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20)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公共课复习 >> 考研政治 >> 2011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20)

2011考研政治精华试题及命题分析(20)

考研时间: 2010-12-1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

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传统体制下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汲取了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深入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精辟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由此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2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2、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处于: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D、三个阶段都已经完成了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指邓小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内容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也就是从20世纪末中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50年,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2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体平衡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市场经济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传统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即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要求国家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因而现代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有秩序的法治经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3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4、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风险机制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构成市场的各个基本要素(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形成的调节功能。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和先决条件就是是否建立起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定价制度,既不反映商品价值,也不反映市场供求,造成价格关系的僵化和价格体系的严重不合理。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就必须使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能上下浮动,并向市场主体发出规范的市场信号,使其作出合理的,正确的选择。价格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就是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我国价格改革的根本任务,一是实现由政府定价为主向经营者定价为主的转变;二是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价格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间接调控价格的转变。我国的基本价格制度是实行并完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虽然也属于市场机制的内容,但并不是其核心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4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5、在建立、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好:

A、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比例与速度的关系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和方式,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被普遍运用。从宏观上说,运用计划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是通过政府的作用,以对客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依据,自觉地对经济活动做出的安排。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综合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自发地作用于经济活动。这两种方式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政府和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它们客观地存在于现代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4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提高经济效益

B、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的微观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一个真正的利益主体,只是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处于无权、无责、无利的地位,其结果必然导致国有企业自身缺乏生机和活力。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第五条方针明确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首先是因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不能通过改革焕发生机和活力,增强竞争力,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次,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整个经济体制深层次的问题,既要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5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能够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

A、实行股份制

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坚持公有制条件下,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属于全民,归国家统一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权利主体不能分割。国家统一所有权,集中体现在统一制定法律法规,拥有最终处置权。具体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是从体制上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权责的重要举措。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国家的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资产的法人财产权,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增值的责任。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履行出资人职责,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生产与流通的主要承担者,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改革增强其竞争力和控制力,才能使新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最终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D、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选择资源配置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理论探索的成果、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都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必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套改革,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第一,它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它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经济活力的要求;第三,它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第四,它是促使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我国的实践也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5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A、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

D、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

在我国的现阶段,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企业、农户和居民。其中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企业是在内部分工协作基础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独立财产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既是生产要素结合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细胞,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都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的。再次,企业是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并得到收入分配的基本单位,社会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也是通过企业来发生的。最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7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10、2005年自然风暴灾害频繁发生。在我国,有8月份横扫浙、沪、皖等多省市的9号“麦莎”及9月份横扫台、闽的“泰利”等台风,在台风发生之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做好了大量的预防工作,尽量减少台风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在台风过后又尽快调遣人员进行救援,使灾害损失降到最小。在美国,8月25日,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登陆,对美国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密西西比90%的建筑物消失,估计路易斯安那州死亡人数千,新奥尔良市暴力打劫强奸等事件层出不穷,灾区一度陷入无政府状态。估计“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可能达到500亿美元。这说明:

A、我国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B、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优化资源配置

C、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不用市场手段来解决问题

D、美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失调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优越性。

国家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必须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现代市场经济又必须是有国家调控的,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我国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与公平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1页;《大纲解析》第123页。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具有共性的东西,另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不同的特性。共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5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1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与市场调节的优势范围分别在:

A、都在宏观领域

B、都在微观领域

C、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

D、微观领域与宏观领域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范围。

计划与市场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也有各自的局限与短处。计划手段对经济的调节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等特点,计划调节的优势范围主要在宏观领域,能有效地对经济总量进行控制。市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等特点,市场手段的优势范围主要在微观领域,能有效地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根据计划与市场各自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并使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只要能够正确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就一定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满活力又协调稳定地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4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13、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列属于稳健财政政策的是:

A、适当减少财政赤字

B、加强金融监管

C、减少货币发行

D、扩大投资需求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结构优化等方面担负重要任务。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涵义包括:稳健财政政策要适当控制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的规模,避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的效应。同时,曾在通货紧缩背景下充当宏观调控主角的财政政策,将让位于货币政策,在这一轮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宏观调控中甘当配角。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大转型,是中央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高度把握所作出的明智决定。经济和财政运行的实际状况是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的真正决定力量,目前,把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既可以缓和经济偏热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又可以防范财政风险,可谓正当其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3页;《大纲解析》第125页。

14、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中,最有效的经济杠杆是:

A、汇率

B、利率

C、信贷

D、价格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中,最有效的经济杠杆是:信贷杠杆。信贷杠杆主要是通过调节存贷款利率,把闲散的资金动员起来加以利用,以发展经济,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促进投资结构的合理化,促使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调节存贷款利率可以控制货币流通量,调节社会总需求,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良好的金融信贷体制,可以提高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3页;《大纲解析》第125页。

15、1991年,邓小平在上海讲话中说:“不要认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对计划和市场的正确认识是:

