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备考手册—国家重点学科简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院校资讯 >> 山东大学备考手册—国家重点学科简介

山东大学备考手册—国家重点学科简介

考研时间: 2011-10-2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数学

数学学科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基础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统理论、信息安全、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8个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211”工程、“985”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和首批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该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泰山学者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篇,提名奖1篇。该学科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晶体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支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有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泰山学者3人。学科拥有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4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条件一流。学科在科研项目、科研奖励、SCI/EI收录论文、国家专利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学科前列。校聘海外合作博士生导师十余人,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十分活跃。

产业经济学

主要由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经济学院、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研究所支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设岗学科,拥有产业经济学博士点,同时还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2人,主办CSSCI学术集刊《产业经济评论》,在消费需求与产业发展理论及政策、企业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竞争与反垄断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本学科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国内该领域内唯一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培养体系的学科点。该学科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列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社会主义理论与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比较研究、原苏东国家社会主义研究是该学科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该学科点从海内外学术机构延聘知名学者,开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与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

文艺学

本学科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科委员曾繁仁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学科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成绩突出,并主办学术刊物《文艺美学研究》。2001年至今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7项,并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其中,曾繁仁教授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和美育当代性研究,周来祥教授的辩证和谐论文艺美学研究,陈炎教授的审美文化史研究,谭好哲教授的文论综合创新研究,王汶成教授的文学语言论学研究,程相占教授的古典文艺美学研究等都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史

本学科是国家第一批设立的博士点、硕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杨向奎、王仲荦、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赵俪生、郑鹤声、华山、韩连琪、田昌五等名家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不仅为山东大学赢得了“文史见长”的美誉,更为该学科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目前,该学科有教授16人,博士导师15人,学术梯队齐整。其中,胡新生教授的先秦史研究、马新教授的秦汉史研究、张金龙教授和齐涛教授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刘玉峰教授的隋唐史研究、王育济教授的宋元史研究、晁中辰教授的明史研究、陈尚胜教授的明清中外关系史研究、姜生教授的道教史研究、曾振宇教授的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重要影响。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物理学院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创始于1956年,1981年首批博士点,1984年培养出全国第一位高能物理学博士。目前涵盖高能物理实验、粒子物理理论和低能加速器物理三个方面。在高能物理实验方面,参与LHC/ATLAS、BEPC/BES、RHIC/STAR、DaYaBay中微子、YBJ宇宙线等重大国际合作实验,并在探测器研制、基础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物理分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粒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几个主要领域,致力于强子化机制、发展QCD可靠的计算方法、自旋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低能加速器物理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低能加速器在光子学中的应用、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等,与材料、信息科学紧密结合,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精干队伍,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泰山学者1人。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院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学科覆盖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低维材料省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研究领域包括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磁学与自旋电子学、电介质物理、有机及分子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理论、晶体物理、仿生声物理等。现有研究人员5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泰山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教授31人。目前承担着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一等、二等奖多项。王克明院士领导的团队在“离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德籍教授RolfMüller领导的课题组开辟的仿生声物理研究,成果连续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hys.Rev.Lett.上发表,并被Nature的NatureNews和ResearchHighlights栏目介绍。

物理化学

本学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傅鹰、陈之霖、刘遵宪、邓从豪、徐国宪和蒋民华等一批知名学者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胶体化学、结晶化学、量子化学和电化学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2001-2006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7项,其中参与973项目4项,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和海外青年合作者研究基金各1项,主持863项目4项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项目6项、面上项目67项,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1项,年均科研经费576.4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139篇,其中包括国际一流学术杂志Angew.Chem.Int.Ed.、JACS、Phys.Rev.Lett.、Adv.Mater.和J.Phys.Chem.等。2001-2006年,本学科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8项。

微生物学

本学科于1981年获得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当时国家教委直属高校中唯一的微生物学专业博士授权点,1995年设立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以生物资源转化、环境保护等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主要研究方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研究工作达国际先进水平。本学科现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26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学者1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博导20名。近5年,本学科到位科研经费55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本学科已具有国内先进的科研、教学条件;仪器设备总值已达5000余万元,图书资料完整,网络设施完备,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开展高层次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提名奖1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26人,教授47人。本学科形成了“高效精密加工与工具系统”、“新型机械制造技术及装备”、“机电集成控制技术及装备”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项目等在内科研项目共计295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余项,发表论文2000余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目前本学科有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泰山学者1人,齐鲁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本学科自“八五”以来一直是山东省重点学科,是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首批设岗学科。学科建有“工程系统控制”和“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节能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本学科凝练了复杂系统最优鲁棒滤波与控制、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综合自动化与现代检测技术、电气传动系统及功率变换装置的先进控制、先进机器人技术等五个研究方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以来,承担“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近百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9项。在教学方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2001年以来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与7所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本学科有实验畸形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淋巴与免疫、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发生机制与治疗4个研究方向。

内科学(心血管病)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相继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为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泰山学者2名、齐鲁学者2名。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973”项目课题、“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90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出版专著80余部。

妇产科学

本学科已有118年的历史,其前身是齐鲁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妇产科学科之一。1981年本学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现为卫生部妇产科专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妇产科专业国家药理基地,卫生部批准的全国首批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医疗机构。本学科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组成,拥有生殖医学、妇科学、围生医学、计划生育学四个专业,其中生殖医学和妇科肿瘤学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本学科现有临床教师和科研人员13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2名,教授32人。主办的《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被三个检索系统列为核心期刊。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本学科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教育部与山东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已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80余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经费350余万元。特色研究方向有:(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围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出生缺陷、伤害等重大疾病和卫生事件,研究其病因、预防与控制措施;(2)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针对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需求,研究结核病、AIDS/HIV、STD、EHF、HBV及TORCH感染等疾病的预防控制;(3)空间流行病学与空间遗传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和复杂疾病基因定位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研究;疾病预警指标与模型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培育)

本学科1987年设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1年至今,本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科研经费总额达872.4万元。出版学术专著76部,发表学术论文478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41篇。获得国家、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先秦汉魏六朝文献整理与研究;(2)中国经学史研究;(3)目录版本学研究;(4)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培育)

本学科始建于1952年,具有博士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较早设立“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建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仿真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0人)、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本学科有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电能质量与分布式发电技术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四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应用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

药物化学(培育)

本学科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批准为山东省“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该学科共有教授17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山东省中青年杰出学科带头人4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0人,6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0余项,企业合作课题170余项,发表的SCI论文168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国家新药证书20多个。逐渐形成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糖类药物和基于组合化学的药物发现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600兆NMR、HPLC/MS、高分辨MS等一批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4个国家级、省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学科平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