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与重建】2013北京大学MTI考研心路历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崩溃与重建】2013北京大学MTI考研心路历程

【崩溃与重建】2013北京大学MTI考研心路历程

考研时间: 2013-07-1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7月1日到北大俄文楼拿了录取通知书,总算尘埃落定。

毕业兵荒马乱,回家一路奔波。现在终于坐在电脑前,静下心来总结这一年的林林总总细枝末节。

是对考研论坛的回馈,是感谢学长学姐的传承,也是完成对自己的承诺。

考研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多的是体力战和心理战。考名校是如此,考录取人数如此之少的北大更是如此……论坛上各种牛人的帖子虽然能帮助我们短暂地燃烧斗志,但是长久的坚持还是有赖于个人的决心。

虽然如此,但多点经验就少点弯路,考研期间每个人都会走弯路,就看谁走的少,拐回正路快……考研复习期间,楼主经常在某些时刻顿悟,发现自己浪费了几天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做了些无用功;经常上午斗志燃烧,下午就心灰意冷,睡一觉醒来又是好汉一条……复习时就是这样地每天崩溃与重建,每次崩溃的时候总在想,要是早点知道会遇到的这些困难、曲折和心结,一定能重建得容易一些……所以楼主一直都想着如果考上一定通通写出来,贴到论坛上给大家。不仅仅是考翻译硕士的经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想要告诉打算开始这段牛B征程的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考北大,心情可谓千回百转,复习可谓千头万绪,想说的话太多,生怕分心注意文辞逻辑就会忘了几句关键的经验,所以楼主就笔随心转、信马由缰地说了……(是提前为乱七八糟的后文找好借口……哈哈)因此这一篇经验帖必定挂一漏万、颠三倒四……但希望多多少少有一句半句能帮到备考的大家,大家领会精神即可,一定要在冗长杂乱的废话之中提取出真知和精华,就当提前体会北大令人崩溃的考卷。

如果你能轻松领会凌乱至此的帖子,那相信你应该也能Hold住北大高端大气令人发指的考卷了……

先简单说说楼主个人情况:本科非985、211北京院校,本科专业英文/中文双学位,大三出国交换一年修读经济/美术。但专四只有73,专业成绩排名全年级中游,绩点我就不提了……总之优势劣势都很明显,考研之前的专业基础绝对称不上好……

【选择专业和学校】

那么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楼主为什么斗胆选择了北大的翻译硕士呢?

当然,名校情结这种非理性因素就不提了……就理性因素来说,每个人都有优势劣势,考研报的学校专业恰当,那就是成功了一大半。而每个考上的人一定是对自己有正确的估值,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楼主的劣势在于“基础”,语法、词汇比较弱,而优势在于阅读、中文、百科知识比较强,而且因为是文科生,大学期间跟政治有关的公共课裸考都90以上,所以对考研政治也比较有信心。翻译理论方面大家基本都是从头学起,这就要比拼短期的学习、理解、记忆能力了。种种综合下来,楼主觉得,北大可以博一下。这里要说明的是,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想当然,而要通过做真题和平时种种考试的验证来理性分析。分块来总结你的强弱之处,然后综合起来,看强项是不是能够弥补弱项、而弱项是不是又能保证过线。

至于楼主选择翻译硕士而非学硕的原因是:

1.二外法语完全忘光;

2.翻硕两年就可以毕业。(如果想多上几年学的同学此条请忽略)

3.专业课方面,学硕偏重考英文专业水平,翻硕的考试科目更偏重考察中英文双语水平。楼主修了汉语言文学的双学位,又在出国一年的磕书中把阅读提高不少。等等。就是因为这一些或科学或不科学的原因。楼主最终选择了翻硕。

至于择校为什么选择了北大,而非北外等其他学校,首先因为本科保送之后楼主参加过北大特长生的考试,回国之后去北大CCER的双学位考试打过酱油,所以便暗示自己我和这个学校是有缘分滴。笃信缘分,或者说笃信所谓的缘分给我带来的积极心理暗示,是楼主一直以来应对选择强迫症的对策。而北大校园和其他的魅力不用楼主赘述,所以楼主选择了可以带来积极心理暗示和强大动力的北大。

