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校设置的社会主义大学所特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于1959年开始在第一届本科生中有计划地开设《中国现代革命史》(后改为《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三门政治理论教育课。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一直是我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我校人文政法类学科专业建设的发生地。
开办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煤炭工业部批准,1985年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政工管理专业大专班,1987年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政治教育专业大专班;1988年至1991年,在上述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的同时,又通过煤炭行业和河南省地方委托培养的方式,连续招收了4届行政管理和政工管理两个专业的大专班;1992年至1995年连续4年招收了行政管理、政工管理、法学、国际贸易等专业的 “实用人才大专班”。1994年至1998年连续5届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专科。2000年,开始转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随着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在原马列主义教研部和德育教研部两个二级机构合并的基础上,于1993年4月成立了社会科学系; 2006年3月社会科学系更名为人文政法学院。随着学院的不断壮大,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2008年10月校党委决定,学院新组建四个院系(即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公共管理系、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政法学院是其中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育建设,2009年11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政法学院合署办公。为了学校事业和学科的发展,2011年3月校党委决定,撤销政法学院,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基本状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我校的一个二级机构,学院的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三是承担全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的教学任务。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形势政策与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已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审批。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9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3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59人;硕士生导师31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具有丰厚的基础。2006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研究项目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荣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20多项;出版著作20余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门课程为河南省优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校级重点学科。“大爱文化研究中心”为校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
本学院建有近200平方米的资料室,为服务教学、科研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建有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有校级人文社科基地大爱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工作室。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的硕士生导师室,为研究生的科研提供了专用场所。本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基地3个,完全能够满足学院学生的实习需要。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领导班子与全体教师一起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浓厚人文精神和学术氛围的新型学院,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