A、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标志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标志。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机制,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必须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虽然计划与市场作为两种不同的调节手段,它们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形式是有差别的。但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客观要求,是保证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来看,市场调节是经济规律自发起作用的过程和表现,计划调节是人们自觉运用经济规律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和表现。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是从不同的层面上反映了经济规律的作用过程。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两种调节手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3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1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指:

A、消费资料的总供给和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

B、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平衡

D、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量之间的平衡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明确宏观调控的目标。十五大报告对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表述,进行了修订:“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指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使得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量之间的大体平衡。如果总需求不足就会导致生产过剩、市场疲软;反之,如果需求膨胀就会导致经济过热、物价飞涨的状态。应尽量避免出现供需失衡的状况,否则,宏观经济就会陷入混乱的状况。上述选项中,消费资料的总供给和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和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两项过于片面;C项,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平衡与总供求的表述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2页;《大纲解析》第123页。

17、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

A、政企分开

B、权责明确

C、管理科学

D、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公司制的核心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制企业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公司制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要按照《公司法》,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之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目前,绝大多数国有控股公司都既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又有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可考虑采取双向进入的办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党委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可按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还可按法定程序进入监事会;董事长、监事会负责人和总经理可按党章和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由一人兼任。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公司对重大问题的统一决策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18、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

C、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D、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调节实现的。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和先决条件就是是否建立起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定价制度,既不反映商品价值,也不反映市场供求,造成价格关系的僵化和价格体系的严重不合理。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就必须使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能上下浮动,并向市场主体发出规范的市场信号,使其作出合理的,正确的选择。价格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就是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我国价格改革的根本任务,一是实现由政府定价为主向经营者定价为主的转变;二是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价格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间接调控价格的转变。我国的基本价格制度是实行并完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0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19、在现阶段,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的原因是: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C、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D、保持价格和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价格的机制。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和先决条件就是是否建立起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定价制度,既不反映商品价值,也不反映市场供求,造成价格关系的僵化和价格体系的严重不合理。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就必须使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能上下浮动,并向市场主体发出规范的市场信号,使其做出合理的,正确的选择。价格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就是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我国价格改革的根本任务,一是实现由政府定价为主向经营者定价为主的转变;二是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价格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间接调控价格的转变。我国的基本价格制度是实行并完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0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20、价格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A、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

B、价格与价值的完全相等

C、价格与价值的平行运动

D、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价格机制。

衡量商品价格是否合理,价格机制是否得以发挥作用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看价格是否符合价值;二是看价格是否反映供求。这两条标准不一定必须同时符合,如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场合,价格虽然不符合价值,但能够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那么,这样的价格也是合理的。如果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既不符合价值,也不反映供求,这样的价格就肯定是不合理的。要使各种商品的价格都能够趋于合理,要使价格随着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必须要有合理的定价制度来保证。合理的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的关键。正常的情况是:竞争性商品的价格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合理引导资源配置;垄断性商品的价格在国家管理下也尽可能反映价格和供求的变化。从长期趋势看,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应使各部门可获得个体平均的利润。合理的价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体系、有效的竞争机制,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0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21、供求机制是通过:

A、竞争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B、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C、商品生产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D、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构成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有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的关系。市场供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市场价格的涨落又会反过来刺激和调节供求的增减。首先,供求影响和调节价格。如果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其次,价格也影响和调节供求。市场商品价格上涨,会减少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其供给;反之,市场商品价格下跌,会增加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减少其供给。供求随着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增减。最后,价格总是调节市场供求平衡的有力杠杆和重要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0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22、:在社会分工系统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追求是:

A、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

B、通过竞争机制进行的

C、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D、通过供求机制进行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与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紧密相连、同时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市场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利益展开的争夺,它包括生产者之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竞争,还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主体的分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1页;《大纲解析》第122页。

23、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改革的根本方向是:

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C、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D、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的微观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一个真正的利益主体,只是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处于无权、无责、无利的地位,其结果必然导致国有企业自身缺乏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经过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改革阶段,国有企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到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阶段。现代产权制度有四大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前两个特征决定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全责明确的特征,后两个特征说明了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使国有企业具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清晰,怎样使国有企业做到产权清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24、对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是:

A、增加国有企业资产数额

B、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

C、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D、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途径。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要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仅要管好用好,而且要使其保值和不断增值。国家对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权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或机构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出资人要到位,要有人或有机构对国有资本负责。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资产净值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一般企业应建立有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其中重要的由国家控股。国有独资公司也要尽可能由多家国有企业共同持股。要完善对国有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实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做法。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形式。要继续探索通过完善监事会,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25、把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进行界定,可以将企业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种类型。业主制是单个人所有、独立决策、盈亏自负的独资企业。它在法律上是自然人企业,出资者个人要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合伙制是两个人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它在法律上也是自然人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公司制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组建、设立、管理、经营的企业组织。公司是一个法人企业,以法人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制企业有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公开募股,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成的企业法人组织。这里的有限责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就投资者而言,出资人仅以投入企业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二是就企业而言,企业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了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及其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保障股东权益和企业有效经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一责任制度的出现,是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重大进步。有限责任制度又是现代公司(法人)制的前提。股份有限公司,又称为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无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所组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26、经济体制的转轨改革要求政府职能做出巨大的调整,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与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政企职责分开,即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要同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分开;政府所有者职能中,要把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职能同产权营运职能分开,从而使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政府处在企业之外,既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也不用超经济手段保护企业。政企分开实质是要理顺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重点是解决好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的关系问题。政府的职能是从事社会行政管理和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即政府该管的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是宏观上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去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对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这一定位明确了,政企分开才有可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4页;《大纲解析》第124页。