其次,楼主觉得以大四考研几个月昂贵的机会成本和MTI这个专业离奇的学费来看,当然要考个比较好的学校才值,所以便先初步锁定了北大、北外、对外经贸的会议口译。但个人口译水平并不如笔译,而且跟对外经贸大学没有过什么缘分,便排除了对外经贸。而北外的MTI也是要考二外的……谁的法语谁知道……楼主果断地也放弃了北外MTI。况且北外还有高翻学院珠玉在侧。但要考高翻学院吧,它的考试科目基础英语什么的也不能让楼主扬长避短。而北大的考试科目向来偏重文学和社科,楼主的中文、经济学习经历都多少有些帮助。所以最终不管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选择,都还是北大。

(插句题外话,考完研初试两个多月之后楼主裸考雅思7.5,裸考专八过了,虽然跟雅思8.5专八优秀的大牛无法比,但已经远远超越考研前的水平……可见考北大的过程中专业水平真的得到了质的飞跃……感觉比大学整个加起来学到的还多。考北大,使生活更美好……哈哈)

上述是楼主选择专业和择校的具体历程,但还有零碎但重要的几点想要分别补充。

废话颇多,大家可以选择只看段首关键句……

(一)学校并非越好越好(相信大家能读懂楼主破碎的语言……)而应该是越适合自己越好。

MTI这个专业,每个学校的翻译硕士英语和两门专业课的题都完全不同,风格各异,一定要在决定报考的学校之前做一下真题,看看你做那种风格的题比较顺手。因为MTI考察的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很多年的积淀的,文化知识,或者社科常识,短期的复习不可能全部覆盖,之前的知识面和报考学校的侧重面重合越多,考试中碰到没复习过但却会做的题的机会就越大。反之,就有可能很用功地复习了很多知识,结果都没考,考的都不会……所以在择校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方向。

比如在楼主做各校真题中百科题的时候,北外的分数往往是北航的两倍,因为北航的理科知识科技知识实在让楼主头大……但做对外经贸的百科就得心应手,因为学过经济的课程,所以做偏重经济类的题便很轻松。补充一下,楼主印象里今年北大的英汉名词互译有好几个跟法律有关的,遗产什么的,还有几个政治文化类的,英译汉也是世界政治,复试的文章也是社科政治文化方向的(为什么用了三个词界定……因为那文章实在很难分类……后面说道复试的时候再表),所以如果这方面的积淀比较好,就可以考虑北大。

(二)不必太在意招生人数。

北大的招生简章上标注的招生人数是30人,其中保送20人,就是说只招10个人。很多同学因为这个对北大望而却步,觉得太过冒险。楼主个人的观点是,其实招生人数少当然会使得你的压力大一些,但是却并不是你能否考上的决定性原因。

一来北大每年的实际招生人数都比10个人要多,从往年的20余人到去年今年的15人不等。二来压力也是动力,如果不是让你觉得稍有一些冒险的目标,是无法令你发挥出全力甚至潜力的。

《士兵突击》里早期的成才虽不成熟,但有句话却令我印象深刻,补看这剧正是我决定学校专业时,这句话也令我坚定了报考北大的决心。那是剧中的一场选拔,名额3人。成才的话大意是这样:我相信不管是几个人,其中一定有我。如果名额是3个人,我就是其中的三分之一。如果是1个人,那么那个人就一定是我。

(三)是该稳妥还是该冒险?

视个人情况而定。个人认为考研如果是最佳选择,那么就应该全心准备。不要抱着两手准备的思想一起复习出国考试和找工作,虽然未必会占用多少时间,但是心不静的话很影响效率。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再申请出国和找工作虽然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但是认真对待也完全来得及。

可以负担出国的费用或者家里有找工作的助力等等退路的同学,完全可以报考心仪的大学。因为客观上你可以承受失败的结果。但是主观上还是要忘掉自己有退路,暗示自己只考一年,一定要考上。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考研就是唯一的选择,那么还是建议选择稳妥一些的学校。毕竟考上好的学校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大好青春年华是不该拿来赌博甚至赌气的。

楼主个人认为考上北大实在幸运成分是很大的,除了个别大牛,大多数参加复试的同学分差都不大,可能你初试的时候多答对两个词汇翻译就考上了,状态不好忘了两个词就考不上了……所以绝不倡议破釜沉舟,也不支持在考试之前就做好打算复读。每一年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当然,强者运强,稳妥和冒险什么的,彪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考虑这些的。心理素质好的同学,全宇宙欢迎你报考北大,在复习的过程中塑造和认识新的自己。

