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生招生专业简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招生信息 >>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生招生专业简介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生招生专业简介

考研时间: 2008-07-1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本学科 199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是信产部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设岗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并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第四代移动通信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教授 35 人(博导 8 人),副教授 43 人,其中博士学位 29 人,兼职硕士生导师 16 人。本学科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进行项目合作及研究生交换,并和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近十所国内著名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 863 ”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是在国内最早开展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WDM 和全业务统一传输网络、光互联网体系结构等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济身世界行列。在通信网理论、移动通信系统、光通信等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被 SCI 、 EI 和 ISTP 等著名国际检索系统检索的论文 150 余篇。研究成果“ TD-SCDMA 移动通信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信-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实用技术的研究”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发出世界首枚 0.13 微米的 TD-SCDMA 手机基带芯片,荣获教育部 2005 年度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研究成果“ TD-SCDMA 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本学科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 600 名,累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564 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二十余名。毕业生就业率 100% ,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 10% 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约有 1%~5% 的研究生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网体系与协议、光纤通信新技术、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网络管理原理及技术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本学科 1991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为我校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信产部和重庆市 “ 十五 ” 和 “ 十一五 ” 期间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六个研究所等研究基地。拥有教授 16 人(博导 4 人),副教授 12 人,其中博士学位 12 人,兼职硕士导师 9 人。本学科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点近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项目和省部级科技项目二十余项,数项获省、部科技进步奖。在“编码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网络测试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设计和应用研究、盲信号估计与检测、移动通信测试等方面获得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为新型通信系统的开发设计奠定的理论与算法基础,在 IEEE Transaction 系列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近三年被 SCI 、 EI 和 ISTP 检索的论文 60 余篇。

本学科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 161 名,累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215 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毕业生就业率 100% ,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 10% 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约有 1%~5% 的研究生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信号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编码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波分复用技术、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本学科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该学科的特色是通信工程中的测试技术及仪器仪表研究与开发,以及各种智能仪器仪表的原理与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研究方向涉及智能通信仪表技术、通信网与测试理论、图像处理与检测技术、智能技术及其在仪器科学中的应用、互联网安全监测技术等。

近年来,本学科紧密跟踪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第二、三代移动通信网、 NGN 网络、 IP 网络、光网络、互联网安全等领域的测试理论研究及测试仪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承担国家“ 863 ”、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信产部、四川省、重庆市等各类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 50 余项,已有二十余项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获省、部科技进步奖 10 余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发表近 200 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了 10 余项发明专利,并著有 20 部学术专著和教材。

本学科拥有一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四个研究所。由 6 名教授、 10 名副教授(其中博士 9 名)等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并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重点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学术关系。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通信网体系与协议、信号检测与估计、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通信网间信令系统与接口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面向对象方法、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仪器与系统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本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突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目前为我校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目前主要从事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理论与通信网技术、网络智能化与动态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科拥有完整的实验和研究环境及条件;拥有教授 6 名,副教授 13 名。

近年来,本学科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版专著 10 部,发表高水平论文 100 余篇。承担十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多项,特别是在 3G 终端手机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通信系统与协议 、 高等电磁场理论、自适应信号处理、计算机仿真技术、数字成像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 2005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属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2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三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国际粗糙集学会的顾问委员会主席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重庆计算机学会、重庆计算机用户协会和重庆人工智能学会的副理事长单位。所属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由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批准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本学科通过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以国际项目合作、国外交换生培训、主办国际会议、学会工作、合办机构、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层次,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适合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研究人才。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本二级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之一,是 2005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和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环境下的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等多种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特色和优势:以计算机网络、网络并行计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特色研究方向为基础,重点开展下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网络测量、网络行为学、网络安全、新一代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大力开展地方网络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的研发工作;研究网络计算中的数据传递、并行处理、资源管理和优化调度方法及其在生物信息计算中的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在网络测量仪表、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设备中的应用。

师资和成果:拥有一支由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梯队,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承担了 973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10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

主要课程: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 Internet 协议原理及实现、最优化方法及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嵌入式系统设计、分布式系统、网络计算、宽带网络技术、并行计算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模拟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本二级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之一,是 2001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能够从事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多种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特色和优势:以计算智能、网络智能、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研发、空间数据库软件理论等方向为基础,研究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软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网上舆论传播、流媒体传输、群体智能等现象及其仿真;研究嵌入式系统软件、安全软件、图像软件的核心技术;研究构件化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空间数据仓库、 XML 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器及其应用。

