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19)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公共课复习 >> 考研政治 >> 2011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19)

2011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19)

考研时间: 2010-12-1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按劳分配制度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同时并存着其他所有制形式,居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7页;《大纲解析》第111页。

2.马克思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生产关系不同

B.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

C.最终目标是否是共同富裕

D.所有制结构不同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可能性,按劳分配以劳动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共同尺度,既承认差别,又不能因为收入的差别而形成贫富悬殊。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增多,其结果必须是劳动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所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7页;《大纲解析》第111页。

3.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之所以有区别,根本原因是:

A.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不同

B.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不同

C.生产资料的收益权不同

D.“剩余”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区别。

任何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都包含着所有制的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派生的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在这些权利中,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的最终实现,因而也是任何一种所有制的最本质的内容。因此,不同所有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剩余”(这可以表现为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等)的归属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不是归于私人,而是归于公有。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则在于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8页;《大纲解析》第111页。

4.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A.生产资料的财产存在方式

B.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C.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产品的分配方式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等诸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有同样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上可以实行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D.人民民主专政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基本保证;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现实国情的客观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于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属性认识的逐步深化,我们认真总结了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搞单一公有制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认识到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党的十五大明确将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8页;《大纲解析》第111页。

6.在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是由我国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的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要使所有制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需要从实际出发,依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更好地符合初级阶段的实际,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还不成熟和完善,这也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最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依据。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都作为市场主体,相互联系、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9页;《大纲解析》第111页。

7.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优越的标准是看其:

A.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B.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是否实行股份制

D.是否实现了多种实现方式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优越的标准。

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优越的标准看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即先进的所有制形式;阻碍或制约生产力的发展的,即是落后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所有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集中反映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有了一个深刻的变化。过去我们往往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也不能将其包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之中。这样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导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单一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9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本质区别在于:

A、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B、国有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C、集体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D、初级阶段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处于基础地位的,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关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根本不同的,现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并存,而过渡时期是以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私有制经济处于被改造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9页;《大纲解析》第111页。

9.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

A.公有独资企业

B.合作制企业

C.股份合作制

D.股份制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我国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是,由于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10.全民所有制是由:

A.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B.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C.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D.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全民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它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它是同较高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生产资料,采取了国家所有制形式,所以全民所有制经济又称为国有经济。由于它只能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这样,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就必须由一个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社会机构来行使所有权,这个社会机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因而全民所有制必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2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11.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

A、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B、国家政权的性质

C、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D、社会分配制度的性质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制。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所有制是处于不同层面的经济范畴。股份制是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可以包容不同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股份制作为资本的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其性质如何关键看控股权张我在谁手中。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有利于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1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12.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我国农村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

A.个体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

D.全民所有制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农村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根据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具体情况的差异,农村集体经济采取不同的经营组织管理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使生产经营的责、权、利相结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关系,把劳动者的收益同劳动成果直接挂钩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户家庭运用归自己所有的部分生产资料,如农具、运输工具等,在与集体订立承包合同的基础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生产成果除了缴纳农业税和上缴集体的部分以外;归自己所得。农村集体经济的这一形式,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中国农村的实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中国农民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2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13.我国城乡蓬勃发展的、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的性质属于: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个体经济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合作制经济。

股份合作制是兼具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它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它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引进股份制的基本原则,资金可以入股,技术也可以入股;在分配方式上以劳动所得为主,又有一定比例的按股分红。所以,股份合作制既不完全等同于股份制,也不完全等同于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股份形式明确了产权关系,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共同劳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居于主人翁的地位,使劳动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调动了人们投资和劳动的积极性。要支持和鼓励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1页;《大纲解析》第113页。

1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主要是指:

A、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增加

C、有效发挥作用的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增加

D、公有资产绝对数量的增加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不是仅指量的优势,更要重视质的提高,如果国有经济的资产庞大,但占相当比重的资产闲置不用,反而是浪费,公有资产占优势应是指有效发挥作用的资产占优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2页;《大纲解析》第113页。

15.个体经济建立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它的性质是:

A.不具有剥削性质的公有制经济

B.具有剥削性质的私有制经济

C.不具有剥削性质的私有制经济

D.私营经济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个体经济的本质。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属于私有制经济,但它又以自己劳动为基础,因而不剥削他人劳动,不具有剥削性质。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这是个体经济的显著特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弥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不足,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个体经济的管理、监督和引导,使其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3页;《大纲解析》第113页。

16.外资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它的性质是:

A.单纯的社会主义经济

B.单纯的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外资经济的性质。

外资经济是指通过引进境外资本和我国的港、澳、台资本在我国大陆建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济。外资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生产管理水平;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外资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外国和港、澳、台资本主义的合作,它既不是单纯的社会主义性质经济,也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性质经济。外资经济是得到我国政府批准,在尊重我国主权,接受我国政府监督和管理的前提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因此,就其性质来说,外资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4页;《大纲解析》第114页。

17.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多种经济成分。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不存在剥削关系。私营经济是指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属于私有制经济,但它又以自己劳动为基础,因而不剥削他人劳动,不具有剥削性质;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依靠雇用劳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性质上属于存在剥削和被剥削关系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4页;《大纲解析》第114页。

18.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D.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存在重大差别,还是谋生的手段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制度的客观依据。

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可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6页;《大纲解析》第115页。

19.“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分配制度”,这句话的依据是按劳分配:

A.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B.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C.承认阶级差别

D.贯彻了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实质。

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总是有与之相联系的分配方式存在。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密切联系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具体内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只承认人们的劳动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和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把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5页;《大纲解析》第115页。

20.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是由:

A、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B、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决定的

C、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D、我国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在社会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7页;《大纲解析》第111页。

21.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直接的社会劳动

B.直接的个别劳动

C.以个人为单位的局部劳动

D.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作为商品生产者存在的,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劳动者在一定的企业中从事生产劳动,他的劳动只是该企业劳动的一部分,对于社会来说,企业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只能是一种带有个别劳动性质的局部劳动,而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经过交换,企业生产商品的局部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者是直接向企业提供劳动的,而不是直接向社会提供劳动,因此,这种劳动只能是企业局部劳动的构成部分。这种局部劳动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问题。也就是说,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有可能被社会所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也有可能不被社会所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样,能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就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6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22.我国现阶段收入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A.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保证效率,反对公平

D.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促进效率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效率和公平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就是人们的劳动投入、非劳动投入与收入紧密联系,投入的变化应该在收入中得到体现,使收入的变化与投入的变化相适应。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产出的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收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平与效率之间,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9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2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要做到:

A.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把效率放在首位

B.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把公平放在首位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D.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求在微观领域的收入分配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合理拉开差距,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贡献直接结合起来,鼓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按其贡献参与分配。再分配注重公平,就是要求在宏观领域中,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要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要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需要从社会角度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一方面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适当的调节,如征收个人累进所得税等。另一方面,对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体给予适当的照顾,如实行转移支付和帮困措施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9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条件有很大的区别。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所表现出的特点是:

A.按劳分配的“劳”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它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企业范围内

C.按劳分配中劳动量应该是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

D.我国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决定了分配结构也必须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标准实现的,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形式,各种企业又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们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差别。因此,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正是由于企业是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所以只能在企业的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在不同的企业,分配的标准当然也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在现阶段,作为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具体是通过各个企业贯彻这一原则来实现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6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25.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可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6页;《大纲解析》第115页。

26.按劳分配的存在范围是

A.各种所有制经济范围内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C.各种合作经济范围内

D.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范围内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劳动者在企业从事生产劳动,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劳动者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对劳动者进行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正因为分配的主体不是社会,所以,也无法做到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分配。企业作为对劳动者进行分配的主体,当然也只能在企业的范围内按同一标准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离开了企业的范围,就谈不上对劳动者按同一标准进行分配。因此,在现阶段作为全社会分配原则的按劳分配,是通过各个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来实现的。正是因为按劳分配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来实现劳动者提供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因此,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主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是:

A.全社会劳动者

B.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C.各种所有制企业

D.社会主义国家政府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实现的,但现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还不完全是公有制,并且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差别,因此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主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28.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B.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

C.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

D.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由于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因此,在现阶段作为全社会分配原则的按劳分配,是通过各个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来实现的。正是因为按劳分配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来实现劳动者提供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因此,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主体。上述答案中,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和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只有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7页;《大纲解析》第115页。

29.某国有企业有一职工,年工资3万元,奖金0.7万元,津贴0.3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收入1.5万元,房租收入3万元,该员工一年的按劳分配收入为:

A.7.5万

B.3万

C.5.5万

D.4万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按劳分配的具体内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由于目前按劳分配的存在范围只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所以该职工的薪资收入包括:年工资3万元,奖金0.7万元,津贴0.3万元应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而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的年收入1.5万元及房租收入3万元应属于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6-157页;《大纲解析》第115-117页。

30.按劳分配制度中作为收入分配客观尺度的劳动量是指:

A.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

B.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

C.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

D、劳动者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第一,按劳分配中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的组成部分。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第三,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的,而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劳动量只有在产品实现交换后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按劳分配也只能以这部分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而不是以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也就是说,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与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并一定完全一致,按劳分配只能以后者作为收入分配的客观尺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7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31.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下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是:

A.救济收入

B.优抚收入

C.国民收入

D.股票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上述选项中,救济收入、优抚收入和国民收入属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股票收入属于资产收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7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3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确立生产要素按:

A.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B.所生产商品的供求状况参与分配原则

C.所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参与分配的原则

D.所生产商品的性质参与分配的原则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7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33.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根据合同规定从企业利润中提取的报酬,属于:

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入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营风险收入。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经营者,根据合同规定从企业利润中提取的报酬,属于经营风险收入。因为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比较于一般职工要承担大得多的责任和付出更多的劳动,在合同界定收入时应予以肯定。但是,这种经营风险收入应确定合理的限度,不宜过于悬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3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标准实现的,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形式,各种企业又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们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差别。因此,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正是由于企业是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所以只能在企业的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在不同的企业,分配的标准当然也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在现阶段,作为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具体是通过各个企业贯彻这一原则来实现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6页;《大纲解析》第116页。

35.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的个人收入属于:

A.按资分配收入

B.劳动收入

C.按劳分配收入

D.风险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个体劳动者收入。

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工商业、个体服务业以及农副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这种个体劳动所得虽然也是一种劳动收入,但不同于按劳分配所得的劳动收入。因为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体现的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在分配方面的互助合作关系,而是作为个体私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这种收入的数量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劳动,而且取决于他们拥有生产物质条件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36.劳动者购买的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股息等收入属于:

A.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B.按劳分配收入

C.劳动力价值收入

D.按资金分配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资金分配收入。

按资金取得的收入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个体经营者取得的资产收益。如在社会主义企业之间实行横向经济联合时,有的企业只是向其他企业提供资金,然后分享收入,后者在金融市场上向银行或者其他企业提供资金,分享利息,或者是向其他企业参股,取得股份分红收入等。这种资产收入,有一部分会转化为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此外,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股息等收入,也是一种资产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9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37.下列工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A.国家公务员的收入

B.建筑工人的收入

C.服务行业人员的收入

D.高校教师的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所取得的收入较“原始收入”。目前,我国的初次分配时分别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中进行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和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的个人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就是要求在微观领域的收入分配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合理拉开差距,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贡献直接结合起来,鼓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按其贡献参与分配。上述选项中,建筑工人的收入属于原始收入。服务行业人员的收入、高校教师的收入、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属于再分配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1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3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

A.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B.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

C.非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

D.产业部门进行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叫“原始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之后,又在全社会范围内所作的分配。经过再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叫“最终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就是要求在宏观领域中,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要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要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需要从社会角度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一方面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适当的调节,如征收个人累进所得税等。另一方面,对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体给予适当的照顾,如实行转移支付和帮困措施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1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39.我国现阶段,国家企事业单位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是:

A.按劳分配收入

B.经营收入

C.风险收入

D.劳动收入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家企事业单位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获得的劳动收入。

国家企事业单位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这种个体劳动所得虽然也是一种劳动收入,但不同于按劳分配所得的劳动收入。因为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体现的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在分配方面的互助合作关系,而是作为个体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这种收入的数量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劳动,而且取决于他们拥有生产物质条件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8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40.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是在: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传统体制下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汲取了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深入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精辟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由此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8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41.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对此问题做出的新阐述是: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D、更加注重效率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在建国以后一个较长时间内片面强调“公平”,并且把“公平”理解为平均,革开放以后,开始把注重效率、发展经济作为重要方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公报进一步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换句话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9页;《大纲解析》第117页。

42.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是:

A.培育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

B.进一步改革商品流通体系

C.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

D.价格改革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又称市场构成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个方面。商品市场,即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及房地产市场等。从总体上说,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体系,目前尚未最终形成。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是健全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改革商品流通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9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将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A.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确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是由我国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的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要使所有制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需要从实际出发,依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更好地符合初级阶段的实际,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还不成熟和完善,这也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不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都应该得到发展,都应该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49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

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形式

C.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

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组织形式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上可以实行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下列属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有:

A.合作制

B.股份制

C.股份合作制

D.承包制和租赁制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利用。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保证公有制经济控制全部国民经济

C.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要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只要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2页;《大纲解析》第113页。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不同形式,知识公有化范围不同,不存在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无论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都是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我国现阶段,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要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2页;《大纲解析》第113页。

7.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主要有:

A.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

B.乡镇集体经济

C.各种乡镇、城镇合作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农村集体经济形式。

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根据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具体情况的差异,农村集体经济采取不同的经营组织管理形式。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主要有: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乡镇集体经济;各种乡镇、城镇合作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形式,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中国农村的实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中国农民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0页;《大纲解析》第112页。

8.“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制。

股份制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