(四)择校初期的摇摆和跳跃是完全正常的。

楼主仍然记得我在暑假之前的几个月,思来想去自己该考什么专业和学校。跳脱到几乎隔几天见到朋友被问到考哪里的时候,答案都不一样……从编剧到比较文学,从金融到市场营销,从心理到法律硕士……甚至到暑假的时候楼主终于决定要考北大的经院,在高数的苦海中浮沉了两个月之后,又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反悔,决定还是考翻译。具体原因很难言传,总之我想要说的是,不要怕目标和思想的反复和摇摆,因为那说明你在思考。

当然,不管怎样跳跃,你最终还是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落脚点。最终想明白决定考翻译之后,楼主就开始纠结考那个学校,纠结完考那个学校之后,已经9月底了……选择北大MTI作为落脚点之后,楼主一边复习,一边还会时不时地分心忧虑这个决定到底是傻是对是错……但是,一开始的摇摆是正常的,一旦真的学进去,思考的问题就会变成如何弥补自己的弱项,当你发现你考虑报的学校对不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少,考虑怎么考上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静下来了。倒不是说静下来的人一定能考上,但是静不下来的人……就……比较困难了。

同时,更重要的是,不管选择的过程如何纠结,学习的脚步是绝对不能放慢的。在考虑选择经济还是翻译的时候,楼主每天在扇贝网上背700个单词,以弥补我薄弱的词汇基础,因为不管考哪个方向,英语是一定会考的。所以大家也可以把纠结的时间放在吃饭、洗澡、睡前,不要坐在图书馆里忧思重重,结果早起晚睡还没有学到什么,要缩短战线,提高效率,对自己好一点……

(五)不要本末倒置。

“好考”不该是你考的原因,“想考”才是。考研过程艰苦,尤其是中后期,每天都经历心理的崩溃与重建,需要巨大的原动力或者意志力才能支撑。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一个想法,把它精炼成一句话或者一个画面,这就是你非考不可的理由。这样你在学到晕头的时候,就想想这句话,或者这个画面,就可以很快打起精神坚持下去。在这种时候,报的学校“好考”是不能给你任何安慰的……

或者更纯粹地想,考研本身便是磨砺心智,其中甜苦当然都要奉献给一个心甘情愿的目标才值得,反正再好的学校也要招生,再差的学校也有可能落榜。考研虽然是应试,但完全功利主义地对待似乎对自己太苛刻了。再好的学校,只要复习方法对,踏踏实实全心对待,备战半年,足够了。(当然你不能跟楼主较劲说学英文的一定要去北大读生命科学研究生……)

(六)关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尤其是考研这件事。这似乎和上一条背道而驰,不是要考“想考”的学校吗?但是“想考”也一定是相对的,不能天马行空,不计成本。就拿楼主屡次提到的二外法语问题来举例,我考虑到学硕和北外MTI要考二外,于是放弃了这两个选择。但其实没有什么是决定你考或不考一个专业和学校的“唯一”因素,二外也不是。如果一心一意想考北外,楼主就会下定决心攻下二外。但考研一定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大家复习的时间差不了几个月,一定的时间里,人的精力也是一定的,每个认真考北大北外的人都是在全力备战,那么在二外上花费的时间,楼主有其他优势科目可以补回来吗?答案是并没有……而如果我放弃死磕这个我的弱项,去考同等水平的北大,这个弱项便没有了,便有了更多把握。所以说,你不要老去想舞台多大,关键要弄明白自己心多大。

所以个人经验是:考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和自己喜欢的两者交集,千万不要犯智力懒惰的毛病,一定要走心地去想,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未来的路。做决定的时候请综合分析,谨慎决定。不要裹足不前,犹豫自卑,更要避免头脑发热,过度热血。

上面的4000多字说的是选择专业和学校的问题,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做做真题就知道哪个适合你了!