师资和成果:拥有一支由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承担了 973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10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

主要课程:高级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原理、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 Internet 协议原理及实现、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 Rough 集理论与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软件体系结构、空间数据库原理、现代信息检索、模式识别、小波分析及应用、计算机取证学、面向对象方法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二级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之一,是 1996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特别是通信和信息处理学科领域的多种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开发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特色和优势:以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智能、信息安全、模式识别等方向为基础,研究粗糙集、粒计算和自主式知识获取等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及其在情感计算、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网络管理、流量工程与流量测量、网络资源动态调度以及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群体智能等网络智能行为及其仿真;研究网络入侵检测、计算机取证、安全协议等网络安全产品开发;研究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媒体无线接入技术、传输技术和融合技术;研究图像分割、多媒体信息检索、人脸识别、智能游戏等智能多媒体技术、机器视觉和医学图像处理;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师资和成果:拥有一支由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承担了 973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计划、攀登计划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20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

主要课程: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 Internet 协议原理及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图像处理、面向对象方法、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计算机取证学、嵌入式系统设计、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视觉、小波分析及应用、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宽带网络技术、计算机模拟、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我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下属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2 )、系统工程( 081103 )三个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在 2008 年的重庆市重点学科评估中评为“优秀”。

本学科把握自动控制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这一特点与趋势,瞄准前沿性科技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研究目标,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高效精干的师资队伍,获得第一批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称号和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师资队伍中,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博导 5 人、高级职称 32 人、博士 21 人、 IEC 专家 3 人。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9 项;出版专著 4 本、教材 5 本;发表学术论文 270 余篇 (SCI/EI/ISTP 检索 100 余篇 ) ;获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申请发明专利 13 项,累计科研经费近四千万元。

本学科建有重庆市高校网络控制技术及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邮政自动化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多所韩国大学共建“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研发中心” 、“中韩(重庆)泛在网络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中韩(重庆)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四联集团联合建立“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与美国罗克威尔 (Rock well) 公司共建自动化控制实验室;与德国英飞凌( Infineon )公司共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与中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企业--四联集团联合成立了“四联-重邮联合研发中心”;与重庆卡福汽车零部件公司共建“卡福 - 重邮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与英国 ESSEX 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目前本学科参与 IEC 、 ISA 、 WINA 等国际组织 6 项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浙江大学等共同组成了国家重大项目的攻关团队,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 、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① 建立了复杂模糊控制系统(包括无时滞及有时滞情形) LMI 形式的稳定及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研发的新型模糊 PID 算法及组态控制软件已成功应用于生产现场,解决了企业多年的难题; ② 从理论上研究出三个神经元网络会出现复杂行为的拓扑连接,发现低维细胞神经网络中也存在这种复杂现象,从而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了低维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

2 、网络化控制理论与技术:在国家 863 项目的连续滚动支持下,本学科重点解决了 EPA 与工业无线通信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核心技术形成了专利保护群。 ① 作为主要成员制定的“ EPA 标准”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 IEC PAS62409 和 IEC 61158 的第 14 种类型、 IEC61784-2 ( CPF14 )。 ② 是美国仪器仪表学会 ISA 100.11 完全接受并被采纳的建议数量最多的单位之一,成为目前国内惟一具有 ISA 100 投票权的单位;并与美国 Nivis 公司一道负责 ISA 100 标准的测试验证。

3 、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在多项国家 863 重点项目和国家发改委项目的支持下,在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① 解决了汽车电控单元( ECU )测量、标定和诊断中的关键数据获取技术,研制了汽车 CAN/LIN 网络测试与协议分析平台和汽车电子嵌入式控制系统仿真开发平台; ② 开发的汽车 ECU 测试标定工具、汽车 ABS 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车身电控模块、汽车组合仪表等产品已在多家单位得到应用。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它们对社会实践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点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在科技哲学、信息文化、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本学科组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研究等。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0201 理论物理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30106 诉讼法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点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本学科点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政治观教育研究,人生观教育研究,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