27、按照产权清晰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应该拥有的权利是:

A、经营自主权

B、财产所有权

C、自主决策权

D、法人财产权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权清晰。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做到产权清晰。产权就是财产权利,是经济主体用自己的财产去从事经济活动时所拥有的权利。从这一角度来认识产权,应该把握以下两点:第一,产权是一组权利,而不是单一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第二,产权是可以分割的。产权所包含的一组权利是可以分割的,从而被不同的经济主体掌握,这也是理顺产权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理顺产权关系就是要解决好产权所包含的各种权利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分割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中,理顺产权关系主要涉及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作为出资者,是财产的所有者。企业是经营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我国的《公司法)对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作出明确的界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这一界定,一方面界定了出资者的所有权,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其他任何人(包括法人)都不能对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另一方面界定了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包含着企业对自己法人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其他的各项权利: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2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实现共同富裕

C、消除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D、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力给与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也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6页;《大纲解析》第123页。

29、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里规划代替了计划,说明:

A、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B、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政府完全用市场代替了计划

D、市场和计划的作用是没有区别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还是由政府直接决定,这是计划经济下的计划和市场经济下的规划的一个根本区别。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以往的历次五年计划不同,“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大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中跳出来,转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规划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具体活动不具有约束力。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立在对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3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30、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列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并第一次写入中共中央文件的是:

A、社会救助

B、慈善事业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增强,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日趋良好。199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首次规定了对提供慈善捐助的企事业机构给予减税待遇;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将此项政策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紧接着在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和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将慈善事业第一次写入了中共中央文件,从根本上确立了慈善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一次明确了慈善事业作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并特别指出要“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6页;《大纲解析》第126页。

3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文件指出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

A、以所有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关系

B、现代企业制度

C、股份制

D、公司制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十六届三中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所有制就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定的个人或社会组织对生产条件的独占或垄断。所有制在法律上表现为所有权。以所有权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关系构成了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所有制内部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可以归于一个主体,也可以拆分、组合。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只有产权明晰归属,才能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才能使得企业成为真正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人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3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所有制有了新的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所有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

A、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

B、非公有制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所有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十六届三中全会认为,应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公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在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33、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是:

A、培育和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B、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

C、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

D、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市场体系。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推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和土地等。其中资本市场是建立要素市场的核心内容。当前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任务和方向。第一,要重点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重点是培育和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第二,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的竞争,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第三,要深化价格改革,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9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34、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重点是培育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发展要素市场的核心是:

A、发展劳动力市场

B、发展技术市场

C、发展资本市场

D、发展产权市场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要素市场。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推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和土地等。其中资本市场是建立要素市场的核心内容。资本市场,包括提供长期运营资本的资本市场,也包括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还有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资本市场要通过减少行政干预,加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会计准则,强化信息披露,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等多项措施,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发展资本市场,要注重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市场体系。总之,资本市场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更好地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更好地实现优化资本、配置资源的功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9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35、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核心是: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没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大方面。其中最主要是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社会意义最大、涉及内容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保障形式。社会保险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即依法实施、政府主办、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保险制度一般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大法定保险构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6页;《大纲解析》第126页。

36、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济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其中最主要是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社会意义最大、涉及内容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保障形式。社会保险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即依法实施、政府主办、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保险制度一般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大法定保险构成。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6页;《大纲解析》第126页。

3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加大政府转移支付

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

C、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D、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成为全国各行业、各领域关注的重点。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指出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五方面具体部署,以及六大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5页;《大纲解析》第126页。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它可以同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有: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共性。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各国,在体制结构上都有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等要素和环节组成。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它可以同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同社会主义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即市场经济的共性:①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②企业行为自主化。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从而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③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④经营管理法制化。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制形式来规范,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科学的法制基础。⑤保障制度社会化。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社会保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3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有着根本上的区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资源配置上,社会主义国家能优化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制,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征。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5页;《大纲解析》第118页。

3、市场机制的特点有:

A、自发性

B、灵活性

C、滞后性

D、微观性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市场机制的特点。

市场机制是指构成市场的各个基本要素(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形成的调节功能。市场机制的长处主要有:第一,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第二,能够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第三,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能促进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及时协调。市场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的调节显得无能为力。其次,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和盲目性,导致资源的浪费。再次,市场规律的作用还会引起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4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