【考研备战的整体时间计划和复习安排】

请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冗长的4000多字而崩溃,因为我们才刚刚要说到正题:考研备战的整体时间计划和复习安排……

学弟学妹们问楼主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想考XXX学校的XXX专业,现在开始复习来得及吗?这个问题从3月问到5月,从6月听到7月……楼主的答案是:如果你符合两个条件,10月开始都来得及:1.效率够高;2.对自己够狠。

一、整体时间计划

前面说到楼主决定考北大翻硕已经是9月底了,这之前我只是每天背诵700词,基本2-3个小时就能完成,其他时间只是稍微翻了翻叶子南和庄绎传,然后跟着学校开的专八课和笔译课的老师听听课写写作业,图书馆也没怎么去。

十一假期之后,楼主开始试着每天去图书馆,那时候想起了之前一个考CCER还是光华的大牛学长的经验帖,便也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天学够10小时就盖个章。事实说明这方法对有强迫症和拖延症的人来说是挺管用的。后来楼主翻这个本子,发现十月和十一月经常是三五天有章,三五天没有,说明那时候复习的状态还是很反复,经常学几天就荒废几天。但是从十一月下旬开始直到考研,就几乎每天都有章。

当然,所谓每天学10个小时并不是从进图书馆开始到离开图书馆,而是10个小时有效的学习时间。跑神、刷微博、和研友互相吐槽的时间是不算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课、抄东西、看相关视频虽然也在学习,但并不高效,所以比如上了1个小时课,楼主会把这个学习时间折算成15分钟或者20分钟算。当然,大家每个小时都要留给自己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上上厕所接杯水、眺望一下远方的绿色什么的……(题外话:考研期间视力下降很严重,晚上临睡前最好做做眼保健操……)所以,高效的10个50分钟,才能换来一个红章。

这种半个月内从每天学2、3个小时进化到10个小时是很痛苦的,但是更痛苦的是到后期每天学完10个小时,仍然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很少,也看不到什么成效。于是楼主开始主动地增加学习时间,整个12月楼主几乎每天都学习12-13个小时,高峰期有时候一天学15个小时。等学过15个小时之后,如果某一天只学了12个小时,就会觉得,好轻松好愉快……

所以,如果你能够保证高效和自虐的节奏,那么,10月开始,当然来得及……

(一)健康

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提醒大家:考研期间最重要的是要在保证自己健康的前提之下增加学习任务,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保证良好心态的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考研期间一半的学习楼主都是站着完成的,以避免十几个小时的久坐带来的危害。尽管如此,楼主还是觉得颈椎腰椎眼睛脑子都超负……另外,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千万不要牺牲睡眠时间去学习,那样得不偿失。

可以给大家算一笔账,考研期间楼主基本每天8点半或9点起床,九点半坐到图书馆,学到晚上十一点图书馆闭馆,回到宿舍用电脑背半小时单词,十二点之前准时睡觉。刨去吃饭和洗澡两个小时,学习的时间有12个小时,如果这12个小时都是高效学习时间,那么这一天的学习量已经很大了。后期12个小时还不够的时候,楼主就缩短中间吃饭的时间,把10分钟的休息时间改成5分钟甚至3分钟,但也绝对不会侵占睡眠时间。这样,楼主不早起,心理上就不觉得痛苦。睡得比别人多,精神就比别人好,效率自然也高,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考研并不是在比谁复习更痛苦,谁起得更早。相反,楼主觉得那些愉快地度过这段日子,保证身体健康,忽略客观条件,主动调整状态的人,才是心态良好的人。千万不要苦大仇深地复习考研,因为在青春的时候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应该是一段非常非常愉快并且珍贵的经历。

(二)暑假

完成了考研之后回头看,楼主觉得最理想的复习开始时间果然是暑假。理想计划应该是这样的——

暑假两个月:每天学习6个小时,大量阅读,夯实语法、写作、词汇的基础,实际动手去练翻译(读什么、翻译什么在后面说参考书的时候详细再说)。政治千万别开始。百科当课外阅读随便翻一翻。同时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多上考研论坛、学校网站、豆瓣小组逛逛,多跟学长学姐交流。

9月、10月:每天学习8小时,上午9-12,下午2-5,晚上两个小时。很轻松的计划对吧?但只要每天坚持就好。这个阶段也是主抓翻译、阅读,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始做各学校翻硕英语、两门专业课的真题和专八题了。(专八题是个好东西,北大要考的翻译改错写作阅读都可以练到。)政治别开始。百科要开始过第一遍参考书,这次过书能多仔细就多仔细,任何没见过或者不熟悉的专业术语都要去查,查到后用心看一遍,不用背,存档就好。

