报。大四上学期7门闭卷考试课+两门随堂考查课,考研前那天早上还在考网络与通信。课能逃的就逃,不能逃的也逃。底线是不能挂科,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自己在校租的房子,原来宿舍环境不好。研友也很重要,一路结伴而行很有好处。吃住在学校。

2)复习资料。

1.数学:高数课本(高教绿皮),线性代数(同济),概率论(本科学的,科教出版的)<对 于大多数人课本不起最关键作用,囊括基本原理的就可以>;复习全书(李永乐),线代讲义(李永乐,西交大出版),660题,400题。

2.英语:历年真题(新东方,2000-2011),作文(写作范文100篇,新东方),90-99真题(阅读理解部分,自己下载打印的;我已上传),六级词汇(没怎么看,但要有一本)。

3.政治:红宝书(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高教出版),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核心考点终极预测,肖秀荣四套卷。

4.专业课:管理学(罗宾斯第九版)(企管要有绿皮的 管理学原理--王利平);市场营销(郭国庆。第四版,黄皮400多页);科特勒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王、荆 第五版)+习题册;

3)复习过程。

1.数学:

3月底到5月底做第一遍复习全书。6月前20天期末考试。6月底到7月底第二遍复习全书。7月底到8月中660题。8月下到10月上线代讲义+第三遍复习全书。10月上到11月上400题模拟并改正(3小时计时后打分)。11月上到12月上真题模拟并改正分析。12月中下第四遍复习全书,12月下至考前重做自己认为模拟不好的试卷,并重做错题。

数学最好有自己的错题本,虽然这个比较耗费时间,但是很有意义。复习全书复习有侧重,第一遍一定要力求基础扎实,可以慢一些。这对于最后的基本分数水平影响比较大。我觉得暑假里的660题和第二遍复习全书决定了我数学分数的高低,660题高数部分对于深化知识点理解很有帮助,顺便可以统计一下自己的错题率,心中有数。线代讲义与全书线代部分基本相同,有很大部分的例题都是相同的,但讲义更系统,学有余力建议看看。400题对于绝大部分要考高分考生是一定要做的,并且题目比较精,虽然个别可能会考察比较细致。第一次做400题的时候会受到比较大的打击,可能也是早上8点多状态不好的缘故,有做70分的时候,也有做110分的时候,一般在90、100分,并且错题每套试卷都有十几分。坚持模拟下来,虽谈不上好但对于真题还是积攒够了信心。结果做真题时候,比较顺利,平均分应该有135,两小时左右做完检查半个小时,有时不检查,每套试卷有6到7分的失误。考前一定不能放下数学,每天拿出个把钟头回顾错题或者做真题,绝对有必要。我一位战友平时做真题不计时,慢悠悠做出来140+,考前一月基本不看数学,最后考了98分。

需要注意的是,平时注意控制自己的做题时的低级失误,这点我没有控制好,一直没改掉计算,检查不细心的毛病,最后写错了一道填空题,尽管算对了。数学没有什么高分技巧,就是做题总结,熟悉知识点。知识点越熟练,你考得越高。无数数学高分乃至满分的考生都会说,数三与智商无关。只要去认真积累总结,发挥出来,成绩一定是理想的。

2.英语:

7月中做了2000-2004的真题阅读,7月底到8月中做90-99真题阅读,8月到10月一天研究两篇真题文章(90-11),背单词。10月到11月底训练单项,依次是完型,新题型,作文,翻译。12月份做05-11真题模拟并着重训练作文。1月背诵自己写的唯一一篇模板,看阅读错题。

