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4考研复试办法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复试 >>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4考研复试办法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4考研复试办法

考研时间: 2014-03-2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根据《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研院〔2012〕524号)、《关于做好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研院〔2014〕12号)及《中山大学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研院〔2014〕14号)的规定,结合我院各学科、专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复试名单的确定

1.初试成绩符合我校复试基本要求者,本院根据招生计划及生源情况,按专业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本专业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复试采取差额的方式进行。

各专业复试总分线如下:

1)自然地理学专业:复试线350分;

2)人文地理学专业:(1)报考02方向的复试线355分;

(2)报考10方向(城乡规划与管理)(单考)的复试线345分

3)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复试线345分;

4)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复试线340分;

5)海洋海岸地理学专业:复试线385分;

6)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复试线300分;

7)水利工程(专业学位):复试线300分。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考生复试基本要求参照国家划定的分数线确定复试名单,即不低于245分,单科不限。汉族考生原则上初试总分不低于300分。

3.我院今年各专业上线生源已满足招生计划需求,不接受调剂申请。

4.考生可以通过我院网站查询复试名单。

二、资格审查

复试时考生须提供以下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1.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1份,应届生加盖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公章,往届生可从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2份,须在其中1份复印件上签名并注明“授权单位代申领借记卡”。

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往届生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籍、学历验证书面报告(办理方法详见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xlcx/bgys.jsp)。

5、单考生提交两份专家推荐信。

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将被取消复试资格。

三、复试方式、内容及评分

1.复试方式

1)学院成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行政领导担任组长,包括学院党委负责人和相关二级学科、专业负责人在内的不少于5人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研究生的复试、录取领导工作。

2)各专业成立以导师为主体的复试小组,对复试的各个环节负责。复试小组成员应由办事公正的教师组成,不少于5人,其中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名,并设立组长一名。

3)复试小组下设秘书1名,负责复试记录和协助安排有关事宜。复试记录要做到详尽规范,并妥存备查。

2.复试内容及评分

复试内容以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主。复试的满分为500分。

1)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

①考试内容:专业课笔试科目名称与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复试专业课一致。专业课笔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②考试时间:一般为2至3小时

③考试形式:闭卷

2)外语应用能力测试(满分为100分)

考试形式:自然地理学专业的英语复试包括笔试、面试两个环节,其中笔试部分满分70分,面试部分满分30分。其余各专业的英语复试形式为面试,满分100分。

3)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满分为300分)

①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实践(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②考核时间: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含外语应用能力面试)不少于10分钟。

③考核办法

a.以面试为主,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逐个进行考核或分组进行考核,分组应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

b.考核采取由考生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考核教师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必要时,考核教师可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

④考核评分

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教师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在评分前可召开复试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核评价意见。考核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考核分数。

四、复试成绩的使用

1.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

2.各专业原则上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

3.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录取:

1)未按规定参加复试者。

2)复试成绩低于300分者。

3)体检不合格者。

4)政审不合格者。

五、其他事项

1.参与考核的导师姓名不予提前公布。

2.在复试过程中,参加复试的教师不接受考生提供的任何其他背景材料或推荐信函。

3.本办法未尽事项,以研究生院相关文件为准。

六、联系方式

1.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20-84112486

邮箱:zddlxyyzb@126.com

2.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20-84113696

邮箱:yzba@mail.sysu.edu.cn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附件: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指引

一、复试安排

2014年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安排表

专业名称

复试具体安排

报到及资格审查

笔试(专业、英语)

面试(专业、英语)

自然地理学

4月11日上午9:00,地环大楼D111会议室

4月11日下午2:45—5:15,地理学院D111室

4月12日上午8:30开始,地理学院小会议室

人文地理学(含单考生)

4月11日上午9:00,地环大楼D111会议室

4月11日下午2:45—4:45,地理学院D128课室

4月12日上午8:00,在地理学院D128集合,分组面试(面试地点:E201、D301)。

城市与区域规划

4月11日上午9:00,地环大楼D111会议室

4月11日下午2:30—5:30,中山大学南校区572幢3楼专业绘图室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4月11日上午9:00,地环大楼D111会议室

4月11日下午2:45—4:45,地理学院D301课室

4月12日上午8:30开始, 地理学院D111会议室

海洋海岸地理学

4月10日上午8:30,地环大楼D102

4月10日上午9:00—11:00,地理学院小会议室

4月10日下午3:00,地理学院小会议室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专业学位)

4月11日上午9:00,地环大楼D111会议室

4月11日下午2:45—4:45,地理学院D101课室

4月12日上午8:30开始,南校区东北区378幢水资源系二楼会议室,联系电话:020-84114575

备注:

1、各位考生须带齐资格审查材料按时报到,逾期未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2、以上复试具体时间地点如有调整,以报到时张贴在地环大楼D102门口公告栏的通知为准。

3、自然地理学专业的英语复试包含笔试、面试两种形式,其余各专业的英语复试形式为面试。

4、请参加笔试考生提前5分钟进考场,将身份证放置在座位左上角,以备查验。除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考生须自带必要的绘图工具外,其他考生不允许自带草稿纸。考试时关闭各类通讯工具,除必要的考试用具外,其他物品一律放在试室前面。

5、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内,填写在密封线外者答卷无效。

6、请参加面试的考生携带身份证提前10分钟到场,并保持安静。

二、公布复试结果及领取拟录材料

复试结果将张贴在地环大楼D102室门口公告栏,同时在我院主页公布。海洋海岸地理学专业拟公布结果及发放拟录材料时间为4月11日上午10时,其余各专业拟公布结果时间为4月13日上午10时,发放拟录材料时间为4月13日上午10:30~11:30,地点地环大楼D102室。

领取拟录材料清单主要包括:

1.《中山大学研究生体格检查表》;

1)拟录考生领取《中山大学研究生体格检查表》(请在体检表左上角写上院系代码:370,院系名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和考生本人联系电话,右上角粘贴个人近期免冠1寸照片),并按规定时间到南校区医院门诊部进行体检。

2)南校区门诊部,面试体检时间安排:

4月11日、4月13日上午,上班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2:30-5:00

2.《政审表》;

3.《合同书》一式三份(在职委培生);

4.《考生人事档案调档函》(非在职全日制生);

往届生档案5月30日前全部调齐;应届生档案分两次调寄:5月10日前调寄现有第一批档案,7月15日前调寄完毕剩下的档案。

【注】

1.复试体检标准依据以下文件执行:

1)《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

2)《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

3)《中山大学研究生体检异常受限招生专业目录》(http://graduate.sysu.edu.cn/gra02/g02a/g02a03/13274.htm)

2.研究生院将于5月5日前开通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校对系统,考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邮寄地址校对及修改,届时请关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