11月:每天10小时,上午3,下午4,晚上3。继续做题练翻译,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弱项,调整复习计划。政治可以开始过大纲了。专业课第一遍应该已经过完。

12月:最关键的一个月。每天10-12小时。所有之前存档过的专业课知识,请背下来。政治,背下来。百科,背下来。这个月效率最高,越到后期越要把所有需要长时间的任务(比如背单词和联系大段翻译)压缩,把功夫花在需要记忆的内容上。因为此时花三天时间在百科政治上可能能迅速提高10分。

初试过后:出成绩之前没什么心思看复试的东西……出成绩之后马上就要复试了……所以就每天阅读点社科文章,看完口头总结总结吧。

以上是理想的复习计划。但是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复习期间,你每天一天都有提高,每一天短板都在变长,于是次短的板就成了短板,所以一定要随时调整计划,针对自己的弱项多下功夫。前期可能一两个礼拜调整一次,后期几乎一天半天就要调整一次。千万不要犯懒,磨刀不误砍柴工。

【参考书和复习经验】

好了,说完了择校和复习计划的问题,我们已经完成了序章和前奏,现在来到本帖的主体,第三个问题,参考书和复习经验。这一部分我们把四科分开来说。(楼主:这是要过万字的节奏……)

一、先说说总的复习经验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智力懒惰,主动地思考、总结是很烦,但是要想考研成功,就必须要减少被动学习的时间。因为被动的学习虽然轻松,但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例如:听着歌抄笔记、抄重点、抄正确答案、抄政治大题,网上打包的材料直接当下来不筛选打印了就背,练翻译和写作的时候写完看一下参考答案就算而不总结,考研机构或者市面上出的往年各校真题不加挑选从头做到尾,等等等等。(如果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高速地运转,总结和记忆,那当然另当别论。)这些很多都是楼主或者楼主的朋友学姐犯过的错误,是血淋淋的教训,大家一定不要再犯。尤其不要边学习边刷网和听歌,也不要一直不停地抄东西,因为你抄一遍的时间,已经足够你背五遍了。当然,既然有楼主这种视觉型记忆的人,就也不排除有的同学是抄写型记忆的,那么在抄的时候就一定要认真抄,边抄边背,不要开小差、不动脑。

下面我们来分开四科具体讨论参考书和复习方法。要记得最慢每2-3天内也要保证四门都学到了一轮,不然复习的效果就会打折。

(一)政治。

楼主政治73分,不算太高,但复习时间很短,所以对这个分数还是挺满意的。前面已经提到,楼主是学过N遍马哲毛概的文科生,所以复习经验并不是值得所有人借鉴的。大家擦亮眼睛,去粗取精。

楼主在暑假翻过一遍考研政治的史纲部分,在十一月底开始每天晚上翻一章马哲,但是到了十二月下旬真正开始背政治的时候已经全部忘光!最后还是靠考前一个礼拜的突击。所以楼主个人并不提倡在十二月之前开始复习政治。最多就是理科或对政治没什么印象了的同学可以提前一点,从十一月开始。

楼主的建议是从十一月或者十二月开始,每天认真看一到两章大纲解析(也就是红宝书),顺便把每章内容出过的往年真题做一下,(楼主婶婶地觉得真题以外的题不需要做,跟真题方向风格完全不同,反而会受误导),这个时期着重看马哲和政经部分,因为这两部分需要理解。毛概和史纲主要靠后期背诵。每天大概两小时到三小时就行。

从十二月中旬开始往后的两个星期,每天分给政治5、6小时的时间,也不用做题,背大纲解析就行了。

考前三天到五天,看一遍之前两年到三年的真题里的所有大题,默写一下要点,写完看一下正确答案,然后再背一遍相关章节。

考试当天前一晚,翻一遍四套题和四套卷的大题,脑内模拟答一下,然后看一遍正确答案。完事儿。

然后就上考场了,字迹要整齐,大题要分点回答,能多答就多答。楼主的经验一般是5分就答10点,10分就答20点。

文科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基础不牢的同学还是要注意看大纲解析,理解了以后,大题便好答了。

很多理科同学跟楼主说他们很反感政治,因为觉得里面没有逻辑。但其实楼主觉得考研政治是有逻辑的,只不过是一种“残缺的”逻辑,当你明白它哪里有逻辑,哪里需要残缺的时候,你就悟了。