英语复习没太有经验可谈,因为我觉得复习不属于中规中矩的那种。但是最基本的还是要说说--阅读理解。阅读一定要研究,而且要多研究。多研究出题的角度和陷阱。我刚开始做阅读,可能受其他英语考试的影响,拼速度,5、6分钟做完一篇,然后错3个,然后想把真题撕掉,或者拿刀插死自己。有一段时间迷恋于什么“这样的是解,那样的不是解;这样的选,那样的不选”,是自己比较迷茫的时候。而后来考前4篇稳定在3个以内。总结错题也好,通篇研究文章也好,都可以,重点是要相信自己能克服英语。有位朋友过了专八六级630结果考了70分,估计是大意了。请记住:骄兵必败。张剑的黄宝书我没用,不过口碑不错,可以一看。单词不能间断复习。

3.政治:

9月到10月中红宝书+1000题,11月看核心知识考点预测。一直到考前都在看这本书。考前做肖四并背大题,背核心考点预测。政治考试读错了4道多选题,状态不好。选择可能也就二十六七分。政治要取得高分多选时决定性的,而多选错多了如果能过线,像我这样,只能说运气好。政治不用开始太早,8月9月都可,自己没规划可以报辅导班,这是唯一推荐上辅导班的一门课。强冲刺班就可以。考前要给政治足够足够的时间。

4.管理综合:

4月份开始划郭的营销课本,花了一个月看完,标上序号,重点几号之类。5月中旬到8月上旬罗宾斯的管理学和财务管理,也标上号。第一轮重在理解,尽量全面吧。但有些章节可以当课外阅读看的,比如行为基础,比如国际市场营销,比如财管第四章预算等。至于那些章节不看,建议第一轮之前或者之后对照几年专业课真题把知识点画出来,明确知识点分布和高频考点,很有帮助。第二轮把课本结结实实抄了一遍,一共抄了200页左右A4纸,花了一个半月,一天5-6小时抄,后面也没看。虽加深理解,但个人认为不是抄写记忆型的,收效与时间不成比例,觉得这是走了弯路。到了10月份,开始拿着课本背条条,背了一个半月,虽然慢,但认为比较关键,框架什么的可以谈得上理解了。11月中到12月下,重点记忆,12月下旬可以拿着营销课本用一上午从第1章背到第26章,中间只有有限个间断点。到考前还是重点知识点的熟记,并且在考前一个星期做了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大概有12张A4单面纸的样子,把知识点穿了起来,凭记忆和理解做笔记,对照课本修改理解偏差--这个才叫笔记。考前5天做了两套真题,10年和11年的,并用A4纸写下,三小时内我拼尽全力写了9张半。考试时候用的A3纸,要小一些,写了11面吧。管理综合我有一道半没怎么写,其中人力成本用工荒那道因为没复习到,用5分钟练了练狂草;企业并购没怎么复习,而那道财管题后面也就没重点看了,前期应该背过两遍,只记得有四点区别,算答了半道。而我没有好好利用真题,留下些遗憾。

商院管理综合还是蛮有重点的,管理重在人力资源战略等章节,而且近三年的管理简答全部可以再罗宾斯上找到,并且都是有图标或者详细论述的; 营销重在产品品牌渠道促销,题目有越来越活的趋势,以前那种课本原题的情况会变少,取而代之的是实际问题,建议一定在熟记郭营销管理知识点的前提下重点看:俞利军翻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或者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两者大同小异。 财管比较规范,要有习题册,按照习题册上论述题的答案去准备简答和论述---关键是答题角度。

答题技巧方面,管理综合一定一定是铃声响起前不停止答题,这是基本的必要条件。分条写,字数可以按照三行两分去写。20分的论述写到30行左右,一般应该有4个以上的角度。即使题目问的很小,也要按照相关原理的关联度依次答上。还有个人认为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如果有图表就划图表,配之适量文字,一来节省时间,二来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我这次初试11道题中画了有6、7个图吧,我觉得这个很有必要。分数可能不是最高,但还是比较理想的。另外,在优酷上搜人大商学院,有管理综合的视频,复习前期时间宽裕可以看看。还有就是附件有真题和管理综合资料,11年和12年真题可以在论坛上找到的。

