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招”与“解招”:人民大学2013年研招解读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变招”与“解招”:人民大学2013年研招解读

“变招”与“解招”:人民大学2013年研招解读

考研时间: 2012-07-2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变招”与“解招”:人民大学2013年硕士招生解读

随着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于2012年7月25日出台,2013年的研究生招生已经拉序幕。目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心,从研究生招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起,逐步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颇耐人寻味。这种变化既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有密切联系,也与目前高校的发展规划相关联。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201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与2012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相比,多处内容有所变动。据此,本文尝试从“变招”与“解招”两个方面阐述人民大学2013年硕士招生的变化。

一、“变招”:内容与实质招招有变

以2012年的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为参考,根据最新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制作以下两个表格来反映这种变化:

表一:2013年学术型硕士招生变化

内容

学院

新增招生专业取消招生专业专业名称及内容变更专业考察科目变化备注
财政金融学院税务风险投资
法学院比较法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管理合并为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管理改为城乡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学、教育法学以及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行政管理方向转入教育学院。
环境学院环境政策与管理,专业课考察科目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教育学院(2011年组建成立)由公共管理学院转入的两个专业课专业考察科目为教育管理与政策,注意其与教育学基础综合的差别除由公共管理学院转入的两个专业及一个专业方向外,另设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专业课考查科目改为劳动关系基础和劳动科学综合
理学院心理学系新增社会心理学
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课考察内容改为世界通史(截止到1990年)。另外历史学统考科目为历史学综合,考察内容有变更。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食品安全与管理
商学院流通经济学改为商业经济学,财务管理改为财务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统计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息学院信息安全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信息分析
艺术学院各专业考查科目四今年改为分开考察各自专业内容,不作统一考察。
哲学院逻辑学下分两个方向符号逻辑逻辑哲学与逻辑史。

从以上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2013年学术型硕士招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新增专业、取消专业、专业变更、考察科目变化。其中有几个变化值得关注:

1.财政金融学院的税务与风险投资两个专业无招生计划。2012年财金学院几个学术型专业总共招收统考生19人,而两个专业将取消招生,意味着2013年该学院的统考生招生人数会进一步压缩在15人内,竞争将会越来越大,取消的两个专业招生人数或转入相关专业型硕士的招生人数中(见下页表二)。从近几年财金学院的报录比来看,竞争形势将愈发严峻。另外有两个学院的个别专业也无招生计划。

2.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新增食品安全与管理专业、信息学院新增信息安全专业、环境学院新增环境政策与管理专业等一些学院的新设专业体现了社会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与回应。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会越来越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大学的相关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有所行动。

3.公共管理学院变化最大,除了一部分专业转入2011年下半年新组建成立的教育学院外,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管理合并为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城市规划管理改为城乡发展与规划。学科合并与改名体现的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整合,不仅需要多学科知识背景,而且更需要全局意识。尤其是城乡发展与规划专业,不仅仅是原先的城市规划管理,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更要注重城乡结合。另外哲学院逻辑学下分为两个具体方向则是对学科的具体划分,以展现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脉络。商学院部分专业名称的变更也值得关注。

4.教育学院的两个与教育学相关的专业考察教育管理与政策,这与2012年考查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有一定区别,考生选择参考教材上要有所注意。劳动人事学院的劳动关系学、历史学院相关专业、艺术学院的各个专业的专业课考查科目有所变化,考生在复习时需加以注意,切忌盲目。

总的来说,这几个变化需要考生有心理准备,尤其是今后准备报考人民大学的考生。被取消招生的专业,恢复招生的可能性不大。

表二:2013年专业型硕士招生变化

内容

专业

计划招生人数备注
税务硕士由26人增为30人增加的人数或为税务学专业取消的学硕招生人数,即税务只招专硕
保险(保险精算方向)由7人增为10人
社会工作硕士由90人减为85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由66人减为50人
新闻与传播硕士由28人减为25人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由18人减为15人
工程(软件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由29人减为20人

由1人增为10人

总招生人数稳定,专业人数分配变动
公共管理北京90人

苏州40人

总人数由139减为130人

总招生人数减少,地区人数分配变动
公共管理(教育管理方向)计划招生30人该专业为新增专业。在总的招生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新增的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为其余专业减少的招生人数加上该专业一定的预定计划招生人数。
会计硕士北京55人