悟了,就万事大吉。

政治参考书:大纲+大纲解析(+四套题+四套卷)。

大纲一定要看,况且大纲后面还有前两年的真题和参考答案。

大纲解析(红宝书)必备,在一开始过书的时候一定要过大纲解析,千万别过市面上其他的书,楼主试过几家考研机构的和序列,效果都……不提了。

四套题+四套卷:不必备,纯粹心理安慰。

MP3版红宝书:楼主试过走路和吃饭的时候听,没啥效果,不推荐。

(二)翻译硕士英语。

北大的翻译硕士英语试卷绝对是楼主从小到大做过最难的英语试卷,没有之一。分为选择、阅读、作文。其中选择题有很多都是问下列四项中哪个有错,或者哪个是正确的。阅读有选择也有简答。今年的作文题挺传统的专八类型,谈论modesty和ambition。

楼主没有权限发链接,请大家自行在考研论坛上搜索“北大 MTI”

那里是善良人士们的回忆版真题和经验,里面有更具体的题型和题目。楼主想说的只有一点:大家应该用最大的难度来揣测翻硕卷面的15道选择题,每个选项都又长又绕,很多都看不完全明白,更别说选了……阅读和作文还比较正常,但是15道选择题楼主做了一个小时……而且很不确定能对几个。这也是楼主在考研两天的考场上最大的失误,选择题时间太长导致作文草草写完,考完这一门很担心过不了线,在北大西门外院那边走了走才调整好心态。后来分数出来果然才60。大家一定要在考场上保证分分必争的同时记得抓大放小,毕竟作文的整体分值更大,少做两个选择题保证作文的完整是更明智的。

后来初试成绩出来楼主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被翻硕英语这门卡住了,楼主还看到一个总分超过分数线很多,唯独这一门差了两分的同学,这样真的太可惜了!

所以希望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分配好经历,每一科都不能放松。

翻译硕士参考书:北大历年真题回忆版,各校历年真题,专八改错阅读作文。

专八推荐做上外出的冲击波,个人感觉星火不太好。

(三)翻译基础。

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还有词汇翻译,15个英译汉,15个汉译英。原题请大家参考所列网址中的其他帖子……楼主真是记不起来了……只记得英译汉是世界政治,汉译英是关于电子书的,词汇翻译里好几个法律的,好几个政治的。

词汇翻译就看看各校历年真题就好,段落翻译就一定要上手认真练了。

楼主其实练习的篇章数量不多,但每练一次都会对照答案总结反思。具体练习的节奏和方法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摸索适合自己的。

练习的时候一定会有畏难情绪和挫败感,这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坚持,翻译这件事一定是量变引发质变的,多练习,多思考,别让手生了就行。

翻译基础参考书:专八翻译练习+风格相近的院校的历年真题。

《高级英汉翻译教程》叶子南。

《英汉简明翻译教程》庄绎传。

人事部二级/三级笔译教材。

张培基的英译散文选。

叶、庄的书楼主把理论部分看完了,启发很大,但时间关系练习只做了一两篇,人事部笔译教材也只做了一两篇,张培基的书欣赏膜拜了几篇社科方向的。还是更建议大家做专八练习和真题,尤其是真题,长度风格都跟考试时候要翻译的比较类似,也容易把握时间。这门课的书不要贪多嚼不烂不烂,楼主也是买了两大摞书,最后很多翻都没翻过。

就翻译来说,扎实的单词量也很重要。现在暑假期间,是最好的巩固单词的时期。楼主用单词书背屡试屡败,于是改用网上背单词网站,有种通关的快感,遂坚持了下来。使用过的网站有扇贝网、拓词网、百词斩。扇贝网每天设定单词量,每天打卡,背完写心得,也可以看到榜样打卡和每天一句经典英文,比较励志,后来成了楼主的考研日记记录处,每天背完单词吐吐槽或者鼓励一下自己……拓词网是根据设定的完成日期,每天学习不同的时间,学习时长有排行榜。百词斩例句配图,比较有趣。大家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吧~楼主一开始用拓词,后来用扇贝,最后因为怕形成思维定势而不是真正在背,三个网站例句不同,于是三个一起用。但是背单词时间初期每天3、4个小时,后来每天1、2个小时,最后一个月每天半小时,巩固就好。