4)复习状态和心态。

1.虽然最后结果貌似还好,出现在了商学院的拟录取名单上,但如果现在给自己打分的话,应该是不及格的。现在写下来,一方面警示学弟学妹,另一方面自己总结过失。我是应届生,本科学的信管。初试的专业课管理营销财管马马虎虎学过。英语一直没落下,高考135,高三背完英语六级单词。数学高考117。大一大二好好学了数学,线代考了本科唯一的满分。英语大二过六级(574),大三上考TOEFL ibt 104,, 大三结束考六级616.。前三年gpa3.8左右。本科前三年如果有时间,可以在大二大三考考GT,毕竟这些有利备考,何况这在北京的高校都很平常。在人大公共教学楼里上过一次自习,黑板上写的就是某月某日几点那个教室有GMAT备考讲座。高数在大三上学期复习过课本,个人觉得意义不大。本科政治没学,只求考试及格。初中高中有点点基础。

2. 不知是什么缘故,对于周围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夸奖心里总是颇为不安。对于考研报考专业,大三想考清华管科,想来想去终于放弃,一方面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毕竟报清华不容许像这次初试中多道政治题目读错和数学写错答案,英语翻议用五分钟编完这种失误出现--有接近二十分吧;另一方面,清华太高,自己没底,保险录取在420左右,何况专业课我们只开了运筹还没好好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四开。大一下学期我就对班主任说过我是不上本校研究生的,搞得三年来和老师的关系都怪怪的……大三上学期在一次逛论坛的时候发现了商院营销,果断报之。定下400的目标——75 75 140 110,即使有些闪失应该也能上。像清华管科,北大金融和CCER这种不允许任何失误的院系,慎重报考。考研尽量争取一次成功,年轻可以经历很多,花费在考研上太多可能并不明智。

3.至于为什么考研,我现在也不太清楚。和战友交流,他说不喜欢本科专业对口工作,并且很喜欢报考专业。我没那么明确,如果真要找原因,可能是源于一种情结--高考失利而没有复读。接触接触激烈一点的环境,折腾折腾,受些打击,不想做温水里渐渐被煮死的青蛙。

4.备考过程中生过两次病,有一次特别严重,持续了两个星期左右,在8月底,持续一星期,发烧烧得走路都晃,进寝室撞在了门上,应声倒地。多亏了室友相扶才回到了病榻。10月份那次是最煎熬的吧,感冒了并且当时看到澳门大学有财务/会计两个专业招内地应届学生,只要求寄送一些成绩单和证明之类,又见中央给澳大在珠海划了新地,13年扩展校园10倍,着力发展横琴岛,就去搞英文成绩单,证明,证书那些。搞了两周多吧,觉得自己折腾的够了,心思收回来,后面偶尔关注下。这次动摇对我影响最大,期间还在想去考GMAT不考研了,其实就是在逃避,庆幸自己意识到并把自己拉了回来,挽回了潜在的沉没成本。

5.关于研友和男女朋友。研友是绝对必须的,并且好的研友绝对是有很大帮助的,不管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还是心理上,但要选好,否则不如自己。男女朋友问题,不会有普遍适用的标准,关键是自己能够确定自己可以hold住,事情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不偏离目标,消极影响较小。当然这是坏的情形。理想情况下,男机器人和女机器人彼此陪伴去上自习最好不过的!

6.论坛是可以相互交流的地方,例如数学后期的知识点理解的交流。不过不要太相信上面的帖子和信息,自己鉴别。很多居心叵测之人喜欢造事,今天爆料明天爆料,无非就那么回事。不必理会。既然要考商学院就全心准备,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7.复习中一定要对自己的复习状态有很好的意识,并且尽量以最短的时间调整好。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自己的情绪或多或少会有比较大波动,这很正常。并且整个阶段会有那么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有种说不出来的东西诱使自己放弃。意识到并且坚持下去,你就赢了。就像能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并做出调整能力构成了情商的一部分,意识到自己的比较差的复习状态构成了取得高分的关键。个人觉得,这些东西才是受用终身的,录取通知书只有有限的保质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