苏州35人

总招生人数稳定,地区人数变动
艺术(音乐)去年7人报考无人被录取,今年仍有招生计划
艺术(戏曲)去年录取1人,今年无招生计划
其余专业总体计划招生人数无多大变化,一般取整数发布招生计划,具体视生源质量灵活安排。

从以上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专业型硕士计划招生人数有不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教育学院新设立的公共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专业的影响,在总体招生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需要对各专业招生人数做一定的调整,几个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的专业选择了减少招生人数。在“拆东补西”的变化中,也有几点值得注意:

1.财金学院的税务硕士专业新增的几个名额或为取消的税务学专业招生名额。这一举动是否为暗示或信号,本来不多的学硕招生,是否会逐步取消,改为专硕。考生在计划报考相关专业时,请及时联系相关学院的招生办。

2.公共管理硕士和会计硕士北京和苏州的分配名额倒过来了,这意味着能够留在北京培养的专硕人数增多,是否会进一步激励考生报考,静观其变,也乐观其成,毕竟想留在北京的考生不在少数。所以打算报考人民大学相关专硕同时又想留在北京的考生,须多多努力。

3.艺术(音乐)去年有人报考但无人录取,艺术(戏曲)去年录取1人,今年无招生计划。这点需要引起少数报考考生的注意。

总之,专硕的招生变化既有学科规划的影响,也体现了专硕扩招的缓慢进程。

二、“解招”:现实与理想招招待解

关于人民大学的招生,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是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大部分专业都有较强的竞争。人民大学在招生简章中发布的招生规模人数为计划人数,名额不一定用满,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学科设置。一般在专业内部会有具体的方向细分,比如新闻学下设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报刊理论与实践等方向,考生在复试准备时可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有所侧重。但是有些专业方向的导师却一直苦于招不到学生,比如税务学的税务史方向等,不少专业方向无人报考,结果就是计划与实际的差别。

2.学科规划。人民大学近几年和在未来的几年会处于学科规划的变革期,不仅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逐步缩小,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但最终会逐步稳定。未来在通州区东校区的建成后将会逐步发展和健全学科,真正成为综合性的高等学府,苏州校区也将会搬回北京,本部发展瓶颈会逐步得到解决。另外学科的设立和取消也是集中优势资源办学以及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的需要。

3.导师配置。专业的师资也是影响招生的重要因素,有些导师到了退休年龄准备退休或者本年已经带了几个博士而不带或者少带硕士以及其他原因,不会完全将指标用满。同时会有新晋的导师会选择带一两个学生。

4.培养模式。去年人民大学商学院、哲学院开始试行全员硕博连读,这是招生简章中关于培养模式的重大变化。通俗而言,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做学问,专业型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用技术。做学问注定是与“冷板凳”、“书呆子”这些名词联系在一起的,三年不能出成果,且看五年如何。用技术则多偏向于实际的操作与应用,最终还是回到社会中自主择业。另外考生需要做一个重要的自我定位,即专业知识是“博”还是“专”。

5.生源质量。一般竞争较为激烈的学院生源质量都有足够的保证,倒是部分竞争较小的学院或专业,报考和上线的人数偏少,达不到一定的复试比例。这是一个既头疼又无奈的现实,大部分院校都会面临这个难题。唯有进行院内或接受外校调剂、选择不录取(如2012年艺术音乐方向)这两个主要的形式解决。

总而言之,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短期和长期的规划来看,一切变数仍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更深层次的原因不需明言,教育乃民族振兴之大计,须从长计议。

对于现阶段的各种变化,考生要有长远的眼光和现实的考量,不可再盲目的去做选择,在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更需多一层对自我发展和定位的思考,做好人生规划。不仅要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和信息,也要独立的去领会和深化。

报考提示:

1.人民大学除国学院(对内招生,本硕连读)和汉青研究院(只招推免)不招统考生外,其余学院的专业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另外艺术学院部分专业考试地点须选择北京考点(在人民大学考场现场考试)。

2.报考考生在填报信息时,请仔细检查,以防错误或疏漏。遇有相关问题,请及时与报考学院招生办取得联系。

祝各位考生旗开得胜,一切顺利!

拙文一篇,仅供参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