(四)百科知识与中文写作。

学校参考书+真题+网上此科材料+学校偏重方向资料

北大2013年参考书: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

思果《翻译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

余秋雨《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期刊:《中国翻译》,范围包括2012年全年各期。

这些参考书是北大在2012年10月26号公布在MTI中心的网站上的(楼主没有权限发网址,大家自己在百度上把上面的书名打上搜索吧,不要在北大网站直接找MTI中心网站,打不开的…………)但是因为10月底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潜心学习不上网战论坛了,所以根本都不知道这回事……

北大往年一直没有参考书,今年忽然有了……而且没有在招生简章和目录的网站上公布……而且10月底才公布……而且你知道2012全年期刊上有多少论文吗……而且mti中心这个网站上有恶意软件,一打开就会弹出qq获奖信息,楼主真的无话可说了!

不过作为11月下旬偶然机会发现了这个公告并用大半个12月死磕下来这几本书的楼主,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对于那些到最后都不知道有参考书,却通过了初试的同学,楼主只有膜拜二字。

百科知识与中文写作里的应用文是实习生给工厂的感谢信,要求450字,大作文是“二奶反腐”,就是情妇揭发贪官,800字以内。

50分的百科知识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出自刘宓庆的那本书,剩下的出自余秋雨的《问学》,思果的和期刊一道题都没考……但所有50分的名词解释全部都在参考书的范围里,楼主当时看到网站上有参考书和在考场上看到百科卷子的时候,真想内牛满面,赶上了好时代啊,比之前没有参考书少背7、8、9万字……大家就更好了,因为你们现在就已经知道参考书了,有大把时间可以提前细读。

虽然不知道2014年的参考书是不是还是这些,但楼主觉得大家提前看一看也没坏处。思果的书和余秋雨的书可读性很强,一两天就看完了,刘宓庆的书需要适度地磕一磕,期刊么……楼主最后因为时间不够就随缘了,大家可以每天看一篇,对提高专业素养很有效果的。

百科一定要记得保持较高的答题速度,因为题量还是不小的。其中有一些古文的解释,并不难,《问学》里都有。涉及的翻译理论也都是刘宓庆的书里提到的。楼主呕心沥血地复习这几本参考书近一个月,等上了考场便有些崩溃,因为复习的太深了,大部分根本都没考,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翻译硕士英语复习时间不够,考场上很捉急。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均衡复习时间,不要让短板毁了整个桶。

【复试】

初试完之后会有很长时间的思想混乱期,楼主虽然出考场的时候感觉不错,但一直担心翻硕英语过不了线,或者总分不够进复试,每天又是另一种崩溃与重建,期间还去投了简历,报了雅思,甚至准备好考GMAT取念高商了,本该复习的专八一点都没心情看。人仰马翻之际,初试成绩出来了。然后就收心准备复试,准备过程忐忑又焦虑。

复试是在俄文楼里,上午去交材料,大家一定要带齐网站上复试通知中的几样材料。交了材料拿上复试通知书,下午正式复试。一个一个挨着进去,一篇文章,看十分钟(其实这个时间不是卡好的,楼主因为前面的同学面试时间快,看了不到十分钟就被叫进去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全部看完再回头看细节),看完进另一个屋子,两个老师问关于文章的问题,两个老师问其他问题,角落有个人在记录。

今年的文章是文章中的战斗机,大家出来都说自己没有看懂,问是哪方面的,有人说是哲学,有人说是政治,有人说是文化,等楼主进去了一看,发现大家果然诚不欺我,明明没有生词,就是觉得自己不能完全理解这文章在搞什么,但反正难的大家一起难,所以一定不要受到干扰,定心去看,能看懂多少就看多少……现在回忆起来,那文章的大意应该可能也许是精神极权文化极权对社会、生产、科学的影响(??)之类的东西……大概看懂了6、7成,懵懂的楼主被叫去了面试的屋子。

好在楼主常年训练出了自己阅读看个半懂就做题的本领,于是老师问文章大意和作者对文中相关问题的看法时,楼主就开始编,假装很沉稳地把文章的topic sentence都paraphrase一遍总结起来说了一下,老师竟然点头了!除了文章大意、作者的态度,还问文中的Totalitarianism怎么解,问题都不难,楼主太紧张,让老师重复了一次问题,Totalitarianism读了两遍都没读对,老师纠正了楼主,楼主跟着老师很真诚地读了两遍……

问完文章的问题,另外两个很有范儿的老师开始拿着楼主的个人陈述问问题了。这里楼主有一个经验介绍给大家,大家感受下。因为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并不了解,所以这部分的提问一定是根据你简历上写的东西去问的,所以你简历上写的每一点,你自己一定要发散思维一下,准备一下相关的问题。更主动的策略是,特意在简历中写几个老师可能会感兴趣、有得问的点,提前充分准备相关问题,这样有备而去,就比较可能掌握面试的方向和节奏。楼主在简历里强调了本科毕业论文N次,果然,除了文章的问题,后面所有的问题都是跟这个论文有关的。楼主论文是翻译方向的,题目中用了一个比较偏的理论,老师果然让楼主解释这个理论,又问是从哪里知道这个理论,为什么用这么不常见的理论。楼主此处又犯二,说因为同学们都用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神马的,楼主想选择一个新颖些的切入点,不要老用奈达和纽马克这些“cliche”……“cliche”说出口的那一瞬间,楼主真的想剁嘴了!

老师很宽容地笑了,接着问了让楼主胆战心惊的问题:“那你论文导师同意你本科论文就用这么偏的理论么?”

楼主当时的心情就不提了……只好真诚而不好意思地说:楼主的系主任觉得应该采取更常见的理论,但导师觉得这个也可以……

老师终于点头说ok,放过了这个问题……

问论文问题的期间,楼主又因为紧张结巴了N次,genre读错了,美女老师纠正了。

总之,整个复试过程大家都很紧张,看楼主的犯错量就知道了,但老师都很和蔼,你有错老师会纠正你、质疑你,但别怕,放松点,尽量表达出最好的自己。听其他同学说也问了一些个人信息,和研究生期间的计划等等,大家最好提前都准备一些。

而关于文章的部分,大家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总结能力、口语和集中力,可以自己提前找一些社科类或者政治文化类的杂文散文阅读,然后口头总结文章大意、段落大意、作者观点和关键词的意思。

上面说完了初试四科和复试的内容,关于这部分的真题和回忆版大家可以在考研论坛上搜,各校真题也能在论坛中找到合集。想买实体书真题合集的同学也可以买,看起来舒服一些。但楼主不推荐大家太依赖这些书,因为楼主去年做的真题合集和MTI百科知识总结里,没有一本的答案是没有错误的。不管是书还是网络上下载的资料,大家一定要自己甄别答案的对错,当你能看出哪些答案错了的时候,你的境界也就升华了……

上面提到过,考研是信息战,从历年分数线到去年的最高分,从招生人数到出题方向,从忽然冒出来的官方参考书到大牛们的经验贴,都是大家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这些财富触手可及,就在考研论坛、微博、豆瓣、北大外院网站、北大研究生院网站、北大MTI中心等等网站上,全靠大家自己去发掘。

还是那句话,大家一定要主动思考,不要智力懒惰。因为考研是自己的事情,谁都代替不了。这段时间的学习量会在分数上完全体现出来,所谓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是你用多大力、就见多少血的事情。(……这个比喻是不是太血腥了)

第四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很短但很重要,只有一句,做不到就早晚会崩溃:考研是孤独的,你要想办法缓解这种孤独,而不是让它成为你的负能量。

好了,呕心沥血地写了N天,楼主终于完成了这个世纪长帖,累感不爱,感觉这个暑假楼主都不想再说话了,大家应该也发现楼主越到后面越写不动了,哈哈……最后解释一下帖子的题目就收工:

崩溃与重建:

崩溃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重建,更可怕的是你不相信自己能够重建。忘了当时复习什么的时候看到利玛窦的资料,里面有句话好像是他写的,楼主印象很深:“信而步海,疑而即沉”。虽然唯心,但考研期间需要唯心。所以,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过河的小马:

考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信息战,但千万不要被一家之言误导,你要记住,只有你能分辨你自己是松鼠还是老牛,或者是两者都不像的小马。每一个成功案例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失败的案例也不是注定的,你必须亲身感受,走心地经历,去摸着石头过河!别信经验帖!别信我!

最最后还有想送给大家的一句话。这话的三观略激进,但是放在考研这个阶段,那真真是极好的:

懦夫从不开始,弱者死在路上,只有强者才能通过!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各位!北大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